快乐惠.湖南三强与兴盛与锦和有什么区别呢?同样是连锁超市吗?

装修宝典014

快乐惠.湖南三强与兴盛与锦和有什么区别呢?同样是连锁超市吗?,第1张

快乐惠.湖南三强与兴盛与锦和有什么区别呢?同样是连锁超市吗?
导读:快乐惠、湖南三强与兴盛、锦和都是连锁超市,他们的区别如下:1、价格方面:他们的业务与模式是基本相同的,快乐惠比湖南三强与兴盛、锦和在商品价格方面是占绝对优势的。2、配送方面:兴盛在配送货物方面需要收取3%的配送费,一年就需要2万的配送费,五

快乐惠、湖南三强与兴盛、锦和都是连锁超市,他们的区别如下:

1、价格方面:他们的业务与模式是基本相同的,快乐惠比湖南三强与兴盛、锦和在商品价格方面是占绝对优势的。

2、配送方面:兴盛在配送货物方面需要收取3%的配送费,一年就需要2万的配送费,五年下来至少十万;快乐惠配送商品都是免费的,而且现在还把货送到门店后,还把货搬到一楼,服务比较周到,既省心又省力;锦和只有一个人送货,卸货还得和老板一起卸货,一起搬。

扩展资料:

快乐惠超市合作条件:

1、店铺面积:30个平方--500个平方左右。

2、风险评估:公司对店铺的竞争环境、店铺位置、消费能力、目标顾客消费习惯等进行综合评估。

3、形象统一:所有加盟店需统一店铺形象。

4、费用收取:加盟服务费10000元,保证金3000元。

兴盛超市加盟费:普通小店需要698万元。一般加盟店需要1854万元。加盟店需要1258万元。

兴盛超市加盟需要提交的资料为:

1、姓名。

2、****。

3、微信号。

4、身份证正反面。

5、营业执照照片。

6、门店所在具 *** 置。

7、中国建设银行账户(要求与身份证信息相符合)。

8、门店门头拍照。

锦和超市加盟流程:

1、实地考察店面风险评估。

2、签署加盟合同。

3、装修设计。

4、开业前培训与知道。

5、装修工程验收。

6、配送陈列。

7、试营业、开业活动准备。

8、正式开业。

9、持续的支持和督导。

-锦和超市

-芙蓉兴盛

-快乐惠

湖南三强官网-湖南三强集团

点击上方“i黑马”,选择“置顶公众号”

黑马智库,创业必读

更多创业内容请访问wwwiheimacom

作者 | 范向东

来源 | 高街高参(ID:gjgc168)

头图来自京东新通路海报,经虎嗅编辑发布

国内大型零售业态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结束。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榜单及报告显示, 2018年,快消品零售的主力业态大型超市坪效平均下降80%,员工薪酬总额上涨130%,房租上涨106%, 普遍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局。

而便利店行业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好于商超和百货业,2018年,便利店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11%,门店数量增长180%。这也正对应当下年轻人效率优先的生活方式,以社区为服务半径的零售、餐饮业态将成为未来零售的增长点。

不过,这份榜单主要聚焦现代连锁便利店,没有提到主力便利店业态——夫妻老婆店。全国有超过600万家夫妻老婆店,这些小店面积不大,经营者大多都是中年人,但国内40%的快消品通过他们来到消费者手中,对国人消费的影响不可谓不重要。

相比连锁便利店,传统夫妻老婆店的痛点明显:品牌商跟终端存多层级经销,商品流通速度慢、成本高;小店经营者能力相对较弱,缺少提高销售及服务能力的资金和办法。小店想要改变,不只在经营者本身,更关键的是其背后快消品分销体系。

商机便在其中,这是阿里、京东都垂涎三尺的亿万级市场,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看似抢占终端,其实最终目的是快消B2B渠道的重构及终端数据的整合。因此,快消B2B一度成为热门赛道,创业者、传统商超、电商平台甚至物流公司都来抢食这块“旧城改造”的肥肉。

但回头看,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快消B2B平台们纷纷“踏空”,陷入了传统批发业的“陷阱”。

诸侯乱舞,生死两茫

“我这有500多万夫妻老婆店的烟草证资料。”说着汪强打开电脑,找到了笔者家乡的一家小店的信息。这自然让我惊叹一番,不过汪强却高兴不起来,他用不到这些数据了,因为他的快消B2B平台已在去年倒闭。

“连如何赚钱都没摸索出来,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汪强说的是自己,也是这个行业的通病。相比2017年,去年快消B2B行业的融资总额下降了75%,不少靠资本输血维生的玩家再无力支撑,去年全国有一定规模的快消B2B平台大约有170家,约有40家关门大吉,另有一部分开始转型。

跟汪强一起倒下的不乏行业头部,如真格、经纬投资的店商互联,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海航背景的掌合天下也于去年5月底停止运营。即使巨头加持也不能幸免,惠下单去年拿了腾讯、平安海外两轮投资,结果今年年初被爆融资失败停止运营,行业的残酷可见一斑。

当然,在优胜劣汰的商界法则中,依然会有一些不差钱的行业明星。一位投资人士就跟笔者表示看好易久批(原名易酒批),这家公司也在虎嗅·高街高参的文章里出现过,主打酒类,跟美团B2B业务有合作。易久批2016年就被美团战略投资,去年再次拿了美团、腾讯领投2亿美元D轮投资,今年3月,易酒批又融到1亿美元D+轮。

估计你也注意到了,惠下单、易酒批都有腾讯的投资。 现代通路上的大连锁在阿里、腾讯之间站好了队,改造传统通路的快消B2B平台也已阵营分明。

腾讯投资了惠下单和易久批,京东有新通路,去年战略入股了掌合天下母公司供销大集,美团除了投资易久批之外,旗下产业基金龙珠资本还投资了掌上快销。

再看阿里这边,除了自己的零售通,去年阿里投资了主做农村市场的汇通达,加上百世店加、大润发e路发,也汇集了四家头部平台。

上述B2B平台,另有国资老大哥怡亚通,以及仍未站队的中商惠民等,基本就是现在行业的头部力量。

巨头入场,快消B2B赛道难再获资本青睐,行业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 基本上,虎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认为今年会有更多快消B2B会倒下,致命因素还是“不盈利”。一位从业者有告诉笔者,快消B2B领域并购案极少,因为大多数玩家“没有资产只有债”,根本没有并购价值。

目前能盈利的快消B2B平台屈指可数,除了上市公司怡亚通,只有彩华商贸、易久批、新高桥等寥寥数个平台有盈利的消息,即便行业之一的零售通,也处于亏损状态。

前段时间零售通进行内部调整,据多家媒体报道,零售通要求所有个人拍挡在4月1日前完成新协议的签署。以前拍档的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佣金,新协议给拍档开了底薪,但因为产品佣金收入大幅下降,拍档的收入普遍是下降的。

薪资构成反应了零售通对拍档定位的变化。“拍档不再是销售体系而是服务体系。”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对虎嗅表示:“目前拍档的薪资构成是底薪+奖金形式,工资主要受服务质量影响,产品销售佣金占比已经很少了。”

而零售通拍档的薪资调整,则是跟零售通停止平台补贴是同步的,不难看出零售通想要降低成本。此外,零售通目前已覆盖全国130万家零售小店,入驻品牌商及经销商超过5000家,或许“跑马圈地”将告一段落,把工作重心放到已覆盖小店的精细化运营上。

总之,这个行业基本格局已定,但盈利难题还没能有效解决。

快销B2B命短的“三大命门”

不得不说,通过整合传统通路数据,建立高效的分销平台,达到节约成本的商业逻辑是能说通的。但实际情况很残酷,即便一家快消B2B平台一年拿下两轮融资,仍活不下去。问题出在哪儿?是商业模式行不通,还是执行力不到位?

1 拿货,没价格优势

快消B2B平台基本都有一个“硬伤”: 它们未必能直接从品牌商手里拿 *** ,即使拿到了,价格也不比传统经销商便宜。

表面上看,平台是去吞噬经销商的市场,但在整个分销体系中,决定商品定价的品牌是最强势的一方, 也是经销渠道更大受益者。最典型的是娃哈哈,宗庆后曾说娃哈哈“产品分量重,总价值低,电商也不太好做”,对马云的电商不“感冒”,其依仗的“联销体”模式,正是通过利益分配机制让品牌商和经销商成为利益共同体,让品牌能有稳定的现金流蓄水池。

品牌的多级经销体系,之一层是大区总 *** ,再往下分,就是城市经销公司及个体批发商户。不管什么样的体系设计,想获得品牌的 *** 权,每年都要付出不菲的 *** 费用。品牌借助经销商体系低成本广铺渠道,或许效率较低,但却是握在自己手中,可以做一些主动决策,如新产品的投放。

因此品牌对快消B2B平台是有顾虑的。林小海也说品牌曾经有过排斥,但是品牌在看到增长后,逐渐乐意与零售通合作,只不过品牌商给货的时候,价格就比较高,要补贴及精细化运营,价格才跟经销商差不多。

隐约之中,能感觉到品牌方的态度:经销商要维护,但品牌给快消B2B平台的出货价更高,赚得能更多。“品牌商不想破坏原有的通路,也不拒绝增量的分销。”汪强就称 品牌会成立一个新的通路部门或专门的团队,用一套不同商品、价格体系给B2B平台的供货。

因此,不管是初期从经销商拿货,还是在积累一定规模后,直接跟品牌做生意,快消B2B平台拿到的商品价格都相对要高。 B2B平台免不了补贴,用低价策略进入市场。低价能吸引小店主薅羊毛,但停掉补贴之后却很难留存,走上这条路的B2B平台将进退两难,融不到钱,结果可想而知。

(掌合天下各地服务站遭供应商堵门讨要货款,来源见水印)

2 全品类越做越亏

对品牌而言,经销商、快消B2B上都是自家生意,不过两个渠道面对相同的消费群体,是很难调和的竞争的关系。

实物流通中,最基本的是仓配能力,这也是经销商对品牌的价值所在。从模式看,快消B2B平台更有成本优势,把基础设施搭好之后,仓配及业务员等都能共享给所有品牌使用,节约行业成本。

但2B毛利非常低,前文也提到,快消品价格在行业内部是比较透明的,出厂价、终端价都受品牌商限制。在商品流通中,不管再高效地分仓与调度,仓储、人员工资、车辆等都是硬成本,因此想靠有限的毛利率覆盖成本,必须提高客单价。

不管是快消B2B还是餐饮B2B,都有一个概念叫“单车盈利”。易酒批创始人王朝成曾说过单车盈利的重要性,大致意思是2B的交付成本是固定的,一辆金杯送一次货,成本要300块,车上送的东西,决定这趟车能否盈利。如果是一车酒,货值3万毛利3%,那么这趟车是赚的,如果是一车饮料货值5千,那至少需要6%的毛利才能打平交付成本。

小店商品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频、低利润的走量商品,最典型的是小店有刚性需求的水饮;另一类则是较低频但高利润的商品,酒类、休食便在此列。快消B2B平台需要对一些商品进行补贴销售保证小店的粘性,不过要能被赚钱的品类覆盖掉。

“所有出问题的B2B平台,基本都是做全品类。”汪强表示这条路或许不适合创业者,“便利店能全品类,因为有鲜食及搭配销售的活动。如果毛利连固定成本都不能覆盖,那即使把订单密度做起来,也是越做越亏。”

3 合规成本高昂

即使B2B平台的业务跑通了,相比经销商, 未来B2B平台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合规成本”。

“很少有人说这个。”汪强称,“虽然有些夸张,但快消品都是在税赋体系之外的。”经销商、批发商赚钱,实际上有一部分是漏掉的税,终端个体批发商拿货,小店主进货,不管是赊账或现结,基本都不会开票,也没有所谓的进项票抵扣。国家很难一一去核查,他们自付盈亏,生意自己脑子就记得八九不离十,可能也是因此个体工商户是定额定税。

“快消B2B平台的挑战不只是商业模式,还有税务关系。”汪强表示。快消B2B平台所有订单和交易都会有记录留存,未来上市肯定要合规运作。在当下的税收环境,快消B2B平台的成本肯定是相对要高的。

何以续命?

“这些问题说了又说,但大部分B2B平台都还没找到应对之法。”汪强感叹道。在一番走访交流之后,虎嗅总结了几点可能的突破方向:

1 固定成本价值更大化

快消B2B,不管做交易赚商品差价,还是赚平台服务费用,都以商品流通效率作考量,对平台能力的要求是趋同的,比如最基础的仓配能力,可以发展统仓统配业务。

做自营的快消B2B平台,也可以接入经销商,像京东新通路,最初做自营,然后做POP(平台开放),把物流配送、仓储、资金(供应链金融)等开放给经销商使用,并推行 *** 、代配、代售等合作方式,通过共享把成本利用效率做高。

另外B2B天然适合做供应链金融,也被从业者认为是最可行的盈利途径。第三方的订单、交易、仓储等经营性行为都在平台上,积累交易数据后,可以打造合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卖给上下游客户,或帮助银行做风控放款。

2 渠道反推品牌差异化定制

品类或许是见效最快的突破点。就比如酒,需求稳定,各品牌的产品差异化也做的比较明显,本身客单价较高,贵个几块钱,消费者也不够敏感,但水的话,一瓶就是两块钱,没有农夫山泉,娃哈哈、怡宝也没问题,因此一分利都要争一争。

林小海认为,B2B平台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在商品上 。一般小店高频销售的SKU在300个左右,这些商品占平台销售的30%,零售通会提供最稳定的供应、价格及服务。

此外,零售通还要综合市场容量、小店消费场景、品牌资源等因素,集一盘渠道特色商品,“比如卫生巾,典型小店消费商品;雨伞还没有一个品牌能覆盖全国,价格也不透明,毛利空间极大。”

B2B也可以做渠道定制,例如京东新通路就上线了京东自营品牌京选,打出的关键词就是超高毛利。不过,如果快消品品牌没有存在感,多半逃不过滞销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品牌落地是很好的品类突破口,线上流量红利过去后,线上品牌正寻求走向线下的途径。

3 赚品牌商市场投放的钱

品牌有触达消费者,了解终端商品动销的需求。从总量上看,国内快消品市场稳中有升,但商品的更迭越来越快,消费者洞察对品牌也愈加重要。经销商的职能不仅是商品的流通,还应该包括商品推广、品牌宣传、促销活动的落地,并把终端的商品动销及市场情况传达回品牌商。

在这方面,B2B平台是能够取代经销商的。通过技术手段,将门店、商品及营销的数字化,让品牌看到回流的数据,感知到每一分投入所产生的结果。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快消企业也都在做自己的DMP,并积极与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期待更精准的全域营销投放,让流量、转化、留存可视化帮助决策。

在美国,宝洁、联合利华等不断削减营销预算,但在MarTech上的投入上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如果B2B平台能用数字化的方式帮助品牌管理渠道,减少品牌投放的损耗,或者把直接把品牌投给经销商买终端货架的钱抢过来,赚品牌商的钱,这应该是可行的路径。

4 帮夫妻店进行便利店品牌化改造

一些快消B2B行业报告显示超过70%小店使用B2B平台进货,但通常一家小店还在装修的时候,就会有本地经销商、批发商找上门谈生意了,小店主能从几十个批发商里比价,还差下几个平台?而且渗透率也要看成色,线下零售最关键的是位置,倒下的惠下单也曾覆盖达百万家,因此单纯看数量也是不靠谱的。

几乎每个平台都在“翻牌”,品牌加盟是提高小店在平台上的采购量的可行 *** 。其实我们看便利店,一些非一线连锁便利店/超市品牌的规模已经非常大,芙蓉兴盛超过12000家,美宜佳超过16000家,他们输出的门店比较粗糙,但是加盟门槛较低,小店主加盟品牌之后,自然将供应链配套接入。

阿里、京东也在输出品牌,并提供了门槛更低的方案。林小海认为,夫妻老婆店便利店化是趋势,“我们常开玩笑说,零售通要用10%的成本,实现便利店70%的服务能力,小店想要便利店化,是加盟便利店品牌还是选择平台赋能呢?后者可能更切实际。”

从品牌切入或从供应链切入,最终可能是殊途同归。不过便利店品牌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终端经营者身上,很多小店创业的年轻人,或者接过小店的“店二代”,没有老一辈吃苦耐劳的拼劲儿,也希望能挂一个能引流的招牌,让自己的小店更加体面。

小店主眼中的B2B平台

小店主如何看待B2B平台呢?虎嗅走访了几家小店,问及B2B平台时,大部分都表示用过、进货方便,不过也颇有吐槽。一家小店给虎嗅·高街高参看了三把坏伞,表示某平台的雨伞质量不行。还有一家店主表示零售通上的冷藏鲜奶由第三方经销商送货,下单后配送没有准点。

从小店经营者的视角,B2B平台一站式采购有优势,但跟服务更个性化的经销商相比,并被另眼相待。为了客观呈现,虎嗅·高街高参回访了一年前曾采访过一家天猫小店。

在进货方面。店主表示,除了零售通,日常还主要用易酒批、云蚂蚁。“跟之前一样,还是三成在零售通进货,主要是休闲零食,另外酒水饮料从易久批,日用杂货从云蚂蚁。”他还表示,百世店加也来地推过,不过商品太少,还有一家叫拼便宜的平台,还要花时间去做玩法,直接放弃。

另外小店还有二十多个经销商,主要是深度分销品牌及冷链商品,店主表示像娃哈哈、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品牌都直接经销商来人管理发货。事实上,这些经销商的优先级应该比B2B平台要高,“如果没有经销商直接对接,才会从平台上进货。”言外之意,经销商的价格和服务可能更具优势。

并且小店也不愿放弃陈列上的收入。更好的货架要“摆烟摆酒摆槟榔”,陈列高毛利高周转商品。跟一年前相比,门口多了两个靠墙的小货架,其中一个全部陈列了某保健饮料品牌商品,经销商自然是花了钱的。

而单价较低的矿泉水,小店则不想陈列得太多。虎嗅·高街高参恰好遇到了某品牌经销商人员来找店主抱怨“费用给的不少,为什么自家矿泉水陈列不够突出?”他想让小店多摆一些,店主予以拒绝。从言语中能感受到小店主的精明,也暴露出经销商对终端商品的管理仍不完善。

在数字化方面,B2B平台能帮助小店经营更高效吗?没想到收银POS系统遭到了店主的吐槽。

“装了人脸支付的机器,但支付机跟POS机没有打通,等于形同虚设,仍需要在POS机上再操作一次,不能像7-11的机器扫商品再扫码自助结账,没有节省人力。盘点机也买了,但也没跟POS机打通,来货了还是得一个个往POS机里录,外卖也做得不多,跟POS机库存没打通,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这家店的情况跟之一次改造后相比变化不大,其实夫妻店的改变很难自我驱动。笔者去过一家经营25年的偏僻社区的小店,除了饮料大部分商品都要店主自己去批发市场进货,每次进货都要一上午时间。而另一家位置不错的小店,虎嗅·高街高参在店里待了半个多小时,见到了6个上门盘货和维护陈列的经销商人员,服务非常周到。虽然很残酷,但位置不好的小店的开发价值确实有限。

此外,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则是小店主本身,那些经营情况和面貌不错的小店,通常店主的素养及经营意识都要会更好,传统通路上,更大的商机应该来源于小店经营者的年轻化或经营意识的革新。

总之,零售传统通路的蛋糕很大,而快消B2B平台也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却难以逃脱传统通路的“陷阱”,而这个“陷阱”的形成,则是因为品牌、经销商以及小店群体以自身利益为出发博弈产物,让快消B2B集体“踏空”。

注:本文采访对象之一汪强为化名。

本文由高街高参(ID:gjgc168)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范向东,经虎嗅编辑发布。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15222191516(微信)

现在国内做生鲜新零售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以及浅析五类生鲜新零售的商业模式: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购物问题将是零售企业和资本市场抢占的重要阵地。如何在这一阵地中抢占先机则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生鲜行业是一个4万亿的市场。民以食为天,其中水果蔬菜的每周购买频率达到48次,购买频率极高。生鲜赛道是投资人公认电商最后的机会!

生鲜市场,有传统B2C自营模式、平台模式,其中以京东、阿里、拼多多为代表。还有社群模式,门店新零售模式、前置仓模式、以芙蓉兴盛、盒马鲜生、每日优鲜为代表。2018年最热门的模式是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而在2019年最热门的模式是前置仓模式。

盒马鲜生CEO侯毅说:“2019年是‘新零售的填坑之战’,而对于相对成熟的生鲜电商前置仓模式来说则是关键一役。”

一:五类典型商业模式

二:盒马模式浅析

盒马在2019年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内部复盘反思,反思的核心在于盒马复合业态大店的商业模式如何在一线城市居住密集区域以外的城市进行规模化拓展,同时推出了为二三线城市社区定制的盒马菜市等新业态。本文暂且仅分析盒马复合业态大店的商业模式,未来实际调研盒马菜市的模式后再做讨论。

盒马复合业态大店的模式简单概括为:仓店一体+零售餐饮复合业态+送货上门

盒马模式的战略重心在两个点:增加单店收入规模+打通供应链全链路

增加单店收入规模:

在生鲜零售门店引入餐饮服务,初期又通过大海鲜品类作为引流利器,相比较单一模式的生鲜零售门店来说,在流量、转化率、客单价的角度均有大幅提升。另外通过APP+3km送货上门,增加不到店场景的收入。盒马模式中的这两个差异化利器可见均是为增加单店收入规模进行的顶层设计。

打通供应链全链路:

供应链毫无疑问是生鲜零售最核心的部分,盒马依托阿里强大的资源优势,控股或投资了诸多源头生鲜供应链企业,建立产地/工厂直发门店的供应链体系,以此保证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并获得更大的毛利空间。

盒马模式潜在的问题:除供应链优势外,未能在成本端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

盒马模式中,核心商圈选址+几千平米大店+高额装修投入,已经造成了盒马高昂的固定成本投入;

同城物流送货上门的配送成本更是刚性成本,无法随着订单规模的增加而降低,甚至存在规模越大单均履约成本反而增加的可能性。因为拣货成本、配送成本、人员管理成本无法随规模增加而降低,反而可能因订单规模过大超负荷导致成本不降反升;

生鲜类损耗无法降低。盒马模式设计的初衷,有想通过引入餐饮业态来降低门店生鲜损耗的目的,但从商业逻辑来讲这根本无法实现。生鲜零售和餐饮这两个业态本身都是会产生损耗的商业模式,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个业态的需求都无法准确预测,且在履约过程中都存在各种会产生损耗的不确定性,二者叠加绝不会产生损耗降低的效果,反而会相互牵制导致比起单一的生鲜零售或餐饮来说更大的损耗。

上述分析可见,盒马模式的重心在于收入规模的增加和供应链优势的建立,而在履约成本和损耗上没有有效的控制。盒马模式能否跑通的关键在于单店收入规模的增加能否覆盖成本的上升。

三、每日优鲜模式浅析

每日优鲜是前置仓模式的鼻祖,而2018年被称为前置仓模式的爆发之年。每日优鲜之所以有了几年的先发优势,但在狂奔几年之后依然无法形成非常有效的竞争优势格局,和前置仓模式本身的优劣势不无关系。

每日优鲜的模式简单概括为:社区前置仓+送货上门

前置仓模式的战略重点在于:低成本快速复制形成规模效应+满足一部分用户送货上门的需求

低成本快速复制形成规模效应:

相比较社区零售门店来说,前置仓在选址、装修、运营上的前期投入和管理成本要低得多,前置仓模式选择放弃了线下的到店流量,低成本快速铺开形成规模效应,在前期有很明显的速度优势;

满足一部分用户送货上门的需求:

尤其对于一线和新一线用户来说,送货上门的需求在特定时间段是非常强烈的,尤其在形成消费习惯之后,搭配较好的商品和较优的价格,会有一部分用户被教育形成高度消费粘性;

每日优鲜模式的潜在问题:流量成本、履约成本、损耗、客单价和毛利

因为选择性放弃了线下流量,每日优鲜在获客和转化上面临较大的问题,并且随着单个社区运营时间越长拉新成本的问题越显著;

和盒马模式类似,前置仓模式的履约成本也是刚性成本,无法虽订单规模的扩大而有效降低;

损耗:

前置仓的模式同样无法有效规避生鲜零售更大的损耗率高的问题,大数据算法销量预测更多是用于PR的噱头,实际预测的准确率并不会非常理想,不过优化得当可能可以做到优于人工拍脑袋定采购量;

客单价和毛利:

每日优鲜PR说在北京已经可以做到运营打平甚至盈利,但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能否做到笔者持怀疑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生鲜类商品的客单价和毛利率,叠加前置仓模式在成本侧并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资本输血是否能规模化盈利,需要时间检验。

四、谊品生鲜模式浅析

谊品生鲜的商品模式是让笔者眼前一亮的,根源在于谊品生鲜是从传统零售的视角出发,利用合伙人制整合渠道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买断源头产地的全部产能,通过批零混合的方式多渠道销售商品,从而大幅降低供应链成本。并在做好传统门店生鲜零售的基础上,叠加了线上部分增加收入规模,再依靠门店合伙人模式将其发扬光大。明显能看得出是传统零售人在做的商业模式创新,而非互联网人扬言颠覆线下零售。

谊品生鲜模式简单概括:社区门店+送货上门+渠道合伙人+门店合伙人

谊品生鲜模式的战略重点在于:做好传统社区门店,利用渠道合伙人模式优化供应链,利用线上增加收入规模,引入门店合伙人模式有效平衡扩张速度和扩张质量

谊品生鲜优化供应链效率的方式值得着重探讨。传统生鲜零售更多是批发市场的模式,产地出产的生鲜商品的品质无法统一,例如同一片土地种出的土豆的个头、品相肯定有差异,传统批发市场会按照不同的品相的不同消费人群,选择将商品出售给食堂、食品厂还是生鲜门店,不同销售渠道的进货价格会有较大差异。而谊品生鲜通过与批发渠道的供应商建立合伙人关系,自己做了“批发市场”的角色,从产地承包土地或养殖场的全部产能,并进行渠道分销,以此达到降低门店商品成本的目的;

谊品做线上的逻辑与盒马、每日优鲜不同,前者的定位是线下收入的补充,而后两者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对线上部分的倚重不同;

门店合伙人模式:谊品利用门店合伙人模式进行规模化扩张是笔者认为商业模式中最亮眼的部分。合伙人模式毫无疑问是一种先进的规模扩张方式,其核心是一套共识、共创、共担、共享的合伙人制度,规定了品牌方与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并且制度化的管控品牌方和合伙人的参与程度和运营管理质量。比起自营模式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加盟模式的门店运营管理质量不可控,合伙人模式无疑是非常好的规模化扩张手段,既可发挥统一的供应链优势,也可利用社会资本进行扩张,还可用制度约束管控运营质量。

谊品生鲜的模式并非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的追求商业模式创新,而是在以外线下生鲜零售的基础上进行的商业模式升级。如果管理得当,笔者很看好谊品生鲜持续扩张的前景。当然生鲜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很多的“谊品生鲜”,核心在于谁能够做得好、做得久。

五、社区团购+团长履约模式浅析

社区团购+团长履约的模式在2018年百花齐放,颇有两年前无人货架的风范。根本原因和无人货架的兴起一样,这是一种“互联网化”的低成本流量获取和低成本规模扩张的商业模式。

社区团购模式的简单概括:社区团购+以销定采+团长履约

社区团购模式的战略重点:依托社交关系快速获取廉价流量+以销定采减少损耗+团长履约降低履约成本

通过社区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利用团长的社交关系 *** ,快速在社区内获取廉价流量,并建立按成交分佣的商业模式;

采用今天买、明天送的团购方式,以销定采,精准实现商品履约,并利用邻里之间的关系链来维持可信度,从而减少损耗;

平台负责B2B式的批量配送,单笔订单的履约由团长负责,降低平台的履约成本。

社区团购模式的潜在问题:成也团长,败也团长,团长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用户体验的不可持续

团长承担引流和履约的双重责任,相比较社交电商等轻模式而言,日复一日的履约对个人而言过于繁重,吸引力的持续性较弱;

吃苦耐劳并且服务质量好的优质团长是稀缺资源,必定引起平台之间的互相挖角,稳定性差;

长期看这一模式和无人货架一样,很难持续,除非像每日优鲜孵化每日一淘这样,仅将其作为获取低成本流量的手段,解决前置仓模式流量成本高昂的问题。笔者并不看好单纯的社区团购+团长履约的模式的可持续性。之所以能获得大量的资本青睐,无非是廉价流量带来的击鼓传花游戏。社区团购若想长期做下去,必须想办法把用户和销售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可这样的话社区团购吸引人的廉价流量还存在么?

六、呆萝卜模式浅析

呆萝卜可以看做是社区团购模式的强化升级版,本质差异在于呆萝卜将社区团购对于团长的依赖,转化为了社区门店引流+履约。

呆萝卜模式的简单概括:社区团购+APP自主下单+以销定采+社区门店自提

呆萝卜模式的战略重点:以销定采控制损耗+社区门店履约保证体验和品牌+社区团购引流

呆萝卜的商业模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不敢说最后一定能做成,但至少是非常有机会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因为呆萝卜模式的聚焦点全部在成本侧的优化,通过以销定采来控制生鲜的损耗率,通过批量配送到门店+门店自提的方式,让履约成本从送货上门的刚性成本变成了可以随着规模增加而递减的边际成本;

呆萝卜与其他社区团购在引流方式上并没有本质区别,而拥有品牌的门店更加增加了用户的信任感,并确保了履约的良好体验,门店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线下引流的作用;

单个门店的订单规模是否足够是呆萝卜模式能否持续的最关键问题,门店房租+人工基本是固定的运营成本,仓库到门店的批量配送成本也基本固定,所以显然单店的订单规模越大,单笔订单的履约成本越低。而履约成本一旦低于传统生鲜零售和其他社区新零售品牌,呆萝卜的成本结构就能做到更优,进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给用户提供商品,持续的形成正向循环,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呆萝卜模式的潜在问题: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门店履约体验是否够好,单个门店的订单规模是否足够,供应链能力是否足够强,品控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控制是关键。

呆萝卜商业模式的侧重点与盒马、每日优鲜、谊品生鲜等其他几类生鲜新零售都不同,呆萝卜将关注点几乎全部放在优化传统生鲜零售的成本结构上,如果一旦能成功,配合上好的供应链能力,这一模式将有极大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二三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的社区场景,会给用户提供更多、更便捷、更优质、更便宜的商品选择。

现在国内新零售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是陈列共和,你可以去了解。

七:结语

每日优鲜已在北京实现赢利,赢利模型已经跑出来,下一步就是打下更多市场,而作为千亿市场的上海,就是每日优鲜必然拿下的市场。

“月亮不会奔向你,但我会不远万里。”

这么美的情话,说的不一定是爱情。毕竟,现在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每日都在做着“不远万里奔赴向你”的事,送达之准时、服务之周到,可能会比爱情里的另一半还靠谱。

如今,每天有超过1亿件快递包裹被发往世界各地;每天有超过2000万份外卖送到消费者的手里而疫情之后,楼下菜市场的菜,也开始自己“主动”跑到消费者的碗里。

当人们习惯了像点外卖一样买生鲜,巨头们对生活用品也打起了“算盘”,日益激烈的同城零售战争在阿里、京东、苏宁、美团等之间展开。

在传统电商时代,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便楼下的小超市就能买到从纸巾、洗衣液、饮料、调料等生活用品,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从京东超市、天猫超市下单,等着快递小哥按响门铃。

改变在于,当巨头们不断加码同城零售,让生活用品、药品在1小时内送到成为现实,并让数码产品、美妆、服饰等都“立等可取”的时候,用户被培养得越来越“懒”也越来越没有“耐心”。

拆快递的 *** ,能早点享受,为什么还要多等两三天呢?

《2020京东到家手机即时消费白皮书》显示,超9成用户选择京东到家是被平台1小时达的配送服务吸引,相比较次日达的配送方式,用户希望送货时间越快越好;而在购物体验调查中,84%的用户表示最满意的是达达快送骑士1小时送到家的配送速度。

当“即时满足”成为了用户的习惯之后,巨头们最终的争夺点在于,如何通过为小商家赋能,以全品类的商品、高履约的能力,让“即时满足”成为用户消费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商家们被盯上,本质上是因为不管阿里、京东,还是苏宁、美团,不可能“无孔不入”地自建渠道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些盘根错节在各个小区“遍地开花”却又不怎么起眼的门店,天然具有距离消费者更近的优势。

并且, 这个“队伍”还异常庞大。

根据凯度零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700万家小店,其中,夫妻店的存量规模在680万家左右。2019年,这些夫妻店的出货规模更是占到整个市场的44%。

SaaS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毕竟,对于小商家来说,距离近不代表反应快。炒菜的时候才发现缺酱油,总不能指望楼下的夫妻店还有人手可以把货品送上门吧?

如果 巨头们想要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最终考验的还是合作商家的反应能力 。但这些构成本地生活主力军的小商超,他们从后端的供应链资源,到前端的互联网运营能力,都还没有与新零售接轨。

入局新零售SaaS的玩家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SaaS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

京东到家推出的海博系统、阿里发布的翱象开放平台都是致力于为商家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商品管理、用户经营、服务履约等解决方案。而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或许是海博系统有达达集团强大的履约能力,翱象开放平台背靠阿里的大生态。

小商超接入阿里、京东们的零售SaaS之后,好处不言而喻。

举个例子。

一家普通的夫妻店,以往都是顾客上门来买东西。当这家店接入到翱象开放平台之后,它的售货半径就会扩大到附近3-5公里,并且,在 *** 、天猫、饿了么等渠道,都能通过“小时达”拥有入口,附近的消费者在生态内的平台搜索想要的商品,这家店都会被展示,而消费者下单之后,骑手就会在规定时间内促成这次消费的最后完成。

这些消费需求,都是这家夫妻店的消费增量。

订单完成后,翱象对商家的赋能还没有结束。根据周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翱象甚至能够根据大数据,为这家夫妻店给出商品进货策略。

从这个层面来看,接入翱象的线下小商超在阿里“身边经济生态网”完成了交易,让最近的货自己去找消费者,最终的受益者,不仅是消费者的需求被即时满足,提升了消费体验和效率,小商超本身更会因为消费触点更广、履约链路更短更快,而提高了零售效率而最终获益。

若接京东的海博系统,也是同样的逻辑。

阿里的资料显示,使用“翱象”后,单商户线上单量平均提升25%,仓内拣货人效提升15%,带动GMV超5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近60个零售商家和生态合作伙伴与“翱象”签署合约,覆盖门店数量接近7500家。

而海博系统截至4月底,也已有超3300个连锁零售商的门店部署应用,相比2月底的2200个门店大幅增加。

阿里和京东的这种赋能,某种程度上,能够缩短夫妻店与品牌便利店之间的距离,使其在社区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因为,连锁便利店经营的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成本低、品牌效应高,而小商超、夫妻店立足的核心原因在于以管理成本低、经营效率高。

而阿里和京东的SaaS系统恰恰能够在商品采购和售卖规划上,为夫妻店降低供应链成本。

理论上来说,小商超、夫妻店的这种获益,会是持久而长远的。但实际上,这样美味的智能“大餐”,他们即不敢“吃”也不想“吃”,而即便“吃”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螳螂 财经 ”看来,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厂SaaS与小商超、夫妻店之间,还需要更多的了解与磨合,才能真正人知道对彼此的需要。

一方面,面对在经营上“自给自足”的小商超、夫妻店,巨头们的“智能手段”可能很难完全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小商超、夫妻店做的都是三五公里范围内的熟人生意,对他们来说,选品技巧、营销手段、线上接入这些可以被计算、被量化的“学问”,往往都不如人情这门“学问”。

而且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这些小门店的经营者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和能够实操的程度并不深,巨头们若想深入改造他们,就需要投入巨大的前期教育成本。

即便是品牌 *** 店,在“螳螂 财经 ”走访过的京东便利店、天猫小店、芙蓉兴盛还有新佳宜、快乐惠等,有的是夫妻店翻新挂牌,有的是开新店,但除了有统一的连锁门头,其他的像装修风格、进货选品、货架陈列、促销活动等,都是各是各的样,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

加盟店在一些可以标准化的动作上都尚且“无意识”做提升,更遑论“触网”?而其他自由生长的夫妻店,可能就更“随性”了。

毕竟,在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出货量的近700万的夫妻店中,其中约30%的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

而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商超在巨头“跑马圈地”的同城零售战争中“薅羊毛”。 即,很多小商家接受巨头的“智能改造”只停留在使用零售通等B2B渠道进货,并且是哪个平台价格低就去哪个平台进货。

燃 财经 的报道里就有案例表示,“加盟者在平台的进货比例达不到100%,甚至难达50%”。并且,燃 财经 采访的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商家与平台只能停留在进货与供货的浅层关系上,难达成深层次合作,在这一基础上谈扩张数量,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只想拥有一份稳定收入,并不想发财的小商超、夫妻店,在很大程度上,对巨头的赋能抱有很强的“戒备心”。

小商超、夫妻店之所以小,是因为他们很多人就没想过要做多大的生意,更大的心愿就是自己踏踏实实过日子“不给别人打工”。

巨头的赋能,转化成他们接收到的想法,就变成了“要为别人打工”。

在一个三线城市开了十几年超市的万老板告诉“螳螂 财经 ”:“我的客户很稳定,都是周边的人,根本没必要做线上生意。”

万老板之所以十分笃定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他超市旁边的餐饮店“不上外卖平台的时候,一天三四千的流水,上了外卖平台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有一万流水,但是赚到自己口袋里的钱却没有变多,人还很累”。

而加盟了一个本地连锁超市品牌的刘**,则认为巨头们的赋能“并不是诚心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让我们找他们进货,用他们的付费系统,到最后完全依赖他们了就直接抽成”。

其实,阿里、京东们的SaaS本意,如阿里超市生态事业部总经理周天牧所说,“商家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数据的工具去更好的理解它们的消费者和周围的经营的状况”。

但现阶段,当夫妻店周围的消费者可以在每日打照面的微笑中,靠熟悉建立人情产生交易的时候,巨头们或许该好好思考一下,这套工具怎么才能凑效了。

毕竟,能够长久地与便利店共存,就已经说明了,对于没有“远大志向”的小商超、夫妻店来说,人情味儿就是现阶段更好的数字工具。

当然,时代的潮水涌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避免被席卷的命运。阿里京东虽然已经提早造好了船,也很笃定这条船迟早会“满员”,但只要浪头还没完全打在自己身上,小商超、夫妻店就暂时不会“同乘”。

参考资料:

茶颜悦色是长沙著名的奶茶特许经营品牌,原中国传统风格, 是中国大陆之一个以中国风格为主题的奶茶品牌。长沙茶颜悦色以甜点和饮料为主,一杯新鲜茶,穿越中西部,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茶颜悦色在中国有300多家商店,已成为长沙旅游时钟的必要条件。茶颜悦色成立于2014年中旬,总部位于长沙最繁华的星城黄兴步行街,是研发、生产、销售的茶叶品牌之一,不断向客户推出独特、精致、新颖、绿色的奶茶产品,为消费者创造高质量的休闲空间。

加盟开店肯定需要一定的资金,茶颜悦色奶茶店加盟要多少钱这是加盟商很关注的问题之一。茶颜悦色奶茶店作为一个连锁的品牌,注重规模的拓展,自然也欢迎各位加盟者前来加盟,加盟费用不高,基本上5-10万元的创业资金,算上房租,装修费,设备费,原材料费,宣传费,员工工资,水电杂费等,更低十几万元就能够成功加盟开店,相信这对绝大多数加盟者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加盟之后,加盟者还能够获得来自茶颜悦色奶茶店品牌总部的全力扶持,开店更轻松,经营更简单。《茶颜悦色开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