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要学哪些专业课程

装修宝典012

室内设计要学哪些专业课程,第1张

室内设计要学哪些专业课程
导读:室内设计需要学习的内容:1、基础的CAD,3DMAX和PS,最开始学CAD,土建知识要有所了解,各种装饰风格要学习,水电布线要掌握,施工知识也要学,人体工程学也很重要,色彩也重要;2、掌握手绘,就是用笔把CAD的施工图表现出来。在电脑软件3

室内设计需要学习的内容:

1、基础的CAD,3DMAX和PS,最开始学CAD,土建知识要有所了解,各种装饰风格要学习,水电布线要掌握,施工知识也要学,人体工程学也很重要,色彩也重要;

2、掌握手绘,就是用笔把CAD的施工图表现出来。在电脑软件3D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早期设计都是用手工画的,当然现在还是一样的重要;

3、专业课程,室内设计原理:设计概念、室内设计概念、室内设计师的分类、室内设计的过程、室内设计程序和步骤等科目。

初创公司把办公场地设到什么地方真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动的回答:必须依据自身的领域、经营规模、顾客状况这些与公司实力有关的要素来考量。有些初创公司在高大上的CBD开设办公楼,也是有的初创公司在小区内自建房办公,可是不管在哪里,全是有做的很成功的。

创业型公司尽管要了解成本费,可是也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业务方向和客户群体。如果你的顾客针对公司实力很注重,或是你也是一些高新企业得话。我们建议尽量不要把办公场所设到自建房里面,那样的话顾客对你的能力存有怀疑,也不益于你顾客解释工作开展。要是没有过多钱得话,也不用非得CBD那边,一般的办公楼都是还可以的。办公自然环境比较合适就可以了。

假如你是互联网技术创业型公司,走的股权融资路面。这个情况并没有疑惑,一定挑选办公楼,由于风险投资对这一理由规定的,都是对你做为项目经理的眼界和发展格局与自信心的难题。一定要在比较好点的办公楼找一个办公室,认真室内装修一下。尽管 *** 创业风险性巨大,泡沫塑料也多,可是排面如今真的是很需要的。需先看你公司是属于哪些行业的,假如不用店面时间的,那样成本低确实是比较合适的,相反、要常常有上门服务的顾客的情况下,因此提议在办公楼,哪怕是偏一点的位置都是还可以的。

如果没特殊情况,或是提议在基本办公场地。假如成本费较为告急,其他地方还可以考虑到,由于与其他公司的协作关键或是看业务流程。无论怎样说,一切的基础条件基本建设或是跟你有多大整体实力挂勾的。假如你资产深厚,我坚信压根无需考虑到办公室放在哪里这种小问题的。也希望你能够持续的发展壮大自身的企业,逐渐不大,渐渐地非常大,挑选都是又小增大的。

由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有很多保密义务,我想主要用我个人的股票投资来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资业绩图。下图中红色线的是“净利润”,蓝色线是我的本金的变化,另外我还加了一个绿色的“标普500指数线” 用做业绩比较基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净利润刚刚接近本金的时候,就遭遇超过1倍本金的“巨额赎回”,之后又连续遭遇两次“巨额赎回”,最多时超过3倍本金。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之下,我的净利润还是达到了初始本金的4倍。

为避操纵数据之嫌,再啰嗦几句:1)这是我唯一一个活跃的股票账户,2)我没有依靠任何内幕消息,3)完全是我独立决策,没有别人帮助,4)不是“蒙中”一两只小盘股票,而是比较平均地持有4-5只大盘股,5)时间跨度上基本上覆盖了我的炒股历史,盈透证券的历史报表最早只能提供到2012年的,之前微亏20%。

我怎么做的呢?我的投资股票的基本逻辑,和我做风险投资的几乎是一样的:找到估值比较合理的好公司长期持有,这些公司所在市场机会潜力巨大、可持续构建壁垒、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你可能想说,这不是废话吗,所有人都知道啊,还是因为运气吧。说老实话,确实有很多运气因素,但是把一个现象归于“运气”然后就停止思考不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姿势是“假设有必然因素并仔细观察”。

于是,我换了一个思路。我想,如果把大盘的增长和分红不计算在内,股市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些人盈利,就一定有人亏损。既然我没有什么秘诀,那么会不会是别人的决策出了问题呢?

想到这里我就研究了一下我的“交易对手”。他们都是谁呢?大致就三类:

1)散户(占美国股市1/4的市值)

2)被动管理基金(各种指数基金,占1/2的市值)

3)主动管理基金(占1/4的市值)

这里面被动管理的基金基本都是“跟风者”,散户不但跟风而且资金量太分散。我真正的交易对手,给股票定价的,是主动投资的机构投资人,也就是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

在观察了“交易对手”以后,我找到几个击败他们的“必然性因素”。接下来我分别讲讲我对这几个因素的观察,以及通过自己的错误获得的教训。我讲的许多概念,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有描述和论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一看,读过的应该理解我讲的“人类本能”其实就是丹尼尔·卡尼曼说的“系统一”,我讲的“用力思考”的意思就是要调动“系统二”。

一 世界已发生变化,寻找和理解下一代的“优秀”公司,需要不同的技能

“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有代表性的是巴菲特。他在本世纪初那一场高科技泡沫中坚持没有投资高科技公司,因为“不投资看不懂的公司”,为他避免了很多损失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其实他的最新的投资组合里面有两家“很老”的科技公司——IBM和AT&T,只不过他在这两家公司上亏损了15% 。当然这不影响巴菲特作为顶级投资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他在50年前投的American Express,30年前投的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吉列(宝洁),到现在仍是极其优秀的公司。

但是,过去20年间出现了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高科技公司。现在全球市值前3名的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和亚马逊也都进入了前10名,这几家占前10名总市值的552%。也许你要说市值里面有泡沫,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他们占前十名总利润的比例更高,达到562%,这显然已经不是泡沫了。

高科技泡沫和之后的萧条,让基金经理们发现了“需求并不刚性”、“技术壁垒不是长期壁垒”。然后他们就停止了思考。但是事实是,互联网对人类行为的改变只是来得比预计的缓慢一些,而且这些高科技公司也早就在技术壁垒之上又构建了一层又一层新的壁垒,例如微软的生态系统,Facebook的 *** 效应,Google的用户数据和安卓生态,等等。而要理解这些新的壁垒,需要先深刻理解用户在 *** 世界的需求和行为,需要一些新的、“基金经理们”并不具备的技能。

所以,我有个大胆猜想:大基金的基金经理们掌握市场上的主流的资金,但是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不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基金经理们现在是怎么了解行业和公司呢?观察一下他们的日常行为,你会发现他们非常依赖一个“信息生态链”,这个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调研和预测机构、公司财务部门、卖方分析师、买方机构分析师。基本的流程是:

1)公司财务部门发布财务数据,并引用市场调研和预测机构的“行业数据”和“行业预测”,给出自己业绩预测;

2)卖方机构分析师根据各种 *** 息 *** “投资研究报告”, *** 财务模型,给出“指导价”;

3)买方机构分析师 *** 内部使用的“投资研究报告”,提出投资建议;

4)基金经理做出投资决策。

然而,在后 *** 时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路径、用户消费决策方式、信息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解许多行业和公司的“更佳 *** ”,发生了改变。

举个例子。2013年5月,Consumer Reports发布Tesla的“完美车评”报告的第二天,我决定研究一下这个公司,于是做了两件事情。首先,我去Tesla在门洛帕克的展厅试了一下Model S这个车(那时恰好在美国出差),然后,我又花了几个小时,到网上把Tesla的各种车评、Youtube上的个人车主的提车报告、Twitter上的评价,统统看了一遍。

看完了以后我下了两个结论:之一,Model S是个好车,不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供不应求,而且有机会成为一款美国的“主流车型”,第二,和这件事情的天花板相比,Tesla当时的市值还很低,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股价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这个公司的关注度,以我对媒体和信息传播的理解,我认为“热度”才刚刚开始,还在“发酵期”。

于是我立即就买入了它的股票(80美元左右),结果它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涨了近三倍。(这只股票其实是“中短线”,并不是我的主要投资逻辑,我后来在210美元左右的时候清仓了Tesla,主要原因是觉得“社会关注度”已经到达顶峰,而自己对制造业、电池行业还不够了解,没有长期持有的决心。)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一个散户不可能这样去了解一家公司的产品和用户反馈,也没有手段去估算整个社会对一家公司的关注度的变化。但是现在不但可以,而且可以比大型基金的分析师做得更好、更快。我这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实际上,对于不同的公司,我是用很不一样的 *** 去了解的。而且我有一个原则,就是除非我觉得我对一家公司的理解超过大部分“大型基金的分析师”,我不会碰这只股票。

另外,对行业的理解,基金经理们也并没有优势。我常常和同事们说,我们风险投资家是“身在世界创新之巅”。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之一层,就是我们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在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观察技术创新和消费者、企业的行为的变化来寻找结构性变革的机会。

第二层,就是我们周围围绕着一大群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人,而且无时不刻不在寻找“颠覆性的机会”,包括大公司的漏洞。他们不但在观察世界的变化,而且还会做出各种创新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去测试用户,然后把观察到的用户行为和各种数据反馈给作为风险投资家的我们。这些信息的质量是极高的,给了我们一个窥探未来的窗口,也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现实世界。

读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想说,那岂非你们做风险投资的炒股票都能挣很多钱?我本来也这么觉得,不过我和许多同行朋友聊,发现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回报(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故意谦虚低调)。我的理解是,我们获得的信息虽然质量极高,但是投资股票还有很多别的坑,大部分人躲不过去。什么坑呢?我们继续聊下一个“必然性因素”。

二 人类的本能不擅长在做决策时抵抗情绪的干扰

Facebook上市的时候是38美金左右一股,很多做风险投资的朋友都买了它的股票。不过它第二天就跌破了发行价,接下来一路狂跌,更低跌到过177美金。见下图:

请大家花几秒钟想象一下,在上市时买它股票的人的心情。这只股票在底部呆了一段时间后,反弹了,又跌回去,然后又反弹,然后盘整。我很多朋友都在股票回到成本价的时候,感觉“终于解套了”,松了一口气,然后把股票卖掉了。

Facebook在接下来三年多的股价是这样的:

为什么他们会“松了一口气”然后卖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受到了一种“非理性的情绪”的影响—— “被套了”,有点郁闷,期盼着赶紧“解套”。但公司的长期股价走势是取决于业务基本面的,和这种情绪没有逻辑关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时候也买了一点,之后价格跌了又继续买,在跌到19美元的时候重仓买入,之后历经许多起伏都没有卖,一直到我担心WhatsApp对它的威胁才卖掉,在它并购了WhatsApp之后我又把它买回来了。我的逻辑见知乎贴"facebook社交网站会受到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响吗"。

股价的波动也会影响我的情绪,但是我的投资决策是依据自己的独立观察和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判断,每当股票价格波动或者我有交易的冲动的时候,我都会去看看有没有新的我没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审视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户增长、黏性、变现潜力),如果我的判断没有改变,而股价仅仅是因为市场情绪的波动而下跌,我反而会有“暗自庆幸”的喜悦,继续买入。

另外一个情绪影响决策的典型例子是“占便宜思维”。有个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让我推荐股票,我说“好未来”不错,我从23块开始一直在买进。他说对啊我也特别喜欢这家公司。然后他把这家公司深刻而准确地分析了一下。我问他,那你买了吗,他说没有,主要是市场一直不给他机会,这只股票一直在涨,从来没有调整过。这种“占便宜”的心态,让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个价格调整,结果反而错失机会。

我有一个“基本世界观”,就是“纯理性的判断”是更高效的,只要“情绪”参与了决策,决策的效率就会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证明,人类的本能不擅长在做决策时抵抗情绪的干扰。不但如此,它还常常“偷懒”,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怎么“偷懒”。

三 理解真实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类的本能总是倾向于“偷懒”

先分享一个我犯过的错误。朋友推荐过一只股票给我,QIWI。这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俄罗斯公司,是“俄罗斯的支付宝”。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报告,发现它无论是交易金额,市占率,活跃用户数都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而且它还有17万个线下终端(相当于ATM和“村淘”的电商代下单终端),壁垒很高。当时的公司股价22美金,市值大约是10亿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觉得它被严重低估,于是买入了。买入之后3、4个月就涨了近50%,于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只“十倍股”。

没过多久,QIWI就开始跌了。我很奇怪,于是研究了一下,发现是因为石油和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大幅下跌。我想,两个货币的汇率短期取决于消息导致的供需变化,长期取决于购买力平价,而购买力平价的变化是很缓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罗斯卢布肯定会回升。于是我继续买入。之后俄罗斯卢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没过多久,股价又跌了,而且这一次跌个不停。我再去找各种报告,也没找到原因,于是继续持有,又过了很久,我才发现除了俄罗斯卢布的汇率还有两个别的问题1)俄罗斯出了个新政策,导致QIWI的17万个线下终端有一部分会被迫关闭,直接影响交易量;2)俄罗斯的年轻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开始用银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这两个新信息之后,我就斩仓了。不但全部利润回吐,而且还亏了1/3。这个公司可能其实还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够了解,而且我也没有时间去了解。说实话,这两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我其实并不知道。回头来看,除了一些人口、电商渗透率等统计数字,我对俄罗斯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我在买入和持有期间,觉得自己很懂这个公司呢?是什么东西给了我这种虚幻的安全感呢?

简单地总结,就是“偷懒”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给骗了。在这里,我总结几个本能“偷懒”的例子。

1 人的本能总是喜欢偷懒地依赖间接的信息,而不擅长独立观察、独立思考。

形式会给人虚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报告用了大量的绘制精美的图,数据很丰富,分析很详实,很“平衡”地指出了许多风险点,而且很“厚”。这些形式上的完美,让直接相信了它的结论,也让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资决策的重要原则:我应当有信心比基金经理们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则就不要碰它。这个报告的结论本身是一个间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个间接的信息。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各种规则和知识,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因为“直接学习经验”比“自己总结经验”要高效太多。然而,这种便利也让我们习惯于依赖间接的信息来了解世界。比如,我们会根据一个人的穿着、声音、相貌来判断他是否值得信赖,会根据一个公司(银行)的办公室的地段和装修来决定是否和它合作,也会因为满城人没戴口罩在外面走来走去觉得“雾霾也没什么大不了”。同样原因,我们会常常简单地相信 “那么多人都这么想,那总错不了”或者“这么多年了都是这么做的,那总错不了”。

我在这篇文章之初,提了几个“投资大师”的名字,目的就是让读者觉得“这些人很牛,所以这个作者应该也很牛,所以他说的东西应该也很有道理”。这种提供“间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认了吧),但是其实没有逻辑的必然性,这些大师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说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沟通都是低效的沟通,人的本能会高估语言文字的信息传递效率。

我后来发现,QIWI的2013年的年报的“风险揭示”部分,白纸黑字地写了这两个风险点(参见[i]和[ii]),但是我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完全没有看到。不是我没看它的年报,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这些文字,也不会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因为所有的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报里面都有类似的关于监管风险和用户行为变化风险的提示。

事实上,人类语言的信息传递效率是非常低的。一个人在把事实转换成语言的时候,就丢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个人在把语言转换成事实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同时也会遗漏很多信息。问题在于,我们对此总是过于乐观。而且,现代社会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规则,也是基于“语言能完美传递信息”的假设来设计的。

3 人们决策所依赖的,是大脑中的一个“真实世界的投影”,这个“投影”其实大部分都是凭空想象,但是人的本能无法分辨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象。

我在中国、美国、欧洲和新加坡都生活过,但是从来没有在俄罗斯生活过。我在做研究的时候,看到很多类似人口、互联网、电商相关的数字,脑子里实际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往里“补充”,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俄罗斯的模型”,而这些经验大量地来自于我对于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和企业的观察。我其实无法分辨这个“俄罗斯的模型”中哪些来自我的想象。(顺便说一句,人的记忆其实也是这样,你无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记忆,哪些是大脑根据别的记忆拼凑出来的东西。)

4 人类的本能会偏向过于自信。

在QIWI这个例子上,股价上升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我判断准确,股价下跌的时候,我就去寻找股票被市场误判的证据。我的这种心态,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选择性地忽略了俄罗斯卢布的汇率波动对这只股票的影响,更没有想到要去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复盘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买入之后的之一次股价上涨也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卢布汇率的驱动。

许多研究证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实,选择性地忽略和自己愿望不一致的事实。然而,人总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但很难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人类的本能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别的“偷懒”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锚定效应”影响,它不喜欢用统计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思考·快与慢》里面有深入的阐述。想克服本能偷懒的毛病,就要养成“用力思考”的习惯,用一双“怀疑一切”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错误,并时刻警惕自己在决策时被情绪和无关动机影响。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觉得胆战心惊,人类本能有这么多缺陷,那我还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来管理吧,他们好歹是一个机构,一群人做决定,总比一个人做决定要更客观、更理性吧。然而,这可能是个误解。接下来我们聊一聊“集体决策”的话题。

四 集体决策倾向于依靠人类本能,人类本能倾向于依靠集体决策

我发现,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况下,一群人来做决定更加难以做到客观、理性,人越多越难。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做个思维小游戏(纯属虚构)。请你想象一个场景,有一个五口之家决定要买一套房子。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在总价差不多的两套房子之间犹豫不决:A——交通方便,但面积较小,单价较贵,而且小区有点旧;B——楼盘比较新,面积比较大,单价便宜,但在远郊交通不方便,周边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个理性派,考虑因素是交通便利、性价比和升值潜力,选A。妈妈是个感性派,主要考虑楼盘档次、舒适度,喜欢B。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于是妈妈提议全家讨论一下。外婆一看价格,说A的单价那么贵,还是选B吧。外公不太关心这事情,说随便你们吧,但是妈妈说不行,必须选一个,于是外公说,那我就选A吧,离我打麻将的伙计们比较近。又是平局,气氛紧张了。于是爸爸问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宝贝,说,上次我们全家去看了两套房子,我们搬到之一套(A)去好不好?小宝贝说,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说,不行哦,我们现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须得搬家,你选A还是选B呢?小宝贝眨了眨眼说,B。

三比二,最后买了B。搬进去以后,外婆就后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时候要陪着外孙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去上学,然后坐车回来,下午还要去接,每天两个来回要花四五个小时。小宝贝也觉得很痛苦,于是吵着着要搬回去。爸爸就说,这可是当时你选的,你当时为啥要选B呢。小宝贝大哭,说,那天来看房子的时候楼下有一只狗狗很可爱,可是搬过来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资的决定,和这个场景其实非常像。我来总结几个特征:

支持或者反对的“人数”、亮点或风险点的“数量”,常常起到决定性因素,但是往往影响结果的一两个关键因素的权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而集体讨论的时候,大部分人无法按照这个思维模式来思考。

“用力思考”需要花时间,一群人讨论的时候“停顿”是很失礼的,只能依靠直觉快速而肤浅地思考。而且很多人只有自己独处的时候才能正常思考,面前有一个人,就开始有点紧张,有两个或更多人,尤其是里面有职位比自己高的,就完全无法正常思考了。还有些人在开“ *** 会议”的时候思考能力会下降。麻烦的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来。这种人在人群中比例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就算一个(工作十几年了,现在好一点)。在很多集体讨论、 *** 会议中,我觉得自己没有想明白,就会保持沉默,有时候还会因此遭到误解。

鼓励“contribute”,是一种被普遍认同的文化,但其实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术业有专攻,对任何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有深入观察的总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们要么并不认为自己不懂,或者即使不懂也装懂。但是,他们的意见的权重是一样的。

“什么样才是好公司”,“股价现在是贵还是便宜”,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大家表态的“基准”并不一样,综合的结论其实没有意义。

很多看上去像事实的观察,例如“产品很受欢迎”,“管理团队很优秀”,其实都没有统一标准。一个人发言说的观察和论点,其他人听到耳朵里面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和稀泥的中立派”总是听上去更加客观、更加正确。

大多数人其实是跟风的。

直接反对,是伤面子的。

总之,集体决策倾向于依靠人类本能,而人类本能喜欢“偷懒”。

有的朋友可能想说,不对啊,市场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并不是“投票”来决定股票买卖的,就是基金经理决定的。

确实是,但是每个人都在一个“力场”中身不由己,每一个“力场”其实都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集体决策。我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反身性力场”。股市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投票机器”。只要大多数人(资金)相信一件事(比如涨或者跌),这件事情就会发生。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在一边观察和预测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一边影响其他参与者(用“买”和“卖”来投票)。这种思维方式在短期非常合理,但是长期来看是完全不理性的,一个公司的长期价值取决于行业特性和公司自身的业务发展,和人们相不相信它的股票会涨是基本没有关系的。人很难完全逃脱这个“力场”的束缚,我也做不到。

“投资人手铐力场”。有一次我和一个管理了30亿美金的基金经理聊天。他说,我真羡慕你们做风险投资的,可以有这么长期的资金。你别看我管了30多亿美金,但是只要一个季度业绩不好,就有投资人开始撤退,有些老客户合作了十几年了,我帮他们赚了好几倍,但他们撤退起来毫不含糊。有些同行好的时候一片风光,不行的时候瞬间就完蛋。所以我50多岁了还要如履薄冰,天天盯着这些公司下一个季度的财报,一有风吹草动就得赶紧跑路,即使我知道一个公司长期的前景很好,也不敢长期持有。

“职业经理人力场”。很多基金经理看上去是手握重权,但是其实他们也有老板,可能还不止一个,比如类似“首席投资官”、“首席风控官”之类的。基金越大,各种“官”就会越多,谁都得罪不起。基金经理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潜意识中需要考虑很多和投资回报本身不相关的东西。

“胜利者的坟墓力场”。一个基金做得不好则已,如果做得好,必然会越来越大,资金规模大了,就需要投资更多的公司,需要 *** 更多的“小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来研究这些公司,大基金经理就只能靠“投资研究报告”来了解这个世界,但是他又不敢相信这些“投资研究报告”,就变得很焦虑(自己未必能发现)。怎么解决焦虑呢?多问几个人的意见吧,更好大家集体讨论一下。

“文化和人性力场”。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已经处于这种力场之中了。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是人的本性。你今天看了我这篇文章觉得我讲得有点道理,也同意“集体决策”不能完全理性,但是过两天你们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里如果有人说“以后你们大家所有人都要听我的”,你还是会投票把他赶下台。如果在一个落后的部落,说不定这个人会被打死。在一个基金里面也是一样,一旦一个基金形成了“集体决策”文化(甚至制度),就再也改不回来了。

读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心都凉了:似乎人类没救了啊,一个人决策效率不高,因为很难抵抗情绪干扰而且本能会倾向于“偷懒”,然后一群人决策效率也不高,因为群体决策倾向于依靠本能,而本能又倾向于依靠集体决策。这怎么办啊,你们蓝湖资本是怎么弄的呢?谁实话,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一方面我们限制了投资团队的人数(目前只有6个,以后也会在个位数),以降低沟通成本,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进行大量的线下一对一的沟通。我统计过,我们投的十六七个项目里面只有一个是在集体开周会的时候做的决策,其他都是“offline”决策的。

按照惯例,最后还是给创业者们一些建议:

保持自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常常“用力思考”而不简单地依赖于经验和直觉,让“对抗本能”成为你的本能

不要轻易相信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报告”,利用数据和亲身体验来了解你的客户、员工

设计组织机构的时候,要避免“群体决策”,避免关键岗位的决策受到无关动机的影响

相信年轻人,重用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年轻人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最少需要多少钱呢看完小编整理的最少多少钱可以注册公司后你就会明白了!文章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最少多少钱可以注册公司

1,注册公司

注册公司有2个途径,一是自己去跑 *** 的机构,费用应该不高,象我们50万的注册,当初的价格应该是5-6千元。就是说,你自己去跑 *** 的各个部门,时间估计长点,自己凑够50万到基本帐上,你只要花5-6K就可以拥有自己的50万注册资金的深圳XX设计公司的名称和ID了。

然后一般大家嫌麻烦都是请注册公司 *** ,如果资金不够,他们可以帮你垫资,他们注册50万的设计公司服务费用一般是11万元左右。这样的服务你只需要身份证就可以了。(时间大概为15天完毕)

相应小的注册资金就相应地小,如10万的,如工作室就更少了。具体的我还不敢随便说。没调查,没发言权。

在公司注册成功以后,我们就要开始选地址了,我看身边的朋友刚开始都是找商住两用的地方,一般的费用都是在2000元左右/月。但要押金,一般得压上2个月,外加之一个月房租,因此,少掉6K元。至于装修嘛,看自己的喜好了,如果房子本身有装修那简单用也可以。简单装修呢,一般得花掉8K-15W,(指地面,墙面,换门,换灯,仅此,不准太乐观~)

好了,房子有了,公司执照有了,就得搞点家具了。

家具我看很多初始创业者都是老总自己买点新的好点的班台,以求吉利,我琢磨着一套(桌子,大班椅,接待椅子X2)在1200左右;其他的可以从简,什么屏风啊,卡位啊,椅子啊,柜子啊,都可以到不是牌子的地方购买,不一定是旧的,但质量好,没什么牌子的,用个前面1年没什么障碍。这样5-6个人的办公环境下来,琢磨着怎么也得8-9K元才能打住。然后其他的都是自己看着办,有花草,饮水机,空调,风扇,电脑,打印机硬件,一般之前都有些在用着的吧

花草300空调5000饮水400带刚开始的40桶水电脑增加3台,2设计的,1文员的,8000吧

其他打印机啊,扫描仪啊2000吧

这里就15万,加上面的注册公司1万,装修房子1万,家具8K,房租押金6k一共就是将近5万元先放在初步的投资上了。

C,公司运转现在该来点21世纪最重要的玩意——人才了。

怎么算呢3个设计2个服务就先这样安排吧,自己安排每个人的薪水吧,估计每个月得给他们开支11万吧,(如果老板自己懂设计可以节省一个主力设计师,懂业务,可以节省一个业务员),然后还有财务,一般是300左右,刚开始谁都是 *** 给你弄,一个月过来一趟帮你算下帐。老板自己的开销呢,少点,开支个3500试探下那如此,一个月的人员开销就14万左右。

其他的有:房租2000水电1000吧管理费300耗材,损耗500招待费/交通费800

以上总共为2万元/月一般公司起步就这个位置吧。

D,公司提升随着公司的发展,必然有许多的开销要花,如人员 *** ,基本每次得花掉600,还有些推广的费用,广告推广, *** 推广,购买新的素材等。这些在公司进展顺利或不顺利的时候都得弄。

上面算了下,按这个模式,前期投资得要个5万,每个月的开销在2万左右。我们务必得保证前三个月接不到一个业务,因为业务还得要回款,还得垫资。

北京的标准,仅供参考。

房租:4000-8000(仅限民宅,写字楼肯定超1W)物业:含水电1年10000装修:简单装一下至少也1W家具:10000

电脑:PCx3=15000MACx3=40000打印机=3000扫描仪=3000数码相机=5000传真机一体机=3000 *** 机x3=300工资:设计助理=2500普通设计师=3500高级设计师=5000牛X设计师=6000以上业务员=800+提成客户助理=1500客户主管=3500自己=5000福利:每人每月约300=2100交通:全公司预计2500

公关:按每月只请1个客户吃顿大的,再送点小东西=500快递:每月30件计算=240伙食:每人按10元计算=7x10x30=2100(含加班餐补)耗材:不可预计基本上一次性投入:注册资金10W(可找垫资公司过桥)硬件设备8-10W家具费用10000装修费用10000合计约21W每月开销:每月工资23000每月杂务10000每月房租5000合计约35000-40000

这是按照7个人的配置估算的,我觉得如果是3个人的话,一次性投入=9W每月开销=15000

目前注册50万的公司如果须垫资的话行价是2500时间为1个月搞定

2。办公场所

呵呵这个是大问题上海一般是付3个月的房租压金为1个月内环的写字楼还是别考虑了,5000/月的民宅先过渡一下吧所以一开始就的准备2W的房租(付3押1)

3。办公用品

办公家具+PC×2+MAC×2+激光打印机器(可以租)+喷墨打印机+还过得去的扫描仪+传真机+数码相机+一台拿的出去的笔记本+N *** +网线+HUB全部去虬江路淘2手货没有4W你回不来的

4。人工

1个客户经理30004个业务员800+提成800×4=32001个不做什么事情但是要搞定客户的设计总监50002个设计师(不太牛叉的)3000×2=60001个文秘兼前台兼打杂12001个 *** 财务3001个BOSS4000(自己给自己发)

总计22700税后的而且更好不要有本地员工要不然加4金的话呵呵准备3W以上吧

5。运营必须有3个月不来单子的资金储备要不然你前面的投入会白扔的每月的最简支出:5000房租+50水费+500电费(夏冬两季节翻倍)+300耗材+200杂费(比如换灯管,或者键盘坏了什么)+2000 *** 费(采用 *** 销售模式的话)+22700工资(没有算业务员提成)+200注册所在经济园区的管理费用=30950元

结论:

前期一次投入:92500以后每月:30950

该标准是一个中偏小规模的公司如果再压缩规模也有余地但是意义不大了

注册公司新政策

一、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公司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或者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即公司注册资本)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应当将股东认缴出资额或者发起人认购股份、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缴纳情况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司股东(发起人)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更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更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更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更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

公司注册新政策规定注册公司流程及费用: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 *** 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直销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 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问题,另行研究决定。在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未修改前,暂按现行规定执行。

已经实行申报(认缴)出资登记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鼓励、引导、支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非公司制企业法人实施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积极研究探索新型市场主体的工商登记。

二、改革年度检验验照制度

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企业应当按年度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企业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司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情况、资产状况等,企业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内容进行抽查。经检查发现企业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并将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信息通报公安、财政、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对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将其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提醒其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企业在三年内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超过三年未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其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不得恢复正常记载状态,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

三、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

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地区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既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又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原则,可以自行或者授权下级人民 *** 作出具体规定。

四、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建立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工商登记数字证书管理系统,积极推行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提供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服务保障。电子营业执照载有工商登记信息,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大力推进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提高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

注册公司需要提供的资料及流程费用:

1、核名:到工商局去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写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由工商局上网(工商局内部网)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果没有重名,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就会核发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这一步的手续费是30元。(30元可以帮你检索5个名字,很多名字重复,所以一般常见的名字就不用试了,免得花冤枉钱。核名通过后,打印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租房:去专门的写字楼租一间办公室,如果你自己有厂房或者办公室也可以,有的地方不允许在居民楼里办公。租房后要签订租房合同,并让房东提供房产证的复印件。

签订好租房合同后,还要到税务局去买印花税,按年租金的千分之一的税率购买,例如你的每年房租是1万元,那就要买10元钱的印花税,贴在房租合同的首页,后面凡是需要用到房租合同的地方,都需要是贴了印花税的合同复印件。(3月1号后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

3、编写“公司章程”:可以在工商局网站下载“公司章程”的样本,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章程的最后由所有股东签名。

4、到工商局现场办理营业执照,带齐以下资料!

①公司设立申请书(可以在当地工商局网站下载);

②公司章程(可以在当地工商局网站下载);

③董事法人监事任免书(可以在当地工商局网站下载);

④总经理任免书(可以在当地工商局网站下载);

⑤全体股东法人身份证原件

推荐阅读:注册新政策-广州公司注册

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广州市开始实行商事登记改革。此举激发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大大促进商事登记主体的递增。

一、广州公司注册资本

改革后:

1有限公司:没有更低注册资本要求,1元都可作为公司注册资本

2公司注册资本到位时间由股东自主约定,可为1年,3年,5年,10年等。

3不登记或接收申报公司实收资本。申请设立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工商部门不再收取验资报告、国有企业产权登记表(募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除外),但可向工商部门申请通过广州市商事主体信息平台公示实缴注册资本情况。

改革前:

1、有限公司的更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从其规定。

2、公司股东为1人,更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万元。

3、公司股东为两人或以上,更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万元。

4、股份有限公司的更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万元

5、广州公司冠省名,更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

6、投资性公司,更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包括1000万元)

二、广州公司经营范围

改革后:

1、对于普通行业的许可经营项目,可先领取营业执照,后申请许可证。例如:广州餐饮公司,可先领取营业执照,后申请广州公司餐饮服务许可证;广州劳务派遣公司,可先领工商执照,后申请劳务派遣许可证。

2、对于金融、电信等特殊行业,仍需先办前置许可审批手续后,方可领取广州工商执照。如暂不从事许可审批事项经营活动,不应填报该项目。如商事主体领取营业执照后,长期不申办许可审批项目,一经核实,工商部门、许可审批部门将在广州市商事主体信息平台上公示。

改革前:

无论对于普通行业还是特殊行业,只要广州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前置许可项目,都需先申请前置许可证,再办理工商执照。

温馨提示:

经营范围是指公司具体从事的经营活动,分为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许可经营项目就是需经许可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一般经营项目就是普通的经营项目,直接申请即可。简而言之,经营范围就是贵公司是做什么的。

三、广州公司注册地址

改革后:

1、一个地址可以注册多家广州公司,只要这不同的公司之间存在投资关联关系。比如,总公司和分公司,总公司和子公司等等。

2、租赁合同不需备案,只需提供合同原件及房产证复印件、权属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温馨提示:挂靠地址也能注册广州公司

关于广州挂靠地址说明:广州挂靠地址又称为虚拟地址,所谓虚拟地址,不是说这个地址不存在,而是存在的,只不过这个地址只能用来注册公司,但不能在那里实际办公;是创业初期节约成本的一个好选择;我司可提供广州市各区的挂靠地址出租;挂靠长期地址注册公司;挂靠临商地址注册公司;帮您解决了租赁办公室的烦恼,在最短时间内就能成立公司,开始经营。

改革前:

1、一个地址只能用于注册一间广州公司

2、租赁合同需经房屋管理局登记备案后才能用于公司注册之用。

四、广州公司年度申报

改革后:

1、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商事主体应当通过广州红盾信息网,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年度报告。

2、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将连续两年不按时提交年度报告、不在核准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事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

改革前:

1、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企业需进行年检,向工商局递交年检报告和进行验照盖章。

五、广州公司注册所需资料

1、广州企业名称(商号)

2、确定股东,经营范围

3、确定公司注册资本,股份分配比例。

4、确定公司注册地址,提供租赁合同原件及房产权证复印件。地址须为商业用途,租期一年或以上。

5、股东,法人代表,监事的身份证及复印件。

6、股东,法人代表的小一寸彩照各3张。

六、广州公司注册时间

非生产型:10-12个工作天内完成。

生产型:15-20个工作天内完成(在完成环保、消防、卫生审批后起计算)。

七、广州公司注册流程

签署公司注册委托书/协议书→交付款项→查名→特殊行业前置审批→提供相关有效证件→递交工商局,公安局,代码局,国、地税局等相关部门办理→开立公司基本户→资料交接及交余款。

八、服务内容

1、工商执照正、副本

2、国税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3、地税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4、国税、地税登记表

5、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

6、公章、财务章、法人私章

7、刻章许可证

8、银行开户许可证

9、公司章程

10、成立公司所涉及的各种批文(如有)

11、环保批文(如有)

九、设立广州公司后续服务

1、 *** 记账及向税局申报纳税(自领取公司税证后),具体分为三大时间段:每月,每季度及每年。

2、其他相关服务:企业年检(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广州公司变更,广州内资转外资,广州公司 *** ,申请一般纳税人,申请进出口权,申请出口退税,财税规划等等。

商标注册

商标 *** 专题

商标注册专题

商标法规

商标类别

商标产品

著名商标

天猫入驻

商标查询

商标费用

个人认为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

  一、增加沟通。

  二、增加活动。

  三、增加关怀。

  四、增加企业文化

  以下重点从第1和第3两个方面说一下

  一、沟通

  沟通行家和领导力专家们告诉我们,有效的沟通比以往更加重要。然而,就沟通实践在30名来自大型跨国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展开的一项访谈,却有令人吃惊的发现。他们说管理沟通正在恶化,而这种恶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怎么办?当然是要纠正对于沟通的一些错误认识。对于日常沟通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把所有沟通都当作一个战略行动。

  最后,摒弃五个管理沟通迷思。这些迷思不仅扭曲了领导者的沟通风格,而且阻碍了沟通过程。

  迷思一:词能达意

  认为词语“包含”固定意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词语的意义是人赋予的,而非本身固有的。一个词语只是触发了意义和感官联系,如果其意义是具体的话。而一个固定不变的意义是不存在的。

  一个词语和它的含义可能是两回事。我们听到“狗”这个词,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只狗的形象,你仿佛能听到它的吠叫,或者抚摸到它的皮毛。而像“战略”之类的抽象名词或词组仅仅是作为理念而存在。它们不会引起感官印象,对于不同的人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一项研究中,80%的经理人表示他们竭力使其传达出去的技术信息精准无误。但是,精确的技术语言却常常加大了误解的风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业内人士知道他们所使用的词语的通常意义,外人都不知道。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迷思二:信息等同于沟通

  在该调查中,76%的经理人似乎将“信息”和“沟通”混为一谈。我们来区别一下,信息是数据、事实和商业情报,而沟通是经理人将信息、理念或感觉传递给另一个人或一组人。

  沟通由三个部分组成:发送者、用于传达信息的符号(通常是词语)、接收者。沟通有听觉方式(讲话及语调)、非口头方式(身体语言、手语、超语言、触摸、眼睛接触),以及书面方式。

  你可以通过衡量所发出信息与所收到信息之间的相似度,来评估你与他人之间的沟通的有效性。沟通中存在的挑战是:你所讲的与听者所听到的常常是风马牛不相及。生理的、环境的,以及心理的干扰会阻碍并扭曲信息。然而,我们很多人还是以为我们要表达的信息会原汁原味地传达给听众,就像一个人把砖头递给另一个人一样,砖头不会因此而少一丁点。

  迷思三:沟通是你可以掌控的

  一家大型水泥企业的业务开发主管说:“我们花了两年的心血制定新的亚洲战略,而CEO只是和负责沟通的人员在幻灯机前花了一个下午,然后他做了一次展示,并把幻灯片电邮给每个人。他从未检查别人是否收到,他只是假定别人原封不动地收到了他的信息,并且已经对之认同。”

  沟通不是一件有形的物品,像电邮、网址或宣传册那样。它也不是“把话传出去”那么简单。你可以增强你对沟通的掌控,就像下文你将看到的那样,但即使是经过周密计划,且实施得体,管理沟通也可能做得一塌糊涂。

  你说的做的每件事—你的面部表情、你的步态、你的办公室装修风格、你的领带、你的闲聊—都在向外界传达信息。甚至沉默也会被看作是一个信息。你无法不沟通。是接收者在“沟通”。你的信息是自己长了脚的!

  迷思四:能言善辩者长于沟通

  这些接受调查的经理认为,能言善辩者不一定是好的沟通者。原因何在?能言善辩者喜欢“表现”。他们不愿倾听,对别人的话是“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表现,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试图以花哨的信息来加深听众对他们的印象,而非倾听与投入。

  有效的沟通者善于倾听,他们会选择合适的媒介(渠道),他们的信息是为听众量身定做的(与听众所具备的知识和需要相匹配),用听众可以理解的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这些受访者说他们并不要求完美。有效的沟通者是真诚可信的,即使他们相对不那么老练圆滑。良好的沟通不是征服,而是妥协。

  迷思五:业务沟通不需要情感

  经理人把大型跨国公司的文化形容为事实、数字和信息的结合。这种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据称有其合理成分。沟通都侧重于可见的和可衡量的效果,并诉诸于涉及思考、分析和得出结论的那些认知手段。受访者认为,自从多媒体展示被引入管理沟通,大公司的沟通可以描述为“过度使用冰冷的电脑幻灯展示,到了令人昏昏欲睡的地步”。

  参与这项调查的93%的经理偏爱诉诸于情感的沟通,例如讲故事或者博客。情感,据称能将对话或沟通提升为一位受访者所说的“更高层次的约会”。一家全球性人力资源公司的经理说,“唤起人们情感和视觉形象的故事能够打动他们。人们对别人或其他生命的感受总是要多于对抽象事物的感受。”

  受访者在有力的信息传递、接收和情感之间发现了关联。他们认为如果能将情感和理智相结合,信息会有更好效果。但在利用情感达到说服效果方面,这些经理还是无法打破合理性的桎梏。

  三、关怀

  持续发展出发,注重爱护员工,尊重员工。通过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企业高效、优质发展。

  一、对新员工实行“一站式服务”,让他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视员工如上帝,待员工如兄弟”,是基本要求。 为了让每一个来到金田的员工感到企业温暖如家,集团人力资源部建立了一套对新员工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制度:一是做到应聘登记、面试“一手清”,不给新员工设置过多的门槛;二是确定劳动关系后,立即发放工作证、工作服、工作鞋等劳保用品,在员工个人劳保待遇上不设“预备期”; 三是新员工聘用只查验身份证、劳动职介所介绍信,健康检查等其它证明在试用期满后再行办理;四是专人引导上岗、进车间,到了车间马上指定“师傅”带新人,不让新员工有“没有依靠”的陌生感;五是新员工到岗后当场赠送试用期免费就餐卡,需要住宿的当天安排好宾馆式房间,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到了金田如到家”;六是新员工上岗后不定期走访,听取他们对工作、劳动、生活环境的意见;七是在新员工遇到矛盾纠纷时,不让新员工承受委屈;八是当新员工有突出贡献时,公司给予专项奖励;

  二、多种层次组织员工培训,帮助员工掌握工作技能。

  企业关心员工,首先要根据企业需要,教会员工劳动谋生的本领,让员工们充分了解企业的历史、品牌和文化特色,从而让员工们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集团通过多种形式对员工职场培训。

  1、组织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常年进行企业营销和管理知识培训。

  2、提供多种专业培训机会,让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能掌握专业技能。

  3、在员工队伍中倡导以师带徒,手把手现场培训。

  三、运用多种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让做得好的人得到奖励,让素质高的人得到提拔”。这是我们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动力。

  1、年终评奖综合激励。每年年终根据董事局决策,评选表彰员工中的先进模范人物。近年来表彰的主要类型有:突出贡献者、更佳管理者、优秀管理者、十佳员工、优秀员工、活力和谐车间班组等等。表彰奖励人数在60人左右,达到在岗员工人数的三分之一。

  2、每季一次考核激励。为了改变过去一年“光荣”一次的现象, 评选一名“五星员工”,由集团董事局领导佩带光荣花,颁发奖金, 今年又增加了“员工季度业绩考核”这项工作,每季度末按照“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百分制考核。对管理人员则实行月度述职,季度评优,考评结果作为季度评奖依据,并存入个人档案。

  3、突出业绩专项激励。

  四、情、景交融留人留心,铸就员工忠诚之心。

  以情感人,以情留人。

  1、关心员工生活福利,搞好员工食、宿服务。

  2、关心员工文体生活,提供娱乐休闲环境。

  3、关心员工特殊困难,适时给予帮助、救助。

  二是建立“员工救助基金会”。公司每年拨款10万元,党团员带头捐款,管理者每人每月捐款10元,普通员工每人每月捐款5元。专户储存管理。今年已经救助了因家中雪灾倒房、因患癌症、因父亲高血压连续中风等特殊困难的10多名员工。

  二、活动方面比较简单大家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做。

  四、企业文化这个理解起来就比较难了,举个例子说足球场不管那国人,找10个人安排个位置,大家就能一起踢球即使语言不通。那是因为有统一的规则。

  好的企业文化就好像这个规则,把上下级绑在一起,有时不用大家做多少交流,都会奔着企业的文化,目标去努力,达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