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建筑纹饰上是不是有满族风格??比如故宫

装修宝典038

清代建筑纹饰上是不是有满族风格??比如故宫,第1张

清代建筑纹饰上是不是有满族风格??比如故宫
导读:清朝入主中原後,由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一跃成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他们在吸收汉族犬化营养的同时,满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也对皇家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满族不仅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而且也与我国其他民族一样,有着

清朝入主中原後,由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一跃成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他们在吸收汉族犬化营养的同时,满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也对皇家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满族不仅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而且也与我国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1644年,多尔衮率八旗劲旅入关,随後决定迁都北京。同年,顺治皇帝在紫禁城内皇极门举行登极大典,满族遂由偏安一隅而入主中原,成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在汲取汉族文化营养的同时,又利用其固有的民族文化影响着其他民族。这种影响体现在封建礼制方面,并直接通过服务於统治者的皇家建筑而有所反映,从而呈现出满族建筑的文化特徵。

  一、故宫

  在北京城市中心,也称“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更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和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作为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先后有24个皇帝在此执政。故宫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房屋9千余间,周围宫墙长3公里,并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故宫的建筑部局严格分成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包括有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通常皇帝在此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内廷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与皇妃、皇子起居生活的地方。故宫正门即午门,它与南面的端门、天安门构成一南北狭长的前庭。故宫北门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故宫外朝部分建筑高大威严,内廷则是精巧别致。故宫以其豪华壮丽,气势磅礴的东方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及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而闻名于世。

  二、沈阳故宫

  辽宁沈阳市。清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皇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用11年时间建成。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之路。崇正殿为故宫正殿。东部以大政殿为中心,是王公大臣议政场所。西部以文溯阁为中心,是皇帝的书库和书房。后这里成为陪都宫殿。

  三、避暑山庄

  河北省承德市北,也称作热河行宫、承德离宫。是清朝皇帝避暑和政治活动场所。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经80多年建成。倚山而建,占地约564万平方米,建筑物110余处。庄园内分宫殿区、苑景区,融南北园林特点于一体。宫殿正是皇帝处理政务及居住的地方。有著名景点72处,如“烟波致爽”、“如意洲”、“月色江声”、“南山积雪”等等。

  四、乾隆行宫

  在江苏徐州市云龙山北麓,和平路44号。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至徐州时的临时官苑。当时的建筑规模很大,有院落五进,大殿和两侧配殿数十楹,院内还有假山、亭、台、小桥流水等,非常别致。现有正殿和一些附属建筑,解放后,多次整修,现为徐州博物馆馆址。

  五、外八庙

  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的北侧和东侧。它们是康熙年建的溥仁寺、溥善寺(已毁),乾隆年建的普宁寺、普佑寺(已毁)、安远庙、普陀宗乘寺、殊象寺、须弥福寿寺。

  六、瑷珲城

  也 *** 泽、艾浑、文雅、爱呼伦。位于黑龙江省爱辉县爱辉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此地成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驻所。后将军移驻墨尔根(现嫩江县),这里改为黑龙江副都统驻所。满族称此城是"萨哈连乌拉霍通"。历史上,这座城因与我国人民英勇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斗争事迹相联系而著称于世。现今距城不远的卡伦山、炮台山,巴哈拉达山、北大岭都是当年与沙皇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战场。

  七、安远庙

  在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面的山岗上,是承德外八庙之一。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是仿照新疆伊犁河北著名的固尔扎庙建造的,为安抚当时从伊犁迁来热河达什达瓦部的2000多居民,专为修建此庙,因此也称为伊犁庙。寺主体建筑是普渡殿,为三层建筑,底层采用 *** 堡垒式,上二层是重檐歇山顶式。殿顶盖三层黑色琉璃瓦,再衬以群山和蓝天做背景,显得庄严肃穆。殿内之一层供着大型木雕地藏王像,第二层曾放乾隆打猎用的衣物武器,殿内四壁画着以佛家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八、东京城

  在辽宁辽阳市太子河东5里处的新城村。清太祖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迁都辽阳时于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所建,为清初关外三个都城之一。城用长方砖建造。原有八个城门,现仅剩南面天又门一处。城中西南高岗上,原有八角宫殿和楼阁,东南有弥陀寺。

  九、东陵

  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是清朝帝后陵寝建筑群之一。与河北易县的西陵并称。陵区始建干康熙二年(1663年),这里埋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除去昭西陵、惠陵、惠妃园寝和公主陵单成体系外,其他各陵均以顺治孝陵为中心,依次排列两边。孝陵在昌瑞山主峰脚下,从进入陵区到孝陵明楼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石牌坊、碑楼、龙凤门、神道碑亭、隆恩门等数十座建筑,道路两侧立有整块石料雕成的石人石兽。远看陵区,苍翠的密林中显露出座座楼台殿阁,在苍山蓝天的衬托下,雄伟壮观。这里已开辟成巨大的游览胜地。

沈阳故宫北院和家居馆在功能和装修风格上存在明显区别。

1 功能:沈阳故宫北院是展示区,主要用于展示文物和修复的文物。而家居馆则是供游客参观和购买家具。

2 装修风格:沈阳故宫北院的装修风格为满族风格,而家居馆的装修风格更倾向于清朝的宫廷风格。

总之,沈阳故宫北院和家居馆在功能和装修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各有其特色和魅力。

在辽宁有也有着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不少满族文化打卡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不少满族文化打卡地的旅游景点,到辽宁旅游也不要错过呀!详情见下文。

1、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中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座集汉、满、蒙、藏多民族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宫殿。它承载了满族文化山区狩猎时期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生活民俗与独特的政治制度,更多的是满族祖先开拓疆土时代背景下的简朴。

打卡地:沈阳故宫博物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171号

2、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是一种用东北方言说唱表演的民间曲艺形式,戏词中有很多与“评剧”“东北大鼓”“莲花落”是相通的。它在发展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唱腔曲调异常丰富。

打卡地:东北情二人转大剧院

地址:民主路72号文化宫

3、阜新玛瑙雕

阜新自古以来是中国玛瑙主要产地之一。因其兼具瑰丽、坚硬、稀有三大特征荣膺“玉石”桂冠,玛瑙自古被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千般玛瑙万种玉,玛瑙的分类众多,而阜新玛瑙以产量大、品多、料奇、色全、纹美、质优而名扬天下。

打卡地:杨克全玛瑙馆(杨记玛瑙)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高新区东新大街56号

4、喀左紫砂 *** 技艺

喀左被称为“北方紫陶之都”。喀左紫砂制品以紫砂矿石为原料,经过多个工序制成的一种高温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喀左先民就掌握了用紫红色土烧制陶器的技艺了。

打卡地:喀左县玉龙紫砂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南哨镇 *** 对面

5、凌源皮影戏

凌源皮影戏被称作“以声带画”的傀儡艺术,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突出乡土特点,演唱讲究快马轻刀,道白方言韵味浓重。

打卡地:凌源皮影戏工作室

地址:凌源市木兰山路14号文化大厦

6、海城高跷秧歌

海城高跷秧歌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舞蹈,欢腾奔放、风趣诙谐,是令人“仰视”的北方空中舞蹈,在高跷上“扭、浪、逗、相”是表演艺术家们必备的基本能力。

打卡地:海城高跷秧歌工作室

地址:海城市关帝庙

7、抚顺地秧歌

抚顺地秧歌,有时也被称为“ *** 秧歌”,舞蹈刚劲豪放,具有鲜明的渔猎生活和八旗战斗生活的特色。其表演动作多源自跃马、射箭、战斗之类满族原始生活状态。

打卡地:抚顺地秧歌工作室

地址:抚顺市新抚区凤翔路劳动公园

8、锦州面塑

锦州面塑在传统面塑的基础上,融入了北方民俗文化的审美情趣,原料以糯米面为主,经过调和制成彩色的面团。在传承人手中的面团,几分钟的揉、搓、挤、压、挑、按、拨,顷刻之间,千姿百态,令人惊叹。

打卡地:锦州面塑工作室

地址:锦州市凌海市双羊镇紫金村双羊山庄新文化主题餐厅

9、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

这是东北地区唯一手工制笔“老字号”,百年老店坐落于沈阳城中心。听闻出自传承人手中的笔,平均每支可以写15万字!

打卡地:上百年老店——沈阳胡魁章笔庄

地址:沈阳路40巷干石桥巷子口

10、李氏掐褶纸技艺

掐褶纸,就是用手将纸掐出“褶”来。沈阳李氏掐褶纸民间工艺在继承传统掐褶纸技艺的基础上,十几年的坚持和创新,形成的独特的创意风格,“李氏掐纸技艺的操作从选料、裁纸、做褶、做形、粘贴、组装,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

打卡地:李氏掐褶纸技艺工作室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56-3-14门

图虫创意-254908740030824481-沈阳图文无关

11、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所表现的萨满文化信仰,是朴素、虔诚而率真的,是任何伪民俗、伪民间艺术学不来、做不到的!”作为辽宁省的传统美术,其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

打卡地: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工作室

地址:锦州市古塔区中央大街三段20号

12、那氏旗袍 *** 技艺

沈阳是中国的“旗袍故都”,那氏旗袍起源于满清皇廷叶赫那拉氏,是传统满族旗袍的典型代表。满族传统旗装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绣花纹饰素雅大方,细节之处体现了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是姑娘们人手一件的推荐选择。

打卡地:那式旗袍工作室

地址:沈阳市于洪区细河路106星座社区

满族的民居特点: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的民居充分体现了民俗对于地理环境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时期,满族居住条件简陋,冬天居住“地窨子”,夏季居住“马架子”。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各民族间的交往和学习,满族人逐渐形成自己的居住习俗。

满族民居的门窗也有特点,外面的门是独扇的木板门,里面的门是两扇门,有木制的插销。窗分为上下两层。满族有“三怪”,其中有一怪表现在居所上就是“窗户纸糊在外”。

糊窗所用的窗纸是一种叫“豁山”的纸,满语称为“摊他哈花上”,汉语叫麻布纸或窗户纸,是用破衣败絮为原料经日晒而成的,后来多用坚韧如革的“高丽纸”,纸上淋油,这样,既可增加室内的亮度,又可以使窗纸坚久耐用。

清代东北农村满族家庭室内陈设比较简单,适用。东北气候寒冷,室内日常活动多在火炕上进行,来了客人,请客人到炕上坐,全家人平时吃饭、读书、做针线活也在炕上进行。室内不设桌子、椅子之类的东西。

因室内三面皆炕,南北炕两面围坐,一般的家庭南北两面炕就可以坐七、八个人。虽然没有地桌,但各家都有一个正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上屋南北炕西头皆摆一个高四尺、长五尺、上下二层双门对开的大衣物柜。

柜上镶有四个圆型黄铜制的大折页,八个梅花状的小铜垫,柜门中间设有黄铜制的柜权镶在一个较大的圆形铜片上。柜的表面涂深红色的油漆,并绘有金色的图案。外型平整大方,原料大部分选用红松,长期使用不改变形状。

有的大柜是传世之宝,几代人沿用不损坏。解放初期黑龙江省宁安县满族聚居的农村世居家庭中仍可见到保存完好的这种大柜。在两个大柜的中间摆一个高三尺的长条形杂物柜,内陈设梳妆用品、帽筒、器具等物。

在门框的横木上置放一大块木板,俗称搁板,利用空间放一些器皿,室内显得规整不乱,“楣栋间庋横板,以置瓶盎箧诸器,家具精粗兼备,满洲旧俗比室皆然。”

冬季,农村满族家庭大部分都有一个火盆。火盆一般的是用黄土托制而成,盆沿上镶有小玻璃片等装饰,光滑、美观、保温性能好。晚饭之后将烧后无烟的木炭火放人火盆,阖家围着火盆唠嗑。

满族居室上屋(指西屋)与厨房之间的隔墙多数是用红松木板镶制的“排栅”并涂油漆,每逢春节前各家都要选一年画贴在“排栅”上,以贺春节愉快。

子孙椽子是满族家庭屋内必有的装备,有生育子女时挂上摇车,没有生育子女时备用。

满族家庭炕上一年四季长备一个烟盒子,大部分是用木头雕制而成。有的家庭的烟盒子雕工细致,非常讲究,久经使用,已经磨成深红色。盒内不仅放着“关东烟”,而且还备有烟袋,来客人时首先给客人装上一袋烟,以示欢迎。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高丽纸糊在窗户外面,糊之前,把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的比较稀的糊状物喷在高丽纸上,这样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湿。"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烟囱,满语称"呼兰",建在屋侧,高过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除用空心木外,烟囱多用土坯或砖砌成。满族房门多为两层,内为两扇门板,有木制插销,外为单扇花格门,外糊以纸。

满族认为,"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件大喜事,同堂的辈行越多越光荣。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这种建筑及布局就是我们今天所称道"四合院"。其特点是:院内靠门洞的地方建一矮墙,称为"影壁"。

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顶端挂有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房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木栅。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营子和屯子。

房子烟囱的设置在东、西山墙外,烟囱距房子60多厘米远,用青砖或土坯砌成,有圆形、方形两种。院周围用木栅栏,或用砖、土砌成围墙。大门多设门楼或门房。院内设有影壁墙。影壁墙后侧立有“索伦杆子”。院内东西厢房南面修有牛棚、马棚、车棚和储存谷物粮仓。满族人讲究卫生,室内外都收拾得干净利落,物品放置井井有条,柴禾垛得立立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