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的火塘与民族风俗

装修宝典011

火塘的火塘与民族风俗,第1张

火塘火塘与民族风俗
导读: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中通常都有一个或几个火塘,成为人们在家中取暖、照明、做饭、睡卧乃至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有的学者认为,火塘分别是家庭、家族关系、生计和性别的象征。一个家庭需要有一个火塘作为取暖及煮饭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中通常都有一个或几个火塘,成为人们在家中取暖、照明、做饭、睡卧乃至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有的学者认为,火塘分别是家庭、家族关系、生计和性别的象征。一个家庭需要有一个火塘作为取暖及煮饭的工具,但在一座新房建成或一个小家庭从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来举行隆重的置火塘及点火礼时,火塘的意义就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范畴,而成了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另立火塘,标志着家庭的分化,由一个家庭中分化出的血缘关系的家庭便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

由于人们尊重火塘神,认为火塘的神灵能左右人们的生计与生殖,因此火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了作为生计与生殖的象征意义。在某些民族的家庭中,火塘分别有男火塘和女火塘,于是火塘又具有性别的象征。不过仅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火塘通常是多种神灵的象征,人们祭祀火塘或在火塘边举行祭祀活动就是对这些不同神灵的敬奉。 在有的少数民族中,火塘是祖宗神灵的化身,祭火塘成了家人祭祀祖宗的重要仪式。广西天林木柄瑶祖宗神位的位置十分特别,不像汉、壮族那样设在厅堂上,而是设在靠近屋檐那一边的火塘边,不设什么香炉,也没有什么神位牌,更没有什么供桌,祭祀时把供品摆在地下,在火塘边插几炷香就行了。

普米族

普米族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将分成三个部分并居于三处,其中之一是在自己家中火塘及铁三角架附近。彝族支系撒尼人的火塘是家神之所在,故人的魂都附在火塘里。三角架是由古时的“三块白石支起锅”转化来的。在三块锅庄石中,靠南边的一块代表火神,上首一块是男人魂魄聚集之所在,下首一块则是女人魂魄集聚的神物。

怒江白族

怒江白族每个家庭没有专供祖先牌位的家堂或神龛,火塘和铁三脚架实际上成为代表祖先的所在地。在人们的观念中,火塘就是管理整个家庭的家神或家鬼。铁三脚架的三个脚各有不同的作用:一个脚管全家人的生命,一个脚管全家人的财物,正对着大门的一个脚负责守卫家门,好的东西不让它出去,坏的东西不让它进来。

兰坪白族支系那马人

兰坪白族支系那马人称火塘为“佐不地”,简称为“佐”。他们对“佐”有着许多崇拜仪式及习俗。“佐”大多设在左边房间内。“佐”呈四方形,大约四平方米,中间放置铁三脚架。在那马人心目中,“佐”和“家”的观念密不可分,他们不仅把“佐”看作“家”的中心,而且把“佐”看作“家”乃至“族”的象征。事实上,那马人把“佐”看成全家庭的保护神,以“佐”为家庭祭祀的中心。

丽江纳西族

丽江纳西族的火塘神也称为“佐”,相传是十个无父无母的兄弟姐妹,天神叫他们专司人间火塘,每月初一下凡,察看各家火塘及火塘周围的情况,并把所见所闻记在火塘周围,二十四日上天禀告天神。因此,纳西族有每月二十四日前清扫火塘及清除火塘周围门板梁柱上的灰尘的风俗,意思是清除掉火塘神兄弟姐妹所记下的东西,使他们不能禀告给天神。

永宁摩梭人

永宁摩梭人的祭祖又叫祭锅庄。锅庄是一块正方形或圆形的长条岩石,直立在正房中心火塘的上方,介于火塘与灶之间,露出地面约一市尺许。每个摩梭人家庭都有这样一块锅庄石,代表祖先的神位。在有的少数民族中,火塘的数量不同象征的神灵也就不一样。撒尼人称家里的火塘为“阿朵奔”,认为这是善神所在的地方;送鬼的火塘叫“罗火登”,认为那是恶神盘踞的地方。据说,撒尼人居住的地方共有十七个大火塘,二十

四个中火塘,有一百七十二个小火塘。各村各寨的“小鬼”就在小火塘焚烧;为害几个村寨的“中鬼”就弄到中火塘焚烧;在整个地区作祟的“大鬼”得赶到大火塘去“火化”。小火塘、中火塘和大火塘分别成了小鬼、中鬼和大鬼的象征性居所。 凡是敬奉火塘为神灵的民族都对火塘形成了许多带有象征性的禁忌规范。

彝族撒尼人

彝族撒尼人的火塘是神圣的,因此彝家有许多与此相关的禁忌。

1火塘里的火须常年不断,明火熄了,也得用草灰捂住以保存火种

2儿孙长大分门立户时,须将火塘里的火炭分成相等的份数,各人带走一份。最忌火塘边生霉菌、长杂草,那是家道衰亡之征兆。

3切忌向火焰喷水,也不准在火堆里拨撩,更不准向火塘吐唾沫、抹鼻涕以及烘烤鞋垫、裤衩之类,亦不准从火塘中央跨过。

永宁摩梭人

永宁摩梭人的锅庄石是神圣不可触动之物,任何人不得从上跨越,不能在上面放置其他物品,更不能在上面抹鼻涕之类的东西。

白族那马人

白族那马人对火塘“佐”有许多禁忌:不能踏三脚架,不能从三脚架上跨,不能使不清洁之物沾在三脚架或“佐”上,不能在“佐”上放屁或跷二郎腿等等,否则就是对“佐”的亵渎。特别是忌向“佐”上泼水,以免污染祖灵;不准扫地,扫地即意味着赶走祖灵。若犯此忌,则尔后子女不慎滚入火塘,或为火烧伤,或庄稼收割季节反常,均将被视为祖灵之报复。

傣族

傣族每家竹楼里的火塘一旦安装好以后,就不能随便移动,包括支锅的三块石头也不能更换;如若移动和更换,必须选择吉日,或在翻盖房屋、老人去世的时候进行。平时做饭烧柴,也要按一定规矩进行,不能违背火塘神的意志;任何人也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以示尊重和敬仰。广西天林木柄瑶火塘边供奉祖宗神位那一边是很神圣的,长辈或客人才配坐那一边,成年妇女特别是坐月子的妇女是不能坐那一边的,否则就被认为是对祖宗的不敬而受到谴责。

丽江有很多火塘,这火塘怎么去解释呢,从气候上来讲吧,丽江这地方,就算白天再热,晚上都很凉的,晚上出来夜生活,总不能都穿得厚厚的,所以生个火,气氛就好多了,火塘可以是小酒吧,小餐馆,烧烤店,茶社之类的,有多少火塘,就有多少圈子,,而且火塘一般面积不太大,人与人之间离得很近,容易交流,沟通,有的火塘酒吧小到没有桌子,只有一个烧火的盆儿,大伙儿就这样围着火盆儿取暖,弹琴,打鼓,聊天,喝酒,天文地理,泡美女。。。  不管什么火塘,半夜来到,从里面出来的,大部分是喝高的,烂醉如泥的比比皆是,但他们真不是为了应酬而喝高,而是真真切切的,要么高兴喝高了,要么伤心喝醉了,全部来自心情。。。火塘文化,真算是丽江特有的,很多的火塘门脸并不起眼,有的甚至很偏,找都找不着,但这是圈子文化,再难找,大伙儿都会找到,,有的火塘,经常有名人光顾,或者很多火塘本身就是名人开的。。。

2006年6月,杨晓东和弟弟自驾旅行路过阳朔,途经当地的糖厂旧址。他莫名想起塔可夫斯基**《乡愁》中的场景,心念一动,把老厂拿下,改造成了名动一方的糖舍。

2020年11月,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来到糖舍,开讲塔可夫斯基的《乡愁》。这堂名为“影像的诗行”的讲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众多听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榕、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策展人欧宁、**人叶静、大提琴家宋昭、民谣音乐人小娟&山谷里的居民、电台主持人春晓、建筑师董功、建筑师郭廖辉等都在现场。

戴锦华的讲座是糖舍持续两个月的“糖火艺文祭”的一部分。2020年10月31日以来,这里举办了丰富多样的艺文活动,从讲座、摄影展、后摇专场、民谣之夜到山体三维投影艺术展,直到12月31日跨年夜迎来更 *** ——燃烧火塘,寓意去旧迎新,为新的一年祈福。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这座1969年的老糖厂华丽变身,成了阳朔当下最热门的艺文空间。

糖舍

糖舍是怎样炼成的

在广西桂林阳朔,曾经有一家红极一时的糖厂,直面漓江,群山环绕。

糖厂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9年投产,日产量高达200余吨。厂里200多个工人天天三班倒,干得热火朝天,糖厂周围也是车水马龙。

那时候,糖是计划供应的紧俏货、孩子们的更爱、产妇们的补品,糖厂作为 社会 主义建设的先锋和典范,一直让阳朔人民引以为傲。

三十年过去,全国经济腾飞,进口物品喷涌,糖厂古老的压榨手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1998年, *** 为保护当地水资源,停止了糖厂的大规模运营。

糖厂

糖厂退出 历史 舞台,但故事还在继续。

杨晓东与糖厂相遇于2006年。和弟弟自驾旅行途经糖厂时,他们远远望见一个大烟囱,直驱漓江边,在废旧的桁架边停下,“那天刚下完雨,回头一看,水中竟然有老建筑的倒影,我被震撼了。”

这个场景,让杨晓东联想起了塔可夫斯基**《乡愁》中的最后一个镜头:主人公坐在意大利一座废弃的哥特式教堂里,面前一摊水,水中倒影着俄国的家乡,母亲、太太、孩子迎面走来。

初看**时,杨晓东被这个画面震撼,甚至断片了几分钟。后来,他还专门跑到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锡耶纳,按图索骥**中的教堂。

“是糖厂选择了我们。”杨晓东是酒店发烧友,那一刻,他发现糖厂具备成为一座好酒店的气质,决定把它买下来。当时,漓江沿岸很多工厂静待拆除,在杨晓东等人的争取下,糖厂因为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四周壮美的山水,被解救出来。

老建筑

2007年,曾经改造上海1933老场坊的设计师赵崇新来到糖厂,本着修旧如旧的设计方案,开始修复濒临倒掉、消失的老建筑,如匠人一般细细雕琢这件庞大的艺术品。

从水泵房、桁架、大烟囱到压榨车间、大锅炉房、小锅炉房、制炼车间,糖厂的生产流程均被完整保留,且化身为全新空间。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到“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糖厂外墙上那些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标语,也被原样维护。

“民间的工业建筑太美了!我们把老建筑保留下来,实际上比建新建筑更贵,花的时间更长。”老建筑的修复持续了八年。杨晓东记得,修屋顶时,因为没经验,他们从山上采购了一批新木材,光是等它们晾晒到不再变形,就等了三年。

老建筑保留下来,糖舍的魂才在。直到现在,当地人还习惯称这里为糖厂,马路对面的公交车站牌还写着糖厂站。

老建筑

2013年,设计师董功在赵崇新构思的基础上,在老建筑外围增加了新建筑,完成主客房楼、别墅区客房楼以及健身中心、水疗、景观池的设计。

熟悉阿那亚的人对董功一定不会陌生,当地的网红地标——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都出自这位设计师之手。而他接到糖舍的设计邀请时,比阿那亚还早。

新建筑

设计新建筑时,董功始终以老建筑为核心,让主客房楼、别墅区客房楼呈合围之势,把老建筑包起来。

为了呼应老建筑,主客房楼的外立面选用了颗粒感强的木纹清水混凝土,还设计了坡屋顶;为了呼应桂北民居的风貌,主客房楼外搭起了回字形花砖墙,远望如一件镂空的、玲珑剔透的工艺品;而为了呼应周围的喀斯特地貌,主客房楼还特别“挖”了三个竹构溶洞,瞬间让这栋长条形的建筑灵动、通透起来。

董功还建了三个景观池,把周围的群山引入室内——层峦叠嶂倒映在水中,即便在室内,你也仿佛身在山水之中。

而作为整个糖舍的缘起,原本废弃的桁架所在地被改造成了泳池,抬眼望去,和《乡愁》里的教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乡愁》

泳池

2017年7月,糖舍开业。2018年,董功把糖舍带去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自然之美、建筑之美、残缺之美完美融合,糖舍迅速出圈,风靡设计圈。

2018年1月,超模杜鹃来到糖舍,泛舟漓江,漫步山间,为杂志《卷宗》拍了一组 时尚 大片。2019年1月,在Ahead Global国际酒店设计大奖上,糖舍PK掉一同参赛的东京虹夕诺雅,斩获“更佳度假酒店”,并拿下“全球终极大奖”。2019年7月,法国建筑专业杂志《'A'A'》以糖舍为封面,法文标题直称“建筑的根本作用是发现和揭示一个世界的精神”。

英国建筑专业书籍《PHAIDON》、德国建筑专业杂志《DETAIL》、意大利建筑设计杂志《CASABELLA》……登上建筑类、设计类、生活方式类杂志的封面报道对糖舍来说已经不新奇,但频频得奖,对杨晓东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别人可能超过三年就不会干了,我们从头到尾花了十二年。开船的时候,别人都能跳,你没法跳,船是你的呀!最后出奇迹了。”杨晓东坦承,很多国际评奖人并没有来过糖舍,往往因为几张照片或一段视频,便被打动了。

有 历史 、有故事的糖舍成了阳朔的地标性建筑,怀旧风劲吹的当下,吸引一波又一波人来打卡,对桂北甚至整个广西的带动是全方位的。

因为糖舍的成功,杨晓东甚至有了“厂长”的绰号,广西的老厂纷纷邀他改造,有两年时间,他辗转各地探厂,看了不下四五十个。

艺文祭是怎么来的

风险投资人的身份之外,杨晓东还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

2000年,因为喜欢大画幅摄影,他跑到北京**学院追随冯建国学摄影,冯老师说,好的摄影要从**感悟,他又趁机了解了不少艺术**,印象最深的就是塔可夫斯基的《乡愁》。

杨晓东是旅行爱好者,后来,他转变了旅行思路,开始跟着**场景去出游。一开始,他还会自带摄影设备,三脚架和相机加起来25公斤,被罚了几次,他再也不敢把设备带出国了。

“糖舍旧影纪略”

文艺的种子早已埋下。也因此,糖舍问世后,除了日常的功能区,还开辟了许多艺文空间。

例如,大堂里陈列着三幅装置,回应桂林山水,再分别与老糖厂、新建筑对话,由青年雕塑艺术家吴蔚定制而成。

画廊里陈列着刘传宏的系列画作“糖舍旧影纪略”,画家虚构了一位民国人物刘石樵,并从日记的视角,记述了他留学归国后开建糖厂的家族故事。这些日记看起来和老照片无异,用虚构的人物来讲 历史 , 历史 也变得好玩,不是那么沉重了。

放映厅里,每天下午3点会放《刘三姐》,每天晚上8点会放《乡愁》:前者拍摄于1961年,取景于阳朔,是国内家喻户晓的民俗风光音乐故事片;后者拍摄于1983年,是糖舍的初心,可以帮助每一位来客了解糖舍的起源。

2020年7月,在有意识的策划下,糖舍拥有了全新的艺文版块,演出、展览、诗歌等活动纷至沓来。7月之一场演出,1969酒吧迎来了歌手Chace、吉他手肖骏、鼓手安雨,三个大男孩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乐队的夏天》第二季还没播出,他们还没有以Mandarin乐队之名爆红 *** 。

随着艺文活动越来越密集,“糖火艺文祭”应运而生,一直从2020年10月持续到12月。

戴锦华

“**是20世纪留给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遗产,而在这份遗产中,塔可夫斯基是王冠上的钻石。一生中,如果你没与塔可夫斯基相遇过一次,那是你的缺憾。”2020年11月,戴锦华的讲座掀起一波小 *** ,她分析了**《乡愁》中的许多重要场景,包括与糖舍泳池相似的教堂,“似乎罩在一个镂空的水泥架壳子里,这是塔可夫斯基**最重要的造型特征。”

塔可夫斯基是公认的“**诗人”,晚年拍摄的《乡愁》高度诗意化,门槛很高,“过去20年没看懂的地方,戴老师一两句话我就明白了。”杨晓东记得,讲座那天到场的观众都是文艺界的大咖,这正是文艺的吸引力。

戴锦华、民谣音乐人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大提琴家宋昭等

民谣音乐人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大提琴家宋昭也来了:他们在1969酒吧并肩演奏;他们在漓江上泛舟,以山水为幕放歌;他们漫步于石头城的石阶上,哼起民谣,拉起大提琴,动人的琴声里仿佛藏着石头城旧日的故事,伴随着琴声,戴锦华从石墙后走出来,有感而发了一通感想。

“藏香”

2020年12月,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冯建国,也来糖舍开起了大画幅摄影展“藏香”。

冯建国是之一个将国外学院派大画幅摄影教程带回国的艺术家。2000年前后,他扛着一台古老又沉重的相机,去 *** 寻梦,去边陲和雪域朝圣,用大画幅定格了一大批明胶银盐照片,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中近二十幅作品。

“逆流而上”

同样是2020年12月,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90后”艺术家刘佳玉,在糖舍喀斯特花园 *** 的岩壁上,造了一个“逆流而上”的梦。这是一件山体三维投影艺术作品,远方的投影打到岩壁上,就像灵动的水流漂浮其上。

刘佳玉2020年7月底之一次来糖舍采风,回房后突然发现,岩壁正对着阳台,在黑暗中被一束清淡的白光打亮,仿佛看到了水流。那一刻,她灵感迸发,直觉这就是她想做的新作品。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岩壁有八九百平方米,投影需要穿过一百米的距离,才能打到上面。经过近半年与伦敦技术团队的远程工作,刘佳玉最终以6台28000流明的高清投影实现了“逆流而上”。

“篝火民谣之夜”

平安夜和圣诞夜,民谣音乐人陈斐“流浪”到糖舍,连演了两场“篝火民谣之夜”,拉着贝斯和鼓手,他唱起了《沾青》《琥珀》《白马》……

身前是蓝色的泳池,身后是幽静的漓江、漫天的烟花,旁边是烧得正旺的篝火,观众或是围着篝火烤地瓜,或是跳着热烈的竹竿舞……在国内外开过那么多场音乐会,陈斐还是之一次面对这样有烟火气的演出场景,虽然手都被冻僵了,他还是忍不住感慨,“环境太美,太好玩了!”

“入木火塘”

历史 悠久的火塘文化遍布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不仅可以围炉取暖,还会用来祭祀神明、祈求安泰。跨年夜,建筑师郭廖辉为糖舍量身定制的装置“入木火塘”,在迎风而立两个月后,燃起熊熊烈火,人们在炙热的火焰中,告别2020年,迈入2021年。

“这是一个临时的建筑,但我不希望做成礼品盒一样精致,还是要能和周边的环境产生联系。”郭廖辉最终设计出一个轻盈、抽象、充满骨骼感的火塘装置:上下叠加的三组木方构成了垂直向骨骼;三组黑色麻布的“裙摆”遮挡住了主体结构,远望像杉树,像缩小的屋顶,又像过大的雨伞;三层屋顶提供了一个庇护的空间,人们可以躲进木结构下方的空间,围着篝火席地而坐。

“一个装置对于一个场所,就像一个建筑对于一个城市。”看完“入木火塘”,建筑师董功感慨装置的重要性。

“不同视野、不同角色的人,因为艺术聚集到这样一方有沉淀的土地上,从各自的艺术视角挖掘这个场地的特质,是有意义的。”郭廖辉这样评价“糖火艺文祭”。而在跑遍了欧洲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后,冯建国感慨,艺术的生命力最是持久,只有艺术能代代相传,滋养后人的精神世界,这也是“糖火艺文祭”的意义所在。

虽然还在摸索阶段,杨晓东已经决定,将“糖火艺文祭”固定下来,每年10月到12月举办,打造成一个“在地性”的艺术节,“许多人来阳朔看山水,看完山水,也可以来糖舍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展览。”

如今,越来越多音乐人在南方巡演时,会把糖舍列为其中一站,糖舍日常的演出也已经排到2021年6月。

糖舍甚至还有艺术家的“驻留计划”:艺术家来了,有灵感就创作,没有灵感,也不会强迫。音乐、舞蹈、声音、装置、多媒体……杨晓东对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不排斥、都很包容,“这里有山、有水、有老建筑,可以取材的东西很多。”

就像刘佳玉,她的投影艺术是即时的,转瞬即逝,也没法收藏,杨晓东请她来时,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有灵感,会不会有创作成果。结果,她做出了“逆流而上”,弹眼落睛,“一千个人里面能有一个回馈,对我来说都是惊喜。”

在山水与建筑之中,糖舍正在用有趣的艺文活动,活化当地人的生活。

校对:丁晓

唱民谣的酒吧可以叫清吧

清吧就是以轻音乐为主、比较安静、没有DISCO或者热 *** 郎的那种酒吧。适合谈天说地、朋友沟通感情、喝喝东西聊聊天的。

随着市场需求融入西餐,茶餐,咖啡,英伦小吃,大众化消费观念,适合各个年龄阶层,那种单纯靠着重金属音乐,摇头晃脑已经无法占据主要地位,更多的人在忙碌一天之后更需要的是一份宁静,点上一杯酒饮料,来一首舒缓的民谣,清吧更为比较受年轻人欢迎。

清吧经营模式

清吧这种类型的酒吧经营比较适合比较活跃但又可能没有伴的客人。这样在无聊的时候可以欣赏调酒师调酒。

而调酒师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和他们聊聊天,甚至可以跟客人玩玩简单的游戏,为客人们解愁。这种酒吧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客人往往和调酒师成为好朋友,从而使酒吧有一定的熟客。

有大冰的小屋、江湖酒吧、在水一方酒吧和千里走单骑。

丽江有“艳遇之都”的美称。酒吧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色,如果去了丽江没有感受丽江的酒吧,可以说白去了丽江,那么丽江有哪些好玩的酒吧呢?

首先之一个是大冰的小屋,这个酒吧在丽江是很特别的火塘酒吧,没有DJ也没有麦克风和话筒。整个酒吧的面积只有几个平方米左右,虽然只有这么小的酒吧,但是这个酒吧每天晚上都坐满了人,生意很火爆,如果去晚了还要排很长的队。酒吧的歌手不仅会唱民谣,还会给客人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从不同的地方远道而来,聚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感觉非常棒。第二个是江湖酒吧,江湖酒吧位置可能有点偏,酒吧周围比较安静,从外观上看这个酒吧不是很起眼,但是就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酒吧,把重点放在了歌手和服务上面。这里的歌手会唱各种风格的民谣,还有很多原创的民谣,如果你喜欢这里的民谣,还可以带走他们特定的光碟,价格也不是很贵,相当便宜。第三个就是在水一方酒吧,这个酒吧在丽江算得上是最早的音乐酒吧了,基本每天早上9点钟左右就开门营业了,在晚上的8点钟会有音乐演出,都是全国各地的一般歌手,你可以上台驻唱,也可以点歌,场面十分热闹。

最后一个就是千里走单骑酒吧,这是一个连锁酒吧。在丽江古城里有很多它的分店,店里的装修比较有特色,走的复古路线,每个桌子上都放的有木板,这个木板是专门供人代替鼓掌的,气氛相当热闹,酒吧里的歌手也相当不错。丽江还有很多好玩的酒吧,去丽江一定不能错过这四个酒吧。

大理古城的特色的酒吧有:唐朝酒吧、樱花屋金酒吧、斑马酒吧·欢乐民谣、清风酒馆、飘香酒馆、A bar bar、GALA都是在大理比较受欢迎的特色酒吧。

景区特色

近年来,每年有外国友人前来大理游览观光的4万余人次,他们在大理的活动以洋人街为中心的同时,已发展到博爱路、复兴路等整个大理古城,以及喜洲、周城、夏关和鸡足山、石宝山、巍宝山等全州的著名旅游景点。食宿除“洋人街”的红山茶宾馆外,主要在亚星大饭店、金花大酒店、大理宾馆、榆安园、四季客栈,湄公河流域艺术活动中心等。如今大理古城护国路的名字在外国有些图纸上,早已真称为“洋人街”了。

中西合壁

大理古城布局是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有九街十八巷。“洋人街”是其中笔直贯穿东西的小街之一。白族传统建筑在大理的其他地方正逐渐消失,但在“洋人街”却被悉心保存下来,作了别有风情的茶楼食肆。这里每家小楼小院都可谓白族的精品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越过照壁、穿过每一廊坊都觉得别有洞天;白墙青瓦矮围栏,院门有檐有顶,而且是双横梁、四角飞檐的,梁上还饰以景致的水墨画;房屋的窗棂门栏都用雕花木格子。白族人的审美偏向精致秀丽,在这里,甚至从汉族地区传来的平顶砖房,都以青砖、红砖相配,调出悦目的图案来。吧橱、桌椅、沙发要么一色红木所制,要么青竹,要么绿藤,吊灯一般用竹篾编织的鱼篓或簸箕做装饰,墙壁上点缀有白族特有的蜡染和扎染布艺。如眼只觉调和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