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洽会的历届展会

装修宝典016

津洽会的历届展会,第1张

津洽会的历届展会
导读: 1、津洽会的历届展会2、怎样把历史文化融入到广场景观设计中3、海南档案馆的历史沿革第十五届津洽会由国家商务部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天津市人民 *** 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市人民 *** 、河北省人民 *** 、山东省人民 ***

第十五届津洽会由国家商务部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天津市人民 *** 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市人民 *** 、河北省人民 *** 、山东省人民 *** 、辽宁省人民 *** 共同协办。

此届津洽会共设投资洽谈、商品贸易、人才智力引进三大板块,标准展位 2800个。其中投资洽谈板块设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主要包括天津展区、环渤海及国内其他省市展区和国际展区。商品贸易板块包括日用消费品展示和汽车展示。

日用消费品展示设在国展中心,以消费品为主,重点展示各类名特优新和高精尖产品,手机、手表、数码产品、家庭IT产品、汽车电子等日用工业品和名牌高端服装服饰及新潮的面料和服装设计等都将亮相津洽会。汽车展示设立在空港国际汽车园展贸中心,展示世界知名品牌的系列商务、家庭主流汽车,新型环保节能汽车及汽车零配件、配套产品及内饰用品等。

人才智力引进板块设在天津大礼堂。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国内外科研机构、环渤海各省市人才交流中心、人才管理机构、大专院校,立足于环渤海地区,重点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

总体安排

展会时间:2008年4月18日至4月22日

2008年4月15日至4月17日(每天上午8点30分至晚8点)布展。

2008年4月18日至4月22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洽谈交易,中午不闭馆。

2008年4月23日撤展。

展会地点:天津国际展览中心(河西区友谊路32号)、天津大礼堂(河西区友谊路)、天津空港国际汽车园展贸中心(天津空港加工区环河西路8号)

展会内容:投资洽谈、产品展示、贸易交流,智力引进。

场馆设置:国际展览中心一号馆、二号馆一层为投资洽谈专馆(设项目洽谈和项目、产品展示及境外企业展区)。国际展览中心二号馆二层为外省展区及商品交易专馆(设服装服饰、家用电器、烟酒、食品、综合商品展区)。天津大礼堂设人才交流专馆。天津空港国际汽车园设汽车专馆。

参展手续及收费标准

报名手续:参展企业须详细填写“参展申请表”,于3月10日前确认并加盖公章,邮寄或电传至津洽会办公室,并附上200字的企业文字简介。

展位设置:按照国际通行标准3M×3M设计,每一展位配置洽谈桌一张、椅子两把、射灯两盏、220V电源插座一个及参展企业中文名称(或英文)楣板一块。提供“布展证”和“交易证”各两张。

收费标准:按照不同区位展位划分两个等级:A级5300元/个、B级4500元/个。光地:36平米起租,A级550元/平米,B级450元/平米。境外企业参展收费标准为:A级展位760美元/个,B级展位650美元/个,光地80美元/平米,内含大会为每个展位免费提供18日至22日中午餐券两套和矿泉水一箱,免费为每个参展企业按规定格式 *** 互联网主页并在网上发布一年。

展位安排:组委会按照“先外后内、先整后零、先来后到的原则统一安排。

展会管理:

1、实行参展准入制度:参展企业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向组委会提供参展产品名录。

2、参展企业须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参展须知》等各项规定,谢绝提前撤展, 禁止转租展位。

大会接待

参展企业驻会代表在3月20日前将参展参会回执报津洽会办公室,同时将费用汇到津洽会办公室帐户。大会收到会务费后核发报到证,驻会代表凭报到证到指定宾馆报到。

收费标准:三星级宾馆或相当于三星级宾馆驻会5天和7天的代表分别收取会务费1300元和1600元(包括食宿费、市内交通费、资料费等)。

驻会代表报到和返程时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由大会在代表报到时一次性返还市内交通补贴,大会不再安排统一接站;会议期间代表往返于驻地和展馆之间的交通由大会统一安排直达交通车接送。

返程票务采取预约登记预交票款的方式,代表在4月10日前将返程票登记表报津洽会办公室,同时按每张票200元的预交款汇入津洽会办公室帐户,待取票时一并结清票款。

津洽会搭建投融资平台

组委会从各地收集并推出了近4000项投资发展项目,并特别邀请280家多银行、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机构前来参会,与各地 *** 及企业现场接触,搭建投融资供需双方的沟通桥梁。

津洽会组委会一方面与各地 *** 展团及本市有关部门沟通,广泛收集各方面建设融资需求近4000项,投资领域涉及商贸、旅游、食品、机电、新能源、信息、餐饮、物流、娱乐、服务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与投融资机构开展广泛接触,提供相关的项目资料,热忱邀请参加津洽会。同时,利用津洽会网站项目库容量大、长期开放的优势,将收集到的项目陆续在网上公布,供各方面投资商阅览使用。 中国・天津第十七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于2010年6月28至7月2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来自25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6个省区市的客商参加。此届“津洽会”由天津市 *** 和全国侨联、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主办。

此届津洽会以“扩大招商引资,推动经贸交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主题,突出展示、招商、贸易、引智四大功能,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投资贸易交流的平台。共设展位5800个,央企参展规模扩大,外省市投资洽谈展位明显增多。“津洽会”期间,还举办了博士后人才与项目引荐、引智成果推广及项目合作交流洽谈、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对接洽谈、高级人才智力交流洽谈。 中国·天津第十八届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七届PECC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于201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

此次展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支持,天津市人民 ***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主办,北京市人民 *** 、河北省人民 *** 、山东省人民 *** 、辽宁省人民 ***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和中粮集团协办,天津市商务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市合作交流办、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市贸促会、市侨联、市商业联合会承办。

此展会的主题为“展示天津,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深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国际间、省市间、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突出展览展示、项目对接、经贸交流和论坛研讨功能,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投资贸易交流平台。 19届津洽会暨第8届PECC博览会于2012年5月11日开幕,历时5天。展会吸引了26个国家和地区、18个省区直辖市以及41个地市的60多个经贸团组和8500家企业,5万多客商参展参会。会上签约总额1429亿元,比上届增长99%,商品贸易额95亿元,比上届增长19%,264名博士、1000余名高专人才确定或达成工作意向。

参加此届展会的重量级企业超过200家,中粮、神华等13家央企,三星、联合利华等18家全球500强,红星美凯龙、阳光集团等50家知名民企成为展会亮点。 中国·天津第二十届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九届PECC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将于2013年5月10日至5月14日在中国天津举办。

展会总体安排

展会时间:2013年5月10日至5月14日  布展时间:2013年5月6日至9日中午12:00前  撤展时间:2013年5月14日下午2:00后至5月15日中午12:00前  展会地点: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天津市西青区友谊南路18号)

此届展会总面积 6 万平方米、2700 个国际标准展位,以招商引资、商品交易和人才交流三大板块为重点,分别有国际展区、国内展区、中央大企业展区、进出口商品展区、家具展区、酒类展区、汽车展区及茶博专馆。同时,在梅江会展中心、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设津洽会日用消费品零售专馆。拟邀请国(境)外政要、客商、国际机构、各省市 *** 、中央大型企业、全球 500 强企业、国内外各类企业参展参会、举办投资贸易洽谈、项目对接等活动。 2014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暨PECC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于2014年5月9日至13日在中国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展会由商务部、天津市人民 *** 、中国侨联、中商联、中国科协、中国外商协会、中国外经贸协会共同主办,人力社保部、太平洋经合会和中国贸促会支持,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中国太平洋经合会和中粮集团协办。本届津洽会体现了节俭办会的思路,不举办大型开幕式,布展方面不搞过度装饰,总体呈现了绿色环保、清新靓丽的现代风格。

二十一届津洽会的三大看点:

四大功能三大板块,招商引智各取所需;

超40个会中会彰显环渤海商贸平台功能;

26个省区市参会,外省市展团数量创历史之最,招商引资项目超800个。

本届展会以“扩大经贸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为主题,不断强化展示、招商、贸易、智力引进四大功能。本届展会在展览布局上整体策划投资洽谈、商品贸易、人才交流三大板块,设置标准展位达4600个。

展会期间,各参会省市、企业和团组举办的会中会活动超过40个,主要包括各类项目招商会、产品发布会以及经贸和文化论坛。其中,PECC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话会、全国商业保理大会、滨海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会展业发展论坛、楼宇经济论坛、环渤海区域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商业地产发展论坛、农商对接大会、酒文化发展论坛等14个重点会中会,将成为本届展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会议活动。同时河北保定市项目推介会、满洲里国家开发开放实验区项目对接会、本市河北、河西、南开等区县的一批招商活动也受到广泛关注。

二十一届展会呈现以下特点:

外省市参展参会踊跃。梅江主展馆外省市展位由去年800个增加到1400个,参展比重大幅增加,各省区市团组达到26个,团组规模也明显扩大,仅香港代表团企业家数量就达到100多位,江西和上海更是首次参加投资板块展示。共有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组团参加津洽会,参会人员超过3000人,展团数量创历史之最。澳门展团今年是首次来津参展,推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并组织在澳的跨国企业和投资、金融机构届时来津参观考察。上海展团在400平方米的展区内,集中展示了上海电气(601727,股吧)集团、上海华谊集团、上汽集团(600104,股吧)等大型集团公司在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工业装备、汽车工业、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成果。

大企业参展参会众多。境内外大企业达到200家,其中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0家,央企20家,中国500强企业60家,知名民企100家,还有阿里巴巴、当当、亚马逊等电子商务企业。韩国三星、瑞士雀巢等一批跨国公司亮相本届展会,中粮、中食、神华、中远、中航等5家大型企业直接参展,令本届展会人气和影响力强势飙升。

本市商贸企业积极参展。五大院、星光广场以及中心渔港等一批新建、在建大型综合商业项目同场竞相展示,利用展会平台寻求商机。

各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多。统计数据显示,各参展单位踊跃推出的招商引资项目超过800个。

津洽会展馆概览:

梅江主展馆2700个展位,设投资洽谈和商品贸易展区。

投资洽谈展区N1馆是天津展区,分为现代工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农业发展、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区县经济等7大展区;N3馆和N5馆是外省市、中央企业、商贸、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外资外贸等展区;N7馆是物流和商业地产展区。

商品贸易展区安排在N2、N4、N6馆,主要是中华茶博会、中华老字号名品、环渤海精品、外贸商品、酒类、古典红木家具等展区,将会集大批境内外生产商、采购商、贸易商,集中展示消费前沿和消费热点商品,拓展内外贸渠道和合作空间。国展中心、环渤海建材城等分展馆分别设置日用生活消费品、家居、建材以及环渤海城市特色产品等零售展区,展位数量1900个,展示展卖商品品类达到100多个,2万余品种。市人力资源促进中心分展馆设置人才交流展区,300个展位,将集中开展人才交流和 *** 等系列主题活动。

第二十一届津洽会签约588亿元

2014津洽会共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34个省区市的70多个经贸团组、8000多家企业、55万名客商参展参会。会上实现签约588亿元,商品贸易额8亿元,238名博士、500名高级人才达成工作意向。参展参会大企业超过200家,展区展位首次出现较为紧张情况。展会期间市民出游和外地来津宾客明显增加,观展总人数35万人次,现场零售突破2000万元。

本届展会对内陆省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力非常大,陕、甘、青、宁、新疆、 *** 、内蒙古等省区市全部参展,展开推介洽谈,达成一批大项目。天津港服务腹地对接会、天津粮油交易所电子商务推介活动也吸引大批中西部地区企业。招商引资效果突出,据统计,国内外参展企业和团组共达成签约项目78个,天津企业实现会上签约项目55个,签约额314亿元。渤化集团、物产集团、二商集团等10余家大型国企,与日本伊藤忠、香港俊安、瑞士英力士、辽宁压克力、首农公司、中国轻工等一批中外知名企业共签署合作项目17个,涉及投资超过70亿元,涵盖化工、食品、新能源、物流等众多领域。海南与天津合作项目实现增资近百亿元。鲁津合作、晋津对接、山西品牌中华行、京津冀人才交流等27场招商引智活动有力促进省际合作。乌鲁木齐土工布(膜)合成材料等项目签约额168亿元;甘肃甘南州与德国拜尔能源、国家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医药集团等达成10个项目,签约总额1427亿元。天津港服务腹地对接会、天津粮油交易所电子商务推介活动吸引了大批中西部地区企业。本市滨海化工网与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市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如何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现代景观中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不可能也无必要面面俱到,关键是从实际出发、走合理捷径。

建议在如下四个方面有较大突破。正确把握城市文化形象。

合理的城市文化形象决定了城市的个性与灵性,也是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上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又不乏鲜明特征。

从历史起源看,曹娥江穿城而过,哺育了上虞;从地理位置看,杭州湾敞开怀抱,呵护了上虞;从地形地貌看,河道纵横交叉,滋润了上虞。可以说,水是上虞生生不息的源泉,水乡文化是上虞的重要品牌文化。

建议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牢牢把握滨江生态型城市发展的核心定位,着力构建以曹娥江为轴、城区河道相互贯通的城市水系,并加强对河道的修整护岸、水体治理、绿化亮化,形成水系发达、绿树掩映、波光粼粼、人水相亲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核心魅力。积极提升城市文化景观。

建设城市文化景观是增强城市精神性功能的必然要求。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建设城市靓丽的文化景观。

一是打造曹娥江文化旅游品牌。在现有曹娥江水利风景区的基础上,推进两岸道路全线贯通,实施水路、游步道、陆路立体通行,种植同一树种,增设舜江十景,物化曹娥传说,配套运动项目,使之成为自然、人文、时尚交相辉映,观光、休闲、娱乐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是建设文化主题公园。依托曹娥庙景区建设孝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龙山建设虞舜文化主题公园,把历史事件、名人精神充分展现出来,把现代科技、时尚元素有效运用进去,使之成为人们文化娱乐、假日休闲、社交活动的目标去处。

三是构建标志性建筑。着力建设具有文化、会展、体育等综合性功能的“虞舜大剧院”,使之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合理设置城市文化雕塑。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任何视角、任何时点都带给人们美的倾诉。

建议把城市雕塑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有效载体。一是注重城市雕塑规划。

将城市雕塑规划作为城市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成为城市规划的子规划,在城区重要节点处规划和建设文化雕塑,避免盲目发展、轻易改变。二是注重特色雕塑开发。

面向全国统一征集一批具有上虞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特征的雕塑作品,切实增强城市雕塑个性,真正发挥其“画龙点睛”作用。三是注重城市雕塑匹配。

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合理设置城市推介性雕塑、主题纪念性雕塑、广场标志性雕塑、环境感召性雕塑、公园绿地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真正让城市雕塑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城市精神。有效改进城市建筑风貌。

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人们审美观念、社会艺术思潮、建筑技术进步、地方历史文化精髓的承载体。建议积极营造优美的城市建筑风貌。

一是突出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对城市建筑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服务建筑、桥梁、公园设施的设计,要在保证内在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含有文化元素的外观艺术性,使这些建筑物具有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二是突出建筑布局的合理性。既要重视建筑体自身的布局,又要重视建筑体以外的空间利用,使功能区之间的隔离更美丽、每个小区之间的衔接更优美。

三是突出建筑命名的特色性。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融入公共服务机构、道路、桥梁等建筑的命名之中,并结合城市广告适度介绍建筑命名的文化背景,让人们时时感受文化熏陶。

如何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现代景观中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不可能也无必要面面俱到,关键是从实际出发、走合理捷径。建议在如下四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正确把握城市文化形象。合理的城市文化形象决定了城市的个性与灵性,也是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上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又不乏鲜明特征。从历史起源看,曹娥江穿城而过,哺育了上虞;从地理位置看,杭州湾敞开怀抱,呵护了上虞;从地形地貌看,河道纵横交叉,滋润了上虞。可以说,水是上虞生生不息的源泉,水乡文化是上虞的重要品牌文化。建议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牢牢把握滨江生态型城市发展的核心定位,着力构建以曹娥江为轴、城区河道相互贯通的城市水系,并加强对河道的修整护岸、水体治理、绿化亮化,形成水系发达、绿树掩映、波光粼粼、人水相亲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核心魅力。

积极提升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城市文化景观是增强城市精神性功能的必然要求。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建设城市靓丽的文化景观。一是打造曹娥江文化旅游品牌。在现有曹娥江水利风景区的基础上,推进两岸道路全线贯通,实施水路、游步道、陆路立体通行,种植同一树种,增设舜江十景,物化曹娥传说,配套运动项目,使之成为自然、人文、时尚交相辉映,观光、休闲、娱乐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建设文化主题公园。依托曹娥庙景区建设孝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龙山建设虞舜文化主题公园,把历史事件、名人精神充分展现出来,把现代科技、时尚元素有效运用进去,使之成为人们文化娱乐、假日休闲、社交活动的目标去处。三是构建标志性建筑。着力建设具有文化、会展、体育等综合性功能的“虞舜大剧院”,使之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合理设置城市文化雕塑。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任何视角、任何时点都带给人们美的倾诉。建议把城市雕塑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有效载体。一是注重城市雕塑规划。将城市雕塑规划作为城市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成为城市规划的子规划,在城区重要节点处规划和建设文化雕塑,避免盲目发展、轻易改变。二是注重特色雕塑开发。面向全国统一征集一批具有上虞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特征的雕塑作品,切实增强城市雕塑个性,真正发挥其“画龙点睛”作用。三是注重城市雕塑匹配。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合理设置城市推介性雕塑、主题纪念性雕塑、广场标志性雕塑、环境感召性雕塑、公园绿地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真正让城市雕塑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城市精神。

有效改进城市建筑风貌。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人们审美观念、社会艺术思潮、建筑技术进步、地方历史文化精髓的承载体。建议积极营造优美的城市建筑风貌。一是突出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对城市建筑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服务建筑、桥梁、公园设施的设计,要在保证内在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含有文化元素的外观艺术性,使这些建筑物具有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二是突出建筑布局的合理性。既要重视建筑体自身的布局,又要重视建筑体以外的空间利用,使功能区之间的隔离更美丽、每个小区之间的衔接更优美。三是突出建筑命名的特色性。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融入公共服务机构、道路、桥梁等建筑的命名之中,并结合城市广告适度介绍建筑命名的文化背景,让人们时时感受文化熏陶。

如何将历史、文化与景观结合

文化价值和救援的历史城镇的意义一村(一)历史的村庄,在形式的一个小镇,你需要几百年,和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农村文化需要历史较长时期具有形成。

长沙各种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和小道,村庄,池塘,丘陵,寺庙,溪流,小桥,和宽敞的晒谷场上并排等,构成了长沙市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再加上背后包含有形文化价值观和固有的,我们祖先的血液长沙群体得到凝结在精神上陶冶的概念,这些物质形成独具地方特色。

这一不断增长的缺乏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沙今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农村背景下长沙,或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或同村的面积空间合并,给静态和动态效果,从而形成融合自然和历史环境紧密结合的自然和文化历史,其值不能测量并用来表示确切的语言和数量。

随着日月的推移,这种文化意义的价值会越来越大。上下文是历史的延续。

散落在广大农村和城镇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我们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宝藏,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源头。在农村小城镇,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珍品,让他们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国际社会为保护村镇去关注,作为一个镇的任何历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的历史背景,是人类一切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只负责保护和延续这些背景下,没有自己的权利受损和中断。

各组成部分的背景下:传统和独特的建筑,图案块,村庄,见证了历史事件和地点及其他物体的数字,甚至树木,岩石和各种习俗有显着特征等都是运营商的历史背景下,即使你的破城墙遗址,残缺,仍可以通过合理手段,使他们奇迹般的,发出诱人的光彩。无数的经验教训证明,因为人们不懂得珍惜,许多宝贵的文化传统被中断或正在消亡。

当农村小城镇建设,尽可能这些应该曾经存在过挖掘历史,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它,以弥补以前的过失或缺陷。他们不仅保留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一是提供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建设宝贵经验的基础;第二,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实物标本和历史教科书的目的;第三,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B)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以保护历史景观保护的关键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风貌。

从20世纪60年代初,保护理论的历史风貌深化写进国际 历史的保存保护的内容。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保护的建议”的风貌保护是:“保存并在可能情况下修复无论是天然或人工,文化或艺术价值,或构成对自然,农村和的任何部分城市景观和遗址的典型自然环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1987年发布的”保护历史城镇和 市区的,“指出了历史街区式保护的内容和大量:外观建筑(3)随着规模,大小,样式,和建筑可怜的材料,颜色和装饰性的描述,“(一)有很多形状的,并解释了城市的街道; 。

关系(二)建筑和绿色开放空间,内部和外部的; (d)本镇和周边的城市环境,包括自然和人工之间的关系;城镇和城市的各种角色(5)早已获得,“并指出:”任何威胁的上述特征的威胁,会破坏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真实性。 “保护对象的历史人物是一个特色景观群,这并不一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化或文物,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一景观的身体,形象已成为一个地方,一个地区或一个符号文化;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保护文学和历史研究的目标仍然体现的那种场景,以获得当地的文化认同规划,在过去个人的物质不一定是真实的,但采取的景观“修旧。

为“,”建立一个新老“,”异地搬迁“等方式为服务创建的氛围。由于保护和不确定性的风格手段,很多人对多样性”的理解过于简单化的风格“,许多。

为“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独一无二”,并在一个问题,而不是在“古董”仅进行保存,从而导致“多元化”和“唯一性”的历史风貌保护的实质的损失是: 1,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保持文化的连续性,文化地理学的是植根于文化传承周围的村庄中观察到的情况下,把握和村庄的之一个异象。没有收到任何谁说教的“保持语境”,“风格协调”,但他们的作品是其中丰富的古代工匠包含“天人合一”的理念,这是受同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和结果自然。

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和村庄的全面,“原存”,“修”,“重建”和“新”和“老衬新”新老结合,使中国传统的砖造建筑物等景观风格达到了和谐统一。 2,要保持一个受保护的站点的连续性特点场所连续性的特点,风格的保护手段应予保留,作为地方的标志。

这可以是对图像的部分景观的最鲜明的特点,如梨镇陶公庙长门,剧院,大殿等,通常称为标志“里程碑”。地标景,通常是占据空间或与背景形成对比的重要地位,重要的是,人们将参照确认,环境保护保留标记已经是一个共识:门楼塔,如风水,村里的树木,城镇这些类是选择的东西乡村景观的海鲜。

位点的特征还可以通过整体形状,空间和形式,用于识别特别重要的特定部位的特定标志。如果铜官镇住宅建材厂镇具有三个独特的陶瓷地砖和瓷砖的形状。

该网站的特点,也可以作为靖港街上,沩山密印寺,曼市里仁学校及其他。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

一、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设计发展的如此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思潮和风格频频涌现,为了不使设计者盲目湮没其中,文化内涵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具有民族性。我国的设计教育受一些因素制约起步较晚,在教育模式的道路上还在摸索,照搬西方设计或传承西方设计观念成为普遍现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却难以体现。

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迅速,文化在地球成为了“地球村”的大背景下,产生了趋同的现象,中国尤为如此。因此常有评论者称,中国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大同小异,毫无特色,难以分辨。

设计的地域性较民族性而言,其概念更加狭隘,代表了本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民俗特征,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比如明式家具中极具代表性的苏作与广作,为何出自同一朝代却如此易于识别?正是由于它们截然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广作家具因为地处沿海开放口埠,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很多西方洛可可家具的装饰特征;而苏州地处内陆,原木料沿途消耗至苏州时已稍显短缺,能工巧匠惜木如金反而成就了苏作家具的巧夺天工。

环境艺术设计也应当具有时代性。追求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点,但创新不代表我们要将旧时代的事物全盘否定。

事实上,环艺设计就是为了寻求新的生活方式,在新旧事物不断交替的过程中将旧事物扬弃,而产生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传统有一种创新的演绎,这犹如给一具有血有肉的躯体注入了灵魂。

用全新的材料、更高超的技艺进行新的诠释,扎根于时代,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是鲜活的,才能与时间相抗衡,不被历史所遗忘。(一)独特的“剪纸”——为什么要在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体现传统文化,带有民族特征、体现民族文化的设计作品更加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一种文化沉淀。很多设计师以剪纸艺术作为灵感,提炼出其中独特的语言和符号,将其运用在设计中,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波兰馆的外观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并引起一时轰动。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宛若民间剪纸,使参观者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

剪纸同样是波兰的一项传统民间技艺,过去波兰人用剪纸作品来装饰家居,将其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于是年轻的波兰设计师用大胆的构思、巧妙的创意,把剪纸的元素运用到建筑外观上,小小的剪纸就这样把两国的文化和两国人民的心连接到了一起。

真正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应该是带有情感的,如果这种情感能够与地方民族的审美情绪相结合,那么这种情感也就升华成为一种民族情感,这种情感同时传达了一种文化,其设计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二)当咖啡遇到“老庄”——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时代性和民族性,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新”与“旧”。

新与旧,在字面上是对立的,但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确可以成为一种互补。如果按照道家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阴有阳,那么设计中穿插的新与旧,将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也就是一种阴阳调和。

位于苏州山塘街的星巴克就把这种“新”与“旧”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将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星巴克的创业初衷就是要推行一种全新的“咖啡生活”,使咖啡馆成为介于家与办公室之间的第三空间。

因此,星巴克的店面设计总是走在潮流前端。星巴克是全球连锁的著名咖啡馆,而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街上布满园林风格的古建筑,能将两者在室内设计中完美交融,不得不钦佩设计者的把控能力。

咖啡馆的装修风格是古色古香的简中风格:登上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顶的传统古建筑梁架结构;就餐区一面是八仙桌配以现代简约风格餐椅,另一面有宽敞的皮质沙发与之交相辉映;餐位与餐位间采用中式镂空雕花屏风隔断;墙面饰以书法挂画和青花瓷摆件。大面积的原木色与灰墙黑瓦相搭配,唯一艳丽的色彩来自于角落交错摆满了时尚杂志的置物架。

其店面装饰风格与山塘景色完全融为一体,将功能与艺术相统一,意境独特。店面装饰中所用的材质、彩色,或是结构,都隐隐透露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于是当咖啡遇到“老庄”,不但没有突兀,反而给人以一种阴阳协调的感觉。(图1)二、探索带有本土地域文化的海南风格度假酒店设计(一)海南度假酒店行业现状分析2010年的一份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海南的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旅游产业是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酒店行业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来海南旅游的客流量逐年递增,如何发展海南度假酒店产业就成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调查,海南是全国度假酒店最多、五星级酒店最集中的区域。但像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顶级品牌酒店都由国外优秀设计师所设计,并不能体现海南本土的地域文化,使游人在享受奢华服务的同时却忘了自己身处何方。

游客来海南的目的就在于休闲放松,追求其休闲海岛的气。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

一、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设计发展的如此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思潮和风格频频涌现,为了不使设计者盲目湮没其中,文化内涵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具有民族性。我国的设计教育受一些因素制约起步较晚,在教育模式的道路上还在摸索,照搬西方设计或传承西方设计观念成为普遍现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却难以体现。

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迅速,文化在地球成为了“地球村”的大背景下,产生了趋同的现象,中国尤为如此。因此常有评论者称,中国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大同小异,毫无特色,难以分辨。

设计的地域性较民族性而言,其概念更加狭隘,代表了本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民俗特征,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比如明式家具中极具代表性的苏作与广作,为何出自同一朝代却如此易于识别?正是由于它们截然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广作家具因为地处沿海开放口埠,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很多西方洛可可家具的装饰特征;而苏州地处内陆,原木料沿途消耗至苏州时已稍显短缺,能工巧匠惜木如金反而成就了苏作家具的巧夺天工。

环境艺术设计也应当具有时代性。追求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点,但创新不代表我们要将旧时代的事物全盘否定。

事实上,环艺设计就是为了寻求新的生活方式,在新旧事物不断交替的过程中将旧事物扬弃,而产生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传统有一种创新的演绎,这犹如给一具有血有肉的躯体注入了灵魂。

用全新的材料、更高超的技艺进行新的诠释,扎根于时代,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是鲜活的,才能与时间相抗衡,不被历史所遗忘。(一)独特的“剪纸”——为什么要在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体现传统文化,带有民族特征、体现民族文化的设计作品更加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一种文化沉淀。很多设计师以剪纸艺术作为灵感,提炼出其中独特的语言和符号,将其运用在设计中,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波兰馆的外观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并引起一时轰动。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宛若民间剪纸,使参观者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

剪纸同样是波兰的一项传统民间技艺,过去波兰人用剪纸作品来装饰家居,将其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于是年轻的波兰设计师用大胆的构思、巧妙的创意,把剪纸的元素运用到建筑外观上,小小的剪纸就这样把两国的文化和两国人民的心连接到了一起。

真正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应该是带有情感的,如果这种情感能够与地方民族的审美情绪相结合,那么这种情感也就升华成为一种民族情感,这种情感同时传达了一种文化,其设计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二)当咖啡遇到“老庄”——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时代性和民族性,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新”与“旧”。

新与旧,在字面上是对立的,但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确可以成为一种互补。如果按照道家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阴有阳,那么设计中穿插的新与旧,将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也就是一种阴阳调和。

位于苏州山塘街的星巴克就把这种“新”与“旧”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将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星巴克的创业初衷就是要推行一种全新的“咖啡生活”,使咖啡馆成为介于家与办公室之间的第三空间。

因此,星巴克的店面设计总是走在潮流前端。星巴克是全球连锁的著名咖啡馆,而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街上布满园林风格的古建筑,能将两者在室内设计中完美交融,不得不钦佩设计者的把控能力。

咖啡馆的装修风格是古色古香的简中风格:登上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顶的传统古建筑梁架结构;就餐区一面是八仙桌配以现代简约风格餐椅,另一面有宽敞的皮质沙发与之交相辉映;餐位与餐位间采用中式镂空雕花屏风隔断;墙面饰以书法挂画和青花瓷摆件。大面积的原木色与灰墙黑瓦相搭配,唯一艳丽的色彩来自于角落交错摆满了时尚杂志的置物架。

其店面装饰风格与山塘景色完全融为一体,将功能与艺术相统一,意境独特。店面装饰中所用的材质、彩色,或是结构,都隐隐透露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于是当咖啡遇到“老庄”,不但没有突兀,反而给人以一种阴阳协调的感觉。(图1)二、探索带有本土地域文化的海南风格度假酒店设计(一)海南度假酒店行业现状分析2010年的一份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海南的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旅游产业是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酒店行业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来海南旅游的客流量逐年递增,如何发展海南度假酒店产业就成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调查,海南是全国度假酒店最多、五星级酒店最集中的区域。但像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顶级品牌酒店都由国外优秀设计师所设计,并不能体现海南本土的地域文化,使游人在享受奢华服务的同时却忘了自己身处何方。

游客来海南的目的就在于休闲放松,追求其休闲海岛的气息、慢调。

海南省档案馆是海南建省后于1988年6月由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档案馆改称的,建于1958年11月11日,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走过一条曲折而又不平凡的路,经历了初创、撤销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

1958年至1966年,是海南档案馆的初创阶段。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以后,海南行政区开始建立机关档案工作。1958年11月11日,海南行政区党委,海南行政区公署决定成立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档案馆,编制专职干部15名,配备馆长、副馆长,这是海南岛解放后设立的之一个专门管理档案工作的机构,并同海南行政区公署办公室档案科合署办公,两个牌子,一套人马,馆址设在海南行政区公署大院。

1959年1月7日 *** 中央发出《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档案工作体制改革,海南行政区档案馆便改为海南行政区党委和海南行政区公署直属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主要接收和保管海南行政区直属机关的文书档案、长昌煤矿的企业档案以及历史档案6000多卷。人员编制7人,馆址设在海南行政区党委院内。1965年,为了适应备战要求,海南行政区档案馆择址琼中县营根镇,建了700平方米的档案后库,专门存放重点档案。

1966年5月到1976年9月,是海南行政区档案馆被撤销的阶段。“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海南行政区档案馆的业务基础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机构被撤销,人员被下放或调走,7名专职档案干部调走5名,档案转移到偏远的五指山区琼中县后库存放。1968年,海南行政区档案馆的工作职能归口到当时海南行政区革委会办事组第二秘书办公室管理。

1979年至1988年,是海南行政区档案馆恢复和发展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档案工作有了新的生机。1980年3月18日, *** 海南行政区党委,为了贯彻 *** 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 *** 关于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发出关于恢复和建立海南行政区各级档案工作机构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恢复了海南行政区档案馆,同时成立了海南行政区档案局。局、馆合署办公,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局、馆机构共设三个科室,定编12人,日常工作由区党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领导。1980年4月,组织部门任命了何琪之、麦世统、张延泰三名副局(馆)长。1981年和1985年分两期建成海南行政区档案馆大楼一座,共380平方米。1981年馆藏档案资料也从山区后库运回新馆。

1983年,海南区直机关机构改革,海南区档案局被撤销,保留海南区档案馆,于1983年9月23日任命麦世统、吴志明、邢贻孔为副馆长。档案馆下设档案管理科,历史档案科和档案业务指导科。1984年,海南区编委决定恢复海党委秘书长直接领导。1986年1月15日,海南行政区党委办公厅和海南行政区人民 *** 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调整我区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通知》,将海南行政区档案局(馆)由海南行政区党委办公厅管理划归海南行政区人民 *** 领导,列入 *** 编制序列,为海南行政区直属局级(正处)单位。局、馆合一,两个牌子,一套人马。1987年1月10日,海南行政区编委通知海南行政区档案局、馆内设机构由四个科改设为三处一室(档案业务指导处、档案管理处、档案编研处、办公室),编制20人。

1988年1月1日实施《档案法》后,特别是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根据体制改革的要求,于1988年6月30日成立海南省档案馆,为省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归口省 *** 办公厅管理。省档案馆同时挂省档案局的牌子,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属省 *** 编制序列,行使省 *** 档案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职能,内设机构三处一室(档案监督指导处、档案管理处、档案编研处、办公室)。档案监督指导处、办公室为局、馆的综合机构;管理处、编研处主要担负档案馆业务工作职能。局、馆配备事业编制31名。1988年7月18日,经海南省工委决定,任命王绥业为海南省档案局(馆)长,同年9月23日任命吴志明为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

这一阶段,海南省档案馆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仅收集、整理档案有3万多卷,其中,原海南区直机关的现行档案一万多卷,被撤销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机关的档案二万多卷。全馆档案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编制了全宗,进行了科学系统排列,编制了适应工作需要的较系统的检索工具,为加速海南的开发建设提供利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

1995年10月,海南省档案馆新馆建成,新馆库房面积4100平方米,设计馆藏量为100万卷。办公用房和档案馆库全部装备自动报警和消防系统和“1211”自动报警灭火系统、防盗系统以及中央空调系统。新馆的建成,使海南省档案馆业务基础建设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截至1997年底止,局、馆共有职员41人。其中有副研究馆员2人,馆员12人,助理馆员和管理员11人。

海南省档案馆,是在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档案馆的基础上,接收了原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档案馆的全部档案而建立起来的。

截至2001年底,海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共196个全宗,排架长度1620米,资料2万余册(件)。由于本馆原是海南行政区的档案馆,档案藏量和种类不太多。清代以前只有少量的明代、清代时期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其中有明正德16年(公元1506年)唐胄编纂的《正德琼台志》、清道光21年(公元1812年)明谊、张岳嵩编修的《琼州府志》等,对编史修志、研究海南历史有比较高的价值。

海南省档案馆的档案按所属的历史时期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南岛1950年5月1日解放为界限,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部份。解放前的主要有海南革命历史档案和明、清时期的档案资料(方志、家谱、族谱等)、中华民国时期档案资料;解放后主要有原海南行政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含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

解放前的海南历史档案,主要有两部份。海南革命历史档案,共有3个全宗群,即琼崖区党委全宗群;琼崖东西南北区委、专署全宗群;琼崖各县委、人民 *** 全宗群。这部份档案形成的时间是1925年至1950年,其内容反映了海南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进行英勇顽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这部份档案是研究海南岛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非常珍贵的档案史料。

民国时期海南历史档案,共有11个全宗群,排架长度145米。主要是 *** 海南特区党部全宗;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全宗;广东省第九“清剿”区司令部全宗;琼山县 *** 全宗;海口市 *** 全宗;海南、海口市邮电局联合全宗;海南银行全宗;海南铁矿全宗;广东航政局海口办事处全宗;琼崖盐场全宗。这些档案主要记述 *** 在海南的各级组织活动情况,同时也有记述日本在海南的暴行等资料。

解放后海南区直机关档案(含原自治州直机关的档案)共的156个全宗,排架长度1475米。这部份档案按来源分有党群系统和 *** 系统。按种类分有文书档案和专门档案。这些档案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海南解放后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及经验教训。

党群系统,主要包括 *** 海南区委员会、 ***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及其各部、委、办形成的档案;海南(包括自治州)工会、贫协、共青团委、妇联会形成的档案。

*** 系统,包括海南(自治州)军管会、海南(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海南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 *** 及其各委、办、局形成的档案。文书档案占整个馆藏档案的69%。其内容主要是 *** 中央、国务院、华南分局、中南局、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 *** 等上级领导机关颁发的各种文电;海南区(含自治州)直属机关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电。专门档案占馆藏档案总数的31%,主要是海南行政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区共青团形成的案件档案、州直属机关的会计档案,以及人口档案、照片档案很有成等。

这部份档案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记载了海南岛的广大工人、农民、人民 *** 和知识分子,在中国***的领导下,在保卫海南、建设海南的伟大事业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经验教训。对于工作查考、领导决策,总结经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资料。主要是海南地方性报刊、图书、地图、文件汇编等。共计有1.68万余册(件),其中特别重要的有海南革命历史资料58册;明、清、民国的海南历史资料2943册(件)。其中有明朝正德十六年(公元1506年)唐胄编纂的《正德琼台志》;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12年)明谊 、张岳崧编修的《琼州府志》;民国时期的《海南岛志》、《海南岛之现状》、《海南岛新志》、《调查琼崖实业报告》、《琼崖实业调查报告书》和《琼崖建设研究书》以及《抗战纪实》等;解放后有本馆自编或与其他单位、个人合编的档案资料有《海南岛自然概况》、《海南岛自然资源》、《海南岛名胜古迹资料汇编》、《琼崖革命根据地财经税收史料选编》、《海南岛三十年大事记》、《海南行政区国家机构编制文件汇编》、《海南行政区人口资料汇编》、《中央、省(广东省)领导同志视察海南题诗、题词、照片汇集》、《海南岛热带作物文件资料汇编》、《西、南、中沙群岛概况》等;建省后,利用本馆馆藏档案资料,编辑出版了120万字的《海南省况大全》及一批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其中有《档案规章制度文件选编》、《档案利用实例汇编》、《组织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