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是什么?

装修宝典016

《论语》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是什么?,第1张

论语》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是什么?
导读:《论语》内容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 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 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等。

《论语》内容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 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 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等。

《论语》的主题是”仁“的精神和境界。《论语》中对“仁”这个概念作了多角度的阐释, 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

《论语》: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及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 *** 。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 *** 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 *** 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 *** 。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乐:不亦乐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⑵要有好的学习 ***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⑶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更大?谈谈感想。(让学生自由谈)

 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束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四)梳理、总结、扩展

 《〈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 *** 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 *** ,之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 *** 。

 [布置作业]

 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论语教学设计 篇2

 之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 ***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 *** (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 *** :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之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 *** :

 1.之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2.背诵全文。B类。

 3.默写全文。C类。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 *** 。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 *** 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三、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四、翻译课文6-10则

 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五、独立思考:

 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 *** ,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 *** 的问题)

 七、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八、背诵指导:

 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九、作业

 A.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

论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 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 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而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

 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

论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之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之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 ***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 ***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论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 *** 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 *** 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别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更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 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 *** 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⑴ 用于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⑵ 用于学习 *** :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 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⑷ 用于思想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 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⑸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 *** 和态度的格言警句。

 创意说明

 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小学论语主题班会四篇

 下面是我为你分享的小学论语主题班会,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小学论语主题班会篇一:走近孔子主题班会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一、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加深对孔子名言的印象。

  二、班会准备:

 1、确定主持人。

 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文学人物的资料。

 3、 “走近孔子”4个美术字。

 4、 *** 精美的课件。

  三、班会程序:

 (一)学生观看孔子的(包括孔子、台湾孔庙、孔府、孔子学院等)

 (二)、介绍孔子: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三)比一比,猜一猜。猜猜孔子的名言:(屏幕上打出孔子名言的解释,学生猜名言。)

 (四)孔子的小故事:学而时习之

 (五)论语知识竞赛

 (六)唱班歌《弟子规》

  小学论语主题班会篇二:经典诗文诵读主题班会

 “诵读经典 快乐成长”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一)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队员们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尊敬师长,爱护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 收集并背诵古诗文和《三字经》三句半。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宣布本次活动主题

 主持人:同学们,从我们入学之一学期开展背诵古诗文活动到现在诵读《三字经》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以来,诵读的声音便不绝于耳。通过学习吟诵,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山川河流,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品德修养。今天我们班举行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二)班主任简单介绍中国诗文

 同学们都知道,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因此,大家都爱听古诗文故事,爱诵古诗、背古诗。

 (三)讲唐诗宋词故事、诵古诗

 1.课件播放《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

 师:遥望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重礼仪,德至上,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三字经》《千字文》是古代传统的启蒙课本。 《论语》《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今天,我们悉心选择了《三字经》这本书里的内容,作为我们本次活动的载体。

 2演示《三字经》相关内容

 师:看到这些内容,我们便感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继承祖先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责无旁贷。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义不容辞。

 (四) 学生诵读:《三字经》相关内容

 (五)小结

 用《三字经》来结束这次班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初。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六)班主任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三字经》在我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了,它已经成为照亮我们前程的一盏明灯。希望

 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用它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小学论语主题班会篇三: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活动准备:

 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2人。

 4、各类节目准备:舞蹈、小合唱、情景剧表演、小组诗等。

 活动分步: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揭示主题班会"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中华古诗文诵读开始。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之一部(闲情)

 1、舞蹈并歌唱《春晓》,引起兴趣,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背古诗比赛。

 第二部 (亲情)

 1、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2 报答母爱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

 4、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友情)

 1、以小队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队同学背诵的有关友情的古诗多

 2、欣赏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下面请大家各自找曾帮助你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送贺卡,说一句感谢的话。(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准备三张贺卡送给三位同学,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当着他们的面说)

 第四部(乡情)

 1、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一起来表演朗诵吧。

 2、男、女同学为大家背诵

 3、情景剧表演 《回乡偶书》

 第五部(爱国情)

 1、背爱国诗句《示儿》、《己亥杂诗》、《夏日绝句》等

 2、出示爱国名句齐读。

 3、出示作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齐读)

四、结束: 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要求多学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小学论语主题班会篇四: 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主持人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主持人b:齐风韶韵,流传四方。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主持人a: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

 主持人b: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美如清水荚蓉。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诗歌朗诵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主持人a:下面请听朗诵《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见义不为,无勇也。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人交往要宽容。让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2:《凿壁借光 》

 主持人a: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那么都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思考呢?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主持人b: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真令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a :走进经典,我们走进生活的四季。

 主持人b:走进经典,我们走进人生的四季。

 主持人a:底蕴深厚的《老子》可吟读,可朗诵,

 主持人b: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与大自然相融合。

 主持人a: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

 主持人b: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主持人a: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合:我们为了感激经典——今天在此展示自己。

 主持人b:《弟子规》主要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世,以增进团结,促进和谐。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下面请欣赏小故事《孟信不卖病牛》

 《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主持人a: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孟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见没见过和他不一样的人呢?(通过小故事和同学们的评论,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人。)

 主持人b: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人a: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三、班主任总结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忆读书》中我们知道冰心奶奶从小就贪婪地吮吸着经典文化的营养而长大,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而成就了她高尚的人格。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去汲取甘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路让经典润泽我们的心灵。

;

论语四则 教学设计 案例借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论语四则教学设计案例借鉴范本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论语四则教学设计案例借鉴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 *** ,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 *** 、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   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三省、愠、说、罔、殆、信、传、矩、十有五、堪   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论儒家经典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参考:之一则主要谈学习 *** 以及怎样做人。“学”是认知过程,“习”则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是谈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之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 *** ,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 *** 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 *** ,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   谈学习 *** 的有:之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   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   谈品德修养的有:之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结束语: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论语四则教学设计案例借鉴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二类生字,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   2过程与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学习古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学习 *** 与学习态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与体会。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2收集有关《论语》这部书的资料。   教学 *** :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论语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介绍孔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特色的一个时期。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读文,扫清阅读障碍。   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1课文翻译:   《论语》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应该开心的两桩事情:“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还有一桩不应该生气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学习能够经常反省,实践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内心里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一点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有关课后“为学”名言的理解: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   (学业的精深造旨得之于勤奋,在玩耍与游戏中荒废了。)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子   (还没有刻完就不刻了,这样半途而废,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坚持不懈地刻镂,哪怕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句话强调的是坚持不懈。)   五、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论语》中的句子。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孔子]   《论语》纪录孔子及其弟子语言的语录体散文集。   重点字:说乐愠罔殆   六、课后小结:  论语四则教学设计案例借鉴三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 *** 。   二、基础知识   患:防患于未然防患未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论语为载体,了解孔子的思想。   2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3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4教学突破点:   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 *** 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四、教法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 *** 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六)读课文,理解意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的体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五、资料索引与精华   1孔子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之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之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孔子怎么画简单又好看

孔子简单又好看的画法如下:

1、我们先来绘画孔子的头顶修饰,下面来绘画孔子的脸型轮廓。

2、然后在孔子脸部画上有特点的眉毛和其他五官,下面我们绘画人物的服饰轮廓特点

3、再来绘画人物的水袖和手,最后我们把人物的服饰细节处画处理就可以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请给画一下论语的手抄报英语的手抄报

高一《论语》手抄报展示

高一《论语》手抄报展示

简单漂亮的论语手抄报怎么画精美的论语手抄报模板

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简单漂亮的论语手抄报怎么画精美的

高一《论语》手抄报展示

论语手抄报怎么画

论语心得手抄报

手绘黑白论语手抄报论语手抄报

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的总结手抄报书的手抄报

四年级孔子与论语手抄报四年级手抄报

以论语孟子为主题的手抄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论语卡通插画宣传小报手抄报

论语阅读及感悟手抄报英语阅读手抄报

高一《论语》手抄报展示

画论语手抄报需要认真地理解孔子这个人认真地读一遍论语这部

三年级论语手抄报

孔子这次不守信看孩子们的《论语》手抄报

关于课外名著的手抄报课外阅读手抄报

国学经典论语中小学生小报手抄报免费模板

高一《论语》手抄报展示

论语手抄报模板简单又漂亮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

1、手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①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健康的明天。②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③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④标题:是指每篇文章的题目⑤尾花(或插花),一般用文章的结尾处或中间。⑥花边装饰:用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分割空白处。⑦底纹装饰:给文章或题目进行底纹装饰。2、如何排版:(见图)①空出四边,可以用铅笔轻轻画好线。②安排好主题的位置,可以用几个方框表示。③安排各篇文章的位置,可用较大的框表示,并在框里用铅笔轻轻画好线条,可以横画,也可以竖画。④用小方格画出文章标题的位置。⑤小方框表示尾花(插花)的位置。⑥对标题加以装饰。二、手抄报的 *** 完成

1、文章的抄写。①字体要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②如果是两人以上一起抄写,要注意字体要统一。③字的头尾要整齐。2、标题的书写。①标题要醒目。②用美术字体书写3、标题的装饰。①可以直接在标题上装饰。②也可以在文字的旁边加以装饰。4、报头绘制要醒目,而不刺眼。5、尾花绘制要小巧精致,起点缀作用,不能抢眼。6、底纹的装饰。①可以在排版时做好,也可以在写好字作装饰;②可用淡色刷底,也可用淡色勾画景物。7、最后将报面擦干净。三、手抄报的注意点:1、手抄报可以用颜色的,也可以单色。2、可以用整齐庄重型的,也可以用活泼型的。3、标题一定要用美术字体,如黑体、宋体、体等。4、文章的抄写要整齐工整,可用“仿宋体”、“楷书”等书写5、报面整洁。6、文章收集要长短都有,与主题相关。另外加几点,是我自己的见解:1用颜色不要太艳,太杂,更好设计一个主题色,比如像你这个可以设置红色为主题色,这样,你就不要加上与红色相斥的颜色,比如绿色2字体不要用太多,字体虽然很好看,但是多了自然就杂了,读者也就不好阅读,至少会影响阅读的质量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

学而之一(凡十六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而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为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子曰:“吾与回言中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有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从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问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靰,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