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装修宝典09

设计方案,第1张

设计方案
导读: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界,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教学准备:

 1、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磁带。

 2、课前带领学生寻找秋天。

 3、秋姑娘、大雁、青蛙、松鼠头饰各一个,用枫叶图形做成的“信”每人一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次老师带领你们到野外去寻找秋天,秋天在田野上,秋天在小河边,秋天在我们小朋友的眼睛里,你能把你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吗?

 2、朋友说得真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秋姑娘给我们写信来了,一起读——(出示课题)秋姑娘的信。

  二、学习之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

 3、指名读。(评)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秋姑娘摘下了一片又一片的枫叶。

 4、齐读。

 5、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吗?

 (1)根据回答,板书:谁?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

 (2)过渡:小朋友问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秋姑娘给谁写信了。

  三.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一)探究问题:写给谁?

 1、多媒体出示课文录音。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小动物。

 3、姑娘在信上写了些什么呢?先读一读课文,再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4、读课文,同桌讨论。

 (二)探究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扶学其中一段。

 现在你最想读秋姑娘给谁的信?

 举例:我想读大雁的信。

 快准备好,秋姑娘给大雁送信来了。(教师戴上枫叶头饰扮演秋姑娘给学生送“信”)

 1、指名读信。如:亲爱的大雁,你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啊!

 2、你们知道秋姑娘为什么要给大雁写信吗?

 (因为天空中有老鹰、飞机……)

 3、看,秋姑娘多关心大雁啊?我们读这封信的时候可要读好啊!

 4、范读。

 5、指名读。(评)

 6、让我们一起来学着秋姑娘告诉大雁路上要小心。——齐读第二自然段。

 7、大雁收到秋姑娘的信,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你看,大雁在路上飞得多小心啊!现在秋姑娘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山村的孩子写信,你们愿意吗?快拿出枫叶,看看秋姑娘请你给谁写信的?给谁写信就读课文中的那封信,读完后,再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信上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坐在边上的同学也可以对听课的老师说说。

 △交流:

 1、你们写好了吗?你是给哪位好朋友的?

 生:我是写给(青蛙)的,青蛙弟弟。

 还有谁写给青蛙的?谁跟它们写得不一样?

 我们一起响亮地告诉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2、还有谁写给其他好朋友的?

 生:我是写给(松鼠)的,松鼠妹妹。

 还有谁也是写给松鼠的?

 让我们一起响亮地告诉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3、有谁写给山村孩子了?

 生:我是写给山村孩子的,山村孩子们,。

 还有谁写给山村孩子的?

 让我们一起响亮地告诉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注:这里的顺序可随机调整)

 △朗读课文。

 秋姑娘想得真周到啊!那怎样朗读才最能表达出秋姑娘对小朋友的关心呢?先来听老师读一读这封信。

 1、范读。

 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像秋姑娘吗?

 我相信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会读得比老师更像秋姑娘。

 先自己试一试,你最喜欢谁,就读球姑娘写给谁的信。

 2、自由读。

 3、指名读。

 如:我喜欢青蛙,我把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读给大家听。还有谁也喜欢读这封信?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青蛙。(教师激励:听了你们的朗读,青蛙把被子裹得紧紧的呢!)

 又如:我喜欢松鼠,我把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教师激励:听了你们这么说,松鼠还正忙着采松果回家呢?)

 再如:我喜欢山村孩子。指名读。我还邀请了……和我一起读。

 齐读。(教师激励:山村的孩子已经行动起来了,你们看,他们正在给小树裹上冬衣呢?秋姑娘看到了一定很高兴的!)

 过渡:秋姑娘还摘下一片一片的枫叶呢。咦-----那么多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引读)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四、学习最后两句话。

 1、教师范读问句。

 2、谁也能像老师这样问一问。

 3、指名读,一齐读。

 4、拓展:那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

  五、表演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秋姑娘和她的好朋友吗?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六、作业

 看了表演,你们能给秋姑娘写封回信吗?你想给谁写,回家和你的父母讨论讨论,好吗?

设计方案 篇2

 软装是关于整体环境、空间美学、陈设艺术、生活功能、材质风格、意境体验、个性偏好,甚至风水文化等多种复杂元素的创造性融合,是软装的每一个区域、每一种产品都是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在商业空间环境与居住空间环境中所有可移动的元素统称软装,也可称为软装修、软装饰。软装的元素包括家具、装饰画、陶瓷、花艺绿植、布艺、灯饰、其它装饰摆件等;软装范畴包括家庭住宅、商业空间,如酒店、会所、餐厅、酒吧、办公空间等等,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都需要软装陈设。

  一、软装设计费用

 家装: 80-120元/平米(建筑面积)

 80元/平米(普通设计师) 120元/平米(主任设计师)

 公装: 40元/平米(1000平米以内)

 但是具体的收费价格要看你所找的装修公司和设计师开出来的价格,以上只是软装设计的标准价,仅供参考。

  二、 软装设计流程

 之一步,前期沟通:

 带户型方案图到公司进行前期设计沟通服务。

 第二步:上门测量:

 有设计意向的业主,由设计师亲自测量并对所需设计的区域及相关部分进行拍照,同时设计师会仔细的同业主交流沟通并明晰其个性化要求,收集相关资料。例如:CAD图、相关文字介绍等。

 上门测量收费标准:

 普通住宅 500元

 排屋、别墅、商业空间 1000元

 第三步,设计初稿:

 我们将在7天内完成您的设计初稿,包括:设计理念及整体的色彩定位等。

 第四步,签订设计合同:

 设计初稿经客户确认后签订《软装设计合同》,按设计费总价的50%收取之一期设计费。

 第五步,软装深化设计:

 双方确定设计后,我公司设计将出 *** 设计方案包括:

 1、软装设计方案(平面彩色方案图、家居软配饰 *** 方案设计、帘布艺方案、灯具配置方案、家居配置方案、装饰品、艺术品配置方案以及整体居家的色彩定位)。

 2、软装方案数量统计及材料说明。

 深化设计最终方案确定后按设计费总额的50%收取第二期设计费。

 第六步,签订采购合同:

 深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预算员根据设计方案出具购物清单及预算,讨论签订《软装配套采购合同》。确定服务项目、确定软装产品的采购、及安装配套时间。

 第七步:订购、采购、陈设、安装及验收。

 设计师根据设计需要,跟踪产品的陈设、安装及验收。

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高尚情操,作为红河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这样一种高尚的品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借此社会实践活动机会把“健康从心开始,关爱生命,呵护心灵,完善自我”这个理念贯彻到实践生活中。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老人们成了被淡漠的群体,缺少社会的关心。他们需要是那份被关爱的温暖。在这一丝的温暖中感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关爱老人,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尽的一份责任,

 时刻谨记这份责任并付出行动,我们的人生才会完整,才会更有意义。

 二、活动主题:传播爱心,传承文明,回报社会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1、目的: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家,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塑造红河学院的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现我院学生的素质,并达到关怀老人的社会效应。

 2、意义:使孤寡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同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社会,关注这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3、目标:让老人们对我们的活动感到满意、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24日

 五、活动地点:新安所敬老院

 六、参与人员:毛概第二小组全体成员

 七、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工作准备:

 1、组长xx与敬老院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与其洽谈具体的时间和相关事宜。

 2、统计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并交代注意事项

 3、确定好要到敬老院做的事

 4、准备好慰问品(自制的小礼品)

 备注:每人收集一些夏天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窍门。针对近期持续高温的天气,了解防暑的知识,陪老人聊天的时候教给他们。

 活动流程: 1、从敬老院有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各位老人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和健康情况。

 2、全体组员向老人们问好,送上诚挚的祝福。

 3、安排学生与老人的互动,分开与老人们进行聊天、下棋等,各显其能,达到让老人高兴的效果。

 4、帮助老人打扫清洁卫生。

 5、给老人们讲讲夏天的生活保健和养生之道,介绍一些方便实用生活小窍门和健康知识。

 6、与老人聊天,耐心聆听。

 全部活动结束后,活动参加者和老人告别,合影留念。最后按原路返校,整个活动结束。

 八、注意事项:

 1、 *** 必须准时。

 2、着装整洁。

 3、进入敬老院,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4、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要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5、老年人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时应注意不可有太大响声,不可长时间吵闹起哄,尽量避免老人较大的活动及情绪波动,以避免老人出现身体不适。老年人在敬老院多存在孤独寂寞感,交流时语言须亲切。

 6、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九、活动经费预算:

 1、车费:60元

 2、小礼品:10元

 总计:70元

 十、工作人员安排:

 1、负责人:xx

 2、拍照:xxx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 识:1、学习文章对听觉、触觉和视觉的描写。

 2、认识文章生动、清新、华美的语言风格。

 能 力:写一段雨中的经历。

 情 感:感受语言的美和风景的美。

教学重点 :

 1、学习文章对听觉、触觉和视觉的描写。

 2、认识文章生动、清新、华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写一段雨中的经历。

 教学准备:有关描写雨的文章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回忆一下,朱自清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过渡:马来西亚的雨又有什么特点?

 3、揭示课题:

 4、读题,并提出问题

 1、交流

 2、读题,提问题

 通过比较,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 感受特点

 媒体出示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交流读书情况

 (1)通过读书,你了解到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1、质疑问难 概括问题

 (1)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马来西亚的雨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表现不同的感受的?

 1、自主学习课文

 2、交流读书情况

 3、提出问题

 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反复朗读 积累语句

 媒体演示

 1、围绕问题,再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大组解决问题

 4、积累重点词句:

 (重点积累优美的描写马来雨的语句)

 1、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2、朗读语句

 交流体会

 旨在让学生积累优美的描写雨的语句

四、思维训练

 1、思考:文章第二自然段并不直接写马来雨,而是先写中国“江南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你还看到过哪些与雨亲近的描写?与马来雨有何不同?

 1、小组讨论

 2、交流材料

 交流并积累材料

五、写作训练

 作者描写了听雨、淋雨和看雨,你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与雨接触?写一段雨中的经历。

 各自准备写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后感:

 尽管新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悟、积累,对概念化的知识比较淡化,但我认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指导。本课作者分别写了听觉中的马来雨、触觉中的马来雨和视觉中的马来雨,以细腻的笔调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方面将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这样的描写手法当然得使学生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点拨,当然不能很公式化地灌输,而是通过朗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感到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自然而然地运用。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1——12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例3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 。

 2、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 ***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 *** 。

 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中如何进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算法

 昨天小朋友帮老师解决了难题,但老师不明白,小朋友为什么不安排二(1)和二(3)的同学乘一辆车呢?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出示主题图)

 1、 小组讨论验证

 2、 汇报讨论结果

 你准备用什么 *** 来验证呢?

 引出加法算式:36+35=

 3、 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 *** 。

 (1)请大家先用小棒摆一摆。

 (2)说说算法: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4、通过计算得出二(1)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5、讨论: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摆一摆,算一算

 2、 计算下面各题。

 45+47= 76+5= 32+18=

 4 5 7 6 3 2

 + 4 7 + 5 + 1 8

 独立计算,说出计算过程。

 3、 列竖式计算

 三、 联系社会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练习二第七题。

 四、 师生共同小结

 小朋友可真有本事,帮了老师这么大一个忙。在帮忙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呀?

设计方案 篇6

  导入:

 师: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师: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授新:

 1、齐读课题:《长城》

 2、出示两幅挂图: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描绘长城的景象。

 不同点:观察点不同,之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所以观察到的景物就不同。

 3、观察之一幅图,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生回答,师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再说说第二幅图上画了什么。

 4、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回答:之一自然段与图一相对应,第二自然段与图二相对应。

 5、书中这两个自然段是怎样写长城的?

 “远看长城,……”用比喻的手法,把长城比作蜿蜒盘旋的长龙,可以看出长城很长、气魄宏伟。

 齐读。

 “……”写了长城的构造,从“”可以看出长城高大坚固;

 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此段,用画简笔图的形式,弄懂长城的构造:垛子、瞭望口、射口;

 对照图二说说长城的构造,尽量运用书中的语言。

 师对这两段进行写法上的引导: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先写了长城的整体景象,再局部描写长城。

 6、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联想到了什么呢?读读下一段,批划你有感受的语句,多读几遍,再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读批划,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7、生汇报,师引导,适时结合课后第三题。

 师注意训练学生抓重点句、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同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课外阅读;训练学生从内容情感及写法等多角度理解分析课文,读写结合;通过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朗读,训练学生通过读的形式理解体会并表达情感。

 8、除了这些,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生展开想象,比如: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9、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结:

 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了这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不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把这篇课文读一读,然后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师引导学生,不但从内容上、情感上谈,还应该注重写法上的收获。

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 ***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 ***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课件,给小学以感官 *** 。

 2、感受文本:从变化多和变化快两方面分析课文内容,评析课文内容,评析语言。

 3、写作训练:完成本课所学,展开想像,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板书课题)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三、抓住特点,品读想像。

 过渡:这一烧,天空中就发生了许多变化,火烧云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多快)

 (2)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 __________

 茄子紫__________ __________

 (3)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一会儿)

 (4)指导朗读(喜悦语气)

 3、教学第46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感情朗读。

 (2)教师引读 a、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b、马是怎样变化?c、又是如何消失的?

 (3)学生引读火烧云变成狗和狮子。

 (4)学生根据画面配音,说出火烧云变化的形状。

 (5)总结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板书多、快)

 (6)学生仿照课文按照出现、样子、变化 的顺序说说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形状。

 4、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四、着力铺垫,巧设悬念。

 1、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2、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3、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想想、议议)首先提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再通过读、划、思议学习,印象会更深刻。

 五|、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 *** :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六、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并用语言描绘。

 2、学生自主设计课外作业。(摘抄、仿写、阅读)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类,因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而得名。

DNA分子极为庞大(分子量一般至少在百万以上),主要组成成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以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某些细胞的细胞质中。大多数已知噬菌体、部分动物病毒和少数植物病毒中也含有DNA。

除了RNA(核糖核酸)和噬菌体外,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生物体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和继承性即所谓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分子中。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描述了DNA的结构:由一对多核苷酸链相互盘绕组成双螺旋。他们因此与伦敦国家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0年前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臣

新华网 ( 2003-04-23 16:34:41 ) 稿件来源: 北京日报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的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步入老鹰酒吧,宣布他们的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这家著名的酒吧位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斜对面,酒吧的标志是一只展开翅膀的老鹰,英文名字就叫The Eagle Pub。现在酒吧门口专门有一个介绍这段历史的牌子。当时沃森和克里克在剑桥大学非常普通,甚至有些不得志,沃森才25岁,克里克也不过37岁。他们甚至连一

个正式宣布成果的场合都很难找到,到酒吧宣布如此伟大的一项发现总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幸好剑桥人的素质很高,当时并没有人把他们当成疯子轰走。沃森和克里克成名后,他们出场做报告都受到隆重接待,只不过他们讲解和宣布的内容再没有像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这么重大。

物理学家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开拓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广阔领域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得益于一本科普小册子《生命是什么》,它的作者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887年-1961年)。

长期以来,人们从许多初步实验中发现生物体之间的遗传性是由一个因子决定的,但一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因子在决定这一现象。在20世纪上半叶,很多物理学家把目光投向了生命现象,希望能从物质层次揭示生命的奥秘。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用通俗的语言阐明了用物理学的新观点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性,他从生物学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引申出许多新的课题,如遗传信息是怎样编码等,认为最终要靠物理学和化学 *** 研究解决。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在年轻的科学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从思想上唤起生物学革命的小册子。正在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克里克深读了这本小册子之后,从中品味到生物学广阔的领域需要物理学家参与共同开拓,他深信用自己掌握的物理学知识有助于生物学的研究,便毅然转向了生物学。无独有偶。美国青年学者沃森(1928年-)也受《生命是什么》的影响,从书中悟出联结原子、分子与生命本质之间的关键因素是基因,预言能解开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化学物理密码的人将成为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当时,生物学家开始自由地用基因这个词,表示基因学信息的最小单位这个概念,但他们还不知道基因究竟是什么。1951年的秋天,沃森在剑桥大学首次遇见了克里克。他们两个一拍即合,相见恨晚,立即开始合作,决心搞清楚什么是DNA。1953年初,沃森和克里克受到伦敦大国王学院科学家成果的启发,沃森回忆道:“突然间,我脉搏加快,思如泉涌,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DNA的结构要比许多人想象的简单许多,它应该是螺旋型的。”

不过,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在公众中并没有引起重视。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20天后,他们所在的剑桥大学卡文迪研究室主任劳伦斯布拉格爵士在一个演讲中提到了这个发现,被媒体报道,这才引起公众的关注。在这一成果问世50周年之际,很多国家在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媒体也利用这一机会开展科普工作。

不过,关于这一成果的生日是1953年2月28日还是4月25日仍有争论。按照国际学术界惯例,一项成果必须经过同行评审后在学术杂志上正式发表才能被视为正式宣布,这样做为的是防止有人钻空子随便宣布获得重大成果造成混乱。因此,尽管沃森和克里克2月28日就在老鹰酒吧宣布了这一成果,但包括英国官方机构在内的很多机构把今年4月25日作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庆祝日。

双螺旋结构之母是未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莫里斯·威尔金斯一起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赢得了诺贝尔奖。威尔金斯的贡献在于为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提供了实验证据。不过,今年3月我在剑桥国王学院参加活动时,主办方的英国文化委员会一位新闻官正式发表了演讲,在介绍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纪念活动时,她激动起来,大声地说:“我们不能忘记罗西,她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过程中做出了主要贡献,应当获得诺贝尔奖!”

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这是科学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罗西是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名女科学家,全称为罗莎琳德·富兰克林(1920年-1958年)。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过程中,沃森所说受到的最关键的启发就是基于富兰克林的成果。

富兰克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验科学家。她用X射线衍射DNA晶体得到了影像,从而分辨出了这种分子的维度、角度和形状。她发现DNA是螺旋结构,至少有两股,其化学信息面朝里。这已经非常接近真理。不过,富兰克林非常有个性,经常对人进行直言不讳地尖锐批评,沃森和克里克也尝过她的苦头。此外,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术界排外思想严重,因此富兰克林作为一名犹太人,一个女人,再加上脾气率直,自然不被学术界所包容。因此,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获得诺贝尔奖时发表演说根本没有提到她。而本应属于她的荣誉落到了她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对手威尔金斯身上。

沃森在1968年出版的《双螺旋》一书中,透露了威尔金斯曾偷偷复制富兰克林的研究成果并提供给他,其中就包括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她证明螺旋结构的X射线图像。如果没有富兰克林的X射线成果,要确定DNA的螺旋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长期受X射线的影响,1958年富兰克林因卵巢癌去世,享年37岁。沃森和克里克早先一直没有承认她对DNA贡献的真正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告诉她,他们用了她的研究成果。沃森最后满怀感情地写道:“现在有必要阐述一下她所取得的成就……我与克里克都极为赞赏她那正直的品格和宽宏大量的秉性。只是在多年之后,我们才逐渐理解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妇女。她为了取得科学界的承认进行了长期的奋斗,而这个世界往往把妇女仅仅看作是研究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玩物。在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垂危时,她没有叹息和抱怨。直到去世前的几个星期,她还在不遗余力地从事着高水平的工作。富兰克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高贵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沃森今天说: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是基因研究和应用面临的两个严重问题

沃森和克里克现在很少露面。今年4月14日中午,在美国华盛顿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发布会现场,美国联邦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当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来到华盛顿发布会现场时,这位头发花白的资深科学家立即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和欢迎。沃森在发布会上回顾了基因研究的历史,并指出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是当前基因研究和应用领域面临的两个严重问题。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分子生物学得以诞生。50年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图谱和水稻基因组图谱先后绘制成功,继1996年克隆羊多利问世后,各种克隆动物纷纷诞生,而一些转基因动植物也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一系列重大成果是人类献给新世纪的一份厚礼,标志着生命科学又向纵深迈进一步,它将推动基因组测序工作、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基因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整个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将对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以包括人自身为对象的生命科学研究,给人类的未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在迎接生命科学不断取得的新突破的同时,如何充分考虑到这些突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它们更大限度地造福人类,已成为新世纪之初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课题。

生命科学新的里程碑: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前前后后

新华网 ( 2003-04-23 16:43:30 ) 稿件来源: 科技日报

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生命现象,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在探索生物之谜的历史长河中,一批批生物学家为之奋斗、献身,以卓越的贡献扬起生物学“长风破浪”的航帆。今天,当我们翻开群星璀璨的生物学史册时,不能不对J·沃森(JinWatson)、F·克里克(FrancisCrick)的杰出贡献,予以格外关注。50年前,正是这两位科学巨匠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惊世发现,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篇章。如果说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在揭示生物进化发展规律、推动生物学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则是开启生命科学新阶段的又一座里程碑。由此,人类开始进入改造、设计生命的征程。

诚然,生物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其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但勿庸置疑,它首先是科学家个人创造性劳动的宝贵结晶。今天,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产生的背景、条件,以及对生物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对我们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发现的科学价值,正确把握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是大有裨益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撰写了这篇短文,权作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50周年的纪念。

浩繁纷杂的生物尽管千差万别,但不论囊桓鲋掷啵�幼钚〉牟《局敝链笮偷牟溉槎�铮�己廖蘩�獾乜梢园炎约旱男宰匆淮�淮�卮�氯ィ欢�蘼矍状�胱哟��故亲哟�鞲鎏逯�洌�侄嗌僮芑嵊行┎畋穑�幢闶撬��ヒ膊焕�狻H嗣窃�谩爸止系霉希�侄沟枚埂焙汀耙荒干�抛樱�抛痈鞅稹保���蜗蟮馗爬�舜嬖谟谝磺猩�镏械恼庖蛔匀幌窒螅�⑽�铱�糯�⒈湟熘�战�辛瞬恍傅呐�Α

17世纪末,有人提出了“预成论”的观点,认为生物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性状特征传给后代,主要是由于在性细胞( *** 或卵细胞)中,预先包含着一个微小的新的个体雏形。精原论者认为这种“微生体”存在于 *** 之中;卵原论者则认为这种“微生体”存在于卵子之中。但是这种观点很快为事实所推翻。因为,无论在 *** 还是卵子之中,人们根本见不到这种“雏形”。代之而来的是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夫提出的“渐成论”。他认为,生物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遗传变异的操纵者究竟是何物?仍然是一个谜。

直到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在阐述他所发现的分离法则和自由组合法则时,才之一次提出了“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作为基因)的概念,并认为,它存在于细胞之内,是决定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

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用“基因”一词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从此,基因便被看作是生物性状的决定者,生物遗传变异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26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发表了著名的《基因论》。他和其他学者用大量实验证明,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间,呈直线排列。这样,就使孟德尔提出的关于遗传因子的假说,落到具体的遗传物质———基因上,为后来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尽管如此,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基因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直至本世纪40年代,当科学工作者搞清了核酸,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时,基因一词才有了确切的内容。

1951年,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得到了DNA结晶;

1952年,得到DNAX射线衍射图谱,发现病毒DNA进入细菌细胞后,可以复制出病毒颗粒……

在此期间,有两件事情是对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一是美国加州大学森格尔教授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给人以重要启示;一是X射线衍射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得到有效应用,提供了决定性的实验依据。

正是在这样的科学背景和研究条件下,美国科学家沃森来到英国剑桥大学与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合作,致力于研究DNA的结构。他们通过大量X射线衍射材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4月25日在英国《发现》杂志正式发表,并由此建立了遗传密码和模板学说。

之后,科学家们围绕DNA的结构和作用,继续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并于1961年成功破译了遗传密码,以无可辩驳的科学依据证实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正确性,从而使沃林、克里克同威尔金斯一道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现代生物学研究业已搞清,核酸是由众多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核苷酸主要有四种类型,它们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构成了含有各种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基因就是核酸分子(主要是DNA)中含有特定信息的核苷酸片断。

在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自然界中的大量生命现象和实验中的许多实验结果,也给生物学工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比如,大肠杆菌是一个品系繁多的大家族,有上万种不同的类型。有的品系因缺少指导合成某些特殊营养物质的基因,因而必须从培养基中直接摄取这些营养物质方能生活。这些大肠杆菌被称作营养缺陷型。如大肠杆菌K不能合成苏氨酸(T)和亮氨酸(L);而它的另一个品系则不具备合成生物素(B)和甲硫氨(M)的能力。把这两种大肠杆菌的任何一种单独放在缺少TLBM的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但是,当把这两种大肠杆菌混合在一起,放到缺少上述四种物质的培养基上,却奇迹般地长出了新菌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前面已经说过,大肠杆菌K中缺少T、L两种基因,却含有B、M两种基因;而另一个品系的DNA上,尽管不具备B和M基因,却含有K中缺少的T、L两种基因。当把它们放在一起大量培养时,前一品系细胞中的DNA有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后一品系的细胞中,使两种类型的DNA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同时含有BMTL四种基因的大肠杆菌新类型。其实,上面这种细菌间的杂交现象并不是仅仅在生物学家专门设计的营养缺陷型实验中才能进行,在自然状态下的许多细菌中同样存在,只不过数量太少,一般不易被人们发现罢了。

上述DNA的转移,主要是靠细胞之间的接触实现的,无需借助外力的帮助。但是,也存在另一种情况,DNA的转移和重组,是在第三者的介入下完成的。如噬菌体的转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噬菌体是专门侵染细菌和放线菌的一类病毒。它体积小,结构简单,除六角形头部含有DNA外,周身披有一个起保护作用的外壳和一个蝌蚪状的尾巴。侵染细菌时,先从自身尾部分泌出一种溶菌酶,将菌体某处的细胞壁溶解,然后再把头部的DNA经由这个缺口送入细菌体内。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有两种类型。一种叫烈性感染,即侵入菌体内的噬菌体DNA立即进行自我复制,产生新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分泌溶菌酶使菌体细胞壁裂解,释放出新的噬菌体;另一种类型叫温和感染,即噬菌体DNA进入菌体细胞后,并不立即进行自我复制,而是插入到被感染菌体细胞的染色体内,潜伏下来。当细菌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时,它也跟着复制,并随染色体一同悄悄地进入子细胞内。可是一遇到紫外光照射等外来 *** ,温和噬菌体的DNA就会立即脱离细菌染色体,迅速复制,进而使菌体裂解,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生物学工作者用温和噬菌体去感染有鞭毛的沙门氏杆菌,并通过紫外光照射促使侵入菌体内的噬菌体DNA迅速复制,释放出成熟的噬菌体,然后再用它们去感染无鞭毛的沙门氏菌,结果使无鞭毛细菌长出了鞭毛。其原因在于,当温和噬菌体侵染有鞭毛的沙门氏菌,进行自我复制时,阴差阳错地误把菌体细胞中决定鞭毛性状的DNA片断,也裹进了自己的蛋白质外壳内,而当它们再去感染无鞭毛的沙门氏菌时,就把这种决定鞭毛性状的DNA片断带进了无鞭毛的沙门氏菌中,以至出现了使无鞭毛的菌长出鞭毛的怪事。这种现象叫“转导现象”。这一实验不仅再次证明,生物细胞中的DNA可以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而且表明,在实现这种转移的过程中,噬菌体是一种理想的运载工具。

既然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遗传物质,在自然界中又存在着DNA的转移和重组,并且还有噬菌体等充当基因的运载工具,那么,能不能设法把不同生物细胞中的DNA分子分离出来,进行体外切割,以获得我们需要的某些特定基因;或者人工合成某些基因片断,然后再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让基因重新组合,通过一定的运载手段,把重组体重新送回到生物体细胞内,并使它的功能表达出来,从而突破远缘杂交的障碍,按照人们的意志改造生物、创造出新的品种呢?

如前所述,大肠杆菌是人类最熟悉的微生物之一。大肠杆菌细胞质中的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出入细胞较为容易。加之它结构简单,繁殖快,易于培养,所以大肠杆菌自然就成了基因工程研究的对象和理想的操作工具。1969年,美国生物学家夏皮洛等人首先用生物学 *** ,从大肠杆菌的质粒环状DNA片断上人工分离出了基因。三年之后,美国科学家科恩,首次把两个大肠杆菌的质粒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在体外让质粒中的DNA分子重新进行组合,然后再送回大肠杆菌中,使其成功地获得表达,从而之一次实现了基因操作。

自此以后,基因工程获得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取得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突破,宛如升起在科学上空的瑰丽明星,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用基因操作突破种间壁垒,实现各种生物遗传性状的重组,基因工程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和各个产业部门。放眼未来,它在造福人类中的作用是无可 *** 的。前景诱人,任重道远,让我们为之奋斗努力吧! (徐九武)

1、确定预订需求:确定您的预订日期、时间和人数。考虑您是否需要预订特定区域或包间。

2、获取****:通过老鹰酒吧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 *** 号码或在线预订平台等途径获取他们的****。

3、联系预订:使用获得的****,与老鹰酒吧的工作人员直接联系,询问预订的可行性和具体流程。他们可能会要求您提供预订者姓名、****、预订人数和其他细节。

4、确认预订:在与酒吧工作人员确认预订后,确保记下预订的详细信息,如预订时间、人数和预订编号等。

在游戏《绝地求生》中,上鹰眼酒吧桥的 *** 如下:

1 首先对着箱子先跳。

2 其次快落地的时候再按跳蹲,就上去了。

3 最后也可以对着箱子前后一起按着,多走一会,然后按跳蹲。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 *** 需要玩家熟练掌握跳跃和蹲下的操作,同时需要一定的运气和技巧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