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介绍一下黑胶唱片吗?

装修宝典034

能介绍一下黑胶唱片吗?,第1张

能介绍一下黑胶唱片吗?
导读:  以下是之前从网上转的一篇普及文章,出处已记不清,如果LZ有兴趣可以慢慢阅读  [转贴]黑胶漫谈  序 言  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从爱迪生的之一只滚桶唱片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黑片胶唱为人类记录保存了大量

  以下是之前从网上转的一篇普及文章,出处已记不清,如果LZ有兴趣可以慢慢阅读

  [转贴]黑胶漫谈

  序 言

  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从爱迪生的之一只滚桶唱片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黑片胶唱为人类记录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有声资料。在数字音响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黑胶唱片并没有因为传统古老而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它有很多使用上的不便,但它仍然是音质与听感的更高标准。黑胶唱片真实地记载着音乐的历史,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始终散发着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之一章 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的定义:

  德国发明家爱米尔.贝利纳(Emile Berliner)在1887年设计出一种供留声机使用的薄形录音圆盘,取代了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十年前发明的管状录音圆筒而风行于世,从此诞生了唱片这个名副其实的称呼。很多发烧友其中也包括不少有黑胶唱片收藏的朋友他们都习惯把黑胶称之为LP,这是不正确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其实LP只是黑胶唱片的一种记录格式,并非指黑胶唱片。黑胶唱片正确的称呼是Vinyl (乙烯基),这是各种规格唱片的总称。Wax 是黑胶唱片发展早期的一种称呼,因为早期压制黑胶唱片的母盘是用蜡膜刻成,但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称呼。Records也是黑胶唱片的一种习惯称呼。在国外,黑胶迷认为只有卖黑胶唱片的店才算是Record Store(唱片商店),而只有CD的商店,他则称其为CD Store。

  黑胶唱片的规格:

  黑胶唱片的常规转速有78转、45转和333转;黑胶唱片的常规尺寸有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黑胶唱片的厚度由08毫米至22毫米;黑胶唱片的重量在80-220克;黑胶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 (乙烯基);黑胶唱片的颜色通常为黑色,不过也有彩色的 *** 。

  先谈转速。在黑胶唱片的规格中,对音质影响更大的是转速。在唱片发展的初期,唱头的 *** 和唱片刻纹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只有以提高转速增长音轨来保证唱片的频率响应,黑胶唱片转速定为每分钟78转,这是当时一个标准,因此英文叫做Standard-Playing,缩写为“SP”。由于78转的高转速,可录音时间非常有限,78转的SP唱片每面只能记录5分钟左右的音频信息,一首约30分钟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灌录78转的SP唱片需要6-8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唱头的 *** 和唱片刻纹技术不断提高,从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速的唱片正式 投放市场,单面记录时间比78转唱片提高了好几倍,记录时间已可容纳30分钟左右(在我收藏的LP中有一张由EMI出品卡拉扬指挥的德沃夏克第8与第9交响曲,唱片A面有36分钟,而B面竟长达42分钟!),所以将唱片制造商给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取名“Long-Playing”,它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P”!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在整个黑胶唱片的发展历程中持续的时间最长,发行的数量更大,声音品质也更好,应该说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是黑胶唱片的发展的顶峰。黑胶唱片除了78和33又3分之1转还有45和16又2/3转。45转的唱片通常用于灌录流行歌曲,每面一曲。当然也有少数录有古典小品的45转唱片。唱片制造商给45转唱片定义为 Extended Playing,缩写为“EP”。这个“延长”的概念是相对78转而言的,确认是否EP唱片有两个特征可寻,一是EP唱片的直径是7英寸(约180毫米),二是唱片的中心孔径为15英寸(约38毫米)16又2/3转的唱片问世,目的是希望在12寸的唱片上录制更多音乐。但由于转速太慢,音频信号记录密度很低,它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信噪比等指标均很不理想,虽然一度被用在语言教学中,最终还是很快被淘汰。80年代起,数码录音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模拟唱片是一个无情的挑战,尤其是90年代SACD的出现,使得数码系统在频宽、动态和静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有超越模拟系统之势。为了与SACD数码唱片抗衡,黑胶唱片制造商在不断提高刻纹技术的同时,把333的转速提高到45转,请注意,这时的45转唱片的定义已不是过去的“EP”,而是LP的极至规格,它的尺寸与333唱片完全相同,唱片轴孔径也与333唱片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转速,唱片转速的提高与开盘录音机提高带速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记录密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声音品质,通过实际比较聆听,45转的黑胶唱片的确在频宽、动态和静噪各方面提高到空前的水准。近几年黑胶唱片厂家推出的复刻唱片,一张内容完全相同的唱片同时发行33又3分之1转和45转两个版本,不同的是45转版由4张唱片组成,每张唱片只录一面,反面是光板,据厂家说这样可保证有唱纹的一面平整性。尽管此举有商业行为之嫌,但音质的确有很大的提高,每当听了45转版后,总觉得333转的唱片似乎有点“营养不良”之感。

  再谈尺寸。黑胶唱片尺寸有7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换算成公制单位分别是:1778毫米、2032毫米、254毫米和3048毫米。7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径为3820毫米(这个3820毫米的中心孔径的唱片是专门为自动换片唱机设计的,普通唱机使用时需要给唱轴套上45转定位器 )、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径都是724毫米。当然还有一些特株尺寸的唱片,我见过的超常规大唱片,是一张美国流行歌曲的唱片,它的直径有16英寸,也就是4064厘米;有大就有小,1924年英国一家公司出品了一张英国国歌的唱片,其直径只有35毫米,还不足15英寸, *** 发行250张。如今这张世界上最小的微型唱片已成为收藏家的追逐搜寻的宝贝,在少数博物馆里或许你能看到这件珍品。黑胶唱片的厚度一般在08-15毫米之间,为了提高刻纹深度和唱片的刚性,增加唱片厚度是一个好办法,因此唱片制造商将唱片的厚度提高到18至2毫米,极少数唱片制造商竟加到22毫米(美国MFSL的UHQR唱片就是22毫米厚,TELARC炮制的《1812》序曲,有德国压片140克的普通版DG-10041,也有日本JVC压片240克的超重量高品质的UHQR *** 版DGQR-10041,我收藏此片的压片编号为2250(编号是水笔手书)。此碟只有看的份没有听的福,因为加农炮轰鸣时唱纹的纹矩超过了1毫米,是常规纹矩的5-6倍,肉眼可以非常清楚的看见S形的唱纹,如果您一定要以身试法,麻花般的唱纹定会让您“针毁机亡”。您一定想问我听过没有,说实话我是揪着心听过两三次,音量只有平时的1/3,炮声袭来仍然让人大呼过瘾,动态之大同版CD与其无法相提并论!黑胶唱片的厚度与唱片的重量成正比,经测量唱片的厚度值是唱片的重量值的百分之一,换句话说就是唱片的厚度为12毫米的唱片重120克,唱片的厚度为14毫米的唱片重140克(这里指12英寸)其它不同厚度的唱片的重量以此类推。唱片的外缘最不起眼,不过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唱片外缘的设计形式有几种,最普通的是直角倒边,另一种是半圆边,它的手感比直角倒边要好,但较滑手,取片时要小心,不慎滑落唱片最令人心痛。还有一种“火柴头”设计,所谓“火柴头”就是唱片外缘断面的形状非常象火柴头,操作时唱片与手的接触面较大,不易滑手。由于火柴头状的外缘形成一道圆滑过度的围坝,放唱时唱针落下后不会滑出唱片以外,这种安全的设计十分科学(见图- )。

  谈谈材料。黑胶唱片使用的材料化学名称叫Vinyl (乙烯基),近几年发行的180-220克唱片所用的乙烯基的纯度更高,这对提高唱片音质有着积极意义。也有用特殊材料 *** 的唱片,比如用金属压制的唱片表面镀金,这样的唱片都是用作奖状或装饰,1941年美国的格伦•米拉乐团演奏的歌曲《卡达努加•秋•秋》灌录了唱片,仅仅几个月就售出100万张(在国外唱片销售达100万张即可获金唱片奖)。为此,美国无线电公司特别 *** 了一张镀金的金属唱片赠给格伦•米拉乐团。这是世界上之一张镀金唱片。 黑胶唱片放唱的过程中是有磨损的,只要我们系统的调整正确,磨损的程度是很小的,如果您还是不放心,特别喜欢的曲目再买一张备份吧。一辈子听不坏的唱片也有,这就是1977年8月20日,从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的“旅行者1号”太空船上所用的一张用特殊材料 *** 的喷金唱片,唱片内记录了地球上自然界的声响有35种,如风雨雷电、鸟鸣兽叫等等。唱片中还收录了人类60多种不同语言的问候语。唱片有四分之三录制了地球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共27首之多,其中有中国的古琴曲《流水》。这张唱片的使用寿命长达10亿年以上,是世界上最耐用最长寿的唱片。

  最后谈颜色。模拟唱片之所以我们习惯叫它黑胶唱片是因为其颜色常规为黑色,由于各厂家材料成分的差别,厚度的差别,在用灯光透视下观察,大多数为不透明的黑色,不过也有些呈现半透明的茶褐色。不过也有多彩的唱片 *** ,我国文革前后发行的唱片多数是用透明PVC塑料 *** 的,颜色红黄蓝绿都有。最近国内网站上出现一张西齐崇子的《梁祝》唱片,它既不是黑色,也不是彩色,而是透明无色的,唱片主人声称是水晶 *** ,从叫价2-3百元看当然不会是水晶 *** ,但这张唱片确为黑胶的收藏添加了乐趣。现在黑胶唱片使用的材料基本上还是乙烯基,用PVC *** 的唱片很薄,虽然价格低廉但因音质较差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颜色对音质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只要泛泛了解一下,不去过多的讨论。

  黑胶唱片的装祯:

  唱片的装祯包含唱片片芯、唱片内外套和说明书。

  唱片的片芯上印有唱片的品牌和唱片系列与编号,还印有音乐内容、段落、放唱时间、演奏者、演唱者,还有录音年代、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为使用者提供了唱片的主要信息。紧靠片芯外边缘还印有一些暗刻的文字和数字,这是刻版的专业数据,与使用者没有什么大的关系。有一种唱片的片芯是白纸,所示内容为水笔手写,这样的唱片是唱片正式生产前测试时压制的示范片,通常称之为“白板片”,白板片属非卖品,品质极高,数量奇少,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二手市场偶有交易,但价格高昂。同一版本的唱片其片芯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发行年代不同之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版、二版、再版的区别。版别有很深的学问可究,唱片的收藏更大的乐趣也在于此,如果您的收藏中有不同时期发行相同的版本,可以拿出来比较一下,它们不仅片芯不同,唱片厚度、唱纹的宽窄、深浅、排序也有所不同,声音当然也就会有所不同。比如英国DECCA公司发行的唱片就有英国DECCA黑宽标版、红宽标版、黑窄标版、紫窄标版、黑、红、兰、紫、橙、墨绿方标版;在美国、日本DECCA唱片以LONDON标志发行,同样有各种版别。DECCA唱片在德国大部分都是蓝底黑方标的再版,还有银底红蓝标的直刻板。荷兰版的DECCA唱片片芯部分与德国相同,还有一部分与美国相同。有关唱片版别知识,国外出有专门书籍,这本重达几公斤用铜板纸精印的唱片版别大全,收集了世界最著名的唱片品牌,图文并貌,是黑胶收藏的指南。唱片片芯中的品牌标志、图案和色彩属于VIS范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这是唱片公司企划的课题,我们就无须多做深究。

  唱片的包装通常有内外两层。外包装有单封套,双折封套和盒装三种。它们的封面、封底与唱片的片芯具有相同的功能,记录有唱片相关的信息,由于可视面积充裕因此所提供的内容更多一些。唱片的包装封面除了实用性还有一定的装饰性,设计精致典雅的封面会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提高了唱片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唱片内套是唱片的内包装,就象人的贴身内衣,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唱片唱纹免受磨损,因此它的质量不容轻视。通过内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到各唱片厂家的整体水平与层次。小厂家低档次唱片内套只是一个粗糙纸套。稍讲究的内套分内外两层,外面是细致的白纸套,内里是透明的薄膜内套。高档的唱片套外层用120克光洁的铜板纸,内套是有抗静电功能柔软的薄膜。豪华的包装除了 *** 精良的内外套,还有防震的垫(盒装)。一些大布头 *** 先由小盒包装,最后再由大盒包装。卡拉扬和索尔第的《指环》都有如此 *** 。

  唱片说明书是唱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单张唱片少数有说明书,套装唱片的盒内有宽裕的空间,唱片厂家都提供有单页或多页的说明书,其内容非常详尽,除了对乐曲的介绍外还介绍演奏(唱)者、乐团和指挥并附有他们的照片,象德国DG公司1977年发行编号为2740 172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8LP),就附有40页印刷精美的彩色说明书,其中自然少不了介绍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指挥卡拉扬,对乐队的介绍十分详尽,每个器乐组有单独的照片,并依次标写出演奏员的姓名和席位。更有少数豪华版的唱片甚至不惜工本附上乐曲的总谱。

  黑胶唱片的工艺:

  一张黑胶唱片从录音到发行其过程十分复杂,从实用出发我们还是直接从唱片的刻纹开始,通过对刻纹到压片工艺过程的了解,为我们日后唱盘系统的有序调校建立基础。

  唱片的母版是通过用尖刀刻纹的 *** 记录声音的,这是典型的机械式录音。早年唱片的母版在刻录 *** 时,音乐家们对着大喇叭筒使劲的演奏或歌唱,使声音送入筒内,传到筒底的振膜,被声能震动的金属膜驱动刻纹刀,随着声波振幅的快慢强弱变化在旋转着的蜡盘便上刻划出弯弯曲曲的纹槽,这个把声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人们把它叫做灌唱盘。声音信号被记录到蜡盘上之后,还要经过真空镀膜和电铸等工艺才能制成金属模母版。其后就可以用它压制出唱片。这样的产品是唱片工艺最原始的阶段。

  自从出现电子管放大器,唱片的生产逐渐实现了电气化,刻纹刀的驱动也由原始的机械式改为电动式(动圈式)的结构,音乐家们的演奏和歌唱通过高保真传声器(话筒)将声能转变成音频电流经过电子管的放大再去驱动刻纹刀。可以雕出精密纹槽的胶片很快就取代了昔日的蜡盘,从而使唱片的音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灌录唱盘是一个由声能转为电能再转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磁性录音技术的诞生,改变了唱片刻膜工艺的流程。先用磁带将声源录下,然后通过磁带放音再进行刻纹,这种刻膜工艺流程有利于音乐内容的编辑和节目源的保存。受磁带本身品质的限制,唱片声音品质有所折扣,唱片实际上成了磁带的复制品。随着磁性录音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提高,唱片声音品质是水涨船高。

  进入80年代,现代化唱片刻纹设备在技术上已经相当先进的。频率特性、信噪比、失真度、动态范围和静噪等主要技术指标都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为使唱片的这些优势能充分发挥,一些发烧唱片制造商重新回到直刻唱片的研发和生产上来。直刻唱片都有文字标示,如DIRECT TO DISC,DIRECT DISC RECORDING,还有DIRECT METAL MASTERING(缩写为DMM,见图- 它是TELDEC直刻唱片的专用标志)。无论怎样组词,它们的含义都一样,即“直接刻纹唱片”简称“直刻唱片”。直刻唱片的工艺流程是由声能转为电能再转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它没有通过磁带录音、混音、放音再进行刻纹的程序。转换过程最直接、最简单,声音品质也更好。由于没有母带,所压制的唱片数量很有限,因此唱片上注有LIMITED EDITION"有限发行"的字样(有限发行不是人为的,直刻母版压片数量是有限的,母版一旦报废那就绝版了),也有直接标示COLLECTORS EDITION"收藏版"。最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SHEFFIELD LAB(舍菲尔德实验室,俗称喇叭花公司)以及英国DECCA与德国TELEFUNKEN组合成立的TELDEC公司,他们都是直刻唱片的推崇者。直刻唱片的声音品质固然很好,但 *** 工艺要求非常高,一般唱片公司不敢轻易染指,因此真正具备直刻工艺水平的唱片厂家屈指可数,喇叭花唱片公司是直刻唱片的典型代表,他家所录唱片并不多,但张张皆为极品,很多唱片都已绝版,今天再想收藏,相当难。TELDEC公司发行唱片中有不少是用DMM直刻方式 *** ,音质相当不俗。多多收藏这样高保真度的名牌唱片,没错。

  唱片压制工艺有两种:一是压纹法,将已压制定形的塑料薄片加温软化,送入模板下施压定型。此压制工艺大多用于薄膜唱片的生产,薄膜唱片的确非常薄,片厚仅在015-05毫米。因片基薄而软,记录讯号品质不高,多用于语音和一些要求不高的流行歌曲使用,价格很便宜。在高保真时代的今天薄膜唱片早已消声若迹。第二是塑纹法,把已热熔的乙烯基注于母模腔内再施加压力定型,这是密纹唱片压制标准工艺。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压制唱片工艺很复杂,这已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范畴。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一步,了解一下唱片的唱纹。唱纹又叫音槽或声槽,声槽是构成唱片的最小单位 ,声频信号就记录在这个最小单位上。再看看刻录唱片母版的过程:随着转盘的旋转,被加热到特定温度的刻纹刀在线圈信号电流的驱动下在母版胶片的表面产生振动、开始雕削胶膜(即刻纹),纵向刻纹是初期的雕削制式,横向刻纹是单声道录音唯一的雕削制式。由于刻纹刀的尖端断面近似三角形,因此无论纵向或横向制式,刻出的声槽都是宽窄不匀的。声槽横截面呈V字形,为避免串音,相邻两槽的间距不能太窄。唱片表面Y轴线每厘米长度内所刻录的声槽数目称之为声槽密度。78转时代,由于唱针的材料和加工水平都很低,针尖相对较粗,唱片刻纹精度也不高,声槽V字口较宽,声槽密度很低,故称之为粗纹唱片(Coarsegroove record),78转唱片因噪声大、失真大,放唱时间短等缺点早已退出市场。声槽横截面V字的夹角叫‘包含角’,通常为90°。槽的宽度与深度不仅取决于刻录时的入刀深浅,也跟声音信号的变化有关。33又3分之1的和45转唱片的声槽密度高,最窄的声槽宽度仅1/20毫米,相对78转的粗纹我们称33又3分之1的和45转唱片为密纹唱片(Microgreove record),它噪声小,失真度低,记录时间长,额定针压也低,放唱损耗小。

  立体声取代单声道是录音和音响史最伟大的变革,是真正意义上HI-FI的开始。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壁上,右声道则刻于外侧壁上。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这就是45°/45°制式称呼的由来。

  刻录声槽颇似耕田犁地,不同的是耕田是犁动地不动,刻录声槽则相反,按相对运动原理来看,它们就没有区别了。刻纹刀杆与转盘水平表面并非90度角,而是有一定的倾斜度,该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界定的 *** 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作出一条连线,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直到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纵向信息含量远远大于横向信息,因而准确设定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保证音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唱片声槽是一条阿基米德螺旋线,由外到内有四个部分组成,其顺序为:导入槽、声槽、过度槽、导出槽和终止槽。导入槽的螺距相对声槽要宽的多,导入槽的时间长短各唱片厂家设计差异不小。最短的只有几秒多,您放下唱臂来不及坐下已经开始放唱,听这些唱片时,您必须跑步到座位上;而最长的导入槽有10至15秒,放唱后您能十分从容地回到座位上,喝上一口咖啡,定一定神,这是非常科学和人性化的设计。唱针由导入槽引入声槽,乐段之间有若干秒的无声的过度槽,过度槽螺距也较宽,用肉眼可以分辩。声槽的末端与螺距较宽导出槽相接,乐曲结束后唱针由导出槽引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环设计,它可以让唱针停留原地,防止唱臂继续向内滑移而损伤宝贵唱针。 *** 不佳终止槽‘喀哒喀哒’声令人心烦,而设计良好的终止槽非常安静。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黑胶唱片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将对模拟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逐一介绍,只有当我们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模拟系统每组件的功能与特性后,才能进入系统调校的学习,祝您顺利!

张国荣的御用设计师,拿遍600多个奖:我的设计不是贵,是超级贵

标志性的山羊胡,小黑圆眼镜,简洁得体的着装,人称他是不乏“明星气质”的设计师

如今,70岁的他,眼神依旧如同二三十岁: *** 锐利、充满智慧。

也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的设计,遍布在各大商超的货架上。

迄今拿过600多项国际设计大奖,自称

自己的设计不是贵,是超级贵”

,却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logo设计作品

他的设计观,东西交融,雅俗共赏,堪称中国文化的传承人。

他说,不是我对中国文化理解有多深,是我知道怎样把它表达出来。

他就是陈幼坚,平面设计界的教父级人物,公认的全球十大著名设计师之一。

(王澍、贝聿铭、马岩松等大师均位列此“全球十大”榜单)

▲陈幼坚(AlanChan)

01

设计“教父”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成功的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除了可口可乐,我们从小嗑到大的洽洽瓜子、至今也很爱喝的

维他奶

还有

李锦记、蓝月亮、尖叫

等,它们的logo标识均出自他手。

看得出都是年代感十足的经典之作。

▲农夫山泉尖叫系列

有人可能不知道,与诸多设计大师不同。

事实上,

设计教父陈幼坚并非科班出身的设计师,

也没有过系统的设计专业学习经历。

除了受到父亲对他的艺术启蒙,

其余经验全部来自于自己的亲身实践。

▲儿时与父亲的合照

20岁开始去外国人开的广告公司做助理学徒,边干边学奋斗了10年。

本想着继续干下去,但由于当时行业内的“免费比稿”风气盛行,让陈幼坚非常厌倦。

1980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年轻时候的陈幼坚

1986年,起初创业的达尔讯广告公司,正式更名为

“陈幼坚广告设计公司”

1996年,陈幼坚设计公司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评选为

世界十大更佳设计公司之一,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

▲上海外滩美术馆logo设计

▲国家大剧院logo设计

真的很难用一个词概括陈幼坚的作品,因为他的设计遍布全球各个领域。

如果非要举出一个最著名的,那就不得不提到他的“SEIKO书法钟”。

把精妙繁复的中国文化与工艺,用现代设计技巧重新铺排,创造了一个

具有中国书法精髓的时钟。

▲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

乍一看似乎平平无奇,等它的指针一“动”起来

,你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分针与汉字楷书点画符号的交叉,

正好组成完整的中文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与其说这是个时钟,

不如说是写在圆形宣纸上的书法作品,

因为我在写书法或者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

同样有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

这也是我的灵感来源之一。”

——陈幼坚

02

拿过600多项国际设计大奖

原来生活中那么多眼熟的设计,都是陈幼坚大师的设计。

其实他的设计和艺术远不止此,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还有哪些经典的优秀作品。

▲部分海报作品

唱片封面设计

80年代的时候,陈幼坚为很多当红巨星都设计过唱片封面,其中有罗文、梅艳芳、张国荣、罗大佑等等。

▲罗文《射雕英雄传》封面

▲梅艳芳《飞跃舞台》封面

▲罗大佑《爱人同志》封面

其中和哥哥张国荣合作得最久,从出道到89年告别演唱会,

陈幼坚一直张国荣的御用设计师,包揽了他所有唱片的封面设计兼美术指导。

▲陈幼坚与哥哥的合照

1983年《张国荣的一片痴》

1984年《Leslie》

1987年《SummerRomance'87》

1988年《VirginSnow》

1989年《Salute》

1989年《FinalEncounter》

这张封面中的“FINAL”特效,放到现在做根本不是问题,当时却是陈幼坚用木头纯手工搭建出来的!

为什么说他的设计“贵”,起源就是80年代,唱片行业的报价他更高,几乎是行业标杆。

即便这样,找他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这大概就是实力吧~

海报设计

他的海报设计也是一绝!

▲海报展现场照片

2002年,

为北京申奥设计的招贴画。

五环颜色环绕着天坛,体现了运动的感觉,又有北京的特色。

2001年

设计的名古屋学校讲座海报。

中间圆圈的红色文字是关于展出的主题地点相关信息,也

恰恰是这个圆圈,让它和周围的文字形成共生。

左上是「名」,中间上面小十字线加上圆圈就是「古」字,右下和圆圈的组合是「屋」字,合起来就是名古屋。

下面这个是给一字体设计公司

设计的杂志封面

,很有趣。

“左”字是用很多右字拼出来的,而“右”字又是由很多左字拼出来的。

并且版式上也有对比,图一是横向,图二是竖向。

1990年陈幼坚

个展「东情西韵」的海报。

海报主体是一个汉字“东”,代表East,海报颠倒后上方的英文字母“W”,代表West(西)。

利用纸的边缘,作为竖线,海报的左上部似乎是隐藏的陈字偏旁“阝”。

▲"EastMeetsWest"展览

2002年再次办此展的时候,换了一种表现方式,表达的含义还是不变。

1997年

公司宣传海报。

用汉字“一”和用毛笔摆出来的 *** 数字“1”结合起来,形成汉字“十”。强调从“十”分出来的“一”。

意指陈幼坚设计公司是世界十大更佳设计公司之一。

1998年

“设计与生活展览”海报

表达了深圳和香港是兄弟,像筷子一样缺一不可,用两只筷子代表深圳和香港两地密切的关系。

纪念好朋友田中一光设计的海报。

主体由田中一光里的“一”和英文名中的“I”组合而成。

陈幼坚和田中一光是很好的朋友,包括他去日本开个展也由田中一光引荐。田中一光逝世后,陈幼坚为了纪念他,设计了下面这张海报。

品牌视觉&产品设计

说起他的经典作品,还得提到“茶”。他做过不少关于茶的设计。

竹叶青四川成都绿茶品牌

2008年起,陈幼坚为竹叶青品牌,做了一系列沿用至今的

品牌视觉和店面空间设计

此品牌标识灵感,来源于每一根竹叶青泡在茶杯中的形态。

根根竖起,犹如茶在水中舞蹈,是竹叶青绿茶独有的特色。

在论道的包装盒上,选用了玻璃材质作为包装的长封条,打开方式如中国古代时期的珍贵宝物,精致大气。

▲竹叶青高端茶系列“论道”

▲最新的竹叶青茶包装

路易威登LV茶道

硬箱

陈幼坚设计过一款“茶之道”硬箱。

用价值百万的全球 *** 品,将中国茶文化和LV经典的品牌文化“旅行”做了结合。

灵感来源于中国的“茶”字,整个陈列的结构就是根据“茶”字演变而来。

在旅途中,打开它就能体现品茶的实用功能,而关起来则是一个经典细腻、韵致典雅的装饰艺术品。

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也相当出彩。

SEIBU品牌标识

1983年CantonDisco俱乐部标识

03

堪称中国文化的传承人

熟悉陈幼坚设计的人都知道,作品里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表现出东西合璧的唯美。

他将自己的这种设计表达风格归纳为:东西文化交融的

“东情西韵”

▲工作室的logo正是手中“四喜娃娃”的造型

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段二者配合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这在当时为整个中国设计行业的审美树立了风向标,不少人称他,是“一本活的设计界教科书”。

▲《当下Now》腕表

审美和文化,

是他看来做设计很重要的两个条件,

审美决定视觉风格,而文化决定了作品是否有内涵。

▲陈幼坚的摄影作品

他的设计“贵”,却很多人愿意买单。这无疑是商业和设计合作的更佳典范。

他说过,只做打动人的设计。

要用心来做,发自内心的东西自然最容易感动人。

设计不是迎合品牌客户的想法,而是真正了解消费市场,才能去印证作品的真实。

当然,生活与商业也可以应用在艺术设计中。

▲WhampoaClub的窗柩设计

▲陈幼坚“我的日记”展

对于大家疯狂跟风的所谓潮流设计。

他认为,

创意、概念是最重要的;了解市场、懂文化,是最基本的。

我们在"当下"做设计,卖给"当下"社会圈,但是“当下的潮流”只是一个工具。例如字体的表达、颜色的表达、纸张的表达、外形的表达。

而概念就不一样了,它不一定只是当下的。

好设计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被淘汰。

▲澳门顶级私人会所“红伶”

▲陈幼坚设计的Schair

如今已经70岁的陈幼坚,像个“老顽童”一样,依旧活跃在众多设计领域,时不时的搞个联名。

▲陈幼坚跨界设计口红

生活中他还培养了很多小爱好,比如逛旧货市场、看画展、玩摄影。

简直活成了所有人都羡慕的“老年生活”!

从业50年,他用自己的独特天分,在设计界为中国赢得众多美誉。

这么多年,从设计往艺术领域延展,发展艺术也许是陈幼坚对钟爱设计的升华。

看似一种随心而为,其实是他的坚持。

回顾自己的设计、艺术生涯时,陈幼坚说自己每一天都没有停过,跑到这个阶段,很有使命感,一直没放弃。

▲杂志封面上的他

“从之一天20多岁出来打工到现在,

可以有今天,我非常感恩”。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寻找,

不断增加自己的能量,从外表到内心。

剩下的时间,我应该利用我有生的时间,

将我学来的东西进行分享。”

——陈幼坚

为什么都说陈幼坚的设计好呢?

陈幼坚,1950年生于中国香港,著名设计师,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大噪。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更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老”,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他的作品中国风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让人体会到了东西合璧的唯美,他的设计被称为有灵魂的设计,他的作品既充满东方的禅意,又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创意。

在他眼中,生活是更好的设计灵感,好品位才能有好设计,因此即使是他更具代表性的"东西融合"设计风格,也会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有所变化。经过岁月的沉淀,他将"东西融合"从产品延续到空间,东方元素的运用也不仅仅停留于表面,更多地体现了他对东方禅意哲学的潜心研究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他的作品愈发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同的时间与心境下,也总能读出不同的感悟。

陈幼坚成功地糅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但更懂得与时俱进,这一切都源自对生活的体验。

他的设计受日本设计的影像比较大。

多面设计大师陈幼坚——别树一帜的“东情西韵”

提到中国设计,至今很多日本设计名流仍会记起2002年在东京举办的,一场名为“东情西韵”的个人设计展,作品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的表现手法,被亚洲乃至全球设计界津津乐道。而“东情西韵”,也成了这个获奖无数、香港殿堂级设计大师被人们熟知的标签。

他就是集设计师、艺术家、收藏家、商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香港新派绅士——陈幼坚。“创意造物人”第五期关注——助推中国设计国际化的设计大师陈幼坚的多面人生。

1

|香港水果店里的艺术启蒙|

陈幼坚,香港设计大师,国际上极具代表性的华人设计师之一,其树立的“东情西韵”设计理念,深受设计界推崇。作品既有可口可乐、李锦记、香港国际机场、万科等品牌设计形象体系,也包含上海外滩3号水疗中心、香港大快活餐厅等商业场所的空间形象。

数十年来,陈幼坚及其设计团队,获得各类设计奖600多个,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选为当年世界十大更佳设计公司之一。

人们好奇这样一位设计天才,是自带超凡禀赋,还是教育使然。

按照陈幼坚自己的讲述,除了20岁开始涉猎设计行业时半工半读,上了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外,并没有接受过其他设计类正规教育。就连这种业余学习,也因为觉得学校教太慢,不如公司学得快而放弃了。

小时候,陈幼坚起初在一个传统的中文小学上学,成绩不大好,还会被老师批评,家人便把他转到一个天主教洋学堂,之后陈幼坚成绩出人意料地名列全班前茅。后来他升入西方文化浓厚的嘉道理爵士中学,期间品学兼优,还参加了很多学校活动,打篮球、歌咏比赛、田径运动。每逢圣诞节、新年等隆重节日,陈幼坚还会负责张罗会场的布置。

但不久陈幼坚辍学了,去做了十个月的代课老师,因为无法忍受循规蹈矩的教学工作,没过多久就辞职了。

这以后,20岁的陈幼坚才真正开始进入设计行业。彼时,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香港,广告设计行业正随着经济发展日益革新,大多广告公司都是外资企业。借助在洋学堂打下的英语底子,他到了一家外资广告公司谋职。也就是在此期间接受了短短十个月、人生中唯一一段的设计教育。

放弃了学校的设计教育,广告公司成了陈幼坚的学堂。“后来我一直努力工作,加班加班再加班”。

没经过正规设计教育的陈幼坚,认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确是有天赋的,也肯定天赋对于设计师、艺术家的重要性。“没有天赋靠后天培养也可以,如果你努力的话。但如果你有天赋,你一定会跳出来。”

陈幼坚觉得,自己的艺术天分可能来自父亲。

陈幼坚出生于1950年,成长在一个香港水果商人家庭,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原生家庭,建立起了陈幼坚对美工设计的最初印象。

陈幼坚的父亲,1940年代从广东到达香港,靠水果店卖水果谋生。“50年代,家里不是很有钱,家具都是爸爸用装水果的木头箱子来 *** 的。箱子还可以拼成一大块板,做家里的衣柜。”

不到十岁,陈幼坚就会像小助手一样待在父亲旁边,看父亲做这些零碎而有趣的事。陈幼坚说,过年过节的时候,父亲还会写春联,贴在水果店里,“他有艺术的天分,我的美术天分来自爸爸”。

2

|别树一帜的“东情西韵”|

有天分又努力,再加上当时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香港大环境,让陈幼坚逐渐有了自己的“东情西韵”风格。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上层社会崇尚西方文化,优秀的广告创意几乎都是舶来品,不少外国广告人、创作人来到香港寻找机会。他们带动了香港广告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本土广告人才。

“之所以八十年代广告界、设计界出现了人才济济的景象,或多或少要归功于这些有品味又愿意倾囊相授的洋人。”陈幼坚说,他从1970年代开始陆续加入的六个广告公司都是外资企业,相当于拜洋人为师,并且他们都在不同领域有专长。“有的文案很好,有的拍照片很好,有一个插画非常好,有一个字体很好,有一个是观点非常好。”

陈幼坚从这些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等不同地方的老板身上,学到国际化的语言,也逐渐开始从异国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东方文化的韵味。

直到1980年,30岁的陈幼坚带着多家广告公司积累的多元化设计思维,和妻子一起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达尔讯广告公司。陈幼坚有了一个设计师之外的身份——商人陈幼坚。6年后,又成立了陈幼坚广告设计公司。

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陈幼坚逐渐为自己的设计思维找到了新的定位——东西文化交融的“东情西韵”,以及面向市场的商业设计思维。

陈幼坚认为,设计创作要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段二者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陈幼坚凭借着自己的艺术天分和敏锐的设计才能,斩获了很多香港及海外的设计奖项。在46岁陈幼坚那年,他的广告设计公司被美国《平面(Graphis)》杂志评为当年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这十大公司中唯一一家华人企业。

2002年,他在日本举办了个展“东情西韵”,他自认为这个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好比

成龙

在世界演艺界那么有名。

后来,陈幼坚回到内地,并且目前公司的一大半项目都内地不同城市,也陆续在北京、上海举办了个展。有人说他俨然像是设计界的

马云

评论家们说,陈幼坚把东西方的设计元素互相交融,柔美、雅致、深邃。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商业设计师,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作品的视觉效果,既不使作品成为纯艺术的展示,也不让作品完全放弃艺术性陷入市场营销的套路,而是让作品既面对市场,又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

3

|设计师艺术家收藏家商人|

陈幼坚的设计语言别树一帜,个人装扮、举止也颇具标签性。做工考究的衣衫,一副招牌圆眼镜,山羊胡,礼貌而帅气的微笑,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以及典型的香港人的礼貌和周全。

见过陈幼坚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印象——他会与每一位工作人员打招呼寒暄,整个人就像他的设计作品,带着一丝港式的洋气和东西结合的“混血气息”。熟识他的人会说,“动时,他是鬼马

水瓶座

老顽童;静时,他是老香港老上海**里的绅士”。

这样有辨识度的一个人,却很难给他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标签。设计师艺术家收藏家商人摄影师画廊主好像都不准确,他的人生是如此多面、丰富。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最为被人们熟知的,应该就是可口可乐在2003年启用的中文标识。这个参照原版英文标识设计的作品,线条流畅,充分体现了陈幼坚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简介的设计思路。

早在80年代,陈幼坚还曾为众多香港明星设计唱片封套、演唱会海报——

张国荣

、梅艳芳、

张学友

。可以说陈幼坚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香港娱乐文化的发展。

提到张国荣,陈幼坚在一次采访中说,“那时他赚的还不太多,当时我已经开始穿名牌了,他还没有。他还会请我去他家里吃饭”。“我们不算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我们心灵上,沟通得很畅快”。

至今陈幼坚还保留着自己借给张国荣拍过唱片封套的外套。

很多北京设计圈的人,对2012年陈幼坚在北京798新时代画廊举办的“iEye爱C陈幼坚iPhone摄影展”还有印象。那会儿很多人才知道,陈幼坚除了设计师、艺术家、商人的标签,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

当时展出的摄影作品,也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用西方的iPhone这一摄影工具,来拍摄中国传统建筑,反映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及状态。

陈幼坚另一个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收藏家陈幼坚。“从20年前的潘家园到现在的潘家园,再到上海的豫园,伦敦的PortobelloRoad等等,我买了很多垃圾、假货,也买了很多好东西。”

陈幼坚并不忌讳艺术品投资,他很风趣地说,投资和找老公是一个原理,“就好比我和我妻子,开始拍拖的时候我还是个打工仔,存款两三万都不到,而妻子身边的男性朋友都开跑车过来送她吃饭,可是她却唯独看上了我,也就是投资了我。”

陈幼坚在上海开了家外之家“27”这样特别的生活概念店。他说建“27”目的是将他生活真实的状态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这个空间能够给年轻人提供更大的平台,去潜心做他们的创意。

4

|65至75岁,艺术的黄金十年|

时间对陈幼坚似乎格外优待,如今他看上去依然是气定神闲的绅士,不过可能是时常前往上海的缘故,多了几分上海“老克拉”的“腔调”。

陈幼坚曾向外界公开称,他将会把自己从65岁至75岁的十年,定位为做艺术的黄金十年,从设计界延展到艺术领域。“六十多岁以后,用十年考虑自己的身后事,用奉献的状态去讲课,去做艺术空间”。

发展艺术也许是陈幼坚钟爱设计的升华。“我发展艺术,也不代表放弃设计,只是要减少一点,精挑细选。”

对视觉艺术的探索是陈幼坚的乐趣所在,他从平面设计走来,又走向空间设计和艺术装置设计,再到对大艺术的钟情,无论是哪类作品形象都深刻传递出陈幼坚对东方文化的宠爱之情,以及他如何表达“融合表达,亲近天然”的美学理念。

对于自己的设计师、艺术家等多面“人设”,陈幼坚说,自己原本就是典型的水瓶座个性,整天在变,是个“花心”的男人,因为不“花心”不可能有这么多创意项目。如果整天在同一个类型上,自己会不开心。“所以一直在跨界,这允许我跨越原有行为达到另一状态,允许我从框框里跳出来”。

而这种随心而为,却也讲究“坚持”二字。回顾自己46年的设计、艺术生涯时,陈幼坚说自己每一天都没有停过,跑到这个阶段,很有使命感,一直没放弃。“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寻找,不断增加自己的能量,从外表到内心。我应该利用我有生的时间,将我学来的东西进行分享。”

“从之一天20多岁出来打工到现在,可以有今天,我非常感恩”。

就在前年,陈幼坚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状态,“我不是很有钱,但是我生活很安定,我觉得人生不需要很多钱。我有两个公寓、两部车,有一个太太,两个小孩,我的妈妈还在,94岁了,基本上我非常满足现有的一切。”

撰文:慕容MA

阿肆《若你爱上油麻地》封面。“尝试过几个方案都不满意,最后选了数学元素和香港油麻地的经纬度来表现。”仔细想想,我们有多久没买过一张实体CD了?如今,当我们跟人提到唱片封面,好像正在聊一张张躺在手机App里那个指甲盖大小的缩略图。

但是坐在我对面的Annsey,却正是那个为实体唱片设计封面的人。面对着眼前的似乎可以称之为夕阳产业的工作,却恒定把目标锁定在唱片封面上的这位设计师,似乎有种钻牛角尖的小众。“买CD变成一种仪式感,或者一种收藏,作为音乐的延伸物,也没什么不好。”在他看来,一张唱片的封面不应该是一张阅后即忘的,它还是一种时代的映射,连接着未知的音乐与歌迷间的暗号,当然,也还会影响着唱片销量的好与坏。

所以,对他而言,讨论为唱片设计封面的意义并没有什么意义,凭着一种纯粹的感受和兴趣,他想将唱片一张张做下去。不去管那个明星是大牌还是小众,也不去管赚钱还是不赚钱。

阿肆《我愚蠢的理想主义》。整个唱片的外壳是粉粉的颜色,打开后,却别有洞天。首先,你先会看到一个多边形的镜面,可以照见自己的脸。再往里翻,10张歌词卡被设计成三角形、不规则多边形再到圆形,颜色也是从粉色逐渐过度到凝重的深红。内页也是血红色,而盘面,则直接是一袋盛满献血的血袋。看上去,理想主义遭遇过的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整个专辑贯穿了反讽意味。与专辑配套,设计师还定做了阿肆真人比例的3D打印玩偶,与专辑一同发售。

Soul建房唱片机在音乐室里。音乐室通常是专门用来录制、混音和播放音乐的地方,而唱片机是一种专业的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唱片。因此,在Soul建房这样的音乐场所,唱片机被放置在音乐室中,以便音乐人、 *** 人或者听众可以在那里享受高质量的音乐体验。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台唱片机可以带来许多好处。首先,唱片机可以提供更加纯粹和原始的音乐播放体验,让人们感受到唱片独特的音质和温暖的音色。其次,唱片机还可以让人们享受更加亲身、参与式的音乐欣赏过程,因为放置唱片、调整唱针等操作都需要一定的互动和参与。

此外,唱片机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审美意义。很多音乐爱好者喜欢收集唱片,因为每张唱片都代表着一段音乐历史或者特定的艺术风格。通过唱片机播放这些珍贵的唱片,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历史传承和艺术的魅力。

总之,Soul建房唱片机在音乐室中是合理的安排,因为音乐室提供了专业的音频环境和舒适的音乐体验空间,而唱片机则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加纯粹、参与式的音乐欣赏方式,并且具有收藏价值和审美意义。

随着CG(Computer Graphic 电脑图形)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各种软件搭配使用所形成的电脑图形系统已越来越多,设计手法已从传统的手工工艺迈向了桌面时代。设计软件也是成百上千、不胜枚举。计算机可以说是人手、足、眼和脑的延伸,要想把自己的设计思维完美的表达出来,只掌握一两种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要根据自己工作的要求,至少掌握三种以上设计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社会,对人类的要求是多元,我们必须掌握多种软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创意完美表达。利用不有软件的各自的长处来提高我们工作效率。

但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不可把所有的软件都掌握,时间与精力也不允许,我们只要熟练掌握自己工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其他的也就处类旁通了

一、 平面类

11 Photoshop

我想对于搞设计的来说,没有不知道她的吧!作为电脑美术界的核心图像处理后期软件,不是我说的夸张,她完善的模块、强大的功能、友善的界面,不能让人折服。

Photoshop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Adobe公司先在MAC上开发,后来移植到PC上机上的(顺便提一下,现在PC系统的色彩管理已日趋稳定与完善,虽然与MAC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要求不过于太高的情况之下,已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现在Adobe公司已是先开发PC版,再开发MAC版了,可能是PC的市场占率的原因吧,一家之言)它的诞生导致了图像出版业的一场革命。她长于图像处理与合成,强大的虑镜,能使你的创作在一瞬间化腐朽为神奇。不管把她用作图像处理,还是用作原始创作,她都不会让你失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设计师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得力住手”用它创做出不计其数的出神入化的作品。虽然有诸多的后起之秀,诸如Painter、Photostyller、PhotoPainter等软件向她挑战,但其“霸主”的地位却丝毫没有动摇Photoshop目前更高版是70。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她。

12 Corel DRAW

Corel DRAW可以说是集百家所长为一身,与Photoshop同属一个重量级产品。作为一个老牌图形巨匠,她已成为图形处理的代表。CorelDRAW本身就是一个集多种软件为一身套装软件,图形处理是她的拿手好戏,但这并不是说她不具备图像处理的能力,其实,CorelDRAW在图像处理方面,很多功能,让Photoshop都望洋兴叹。很多Photoshop要靠插件才能完成的效果,CorelDRAW只要一招就能立竿见影。由于CorelDRAW是图形处理软件,是用几何算法来记录视觉色彩信息,因此文件少,处理速度快,无限放大不会出现“马骞克”CorelDRAW非富的绘图工具与图形工具,能让你轻松快捷的实现你想要的效果。从图形处理、文本处理、矢量图到位图、位图到矢量图、图文混排、桌面出版, *** 发布CorelDRAW都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自带的“BarCode”内置了18种标准条形码,只要通过菜单Edit(编辑)>>Insert BarCode(插入条形码)命令,就能一步到位,实现专业条码软件所及的效果,对做包装来说,可是方便万分呀!

CorelDRAW的所创作的作品是由形状色彩各异的Objet(物件)组成,可随心所欲的改它们的位置、大小,色彩以及前后顺序。由于其界面与操作的灵活与自由性,倍受图形设计师所青眯。同时,CorelDRAW还专业为色彩中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色彩管理系统,用于扫描、显示和输出三个环节,获得一致可靠的效果,并可以从一种设备正确地传输到另一种设备。

CorelDRAW目前最炕版本是11,从11开始,她有了一个新的称谓“corel DRAW 11 Graphic Suite(CorelDRAW图形套装)”CorelDRAW、Corel RAVE(网页动画设计,可直接出FLASH的SWF文件)CorelTRACE(矢量图描绘,可将图位在瞬间矢量化)、Corel BARCODE VIZARD(条形码编辑)、CorelPHOTOPAINTER(与photoshop一样棒,可以处理图像)。其无与伦比的强大,梦幻般的组合,让corel用户是不是颀喜若狂呢?

13 Illustrator与FreeHand Illustrator与FreeHand与CorelDRAW一样,同属矢量软件,Illustrotor是Adobe公司的旗下产品,FreeHand是Macromedia公司的产品,目前更高版都是100

由于Illustrator与Photoshop一样同属Adobe公司的产品,所以在操作上,很多与Photoshop一样,如果你是photoshop用,那么学起Illustrator上手会很快,而且Photoshop可以直接打开Illustrator文件,Illustratrator在做包装时,画角线很方便的,如果与photoshop配合使用,相信会使你的创作如虎增冀(不过笔者还是喜欢CorelDRAW, 在描图与做样本时,会用到Illustrator与FreeHand)

FreeHand在操作上也简单易用,在出版发行与 *** 发布都很完善,在文件处理方面,更是它的强项。但图像处理上,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值得注意的是, FreeHand所画的线条,会随着画面大小的放缩而变粗细,如果用它做设计,在输出前一定检查一下线条,因在超出极细线范围的时候,线条的显示与打印都不会有问题,在输出打样的时候,会出现断线,颜色暗淡甚至印刷不出来等现象。

Illustrator在文本处理与多页拼版时要逊色于CorelDRAW与FreeHnad,很多人说FreeHnad在文字处理上可以与专业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驾齐驱,我认为CorelDRAW在这方面也不逊色丝毫,首字下沉,首行缩进、字间距、行间距、不同语言间距、段前段后,上下标、制表符、延路径排放、置入图形内,文本绕图等,让你随心所欲,无所不谓,无所欲谓。在多页处理上,FreeHand要优于CorelDRAW,页面可自由移动,就象你画了很多张画以后,将它们任意抛来抛去一样。

二、 三维类

如果想做一出色的包装设计师,仅掌握几个平面软件,有时是远远不够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掌握一点三维软件,不求做动画,搞后期,因为那不是我们的范围内,至少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建模与材质,因为很多效果,用平面软件是做不出的,即便根据自身对透视与光线了解,做出一些假三维,但也是出力不讨好。我们在做好一个包装时,肯定要去客户那里提案,如果将做包装的做成一个简单的效果图,我想会比直接拿平面稿去提案更直观、更具有冲击力。当然,我说的会一些三维并是说去麻痹客户,主要是用它很快做出平面软件难以实现的效果。

21 3DS MAX

目前,在国内一提起三维,我想大部分人心里的概念就是3DS MAX,这个获得65个行业大奖的软件,一直是三维设计与动画创作人员的首选。优秀的三维软件很多,如Maya、Softimage│3D softimage│XSI、Lightwave等。但笔者在这里之一介绍她的原因是因为:

1、 对电脑硬件系统要求不高,能稳定的运行在Windows9X与2000、XP及NT系统上。

2、 操作简单,易上手,且在国内相关书籍也较多,用户也多,技术上的问题能很快解决。

MAX目前更高版是50。新版本较以前的版本,可以说是第二次质的飞跃,从建模、材质、灯光、到角色动画都更加完善。能让你在顺间实现照片级效果。全新光照系统与全局照明,让你对她乱目相看。

22、Maya、Softimage、Lightwave

MAYA是Alias│Wavefront公司的旗舰产品,目前更高版是45,softimage│3D与XIS的更高版分别是40与30,一直是世界上处于主导地位的影视数字公司用作**电视特效、广告与视频游戏的主要工具。lightwave是由NewTek公司开发的高性价比三维软件,目前更高版是75。Maya、Softimage、Lightwave都是顶尖级软件,由于它们对系统要求要比MAX高,有很强的专业性,也不在本书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