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好看吗?怎么评价?

装修宝典016

《星际穿越》好看吗?怎么评价?,第1张

星际穿越》好看吗?怎么评价?
导读:《星际穿越》提供了绚烂的奇景、量不够足的戏剧性、以及鲜有闪现的幽默感。它想让我们因为惊讶而臣服,想让我们在一部如此伟大的“艺术品”面前自觉渺小。它的目的达到了。一部充满情感充满能量却不冗长沉闷的**,拥有令人吃惊的画面同时不沉溺于情节逻辑。

《星际穿越》提供了绚烂的奇景、量不够足的戏剧性、以及鲜有闪现的幽默感。它想让我们因为惊讶而臣服,想让我们在一部如此伟大的“艺术品”面前自觉渺小。它的目的达到了。

一部充满情感充满能量却不冗长沉闷的**,拥有令人吃惊的画面同时不沉溺于情节逻辑。《星际穿越》结合了它的长处与不足,是一部吸引人的作品。

影片强大的实力派阵容为冰冷的太空之旅打下了有血有肉的坚实基础。2014年初刚刚捧起小金人的奥斯卡新科影帝马修·麦康纳将陷入两难境地、亲情至上的父亲角色诠释得十分到位,几场感情戏着实催人泪下,其对人类共通的情感主线深入人心的刻画绝对对得起影帝头衔。安妮·海瑟薇的对白无论是讲述正经科学理论还是心灵柔软之处都极具说服力;而“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虽然戏份不多,但作为情感主线的一部分,她的表现也相当到位。

影片一开始,其实诺兰就已经开始玩自己最擅长的时空叠加,把过去,未来,现在三个时间用最短最快速的方式呈献给大家。

过去是主角库珀是一位宇航驾驶员,他在艰难操控着飞船,未来是她女儿的一段自述,现在则是库珀在梦中惊醒,似乎梦到了自己唯一一次坠机意外。

影片中描述的植物枯萎病末日,只剩下玉米勉强能种植。

这里为何选用玉米作为末日谷物,其实是很讲究的,玉米有一个奇怪的别称,叫做“外星植物”,现实中科学家就玉米的发源地和野生玉米起过很大争执,在这就不展开了。

从影片角度来看,玉米是能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产量的作物,而且玉米也是人类驯化最成功的谷物,在影片中,玉米经过了更多的基因改造,能更好抵挡枯萎病,但影片设定也就能维持几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大片的玉米地,是诺兰在拍摄前,就事先种下的,诺兰为了的短短几场实景戏,直接种植了一片玉米地,也是没谁了。

而影片中的沙尘暴,灵感则来自于美国1930年的黑色风暴事件,也被称为肮脏的三零年代,当时美国西部平原由于长期草地被大面积翻耕, *** 的表层被沙漠化,导致了黑色风暴灾害。

其中小说和影视作品《愤怒的葡萄》,故事背景就是在这场黑色风暴事件下。

接着我们来看库珀他们的主体空间站飞船,Endurance耐力号。

这个名称是1912年时,由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带领27位船员乘坐的船只。

耐力号当时在探险南极圈附近,在1915年遭遇意外撞冰导致沉没,但幸运的是,船上的人全部生还。

影片中的NASA给空间站飞船取名耐力号,其寓意就是想给船员们好运气,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化险为夷。

如果大家仔细看,耐力号空间站,其实像一个转动的时钟,而正好空间站有12个区块组成,对应了时钟1-12的数字,影片也是和时间有着非常强的联系。

同样的,其实《星际穿越》的英文标题Interstellar,正好也是12个字母。

而最早NASA派出去的飞船,也正好12艘,12个人,12个未知的领域,至于这些是不是巧合,大家可以自行解读。

我的理解是12这数字,除了最重要的时间显示制式的含义。其实人类对12这数字也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基督教里耶稣的12门徒,佛教的12因缘论,希腊神话的12主神,亚瑟王的12圆桌骑士,西方有12 星座 ,我们有12生肖,一年有12个月等等。

NASA整个星际探险的任务,取名为拉撒路计划,拉撒路其实是新月《约翰福音》11章的内容,拉撒路是耶稣的门徒也是好友,拉撒路在病死后被埋在洞穴中,四天后耶稣奇迹般复活了拉撒路。

影片把这次重要的任务叫拉撒路计划,其意义就在于想通过该计划,得以重新拯救全人类。

在库珀他们进入空间站,启程去土星虫洞时,布兰德教授念起了一首诗,影迷应该都知道,这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

狄兰托马斯对生与死有着自己的犀利见解,如果你整首诗读完,可以体会到其中对人性光明的批判,诗中的“良夜”其实指的是代表着死亡的死神。

这首诗可以展开聊很多,在这先简单说了,这首诗要结合布兰德教授的秘密去分析,布兰德教授自己从来没有解开过方程,也就从来没有A计划解救人类,只有B计划殖民人类。

这首诗布兰德教授不止一次提到,甚至曼恩博士在干掉库珀时,还引用了这首诗,我的理解是人类要对终结宿命般的无尽黑暗,也要有所抗争和咆哮。

当然,这首诗的解读的角度还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或许正是诺兰设计在这里的原因,用如此硬核的科幻去交织最浪漫化的诗词,以此来升华影片故事的思想和学问。

在库珀他们到达土星附近时,大家是不是觉得土星很美轮美奂,其实这土星的模型已经在《超人:钢铁之躯》的时候用过一次了,虽然当时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但这次在《星际穿越》中得到更完美的呈现。

因为这两部**的特效团队,都来自诺兰创立的先兆晕厥公司。

在科学家给库珀解释虫洞的那一段,其实在影视作品中并不是之一次表现了,早在1997年保罗安德森的《黑洞表面》,就用这 *** 解释过虫洞,不过当时在影片中叫次元空间门。

当然,《星际穿越》中的更科学解释了虫洞,其实《星际穿越》整部**,虽然融进非常多的物理宇宙等相关科学,但影片都用了最通俗的方式让观众看懂,还要结合剧情和 情感 ,由此可见《星际穿越》的剧本功力了。

当库珀他们准备前往1小时等于地球时间7年的水星球时,道尔说了一句对黑洞的描述:这真是黑暗之心。

在英文中heart of darkness,是英籍波兰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1902年的代表作《黑暗之心》,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经过。《黑暗之心》也反映了人类文明以及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思考。

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就是由《黑暗之心》改编的。

类水星失败后,地球时间已经过了23年,他们投票去了最近冰山星,结果被在火星种过土豆的博士骗得差点小命不保。

当时土豆博士在骗库珀他们介绍该星球的数据时,其中有一个画面给到土豆博士的机器人KIPP基普,这机器人的名字,其实就是致敬这部**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

之后影片视线转回地球,这时地球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有一家人举家搬迁,坐在货车上的小女孩,就是诺兰的女儿弗洛拉诺兰,感兴趣的小伙伴再刷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影片最紧张的时刻,就是库珀坠入了黑洞,坠入的过程一些镜头语言和《2001太空漫游》很相似。

其实《星际穿越》整部**,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耐力号的造型,还有可视 *** 区域的设计,方形机器人的造型,也让很多人联想到《2001》中的黑方石。

还有两部作品的幕后,《2001》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是实拍狂魔,诺兰同样也是!

斯坦利库布里克当时在上世纪60年代时,拍摄《2001》就突破了不少技术瓶颈,为了拍摄宇航员在飞船跑步锻炼的那场戏,就专门设计了一个离心机去模拟太空船。

如今**技术突飞猛进,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但诺兰也依然秉持着能实拍就不做后期特效的宗旨。

不过《星际穿越》毕竟场景放在了浩瀚的宇宙,要展示星际,虫洞,黑洞等,因此《星际穿越》也成了诺兰作品CGI特效占比最多的一部。

即便是这样,诺兰依然是能实拍就实拍,这其中就有耐力号,虽然不是1:1,但模型做得也是足够大。

而且还专门打造了3个空间站的仓,分别是驾驶舱,居住舱和低温仓,我们影片中看到船员的活动范围,没有一点特效成分,全是实景打造。

到了登陆飞船,诺兰就更不愿意妥协了,直接造了一个1:1的,同样登陆飞船里面也是全部实景打造,每一个按钮都可以控制,每一个显示屏都能显示。

其实这种实景打造不光让影像更真实,这也能让演员在真实的情境下,更有代入感也更融入剧情环境,而不是一直对着绿幕去演。

比如库珀最后掉入黑洞接触的立方体,同样也是实景打造,饰演库珀的马修麦康纳看到实景立方体时,终于能明白当时剧本所描述的情景是什么亚子,一秒入戏。

就连最后那场布兰德所在的星球,远处只出现几秒钟完全可以后期贴图的殖民帐篷,诺兰都要实景搭建出来,太疯狂了。

去了另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那个女博士一个人在那里改造并休眠等待地球人归来。男主角和机器人进入黑洞,由黑洞进入未来人类创造的四维空间,后来四维空间崩塌(可能是未来人故意设计的,机器人和主角就回到了火星附近被救

诺兰的《信条》上映了,但最近一直在写论文,忙得没有时间去看。那就聊一聊这部我时隔9个月去**院看的**吧。

这部**是《星际穿越》,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

这是2014年11月上映的**,当时因为一些我也不记得的原因,我好像没去**院看,只在电脑上看过。如今影院重映,那必须去看,必须是IMAX才舒服。

这是我看过的更好看的科幻片,没有之一。它将人文,科学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你能看到各个角色的温情,能看到最硬核的科学,也能看到最震撼的画面。当你选择去看时,你就一定不会失望。

我看过三遍这部**,前两遍是好几年前在电脑上看的。我记得之一遍看的时候我关注的更多是角色的情感和画面的震撼,第二遍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那些硬核的科学理论,如今第三遍我从整体上来看又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1细节是魔鬼。

这部影片没有什么多余的画面,**一开始就在埋伏笔,从最初的幽灵,到因沙尘暴出现的二进制码,书本掉落的摩斯密码,父亲送给女儿的手表和穿越虫洞时看见的“外星人”。看到最后的半个多小时,这些伏笔一一回收,那种恍然大悟和酣畅淋漓的感觉溢于言表,真的绝了!

2科幻不难懂。

很多人看科幻片就劝退,原因之一是太硬核了会看不懂。这部**运用的一些科学知识,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剧中提到了二进制码和摩斯密码这是一种为了给信息加密设计出来的 *** ,应该好理解的。后面提到了虫洞,他们找了一张纸,在纸的上方和下方各画了一个点,一般情况下,从上面一点到下面一点要画一条长长到线才能到达,但如果将纸对折起来,打个孔就能瞬间到达,这就是虫洞。最后一段男主所在的五维空间可能不好理解,我觉得简单理解成男主在一个可以随意拖动时间线的空间就可以,男主在不同的时间点给女儿提供信息,最后让女儿拯救了人类。

3虫洞是谁放的?

人类发现了虫洞,但虫洞到底是谁放在那里的,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地球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面临毁灭,而刚好在这个时候,土星的周围出现了虫洞,这就是直接在告诉人类去外星球寻找可以居住的新家园。人类对于外星文明的探索从来没有断绝,对于地外文明永远充满好奇,而在结尾我们从男主口中得到了答案,是我们自己放的。我们要自己拯救自己,这真是一个有趣且浪漫的故事。

4希望拍续集吗?

我不希望拍续集。现在已经非常完美了。虽然影片结尾布兰德在新的星球上建立了营地,我们无法得知是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她摘下了头盔,说明这个星球上空气是适合人类呼吸的,而最后库珀也去找她了,但我觉得导演更想表达的是人类一定能找到适合人类的第二地球这样一个愿望,人类对于地外文明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歇。

总而言之,《星际穿越》是值得你再去影院看一次的**!

《星际穿越》是科幻片不是纪录片,挑刺娱乐一下没关系,以此义愤填膺地喷《星际穿越》无脑那就有点弱了。作为合格的观众,应该知道**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认真,什么时候应该放松下跟着导演开脑洞。

黑洞吸积盘高温之类的槽就不必多吐了,教科书级的知识,Kip Thorne会不知道?求的不就是个光鲜的视觉效果么?

=====

其实本座认为,看硬科幻片的乐趣,光挑刺不好玩,挑出刺然后洗地给导演圆场才是王道。以下是诺兰脑残粉洗地时间。

-为什么Miller着陆的之一颗行星的水那么浅?浪那么大?既然浪那么大,明显不适合居住,为什么Miller还要发信号表示适合居住?

Miller的行星应该是一颗没有陆地的海洋行星,一般认为海洋行星的大洋深度达几百公里,更深的地方,水体因为高压而变成固体。所以某个地方只有半米深的水但是固体地壳恰好不露出水面,这个比较奇葩。洗地的说法是,因为接近黑洞的高引力场,所以这颗海洋行星表面异常光滑,陆地没有高低差。而Miller着陆的时候事先探测过,选的就是最浅的地方着陆,而Cooper他们是盯着Miller的坐标去的。

Miller为什么在这个明显不适合居住的海洋星发信号这件事情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震撼的解释。海洋星因为黑洞重力场导致超慢的时间流速(海洋星1小时=地球7年),以海洋星的时间坐标来看,从Miller着陆、发信号到Cooper一伙人追随而来,时间间隔连一小时都不到。换句话说:当Cooper他们降落海洋星的时候,Miller才刚死不久(虽然以地球时间来衡量,Miller已经死了很多年了),Brand甚至猜测Miller就是被前一拨浪冲死的,相隔他们只有短短几分钟。Miller很可能因为时间流速问题,没有时间仔细研究海洋星的特性就发了信号。想想看,一小时=地球7年,要是做个常规化验什么的花一天,24小时=168年,地球上的人早就死完了。

有人说 team 1 那12个人明明是recon team 可他们啥都没看就下去了,像洪水星,你随便做花几个小时拍卫星照再下去也就不用死了… 根据海洋星的时间流速,给海洋星拍1小时的影片,就要在轨道上呆7年。。。

-为什么主角和飞船没有被黑洞潮汐力撕裂

片子中已经解释过了,这个黑洞属于“gentle singularity”(专门安排了台词给你解释这个你还想怎么样啊)。质量越大的黑洞,潮汐力越小,黑洞质量足够大,可能飞船经过黑洞视界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事。当然了,越接近singularity,潮汐力越大,最后肯定会被撕裂,所以Cooper的飞船最后还是爆了么;另外Cooper在弹射之前之后明显很难受。

-飞船(Ranger)燃料:最初NASA需要用多级火箭才能把飞船送上近地轨道,说明他们并没有超越火箭发动机的推进技术。片中还有几次飞船发动机点火的特写,很像普通的战斗机发动机。这样一艘飞船竟然可以在13G和08G重力的行星表面多次起降,表示难以理解。

本座倒是觉得片中的发动机技术比目前技术先进很多,绝对不是化学发动机。从发动机开动的时候发出的蓝光来看,很像是无工质离子发动机(Ion Drive):wwwextremetechcom

@郝奕成 也提到了可能是aerospike,从样子上来看确实挺像。

至于为什么从地球发射的时候还是用的化学火箭,洗地的解释可以是,除了ranger飞船本身火箭还装载了其他物资,光靠ranger本身飞不动。还有就是为了更大程度地保留离子发动机的有效工作时间和燃料。

-关于 Endurance号作的是定轴转动而非定点转动(?);又怎么那么巧它的旋转轴就恰好穿过对接口的圆心且与它垂直?只要这里面任何参数稍差那么一点,库柏的飞艇无论怎么转也无法对接上接

随机爆炸导致Endurance的旋转正好是在中轴线上,而在其他轴线上没有翻转,这个概率很低,如果在其他轴线上有旋转Cooper就不能对接。如果真那样当然片子也拍不下去了。这跟所有其他好莱坞的片子里谁都会死就是主角死不了是一个道理。洗地的解释是:因为Endurance本身就设计为沿中轴线旋转以产生人工重力,那么应该有相应的自动运动补偿装置保证Endurance的旋转保持在中轴线上,平时宇航员走动或者移动货物都会导致Endurance的质量分布变化影响旋转,肯定是需要补偿的。爆炸以后补偿装置启动,抵消了其他方向上的旋转。

对接这一段堪称史诗,管风琴演奏,飞船固定视角,明暗光影交替变换,绝对的太空哥特风。

====== 15号更新

-为什么火箭发射台就在会议室旁边

在NASA一段,Brand按了个按钮然后会议室的墙壁升起,墙的另一边赫然就是火箭巨大的尾喷管,我当时的感觉是“Nolan你TM逗我?” 说归说,洗地还是要洗的。首先不能断定那个就是发射台,也许只是组装车间,发射还要挪到其他地方去。其次,就算这是发射台,那么这个办公室只是搭在尾焰导流通道里的临时办公室。发射的时候把办公室的墙打开,桌子椅子什么的搬走。

-强重力场下的通讯问题。为什么从黑洞轨道或者地球到登陆星球的通讯几乎只能是单向的

Doyle在NASA的会议上提到了登陆12颗行星的之一梯队只能向地球发射一个简单的信号:适合或者不适合居住。Cooper一帮人穿越虫洞之后,显然与地球的通讯也只能是单向的,只能收不能发。Cooper登陆Miller的行星之后,和轨道上的Endurance也失去了联系(黑叔叔23年后与Cooper他们重逢的时候提到了他觉得他们可能已经死掉了,说明23年中没有通讯)。Cooper、TARS跌入黑洞的时候与Endurance也失去了联系。

如果他们还是依靠电磁波通讯的话,那么信号电磁波会在强引力场的作用下红移或者蓝移。地球从黑洞星系接收到信号会红移(频率变慢,波长拉长),Endurance在轨道上收取Miller星球上信号也是如此。在强重力场下频率畸变会变得非常严重,以目前的技术类比的话,也许相当于80111AC/5GB的无线WIFI信号畸变成了AM radio,这使得双向信息传输不可能。但是单向的、模拟式的无线电传输一个布尔值(true or false)还是可以的,之一梯队可以向地球发射一个简单的电平值:高电平就是可以居住,低电平就是不适合——或者更简单:发射了就是适合居住,不发射就是不适合,因为这样简单的通讯协议不受载波频率影响。**在通讯上的表现很好地遵循了一个规则:如果通讯双方一个处在强重力场下,另一个没有,那么他们就无法通讯(除非只通讯一个布尔值)。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Endurance通过虫洞之后,地球和Endurance为什么只能单向通讯,照理Endurance并未进入强重力场,应该可以双向通讯才对?洗地解释来了:跨星际的通讯需要极强的发射功率,可能需要几万平米的发射天线阵列,这种功率只有地球上才做得到,所以Endurance只能收不能发啦。

-Murphy最后成功找到公式以后把计算纸从阳台上扔出去是什么意思?

这个没人问,属于本座自问自答。这是一个彩蛋,Murphy这么做绝不仅仅是为了爽。这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创立的传统:

在1939年奥托·哈恩和F斯特拉斯曼发现核裂变后,费米马上意识到次级中子和链式反应的可能性。1942年12月2日他在芝加哥大学体育场的壁球馆试验成功了首座受控核反应堆。在二战期间之一枚 *** 的建造过程中(曼哈顿计划),他是主要领导者之一。1945年7月16日5点30分, *** 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引爆成功时,费米在 *** 试爆现场附近,在气浪来临之前、之中、之后各洒了一把碎纸片,并根据纸片飞出的距离将该次核爆炸的 *** 当量估算为一万吨。後来证明这与测量结果(两万吨 *** 当量)相差不远,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 ,自由的百科全书恩里科·费米

-片尾TARS和Cooper为什么要脱离母船坠入黑洞?丢掉子船就能保证Endurance到达目的地吗?

Brand和Cooper决定利用黑洞的引力飞往Edmund的星球,计划是在黑洞附近抛弃一艘船以使得母船可以到达。但是后来Cooper自我牺牲也跳进黑洞了。Brand,Cooper和TARS对这个决定有几句台词,记忆中好像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类要前进必须抛掉点什么(leave something behind)。这几句话当时令我比较困惑。首先牛顿第三定律讲的根本不是那回事。其次,就算套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描述,一个自由落体如果只是简单地在轨道上分离成两半,是不会获得额外能量的,如果母船把子船向下“蹬开”倒是可以获得一点冲量,但是这么点能量要逃脱黑洞肯定说不过去。

查了一下Wikipedia,发现这个坎还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已经知道Gargantua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黑洞。关键在于,在旋转黑洞的“动圈” (ergosphere)附近,使用“彭罗斯过程”(Penrose process)可以从黑洞中提取能量。简单解释就是,一个物体如果进入“动圈”然后分离成两半,如果分离得当,一部分会坠入黑洞视界,但另一部分可以获得额外的能量并逃逸,这额外的能量来自于黑洞的角动量(Penrose process)。所以Cooper后来的自我牺牲是值得的,多扔一艘飞船,母船就多一份希望逃逸。

Kepp作为大牛,当然知道彭罗斯过程,这个地不用洗!Yeah!回到前面几句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台词,只能解释为Cooper和TARS在开玩笑,如果真要在片子里认真解释彭罗斯过程好像有点困难。。。

-用摩尔斯电码传递黑洞信息靠谱吗?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Cooper在5D空间用摩尔斯电码给女儿传信息,摩尔斯电码传信息得有多久啊。如果有1G的数据那得传到死,更何况电码记错一位后面就全乱了。这个好像有点离谱。但也不一定离谱。你也不知道Murphy成年的时候,地球上的量子引力论发展到哪一步了。可能公式已经出来了,就差一个系数需要黑洞的数据,那么Cooper就传一个数而已。或者公式类似E=mc^2之类,其实很简单,但没有黑洞数据是推导不出来的。再或者,Cooper就一句话就能让女儿在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比如只要说一句“M弦论是对的,好好研究,其他都狗屁”,Murphy就再也不用看其他弦论的论文了,省多少时间。

======结论

《Interstellar》是本座看过的最严谨的科幻片,没有之一。片中对于几个科学问题都花费镜头专门解释,令我这种geek很high,换了其他导演估计就一笔带过了。以下:

虫洞形状问题:在进入虫洞之前黑人宇航员专门解释了虫洞为什么在三维空间是球形。其实他不说估计也不会有人专门问。

Cooper, Brand和Mann在基地里的讨论:这段讨论不长,但却是全片技术含量更高的一段。Mann提到了目前物理学的根本难题,就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重力问题上的不一致性,不解决这个问题,Dr Brand在地球上无法达成PlanA的目标(操纵重力以造出廉价的殖民飞船)。要突破这个问题就必须在黑洞视界内取得数据。Cooper问为什么不能这么做,黑人回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nature prevents a naked singularity”,这来源于宇宙审查假说:Co *** ic censorship hypothesis。 说通俗点就是黑洞奇点毁坏物理定律,属于宇宙的家丑,所以被藏在黑洞视界背后,而通过了黑洞视界的事物一律是有去无回的,所以也不会有人可以暴露“家丑”(但其实还是可以的,看下一条)。

Cooper和TARS坠入黑洞取得数据:进了黑洞有去无回这件事其实也是矛盾的,因为信息不能被凭空消灭掉,霍金的解释是被黑洞吞噬的信息最终会随着霍金辐射重新释放出来。影片的解决方案是让Cooper在高维时空向过去传递信息,这涉及到了时间旅行一系列的议题,时间旅行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了外祖父悖论三大主流解决方案。。。在这里就不谈了。

值得一提的是Cooper坠入黑洞那一段有一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在下坠过程中黑洞“地平线”的圆弧急剧向上弯曲,包围了宇宙的星空。这个是有根据的,在此页面有详细讨论:Journey into a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要注意的是,**版本的坠入黑洞视觉效果虽有根据,但并不是最正确的视觉效果;更正确的效果是整个宇宙在宇航员的腰部位置向上卷成一个桶形,但视觉上看起来难以理解。个人觉得还是**版的效果更容易理解一点,坠入黑洞就像坠入一个深井,所有的星空缩成一个井口大小的光圈。。。光是这一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就令本座心服口服,我相信一般观众都未必会注意到这段。

洗地完毕~~ 最后,对Cooper到达singularity以后的剧情的槽不要吐,现有的科学无法解释在黑洞核心会发生什么。脑洞怎么开都是可以的,就算Cooper在核心遇到海绵宝宝都是合理的。

=======

以上那句是玩笑。

上映已经快两个礼拜,《Interstellar》被喷得也够多。剧情复杂的科幻片都是这样,《Inception》也是如此。其中不乏一帮文科生看不懂恼羞成怒。

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你会不会看**?

去**院看**,如果你不是为了在黑暗中摸妹子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大致也就是为了去娱乐一下。作为合格的观众,看**之前要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叫:suspend belief。 这是一个你和导演之间的交易。导演说,你姑且无条件地相信我作的一些假设,不管这些假设有多么荒诞多么假;基于这些假设,我给你讲个好故事,让你在这两个小时里爽。

看《Star Trek》,你就得相信不同的外星人恰巧样子就长得和人差不多。看《Star Wars》,你就得相信有原力这回事。看《The Matrix》,你就得相信电脑喜欢把人做电池而不是直接飞到大气层外用太阳能电池板。看《Inception》,你就得相信手提箱造梦机挂上点滴就能给你洗脑。看《Interstellar》,你就得相信人类能造星系级飞船但是种不好田。看《Avenger》。。。漫威说啥你就得信。

去看魔术表演,你知道魔术师明目张胆地骗你但你还是心甘情愿地掏钱。你可以吼一句:“你做的都是假的,你根本就不能把那美女锯成两半再拼起来”。猜猜这场子里谁是傻=逼?

魔术师强不强,取决于观众明知他在玩障眼法的情况下,能否把不可能的情况玩得天衣无缝。

故事讲得好不好,取决于在假设的前提下,情节能不能自圆其说,而不是假设是否荒诞。

分清哪些是“假设”,哪些是“假设所引出的情节”,是一个合格观影者的基本素质。

《星际穿越》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等人主演的科幻**。**的主题围绕着一组宇航员穿越虫洞,寻找新家园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牺牲和爱。

这部**在情节方面非常紧凑,宇航员们在虫洞中遭遇的重重危机让观众感到紧张 *** 。同时,**也探讨了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对家园的眷恋,以及父女之间的深情,这些元素让观众感到动容。然而,在角色塑造和情节铺陈上,**显得有些单薄,有些角色缺乏深度,有些情节的交代也显得匆忙。

**的主题和基调强调了探索未知、人类对家园的眷恋以及父女之情等主题。诺兰独特的影像风格和音乐配合,打造出一种宏大而又深沉的基调。然而,一些观众可能会觉得**的情感表达过于沉重和压抑,让人难以承受。

在表演和角色方面,麦康纳和海瑟薇的表演深入人心,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转折都表现得十分细腻。但其他一些角色则显得较为单一,功能化,有些角色的消失和出现也显得突兀。

在 *** 设计方面,**的 *** 质量非常高,特效和音效都非常出色。然而,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的画面有些过于暗沉,缺乏一些色彩和光影的丰富性。

总的来说,《星际穿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科幻**,它带给观众的是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对家园的深深眷恋。无论吹捧还是贬低《星际穿越》的都误会了。这个最后的情节并不是爱能穿越维度,而男主角因为和女儿的情感用多维空间的设置穿越时空传递了反重力公式。

在《 无尽的拉格朗日 》里,玩家穿梭星际,可以组建一支专属舰队,前往未知领域进行开拓。这款网易原创宇宙策略手游中,你将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将亲自畅游于饱含历史和故事的银河系,开启一段亦真亦幻的星际冒险旅程,也可主导一部波澜壮阔的星际战争史诗。

强烈的科幻感和交织的游戏体验

《无尽的拉格朗日》通过许多科幻感不俗的交互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游戏的沉浸感。比如在基地界面,该作采用3D场景设计,支持视角的自由移动。玩家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自己的飞船基地,也可欣赏到各个方向的宇宙场景。相比同类游戏的2D场景,这套设计大大增强了玩家的自由度与掌控感。

3D优质建模、科学逻辑自洽

建模从粗粒到精致,画面从2D到25D再到3D,光影效果、材质感也越来越逼真……游戏画质对代入感的影响不容小觑,这几乎适用于所有游戏,《无尽的拉格朗日》也把握住了这一点。

复杂庞大的多维度战场

《无尽的拉格朗日》里的每一位“小角色”,也可以体验到纯粹的策略乐趣。游戏目前开放了九种类型的舰船,经过策略组合搭配,可能实现战力翻倍,以少胜多。从某种角度来看,计谋策略能在这款游戏里“抵钱花”。这里的争斗并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简单,而是涵盖军事、政治、外交、舆论,联通了阳谋正道与阴谋诡计的多面博弈。丰富的游戏基础规则设计与游戏同盟策略相得益彰。

过于硬核氪金的战略布局

在“拉格朗日系统计划”中,资源是最关键的采集占领、地区的探索是尤为重要呢,那么无外乎会造成过于硬核、过于肝的局面。游戏中,不少玩过测试服的玩家也有所反映,箱子爆率极低,希望在正式服上官方可以衡优化游戏资源爆率问题。

我总结

总体来说,这游戏还是不错的,如果你真玩过群星和星际之类的游戏你就应该很容易上手。现如今游戏已在全平台开启公测预约了,大家一起在8月18日去游戏中探索这个未知的宇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