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创业经历】 姚劲波

装修宝典06

【姚劲波创业经历】 姚劲波,第1张

【姚劲波创业经历】 姚劲波
导读:  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姚劲波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姚劲波创业经历篇一 人会长大三次。之一次是在

  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姚劲波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姚劲波创业经历篇一

人会长大三次。之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不能辜负的信任

回头来看,我人生的很多东西,其实在18岁那一年就已经决定了。

那一年,我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一上大学,就听说过雷军,看了他在《计算机报》上的一个采访,觉得这个人挺厉害的。很快,他回学校来做演讲,给了我几个印象。之一,他 *** 澎湃。第二,这是我之一次听说一个词,叫管理。第三,他谈到和微软的竞争,说要用未来十年,再和微软来一次豪赌。下面掌声雷动,觉得不愧为我们的大师兄。

后来,我问我们同学,还记不记得雷军这个演讲,他们都说不记得了,可是我却记得非常清楚。所以,这就叫作因缘际会。2011年,雷军鼓励我去创业,给了我200万人民币的天使。他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雷军的投资,还是你师兄给你的投资。

但是,也许我因此背上了一个巨大的情感包袱,因为雷军投我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说,华兵你知道吗,我觉得你有90%的可能性成功,但我也告诉你第二句话,我投过的创业者没有一个挂掉的。

我做车品汇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

2011年7月,雷军投资了我。当时,他跟刘芹关系好,说好让刘芹后面跟一点,聊得也都不错,准备投。但后来,我这边termsheet和海外机构已经在做了,却感觉晨兴那边不是很积极,有点慢。

2011年12月的一个晚上,我在翠宫饭店跟刘芹聊到11点半。那天下着鹅毛大雪,我一出来,外面是一片雪白的世界,特别安静。我住在东五环,一个人慢慢开着车,时速20公里,最后到家已经两点多了。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我知道,没钱了。

我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我把几个核心的人拉到公司旁边的咖啡厅。我说,拿不到钱,怎么办。有人就撤了,有人说,我还是愿意跟你干,降点钱,挺一挺。那时候,慢慢开始有一些销量,一天几十单,但毛利只有30%,收入减掉运营成本还是亏损的。我说,公司做不成,要不你们各奔前程,我一个人继续撑着,公司要以更低的成本运作。

2012年春节之后,我把SOHO现代城的办公室退掉,搬到了东南五环汽配城里面。运营、库房、仓储都在那里,拿货也比较方便。人员一直在压缩,最多不到15个人。拿五千块钱以上的人全部砍掉,都拿两三千。公司一个月的运营成本10万块。后来,我自己还拿了100万出来。

一直到2013年底,整整两年,一直就是这种状态。我想在这里看看汽车后市场的机会,但也没有想通,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老实说,那段时间我是比较自卑的。以前做投资,我都在华贸和国贸的酒店里开会,很光鲜。现在急转直下,在汽配城和维修工一起吃饭。朋友们都知道我在创业,但那两年,我和整个互联网是与世隔绝的。我给别人打 *** ,说过来看看,帮忙出出主意,可人家都说忙,就是觉得你这项目不靠谱。说实在的,那两年春节我都没有回家。你还在苦苦挣扎,但老家的人都觉得你已经非常成功了,这里面有很大的落差。

那年夏天,我看《中国好声音》。平安最后唱完歌,说除了唱歌,我已经什么都不会了,我就想把这么一件事情做好。那时候我听这些话,是要流眼泪的,因为他们也是从更低潮里走出来的,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

我为什么特别感激雷总,因为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我。那是他做小米的初期,我们有时候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关于怎么管理,怎么节约成本。后来,他还把我的案例拿到一个董事会上讲,说你们成本太高了,要学学李华兵。

我自己非常清楚,这个方向坚持下去是有问题的。但你会觉得特别想用劲,特别想着怎么报答雷军。我从来都不敢讲这个公司是雷军投资的,生怕公司做得不好,毁了雷军的名声。后来雷军也说,你要不要换别的方向,我们也可以支持你。但我觉得,我不能死,我也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后来,为了这句话,我跟雷军交流过。他说,华兵你真不该有这么大的压力。他不断在给我减压,但以我做事的原则来讲,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我知道姚劲波一分钱没有时有多难

2013年7月,我剃了个光头,决定重新开始。我在微博上给李开复发了个私信,见了他一面。他说,工场可以给你一点钱。我说,我要换方向。我决定做拼车,然后把公司搬到了现在这个写字楼——因为这是58同城办公过的地方。

我跟姚劲波是非常好的兄弟。2007年,我在汉能资本做投资经理,在一个年会上见到他。他作了一个主题演讲,我去跟他交换名片,聊了一下。我们年纪差不多,聊得来,我也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就跟老板推荐,把他签下来,帮他做融资顾问的业务,具体由我来负责。

当时也没有花太大的精力,因为58同城还非常小。他们跟京东遇到同样的问题,恰逢金融危机,没人敢投。我跟老板讲,没人敢投,干脆我们投一笔,但老板不敢。

58的融资特别艰苦。DCM、华瓴都是我带他去见的。最后,他真的没钱了,我跟他一块见羊东。羊东批评了一番,这个那个的,让他很没面子。没办法,他们A轮的投资人是赛富,后来羊东说,你去找阎焱把,让他帮你想想办法。

到了后来,58同城账上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姚劲波卖了个域名,换了几十万出来给大家发工资。他们几个人就在旁边的咖啡厅见面,其他几个人都要走,姚劲波咣当就给搞哭了,说你们走了,我怎么办。我陪着他去吃饭,他心情特别郁闷,我是感同身受的。

我知道他那个时候有多艰难。你看,我现在办公室的装修已经算非常奢侈了,但那时候,就这一张桌子,他们可能有三个人坐着,而且每个人面前都没有电脑,只有一部 *** ,疯狂打 *** 。

后来,DCM投了他。过了那一关之后,再拿钱相对比较容易了。但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一面,艰难的时候,没人看得到。

姚劲波身上有一股劲。他跟我聊过,特别想把陈晓华从赶集挖过来。当时陈晓华在赶集特别不爽,因为杨浩涌从来不提上市。姚劲波就想了个办法,直接到赶集楼下给陈晓华打 *** 。最开始,陈都不接。后来姚说,我已经到你楼下了,你下不下来,你不下来我就上去了。

陈晓华下来了,在旁边咖啡厅见面。姚劲波口才也还行,搞定了。这是58和赶集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胜负手,因为这个人做流量很厉害,所有流量都是他做出来的。这个过程里,姚劲波说他当时说得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对不起别人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你觉得跟谁干最有可能成。

另一个触动我的,是刘强东

2006年初,我刚进汉能资本,刘强东就找过来,说能不能融100万人民币,把哥几个工资给发了。又过了三个月,又来了,说能不能再融800万人民币。我们都没工夫见他,一直忙其他事情没来得及弄。

结果,京东是在做B轮的时候,找我们另外一个同事做banking。那次是我和刘强东之一次见面,也不熟,就寒暄了一下。他的B轮特别艰难,融了2100万美元,投前估值6500万美元。雄牛资本领投1200万美元,今日资本投了800万美元,梁伯韬个人投了100万美元。刘强东特别高兴,因为投前估值从3500万美元爬到了6500万美元。

所以你看,创业者有多艰难。那时候就是个白菜价,可白菜价都没人敢投。张颖也来我们办公室看了,说这个案子我们非常有兴趣,想投。但是左弄右弄,大家这时候不敢出招儿了,都憋坏了。

之后,我去参加一个VC的酒会,说我们最近刚刚close掉一个案子,就是京东,不容易啊,然后大家都是这种感觉。6个月之后,老虎基金以3亿美元估值拍了6000万美元给他。那时候,我建议老板要不要赌个200万美元进去,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他一看沈南鹏不敢投,张颖不敢投,几个大个儿的不敢投,他也就没投。

这之后,刘强东以10亿美元的估值又拿到了15亿美元。再往后,你想摁他也摁不下来了,就这么简单。

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参照物了。姚劲波今天市值40亿美元,包括跟赶 *** 并,我没有多羡慕他,但我知道他是从一个 *** 丝过来的,我亲眼见证了那个历程。

刘强东从中关村起步,这么多年苦哈哈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真的干起来了。怎么说呢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我和姚劲波同年,以我李华兵的经验、资源、人脉,我真不一定会输给他。但这已经是金字塔尖上的人了,人家能干成,你为什么不行

小结

我最害怕的不是选错方向,也不是个人不够优秀。而是很多人,每次开始一个事情,不到一年,他就放弃了。然后说,这个事情不行。很多人,就浪费了自己的一辈子,一直在之一年第二年的怪圈里打转。

我身边有钱的人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好的学校毕业,名企,高管,创业,成为高富帅。另外一种人是普通人,极其普通,普通到你看到他不会认为他有成为富翁的任何潜质。但是有个特点,就是莫名其妙找到了一个机会或者一个潜力的公司,坚(被)持(逼)做下去了,然后莫名其妙成了千万富翁。

战胜我们自己内心一蹴而就的心态,战胜我们内心对失败的恐惧。任何一个创造者,都在他的人生中制造过无数垃圾。永远不会有一次就成功的创造者,而只有不断连续创造,大量创造的人,才能更大概率地让自己的作品有成功的可能性。

 姚劲波创业经历篇二

大学毕业一年,他就创办公司并且卖了几十万;他在万网从基层做起一直到担任高管;他创办了学大教育并且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他是国内更大的生活分类信息网站创始人……这是一个让人骄傲的创业历程,但姚劲波却始终没有感觉到成就,反而常常处在一种壮志未酬的思绪中。

1999年正当互联网热潮悄然兴起时,刚大学毕业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姚劲波,理所当然地在工作之余做起了个人网站——一个以域名注册交易为主业的“易域网”。网站做了半年,既没挣到钱,也没办法再发展壮大,姚劲波想到了把他卖掉。幸运的是,姚劲波发出的几封邮件都有了回音,于是他连人带网站一起投入了当时在企业信息服务领域坐头把交椅的——万网。

大学刚毕业,姚劲波就已经有了几十万元的家底和万网的股份,但他在万网还是从底层做起,产品经理、产品总监、华南区总经理,直到企业的副总,姚劲波有意在各个位置都锻炼一番。在万网,姚劲波做出的几次域名交易案例,让他名声鹊起,在IT界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比如从韩国人手中收购了“端午节。com”又无偿捐献的举动。

“早期的创业和在万网的经历对我帮助很大,”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经历,姚劲波说,“正是在万网让我对互联网有了真正深入的认识和积累了管理经验。”直到现在,姚劲波依然对域名有着特别的情结,他甚至依然不断注册他喜欢的域名作为收藏。他拥有nihao。com;gupiao。com;jiehun。com;bugu。 com;52。com等上千个有价值的域名。

“我喜欢收藏域名,就像有人收藏红酒和字画一样。”姚劲波说。问到这些域名价值几何,姚劲波淡然又有些骄傲地说,“按市场价值,可能超过一亿吧”。

正让他成为亿万富翁的是学大

2004年在万网做得顺风顺水,姚劲波却觉得还是需要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于是他和几个同事一起创办了后来创造教育界奇迹的上市公司——学大教育。

现在姚劲波很少提学大,因为他已经完全专注到58同城了。学大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很顺利就成功了。刚开始姚劲波他们共创办了三个网站,但只有做家教的学大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被保留了下来。后来为了能够实现盈利,学大还是从原打算进行的线上教育,改为线下的中小学课外教育,并且最终成功上市。

但实际上,当学大转型线下教育时,姚劲波就已经淡出学大了,在他的心里还是希望做互联网。所以他离开学大,创立了他的第三个公司,也是他希望可以献身终生的事业——58同城。

“学大上市时,我去了纽交所敲钟,那一刻真的让我百感交集,至今记忆犹新。高兴的是曾经的梦想成真了,但其实真正希望的是,什么时候我可以代表58同城来这边敲钟,那才是我真正的成就感。”忆及当初,他这样说。

“58同城”是一个生活信息分类网站,几乎很多人都知道也都用过这个网站,但是58再大,不过是个整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服务平台,很难成为一个大的公司。而姚劲波的梦想就是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而且他也深信,58同城会成为一个宏大的平台,提供海量而细致的服务,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2005年姚劲波刚刚创办58的时候,是在研究了美国排名前100网站之后,被Craigslist所吸引,这个只做分类信息服务的简单的平台,流量竟然和ebay一样大,这让姚劲波不禁眼前一亮。“直觉上感觉这个方向可以,我本身就是北漂,也曾经因为租房被骗过钱,深知异乡人生活的不易,所以就很想做一个为老百姓生活服务的平台。”

公司刚开始做,姚劲波还没有想到融资,风投却自己找上门来。当软银赛富的羊东坐到58的会议室时,姚劲波的PPT还没有做出来,但只聊了一次,软银赛富的500万美金就进账了。之后姚劲波问羊东,为什么那么快就决定投资羊东说,直觉上他觉得姚劲波能把这件事做成。

和所有初创的互联网公司一样,58同城也经历过烧钱——不知所措——弹尽粮绝的曲折经历。刚开始模仿Craigslist,一年后发现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美国相距甚远,Craigslist主要靠个人用户付费,而中国的个人用户付费是很难的,所以又投钱创办了DM杂志《生活圈》,希望依靠线上的资源,在线下赚钱。但是一年后《生活圈》停刊了,因为姚劲波发现他们最适合的工作还是互联网,所以才又重新回到线上主业中来。

很快,58同城的业务从单纯的C2C调整到C2C和B2C并存,依赖C2C获得信息和广告,依赖B2C获得企业用户的付费。这让58同城终于有了大幅度的收入增长并在2009年实现了盈利。

随着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投资的进入,2010年和2011年58同城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除了继续夯实分类信息业务之外,还开创了电子商务业务,其中的团购业务做的有声有色。这期间,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进而达到现在的数千人,在几十个城市拥有分公司。

这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事,但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地方。因为当美国同类网站Craigslist。org收入已达一亿美金的时候,员工不过是几十名,他们不做销售,只做 *** ,平台设计极其简单,却可以很好的进入盈利阶段。

所以58同城又开始站在风口浪尖上了——中国流量前30的网站,之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还没有持续盈利。一度有消息传来,说58就要准备上市IPO了。过了一会,又有传言说58同城遇到了危机,再不IPO就“难以撑过这个冬天”了。

 姚劲波创业经历篇三

2016年,更大的变化是调整了BG(事业群)和中台管理架构,从以一个中心的圆心结构,变成了一个几个BG并行的结构。

调整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拆成BG以后,各自才会有明确的对手。比如,现在58安居客的对手是搜房,58赶集 *** 的对手可能是前程无忧。有对手和没对手,状态和紧张感是不一样的。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外部客观地评价每一个部门做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中台是邢宏宇(CTO)在管,我们希望把很多公用的东西,包括大数据、AI统一地研发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58的数据场景很丰富、数据很多,数据带来的增值也很多,所以我们在这上面引进的人才,包括投入的力度是显著加强了。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各个垂直领域基本上都到之一的位置了,不是之一也是第二位。现在,我能够看到清晰的路径,比别人提供的服务更好,用户一定会喜欢我们。

我们是一个只要看到机会或者看到风险,都会立即下手去把它堵住的一家公司。我们始终有很强的危机感,然后敢去行动,也有一定的安全感。

我们是一个很老的公司了,马上就是11周年的生日了。我们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非常清楚我们业务的脉搏是什么,成本怎么样,增长怎么样,我们比较不受外界干扰,不会是别人指挥我们怎么干活。

58一路上都被人质疑,都有人骂,今天要是没有人骂我们的话,我反而会不适应。有人看好你,有人不看好你,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有很多人关注你。

有人关注你,就比没有人关注你要好。做公司,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外界并不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他们最看好你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自己最郁闷的时候,他们最不看好你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自己感觉更好的时候。

这11年中,我们最危险的时候就是2008年、2009年。

当时公司几百号人,每个月成本几百万,但互联网几乎不能挣到钱,公司没有收入,资本市场又非常差。如果今天是100分的话,那时候连30分都没有。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我们高管的工资就不发了,但我给他们发股份。当时核心的几个人,我们不发期权,我们是一个整体,也没有什么条件,就把股份给他们,也没有发生说有人拿了股份就走的情况。

其他时候跟那个时候比都不算什么。那个时候我们最焦虑的就是两件事:之一,你知道用户很喜欢你的产品,用户很活跃,但是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挣钱;第二,确实是融不到钱,而且你已经见了50个投资者了,你不知道再见50个会不会有人给你钱。

等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公司肯定能够挣钱了,客户肯定会愿意为我们的服务买单,而且市场很大。你做了一个东西,一直是免费产品,突然发现原来是能够挣到钱的,这种感觉还是蛮惊喜的。

现在,很多风口正在过去。用户的增长、流量的增长的成本,再去打一个平台的难度,都在增加。很多领域,即使是做移动互联网的,也都在变成传统领域。如果现在创业,还是往广了做,那基本上这个路是很窄的,是走不通的。只能往一个很小的点,往特别深了来做才有机会。

过去两年,都认为这O2O里有机会,包括电商的一些公司,但投的一些垂直类的公司,最后都倒下了。这里面有偶然性,比如创始人的问题,但也有必然性。一些平台性的公司还是会有一些天然的优势。电商里面真正活得好的公司其实只有阿里巴巴,美国其实也只有亚马逊。ebay其实也不是很好,算半个,京东也算半个。

我们也会不断地去颠覆自己。转转、到家、招财猫等业务的成立,也许是进攻,也许是防御,也许是一种试验,各种心态都有,反正我们觉得哪个地方有问题,我们一定会在那里放一支军队。

资本市场是一个指挥棒,所有的人过去之所以失去理性,都是因为资本市场错误的导向。今天市场已经理性很多了,没有一个创业者愿意把自己逼到一个绝路上。

我们从来不做补贴,就是广告费大一点、小一点的问题,其实就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我觉得再走一遍,会比现在好一点,但是也就是好一点点而已。

我自己不是说我多英明,我就觉得这11年走的基本节奏是对的,该进入的时候进入,该做用户的时候做用户,该融资的时候融资,不会有太大的不一样。

一个好的创业者,能够说服投资人去关注长远价值,关注长远的利益、竞争格局。创业这十几年,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节奏在走。但我也不是很固执的人,也被投资人说服过。那年的广告大战,请杨幂代言,基本上是投资人觉得我们应该加大投入,我当时没有那么激进。

我也会做一些原来不擅长或者不愿意做的事,为了增加我们平台的品牌认知度,我也参加了一些节目、论坛。原来都是极其反感的,极其不愿意做的,但是事实上参与了挺多的,58受益也蛮大的。

我记得最开始去参加《非你莫属》,我坐了好几天,参加了五六期,结果发现我一个镜头都没有。后来说锻炼也好,或者说逼自己也好,都是因为经营这个企业的需要,让企业曝光的需要。如果有其他选择,我一定不会去做这个事情。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批八年以上的老员工在深圳做了一次拓展运动。有几十个人,因为都在58赶集工作很久了,有些人有了疲惫感,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个事情是不是做完了。所以,我就提出来要看下一个10年,下一个10倍。我在现场给所有八年以上的员工发了8万块钱的红包,并让他们再额外休假一周。我们还把这个变成了惯例,以后,只要满8年的员工都有这么一个通用的福利。

我跟圈子里面的这拨人,首先,我们是没有敌人的。我们拿了腾讯的投资,但58到家也接受了阿里的投资,我也在湖畔上课。我们跟百度也是很紧密的合作伙伴,百度的很多会议我也参加的。我自己真的不觉得在行业里面谁是对手,我跟任何人都会聊天,我也不恨任何人。

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敌人呢包括我们跟赶集竞争,但现在我跟(杨)浩涌也是好朋友,心灵上交流还是挺多的。但有的人他会天然觉得:你是我的对手。

我知道有不少人把我当成对手,但是事实上,切入点不一样,体量不一样,可能瞄准的方向也不完全一样。再说了,即使是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是对手呢

Q:你感觉到资本寒冬了吗

A:投资的寒冬,我自己认为,现在说是资本寒冬的人一定是没有经历过2008年、2009年的人。2016年一个月投资的案例比那会儿一年、两年都多,今天的估值水平依然是非常高的。所以现在说资本寒冬的人一定是被宠坏的人。融资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从来就是难的。过去一年,VC是很傻的,到处投,但你不能期待他们一直傻下去。

Q:从58赶集所在的这个行业,你感觉现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A:整体来讲,中国经济现在有两个比较有亮点的地方。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服务业,消费升级服务业。我们是处在这两个板块交界的地方,所以,我们其实是处在整个中国经济里面更好的位置,所以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我们行业有明显的减速什么的。

家族办公室的起源是家族管家,现代意义的家族办公室,是金融、法律、财务、税务专家顾问团给一个家族提供包括资产管理、遗产规划、日常财务、企业管理、上市咨询等顾问工作。在这个顾问团之上有一个总协调人,我们称之为家族办公室总协调人,也叫家族办公室架构师。

当今世界有两种家族办公室。一种是超级家族的单一家族办公室,一种是同时服务多个家族的联合家族办公室。

超级家族因为有庞大的产业,舍得花费大量的成本,雇佣金融专家、法律专家、税务专家、财务专家只为自己家族服务,传说中的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比尔盖茨家族办公室都属于此类。

那些没那么超级富有的家族,既需要家族办公室服务,有不愿意支付超高的成本,就会选择联合家族办公室。

所谓联合家族办公室,就是一个由金融、法律、财务、税务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同时服务于多个家族。这些金融、法律、财务、税务专家不一定是某个固定的人,也不一定是专职做家族办公室服务,但是一定精通家族办公室服务。他们在家族办公室架构师的协调下,同时服务多个家族。这样既降低了客户的成本,服务团队也会有不错的收益。

在中国古代富有家庭或者官宦家庭的大管家,有点家族办公室负责人的意思,但是当代的家族办公室却是舶来品,慢慢的为众人所知,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

概念是舶过来的,但是人却舶不过来,于是中国的一些先知先觉者,就开始成立家族办公室团队,开展家族办公室业务。当下中国的家族办公室团队,主要有三个来源。

1 银行的私人银行部以金融投资为切入口提供家族办公室服务。

2 先知先觉得律师团队以法律风险规避为切入口提供家族办公室服务。

3 传统的财富管理公司以海量的投资产品为切入口提供家族办公室服务。

这样的家族办公室团队,有他们的先天优势,他们手里掌握着中国的超高净值家庭客户,分别拥有自己的专业优势。

银行的优势,首先是客户强大的信任,愿意把庞大的资产交给他们打理。

律师的优势是精通国内法律,可以帮客户规避很多法律风险。

财富管理公司的优势是投资产品种类丰富。

当然,这样的家族办公室团队也有他们的先天劣势。在还没有弄明白家族办公室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情况,就开始提供家族办公室服务,从一开始就跑偏了,部分机构甚至偏的离谱,完全是打着家族办公室的名义在卖理财产品。

这就是本文的那个前辈说的“伪家族办公室”。

那么真正的家族办公室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家族办公室服务分为两个部分:规划和执行。

之一部分:规划。

这个部分的工作,就是由家族办公室架构师来完成。在一个家族决定启动接受家族办公室服务的时候,首先要接受尽职调查,根据尽职调查结果,由架构师来设计这个家族办公室服务的工作步骤,紧急的事情优先做。比如有些家族的企业存在很多的税务风险,就要先梳理税务相关的工作。就像很多拟上市公司在做股改、上市辅导的过程中,通常要补交很多税款,就是处理未来的税务风险。

架构师根据尽调结果为这个家族未来的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提供家族办公室规划方案,在和客户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最后确定规划方案,然后开始第二步工作,执行。

第二部分:执行。

家族办公室服务的规划方案相对简单,而且很多规划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不断的调整。

家族办公室的执行过程,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比如比尔盖茨家族办公室,曾经的微软大股东,在家族办公室成立后2000年开始逐步卖出微软的股票,然后进行多元化投资。到目前为止25年,比尔盖茨只剩下1%左右的微软股票,依然不耽误人家二十多年没有跌出世界富豪排名前三,且多年雄踞之一名的宝座。

家族办公室规划方案的执行,就用到了强大的顾问团。

首先从法律和税务着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先处理完历史上积淀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等法律和税务梳理并处理完成后,开始调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资源进行家族办公室具体服务的落地,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和税务专家全程参与。

以上两个步骤规划部分相对简单,很多专业人士经过一定的学习都可以慢慢的胜任,毕竟规划也是个动态的过程。

但是执行部分就相当难了。执行的难不是难在找到法律、税务、金融资源,难在找到专业靠谱的资源。如果说一个家族办公室团队足够牛,能够找到挺多国内的优质资源为自己的客户服务,那么跨不过去的一道坎就是国际资源。

对于超高净值家族来讲,在家族办公室运行过程当中,避不开的一项就是资产全球配置,对中国家族来讲,相当一部分投资属于海外投资。

一个中国法律专家,正常情况下不会是其它国家法律专家。一个中国的税务专家,即使懂其它国家的税务,也不会是其它国家的税务专家,一个中国银行家,不一定能调动另外一个国家的金融资源,更何况其它国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几十个国家。

所以,一个中国的科学的家族办公室服务商,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之一:至少有一名非常专业的家族办公室架构设计师。入门级的架构设计师是可以速成的,更专业就需要不断的历练。已经有培训机构要赚这个钱,下半年

一、品味 

办公室设计要充分体现企业或公司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企业的特色和形象,对置身其中的工作人员产生优越的、积极的影响。

二、定位 

办公室装修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它承载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精髓,想要打造一个好的办公室效果,必须先为办公室定位。 很多人不重视办公室环境的营造,把办公室装修置之度外,这也造成了很多的人才流失。

三、风格 

办公室装修更好以简约、时尚、经典为主流这样才能唤起美感的享受,同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纷繁复杂的办公室装修虽然惹人眼球,乍看着实光鲜亮丽,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会审美疲劳,而处在一个过度装饰的办公室内,也会让人精神疲劳。

在90年代初期大开间办公室风靡一时的时候,比尔盖茨坚持给他的程序员每人一个11平米的独立办公室,让每个人在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按照自己的个性布置。在这种充分尊重个性环境中,开发人员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论职位高低,所有微软人的办公室都在11平米左右。昭示着一种思想:人人平等、张扬个性,和微软“尊重个人创造力”的形象相得益彰。 

由此可见,办公室的装修一定要体现公司独特的文化。“办公室的装修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公司的文化,二是公司的实力。” 

四、稳重凝练性 

老牌的大型外贸集团公司喜欢选择这种风格的装修,让客户和生意伙伴建立信心。从装修特点上来看,是较少选择大的色差,造型上比较保守,方方正正,选材考究,强调气质的高贵和尊威。 

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表现出来才是办公室装修之精髓。不仅在使用上达到了经济实用的产品诉求,从美学上也突出了人与空间的自然联系。艺米设计办公室装修秉承完善的装修经验,为大众所喜爱,相信会在办公装修行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