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有个女巫店是酒吧吗?

装修宝典017

台湾的有个女巫店是酒吧吗?,第1张

台湾的有个女巫店是酒吧吗?
导读:台北知名音乐酒吧「女巫店」月底停业  位於台大公馆商圈附近的知名live house「女巫店」,最近传出将於月底结束营业。  女巫店经营10馀年,以推广「女权运动」、强调女性议题为重,周四至周六晚间的独立音乐表演更让它成为台北更受欢迎的展演

台北知名音乐酒吧「女巫店」月底停业

  位於台大公馆商圈附近的知名live house「女巫店」,最近传出将於月底结束营业。

  女巫店经营10馀年,以推广「女权运动」、强调女性议题为重,周四至周六晚间的独立音乐表演更让它成为台北更受欢迎的展演场所之一,而许多知名歌手如陈绮真、张悬、卢广仲等人也都曾在此表演过。

  此消息一出引起网友哗然,许多独立音乐爱好者讽刺说「中世纪猎杀女巫行动开始了」;喜爱桌上游戏的顾客也大呼可惜,直说:「少了一个可以吃又可以玩,环境氛围也很棒的一家店。」可说是从女巫店「起家」的张悬则表示,这里养育的音乐文化无可取代,希望现行法令能有所改进,以符合时宜。

  不过市府相关单位皆否认要求女巫店关门,环保局强调,去年曾对女巫店进行2次噪音检测,均属合格范围,从未开过他们发单;都发局则指出,该店的音乐表演虽属「其他休闲服务业」,有违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范,但至今尚未开罚,更别说是「勒令停业」。

http://big5am765com/gate/big5/bbshellotwcom/detailjspid=1797168&pg=1node_1797182

南阳阳光地带钻石ktv夜场80-100/小时。

KTV全称是Karaoke TV。Karaok是个日英文的杂名,Kara是日文“空”的意思。KTV,从狭义的理解为:提供卡拉OK影音设备与视唱空间的场所。广义理解为卡拉OK并提供酒水服务的主营业为夜间的娱乐场。KTV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唱吧,可以跳舞、唱歌还能喝酒,对于小型聚会是之一选择。

20世纪90年代,是卡拉OK最风行的时候,但这也经过一连串的演变。在初期,我记得我小时候,曾见过有人会推着一台卡拉OK作流动式的生意,它带有两个麦克风和一个钱箱,不放进钱去,机器就不会播放伴奏音乐,麦克风也不起作用。

这和日本一开始推出卡拉OK的情形很像。后来仿效日本的场地设计由开放式转而成为包厢式的这一段时间内,由于属高价格、高享受,所以除了商业聚会、洽商之外,一般人在经济条件许可下,都选择购置一台卡拉OK。可是近几年来,家庭卡拉OK机被束之高阁,城市里的卡拉OK厅发展到量贩式。

随着当时哈日族的风潮开始盛行时,这股OK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进台湾,被正式译为卡拉OK。香港、大陆内地包括东南亚基本上延承了台湾的风格,以KTV的形式为主。一开始,台湾完全仿效日本的开放式空间设计,但是效果并不好。台湾商人将原有的包厢式小视听中心与之结合起来,经改良后,出现了以包厢为主的KTV。

既可以欣赏画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干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卡拉OK不单单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个贬意词。1996年以后,随着酒吧、D厅等更丰富的娱乐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来一统天下的地位,娱乐场所的门牌上已经少见这四个字了。

但卡拉OK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不断地变换着经营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间、量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咸鱼翻身,以往单纯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饮娱乐商务交际等多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