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装修宝典013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张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导读:《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梨树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学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53—54页。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

《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梨树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学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53—54页。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观察、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题(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 *** 导入

1 (课件出示跷跷板图)师:这是什么?大家玩过吗?

2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跷跷板的故事,(课件出示情境图)两只小白兔在开心的玩跷跷板,这时来了一只胖小猪,它也想玩跷跷板,可两只小白兔都不想和它玩,胖小猪非常伤心,大家

知道为什么小白兔不想和胖小猪玩?有什么办法也让胖小猪也玩的开心呢?

3 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4 看!这就是一台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砝码有不同,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上相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这个物体的重量就是砝码的重量。

三、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之一幅图:在天平的左边放20克和30克的物体,右边放上50克砝码。(课件出示图)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师: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引导学生列出20+30=50(板书:20+30=50)

师:20+30=50这个式子是用等号连接的。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板书:等式)

师: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就得到许多“等式”,如 6×7=42就是等式,你们见过的等式太多了,谁能说几个?

(二)课件出示第二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正好平衡。

思考: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等量关系,(课件出示:1个空杯子=100g )

(三) 课件出示第三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约150毫升水(红色)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左低右高。

师:如果我们在杯中加约150毫升的水呢?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问: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能答: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

问:如果水重x 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课件出示:100+X >100

(四)课件出示第四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加了100 g重的砝码,天平还是左低右高。

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要使天平平衡,该怎么做?(增加砝码)对,要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师:怎么样?刚才左低右高,现在呢?(生能答:还要加砝码)那就在加100 g重的一个砝码。(课件演示:右盘上再放100 g重的砝码,天平出现左高右低。)

师:现在什么情况?(生答:左高右低)这种情况你能用式

子来表示吗?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100+X <300

问:观察列出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可能稍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一边重时,要表示两边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板书:不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

(生举例,教师选择三个写在贴于黑板的卡片上。)

(五) 课件出示第五幅图: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加了水的玻璃杯,右盘上放了250 g重的砝码,天平平衡。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100 g重的砝码换成50 g重的砝码。你再来观察一下。(学生看到都说:平衡了)

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100+X =250

问:为什么用“=”呢?(平衡就是相等了)

问:哦,那这个式子与刚才两个不等式比较更大不同是什么?(生能答,不能教师引导:这个式子中间是等号,叫等式。板书: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生举例,教师选择三个写在贴于黑板的卡片上。)

这时黑板上的卡片有:

20+30=50 100+X <300

100+X >100 100+X=250

80+X >100 100+50<300

5×a=40 X+200 X+X=8

四、探究交流,抽象概括

1 分类、建构概念

让全班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算式,根据它们的特点,小组讨论,试将他它们分类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问: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重点说,其余的口头交流。

(2)让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的学生把式子分成两堆。 问: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含有未知数)那这几个呢?(没有未知数)

问:你能把这一种(指含有未知数)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或者让按“是否是等式”分的学生把式子分成两堆。)

问: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是等式)那这几个呢?(不是等式)

问:你能把这一种(指是等式)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

名板演。

(根据学生的思路来讲。)

问: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一起读一遍。(学生齐读)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2 理解、巩固概念

师:自己理解一下方程的概念,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未知数和等式)

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生答:会。)请四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写两个,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写。

写好后,请同学们用手势一起判断对错,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同桌互改。

小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出示课件)问: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用手势表示,随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6+x=14 3+x 50÷2=25 ab=18

6+x>23 51÷a=17 x+y=18

问: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一定用X 表示。(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五、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 判断下边哪些式子是方程?(课本54页“做一做”)

35+65=100 x -14>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

2 判断对错(略)课件演示

3 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为什么?

(1)

2)4 看图列方程(略)课件演示

5 你知道吗?课件显示关于方程的小知识。

你知道吗?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之一个提倡用x 、y 、z 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六、课堂总结、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数学书62页1、2、3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等式 不等式

20+30=50 100+X >100

100+X=250 100+X <300

5×a=40 100+50<300

X +X=8 80+X >100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之一节花边有多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花边有多宽》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 *** :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类比、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 优势,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的 *** 。

重点难点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内容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 篮球联赛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10-x)场。根据题意,得2x+(10-x)=16

x=6,则胜6场,负4场

教师追问:你能根据两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两个未知数列出二个反映题意的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y场。根据题意,得x+y=10 , 2x+y=16.

教师归纳:像这样,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用引言的问题引人本节课内容,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转变思路,再列二元一次方程,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

问题2: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方程组中的两个x,y都是这个队的胜,负场

数,它们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这样,连在一起写成

就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切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问题3 : 探究

满足了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y

上表中哪些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归纳: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2. 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例1 把一个长20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一边长为 xm,它的邻边为 ym .求

(1) x和 y满足的关系式;

(2) 当 x=15时,y的值;.

(3) 当 y=12时,x的值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借助本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意义.

3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练习: 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 km ,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km .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的流速。

师生活动:分两小组讨论.一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另一组尝试列方程组(不要求求解),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提醒并指导学生要先分析问题的两个未知数关系,尝试结合题意,寻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组。体会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

归纳总结

师生活动: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在探究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思想 *** ?

4.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概括的能力.

5.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0页第3,4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之一节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教案 北师大版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一、教材分析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是第三学段数系扩张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学阶段的多数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同时实数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本章在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引入无理数,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于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已经经历了数系的之一次扩张——即在小学非负有理数知识的基础上引进负数,对于数的了解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并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可以接受来自数学知识内部的更大的挑战,并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和探索,这些都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3、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难点: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习了非负数,在初一又学习了负数,即把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那么有理数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吗?

通过回顾所学的数,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

师:同学们,请你们每四人一组,用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通过这个动手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探索,然后展示学生的剪拼 ***

师:请各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剪拼 ***

小组1发言人:将两个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学生起点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在学习《有理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不够用了,刚刚学完《勾股定理》,再次感受到需要研究新的数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在“需要—探究—发现—论证”式的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非常直观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实现数的发展二、教材任务分析 《数怎么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之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数的发展,建立无理数的概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回圈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这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背景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重点: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 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更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之一章之一节谁的得分高的教案

谁的得分高

一、教学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材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 *** ;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资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资讯?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之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之一次得24分,笑笑之一次得23分,淘气之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连结: :panbaidu/s/1kT3x3p1 密码: x9mb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

一、情境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

2、小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情景汇入:

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一袋糖果)我要奖励给今天认真听讲,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同学

活动1数一数活动(一数) 数数活动(一数)

1、你能猜一猜这袋糖果大约有多少块吗?

2、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想准确的知道袋中有多少块糖果,怎么办呢?(数一数)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板书:有多少块糖)

3、为了让同学们数的方便,我们用圆片来代替糖果,同学们手中的圆片和老师袋中的糖果个数是一样多的,现在请您们快来数一数吧!(学生数)

4、谁能向大家介绍你的数法呢?

5、看来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数法,都数出来糖果的数量,那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数法。(课件演示各种数法)

6、同学们快来看一看这些数法,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7、(边说边课件演示)我们1块1块数,数了20次,我们一起来数数。2块2块数,需要数几次呢?5块5块的数呢,数几次?10块10块的数呢,数几次就可以了?请你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数的次数不同)每次数的块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每次数的块数越少,数的次数就越多。

活动2数数活动(二数)

1、老师这还有其它的糖果,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图)你仔细观察,对于这些糖果的摆法,你有什么感觉?(生:整齐)

2、“横着数”

真的排列的很整齐,看(师横著指)这样排列整齐的是几个?怎么数的?(生:横着数的)他这样横着数的,数一行有7个,在数学中这样横着数,叫做按行数。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快和老师一起做。(师生用手横著指)由于这一行一行都有7块,所以我们叫做每行有7块,那有几行呢?(2行)一共有机块呢?你们能不能用这样的语言再来说一说呢?(课件出示:每行有 块,有 行,一共有 块。)

3、“竖着数”

(1)我们刚才横着数,知道是按行数,还可以怎么数?(生:竖着数)怎么竖着数?(生上台演示)像这样竖着数的 *** ,数学中叫做按列数。

(2)你能不能再竖着按列再数数这幅图?(出示新图)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谁再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课件出示:每列有 块,有 列,一共有 块。)

活动3活动数数活动(三数)

1、请你观察观察“横著看”或是“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2、通过横着数,竖着数,我们都能准确的数出数量,这两种数法还能用算式来表示呢?请你开启书16页,将横着数的 *** 写在这里,竖着数的 *** 写在这里。(课件说明)

3、说说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板书贴图和算式)

竖着数,有几个3呢?(生:5个3)你能指一指吗?(每指1个3,老师就贴1个3)

横着数列出了这样的算式,有几个5相加,指一指。(学生边指,老师边贴)

4、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数法,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指名说)算式不同,怎么得数相同呢?(生:一个是5个5个数的,一个十3个3个数的)小算式中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看来同一幅图,横着数,竖着数,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1、同学们数的这么好,小青蛙也来凑热闹了,它要和我们玩跳格游戏。(出示17页第4题)你们看清楚小青蛙是怎么跳的了吗?(生做在书上)

2、小青蛙太顽皮了,都跳到了老师这把尺子上了,它还想3格3格的继续往下跳,那我们的算式就这样要一直的加下去了,你有什么更好的 *** 吗?如果我们能有一种更简便的 *** 就好了,这个 ***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自由未知量就是根据解题需要自行选择自行设定的未知数。

自由未知数是基于未知量之上的一个概念。未知量是根据已知条件,经过运算能确定出它的数值来的字母或字母的表达式(即符号)。而加上自由两个字以后,就是自行设置的未知数。

在多元线性方程组里,自由未知量个数=未知量个数-系数矩阵的秩,把你选取的自由未知量任意取值,其他的变量就可以算出来,得到方程组的解。如何选取自由未知量一般要将系数矩阵化成阶梯形。

扩展资料

自由变量的确定和并赋值 *** :

(1) 对系数矩阵作初等 ” 行 “ 变换化为阶梯型;(注意是行变换)

(2)由秩r(A)确定自由变量的个数 n - r(A) 

(3)找出一个秩为r(A)的矩阵,则其余的n - r(A)列对应的就是自由变量

(4)每次给一个自由变量赋值 为1 ,其余的自由变量赋值为0(注意共赋值n - r(A)次)

对阶梯型方程组由下往上依次求解,就可得到方程组的解

-未知量(数学概念)

- 线性代数(数学分支学科)

1、输入自变量,画已知的函数图形,用向量的方式表示自变量比较方便。代码为x=linspace(0,8),%用向量形式创建x。2、输入因变量表达式y1=sin(x)%向量y1的值为x坐标上某一x的sin(2x)值。y2=(sin(x))^2,%向量y2的值为(sin(x))^2,注意别忘记一点“”。3、使用plot命令画图,plot(x,y1)。4、按回车,则画出y1=sin(x)的图形。如果这时直接继续画y2=sin^2(x)的图形,则在另一张图中画,为了在同一张图中画两个函数图。5、再输入绘图命令,plot(x,y2)按回车,则在同一张图上画出了这两个函数的图形。可以通过菜单栏中的insert添加坐标名称,文本等。

MATLAB是matrix&laboratory两个词的组合,意为矩阵工厂(矩阵实验室),软件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

编写一个程序,求这样的4位数:该4位数的千位上的数字和百位上的数字都被擦掉了,知道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2,又知道这个数如果减去7就能被7整除,减去8就能被8整除,减去9就能被9整除。

解设这个数为ab12,则n=1000×a+100×b+10+2,且有0<a≤9,0≤b≤9。采用穷举法求解,其循环格式如下: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

C技能树首页概览

105077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打开CSDN,阅读体验更佳

不定方程求解(C语言)_死磕到底_Java的博客

给定正整数a,b,c。求不定方程 ax+by=c 关于未知数x和y的所有非负整数解组数。 输入 一行,包含三个正整数a,b,c,两个整数之间用单个空格隔开。每个数均不大于1000。 输出 一个整数,即不定方程的非负整数解组数。

C语言输入未知数目的若干个整数_乘风xs的博客_c语言输入

因为输入个数未知,因此应该先准备一个足够大的整型数组; 然后利用循环进行输入,判断条件即为是否输入换行符。 PAT题集《浙大版<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题目集》练习3-8 查询水果价格 (15 分)答案:

c语言未知数常用表示 *** ,c语言第三章 数 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ppt

c语言第三章 数 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第三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要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运行,就要先描述其算法。描述一个算法应先说明算法中要用到的数据,数据是以变量或常量的形式来描述(和我们学习语言有些相似)。所以我们要先了解有关变量和常量的有关内容。 变量或常量有名称、类型、值等一些要素。 例 求华氏温度 100°F 对应的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 C=(5/9)(F-32)

继续访问

Invalid bound statement(not found):xxxxxxxxxxxxxxxxx

使用Mybatis的xml开发Controller不能找到Service *** 错误 一开始图省事,想写一个测试代码报错很明显,说controller找不到service的 *** ,其实跟他们没有关系。 改正一下结构

继续访问

c语言三个未知数怎么比较大小,求解n个未知数,m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pitd1901 20130506 采纳率:

演员,玻璃,古龙,月儿弯弯照九州(2字)答案是明镜。解释:演员在拍戏前需要化妆,需要照镜子。玻璃是 *** 镜子的材料之一。古龙是武侠小说大师,他笔下的武林江湖多为英雄豪杰,这些人物往往会借助明镜照容。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形容月亮高悬于天空,而月亮在明镜中也可以照出来。

酒吧,快婿,夫妻,娇娃(2字)答案是鸳鸯。解释:酒吧里面往往会看到喝酒的情侣或夫妻。快婿是指女方的新郎,和酒吧有些关系。夫妻是伴侣的一种称呼,而鸳鸯则是形容夫妻之间互相依偎,互相爱护,如同一对鸳鸯。

XYZ,单位,核武器,三思而行(2字)答案是尺寸。解释:XYZ代表三个坐标轴,而计量单位通常是需要标明尺寸的。核武器是一种具有极高杀伤力的武器,需要精确的尺寸来制造。三思而行则是提醒我们在做事之前需要考虑周全,需要衡量事情的尺寸大小。

注意:以上解释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