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设计中如何才能搭配好颜色

装修宝典019

在平面设计中如何才能搭配好颜色,第1张

在平面设计中如何才能搭配好颜色
导读:包装色彩的总体感觉是华丽还是质朴,都是取决于包装色彩的总色调。总色调直接依据色相、明度、纯度一个色彩基本属性来具体体现。如明调,暗高,鲜调,灰调,冷调、强调、弱调、软训、硬调、重调等等。除色相、明度、纯度外,色彩面积大小是直接影响色调的重要

包装色彩的总体感觉是华丽还是质朴,都是取决于包装色彩的总色调。总色调直接依据色相、明度、纯度一个色彩基本属性来具体体现。如明调,暗高,鲜调,灰调,冷调、强调、弱调、软训、硬调、重调等等。

除色相、明度、纯度外,色彩面积大小是直接影响色调的重要因素。色彩搭配首先考虑大面积色的安排,大面积色彩在包装陈列中具有远距离的视觉效果。另外,在两色对比过强时,可以不改变色相、纯度、明度、而扩大或缩小其中某一色的面积来进行调和。

视认度是讲配色层次的清晰度。良好的视认度在包装、广告等视觉传达设计中非常重要。视认度一方面看色彩本身的醒目程度,另一方面要看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其原理与 *** 在广告设计中也作了详细介绍,可参考其内容,用来进行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

强调色是总色调中重点用色,是面积因素和视认度结合考虑的用色。一般要求明度和统度上高于周围的色彩,在面积上则要小于周围的色彩,否则起不到强调作用。

间隔色运用是指在相邻而呈强烈对比的不同色彩的中间用另一种色彩如以间隔或作共用,可以加强协调,减弱对比。间隔色自身以偏中性的黑、白、灰、金、银色为主。如采用有彩色间隔时,要求间隔色与被分离的颜色在色相、明度、纯度上有较大差别。

渐层是渐渐变化的用色,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作渐层变化。渐层色具有和谐而丰富的色彩效果,在包装的色彩处理中运用较多。

对比色不同于强调色,这是面积相近而色相明度加以对比的用色,这种用色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具有广告性。

这是不直接模仿内容物色彩特征,而且根据广大消费者的共同认识加以象证应用的一种观念性的用色。主要用于产品的某种精神属性的表现或一定牌号意念的表现。如中华香烟的包装就选用了象征中华民族的色彩--红色。

这里讲的标志色不是商标的色彩,而是用色彩区别不同种类或同类不同品种产品系列包装的用色。例如以不同的色彩区别同一品牌的日用化学品的不同成分用品的包装用色。在处理上,面积,形状,位置应加以变化。

这是与强调色相反的用色,是对总色调或强调色起调剂作用的辅助性用色 *** ,用以加强色调层次,取得丰富的色彩效果。在设计处理中,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不能盲目滥用。

一、色彩技巧的把握

色彩技巧应该从以下几点注意:一是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关系;二是色彩和色彩自身的对比关系。这两点是色彩运用中的关键所在。

(一)、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

那么,作为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关系该从何谈起呢?主要是通过外在的包装色彩能够揭示或者映照内在的包装物品。使人一看外包装就能够基本上感知或者联想到内在的包装为何物。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多次在过去的文章中提到过,但是如果我们能走进商店往货贺上一看,不少商品并未能体现到这种照应关系。使消费者无法由表及里去想到包装物品为何物。当然,也就对产品的销售发挥不了积极的促销作用。正常的外在包装的色彩应该是不同程度地把握这么同个特点;

(1)从行业上进,食品类正常的用色其主色调鹅黄、粉红来表述这样给人以温暖和亲近之感。当然,其中茶,用绿色不少,饮料,用绿色和兰色的不少,酒类、糕点类用大红色的不少,儿童食品用玫瑰色的不少,日用化妆品类正常用色其主色调多以玫瑰色、粉白色、淡绿色、浅兰色、深咖啡色为多,以突出温馨典雅之情致,服装鞋帽类多以深绿色、深兰色、咖啡色或灰色为多,以突出沉稳重典雅之美感。

从性能特征上,单就食品而言,蛋糕点心类多用金色、**、浅**给人以香味袭人之印象;茶、啤酒类等饮料多用红色或绿色类,象征着茶的浓郁与芳香;蕃茄汁、苹果汁多用红色,集中表明着该物品的自然属性。尽管有些包装从主色调上看去不象上边所说的那样用商品属性相近的颜色,但仔细看去如果该包装的设计是出自行家里手的笔下,那么,在它的外包装的画面中准有那点晴之笔的象征色块、色点、色线或以该色突出的集中内容。这应该是大家们的得意之作。有些服装的包装和一些化妆的包装,甚至一些酒的包装都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二)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

再说,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这是很多商品包装中最容易表现却又非常不易把握的事情。在设计中出自高手,包装的伤口效果就是阳春白雪,反之,就是下里巴人了。在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常流行这么一名话,叫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实际上说的就是一种对比关系。表现在包装设计中,这种对比关系非常明显,又非常常见。所谓这些对比,一般都有以下方面的对比:即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色彩使用的轻重对比、色彩使用的点面对比、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色彩使用的雅俗对比、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等等。

(1)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这在目前包装设计的用色上出现的频率最多,使用的范围最广。在很多平面设计上(指招贴、吊画类或局面装帧类)非常常见的。所谓的深浅对比,应该是指在设计用色上深浅两种颜色同时巧妙地出现在一种画面上,而产生出类比较协调的视角效果。通常用的如大面积的浅色铺底,而在其上用深色构图,比如淡**的铺底,用咖啡色的加以构图,或在咖啡色的色块中使用淡黄或白色的图案线条;还如用淡绿色的铺底;墨绿色的构图;粉红色的铺底;大红色的构图;浅灰色的铺底;皂黑色的构图,比如淡**的铺底,用咖啡色的加以构图,或在咖啡色的色块中使用淡黄或白色的图案线条;还如用淡绿色的铺底;墨绿色的构图;粉红色的铺底;大红色的构图;浅灰色的铺底;皂黑色的构图等等。这些都是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用这种形式在包装设计上我们可以在一些化妆品包装上或是一些西洋葡萄酒的包装上,尤其是西欧的葡萄酒包装上最为常见。中国的张裕葡萄酒和双汇的方式腊肠以及希杰的肉制品包装大都是用这种形式表现的。这种包装形式在日本和南韩台湾也常见的。它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明快、简捷、温和、素雅。

(2)色彩使用的轻重对比(或叫深浅对比)这在包装色彩的运用上,同样是重要的再现手法之一。这种轻重对比,往往是用轻淡素雅的底色上衬托出凝重深沉的主题图案,或在凝重深沉的主题图案中(多以色块图案为重)。表现出轻淡素雅的包装物的主题与名称,以及商标或广告语等。反过来,也有用大面积的凝重深沉的色素铺底。另用轻淡素雅的色调或集中一点某个色块中或全面装饰一些纹案。在这种轻重对比中,一般色素有协调色对比和冷暖色对比,协调色对比的手法往往是淡绿色对深绿;淡**对深咖啡;粉红对大红等,而冷暖色的对比则多为黑色与白,红与蓝等。

(3)色彩使用的点面对比(或大小对比)这种对比,主要在一个包装画面的设计过程中,使用色素上从一个中心或集中点到整体画面的对比、即小范围和大范围画面间的对比。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洗涤化妆用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产品的包装盒上,整个面积的干干净净的什么没有,就中间很集中的出现那么一个非常明显的重颜色的小方块(或椭圆型的或小圆型的)然后再从这小方块的画面上体现包装物内容的品牌与名称的主题,这既是点与面的结合,又是大与小的对比,偶尔也有从点到而逐渐过渡的对比。

(4)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统一100方便面,它们的包装袋上,下半部是每杂的方便面实物图案,而在它画面的上端却是整个的干干净净的大绿大红颜色,然后非常显眼地突出“100”字样,再看《包装世界》杂志66期的封面(也叫书的包装)。用一个大面积的草编实物照片铺底,显得很繁杂甚至连包装世界四个字也繁杂进去了,可是正画面的中心位置,表现出了干干净净的一个圆色空白。在其中标明“本刊2000年将扩版增容”“欢迎您到当地邮局订阅”。就这么简单而又简捷,却匠心独立地把该杂志最需要表达的思想重心托出来了。笔者也曾在商店见过一种水饺的包装袋和一种调味料的包装袋整个画面采用绿色的黑色的和**的色素并相互交织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即想表现商标被迫无耐地又想表现名称,还想表现陪衬图案,结果由于其中大面积的繁杂的设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暗衬图案出现,而把上述本该说明的主体全部冲淡了,淹泱了,造成这种包装在人的心理上一种压抑和烦燥之感,自然也影响着销售。

(5)色彩使用的雅欲对比,主要是以突出俗字而去反衬它的高雅。而这种俗的表现方式,是用颜色的“脏”乱和无序进行(实际上独具匠心,一些西方油画很关于这种表现——即现代抽象艺术)。这种构图,要么是一种象征性地揭示主题,要么是为主题“烘托荷花”服务。使之万花丛中一点红。如在一个包装画面上无所用心地看上去是胡乱地将乱七八糟的颜色一堆或扔涂在上面。然后悄悄地一旁或在其中巧妙地点晴出图案的主题。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除了包装以外,甚至书的装帧、广告、宣传画上的海报,电视上的休闲栏目都有这样尝试。

(6)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这种反差对比实质上是由多种色素自身的不同而相互间形成的反差效果。这种反差效果通常表现 *** 是:明暗的反差(或叫阴阳的反差),象中国的易轻图;冷暖反差,如红和蓝的对比;动静的反差,如淡雅平静的背景与活泼乱跳的图案文字对比:轻重的反差,如深沉的色素与轻淡的色素对比等等。

综合上述这些色彩的对比完全是因为一种图案需要通过各不同颜色的对比而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但是这种色素又是构成整个包装图案要素必不可少的物体,有些图案,甚至就是不同色素的巧妙组合。因此,在研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握色彩和色彩自身的对比关系,也就无从谈得上设计出好的包装图案来。

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其造型只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造型占40%;五分钟后,各占一半。随后,色彩的印象在人的视觉记忆中继续保持。好的商品包装的主色调会格外引人注目,诱导消费者通过色彩和谐的商品包装,联想到商品的精美动人之外,从而产生购买欲。因此,企业在商品包装设计时,应该注意到色彩的重要作用,让包装设计师在设计商品包装色彩时,尽量设计出符合商品身份的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眼光的色彩,以提高企业商品在销售中的竞争力。精明的商品包装设计师利用这一效应,针对商品自身特点,在商品包装上设计出在市场上能迅速抓住消费者视线的个性化色彩,以吸引消费注意力。

注重商品包装色彩对商品销售的促进作用

商品包装的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 *** 作用。古人讲的“望梅止渴”,就是因为人看到了画中梅子鲜艳欲滴的颜色,使人心理上向往,生理上便产生了反应。在食品包装上,使用色彩艳丽明快的粉红、橙黄、橘红等颜色可以强调出食品的香、甜的嗅觉,味觉和口感。巧克力、麦片等食品,多用金色、红色、咖啡色等暖色,给人以新鲜美味、营养丰富的感觉。茶叶包装用绿色,给人清新、健康的感觉。冷饮食品的包装,采用具有凉爽感、冰雪感的蓝、白色,可突出食品的冷冻和卫生。烟酒类食品常用典雅古朴的色调,给人性靠齐,唯有这样,产品包装设计才能不断地提高新水平,升华到一定的新品位,才能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促销发挥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包装纸盒的习惯色彩

色彩对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映,使他们产生相应的联想,在色彩运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下面对常见包装纸盒习惯用色作一说明。

①副食品类纸盒:常用鲜明、轻快的色彩。如用蓝、白色表示清洁、卫生、凉爽等;红、橙、**表示甜美、芳香、新鲜等;古朴、庄重的复色表示美酒的醇香和历史悠久等。它们对促进食欲均大有裨益。

②化妆品类纸盒:常用柔和的中间色彩。如用桃红、粉红、淡玫瑰红表示芳香、柔美、高贵等;对某些男用化妆品有时用黑色表示其庄重等。

③儿童用品类纸盒:常用鲜艳夺目的纯色或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示生动、活泼等。

④医药品类纸盒:常用单纯的冷暖色彩。如用绿、冷灰色铺示宁静、消炎、止痛等;红、橙、黄等暖色表示滋补、营养、兴奋等;黑色表示有毒;红黑色块表示剧毒等;⑤纺织品类纸盒:常用黑、白、灰色的层次关系,在调和中求对比;女用纺织品多用艳丽、优雅的色彩。

包装色彩是以人们的联想和对色彩的习惯为依据,并进行高度的夸张和变化,以求新求异。色彩的心理作用是复杂的,而且往往随着国家、地区、民族、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不同色彩的感情表现

色彩是不同波长光线对视觉作用的结果,本无什么“感情”而言。然而,我们生活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色彩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量事实证明,不同的色彩,能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作用,并且以人们的年龄、性别、经历、民族和所处环境等不同而有差别。因此,包装装潢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感觉的色彩的抽象表现规律,使色彩能更好地反映商品的属性,适应消费者心理,满足目标市场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1.色彩的冷暖感

红、橙、黄为暖色,易于联想太阳、火焰等,即产生温暖之感;而青、蓝为冷色,易于联想冰雪、海洋、清泉等,即产生清凉之感。另外还有一组冷暖的概念,即一般的色彩加入白会倾向冷,加入黑会倾向暖。如饮料包装,多用冷色,白酒类包装多用暖色。色彩的冷暖感觉以色相的影响更大。

2.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由色彩的明度决定。一般明度高的浅色和色相冷的色彩感觉较轻,白色更低;明度低的深暗色彩和色相暖的色彩感觉重,其中黑色最重。明度相同,纯度高的色感轻,而冷色又比暖色显得轻。在装潢设计中,一般画面下部用明度、纯度低的色彩,以显稳定;对儿童用品包装、宜用明度、纯度高的色彩,以有轻 *** 。

3.色彩的距离感

在同一平面上的色彩,有的使人感到突出、近些,有的使人感到隐退、远些。这种距离上的进退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色相,一般是暖色近,冷色远;明色近,暗色远;纯色近,灰色远;鲜明色近,模糊色远;对比强烈的色近,对比微弱的色远。鲜明、清晰的暖色有利于突出主题:模糊、灰暗的冷色可衬托主题。

4.色彩的味觉感

在食品包装上,色彩引起食品的味感有重要作用。人们一见到红色的糖果包装,就会感到甜味浓;一见到清淡的**用在蛋糕上,就会感到有奶香味。一般说来,红、黄、白具有甜味;绿色具有酸味;黑色具有苦味;白、青具有咸味;黄、米黄具有奶香味等。不同口味的食品,采用相应色彩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取得好的效果。

5.色彩的华贵质朴感

纯度和明度较高的鲜明色,如红、橙、黄等具有较强的华丽感,而纯度和明度较低的沉着色,如蓝、绿等显得质朴素雅。前者可用于礼品、工艺品包装;后者可用于医药品。同时色相的多少也起一定作用,色相多显得华丽,色相少显得朴素。

色彩的上述感情作用,能使包装纸盒更具魅力,能使产品的典型特征更为突出,能扩大和促进商品销售。

三、纸盒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

纸盒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是依附于图形、文字和肌里,不仅要求美观、大方,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应与人的心理感受高度协调。色彩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彩的色调

色调是画面上色彩配置所具有的总倾向、总情调,是一组色彩的主色,并在全画面中占绝对优势。包装要求在远距离的货架上从一瞬间的视觉上突出出来,传达商品信息,这就要求整体感极强的色调来配合。因此,包装色彩设计的关键,就是色调设计。

色调设计要求与产品的主要功能相统一,如礼品包装宜用红调、橙调等冷饮包装宜用冷调。

色调设计要求与时代、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喜忌相统一,要能适应这种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如 *** 教区人喜欢绿色忌用**;藏族以白色为尊贵的颜色而忌用淡**、绿色;满族人喜爱黄、紫、红、蓝色而忌用白色等。色调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传统习惯,才能使产品受到欢迎,对于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只能尊重别国或别国民族的习俗。

2.色彩的对比

在十二色相环上,两个相互对顶的色彩叫对比色,其色相明度差异更大,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对比感觉。色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正确表达形象。对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包括同色相和不同色相的明度对比,需通过反复比较,以求准确表达。明度对比可加强明 *** ,对比越强,视觉效果越清晰,反之视觉效果越模糊。

在同一色相中,纯度越高,越显鲜艳,纯度越低,越加混浊。纯度对比可加强浓郁感。

这是两种或多种色彩并置或交替变幻时,因色相不同而造成的色彩偏移现象,又可分临色对比、补色对比和冷暖对比。

在进行色彩对比设计时,应使对比恰到好处,才使画面艳而不俗,华而不浮,产生协调和谐的美感。

3.色彩的调和

在十二色相环上,两个相近的色彩叫调和色。色彩调和给人以含蓄、丰富、高雅、愉悦、舒服的感觉。主要调和法有:

同类色调和

是指色相同而明度不同的色彩配合,如淡绿、鲜绿、深绿的配合或浅红大红、深红的配合。

近似色调和

是指含有共同成分的不同色彩的配合,如橙、朱红、黄都含有黄的成分,配合在一起容易协调一致。

4.色彩的节奏

节奏是构成画面形式感的重要因素,体现在画面上则有许多变化,如强弱、大小、明暗、刚柔、高低、虚实等,这些矛盾双方的交替变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多种形式的节律运动,它既有重复、又有发展,各个方面互相制约、互相推进,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从画面效果看,有激烈的,有平稳的,有快乐的,有忧郁的等。各种不同的色彩,为体现同一主题组成有机整体,融合在节奏的律动之中。

色彩关系中,对比是变化的因素,调和是统一的因素。包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处理好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包装的色彩效果好并不在于用色多,关键在于对色彩的选择与配合,用色过多易产生杂乱过“花”的感觉,显得俗气。

四、名牌包装纸盒设计实例

万宝路香烟盒上方采用暗红色,下部为纯白色,商标“Marlboro”则用醒目的黑色,烟盒上方装饰着烫金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标志;两匹骏马护卫着一顶金色王冠,容易使人联想到西部牛仔的阳刚之美,迎合了男士们自由、粗犷和力量的心理需求,而且给人们一种精美华贵的感觉。我国层出不穷的卷烟新品中,包装的主色调以红色和金色为主,如福牌的正红、极品云烟的酱红、红山茶的洋红、奥冠的粉红、红云烟的暗红等。;还有红塔山香烟,凝重的红塔扣紧产品名称,四周缭绕的轻云表明产品特征;清香飘逸,余味无穷。

孔府家酒的包装盒采用蓝底红条纹黑字传统的色彩搭配,不仅突出了孔府家酒的圣洁性,而且给消费者一种真实感、信任感。竹味青酒包装盒的色彩也是模仿竹子的墨绿色设计的。故宫液系列包装的纸盒,采用清代宫廷常用的深青色作底色,饰以青龙图案,效果极好。

柯达胶卷盒上的**容易使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金色的太阳精神振奋,深黄底上突出红色标记,异常醒目,富有创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富士胶卷的绿色包装,容易使消费者联想到层峦叠翠、碧绿草原、浓郁草秀而心旷神怡,果绿底、白色斜条衬出桔红色商标的组合设计,在强烈对比中又感觉非常和谐,视觉效果极佳。

日本补益系列绿茶包装盒,色彩语言虽然不多,但通过单纯明快的色彩效果,恰到好处的明度、彩度对比,洋溢出富有生气的清新感。乌龙茶的包装盒设计一改过去常用色而采用黑色,打入国际市场后收到良好效果,这主要是人们在看惯了深绿和褐色的茶叶包装中,突然出现一种黑色包装成为视觉中心,引起消费者的好奇。

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极,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 *** 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色彩的注意力占人的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色彩对包装装潢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在商店里,吸引其注意力的,并能引起其注意的不外乎对色彩所产生的印象是最难忘的。

①色彩的分类;色彩分为原色、间色、复色、补色四类。

在颜色中不能再分解的,并能调配其它色彩的色,如红、黄、蓝,也就是原色,即三原色。由两种原色调配混合而成的色,叫做间色,如红与黄配为橙色,黄与蓝配为绿色,蓝与红配为紫色。复色,是由两种间色调制而成的色如橙配绿为橙绿色等等。补色是指原色中的一种再间色,或者和复色相配而现出的色。以上四种色,依次又称之为之一次色(原色),第二次色(间色),第三次色(复色),复色也可以叫做再间色。

②色彩的三要素;三要素具体指的是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它们有不同的属性。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特征和相互区别。色彩因波长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人便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受。色相具体指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其中红、橙、黄光波较长,对人的视觉有较强的冲击力。蓝、绿、紫光波较短,冲击力弱。色相主要体现事物的固有色和冷暖感。

纯度,指的是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纯度体现事物的量感,纯度不同,即高纯度的色和低纯度的色表现出事物的量感就不同。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纯度是更高的。每一色中,如红色系中的桔红、朱红、桃红、曙红,纯度都比红色低些,它们之间的纯度也明度,是指色彩的深与浅所显示出的程度。所有的颜色都有明与暗的层次差别。这层次就是“黑”、“白”、“灰”。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最亮的明度更高的是**、橙、绿次之,红、青再次之,最暗的是蓝色与紫色。色彩明度的变化即深浅的变化,就使得色彩有层次感,出现立体感的效果。

③色彩的性质;色彩不同,其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使人产生的感受也不同,于是面对不同的颜色人们就会产生冷暖、明暗、轻重、强弱、远近、胀缩等不同心理反应。

色彩的冷与暖。绿、蓝、紫色相能给人以文静、清凉近似于冷的感受,而红、橙、**相能给人以热烈、温暖、兴奋近似于暖的感受。

在冷色、暖色之间也有一种给人不太冷与不太热的中间色,如色相环上的黄绿、蓝绿色。冷暖色也有层次关系,有的偏冷,如紫红、柠檬黄、蓝紫,有的偏暖,如桔红、桔黄、蓝绿则偏暖。冷暖关系在色相相互比较中产生的。

色彩的轻与重。轻和重的色彩感是由色相的饱合度的高和低在视觉上产生的一种效果。凡是感觉重的色都是色相饱和度高的色,饱合度低则感觉就轻。色彩的色相因纯度(饱和度)值不同,其轻重的量感也就不一样。如把白色的心理感觉重量定为100克计,黑色是187克、**是113克、绿色是133克、兰色是152克、紫色是155克、灰色是155克、红色是158克。

色彩的远与近。远和近的色彩感是由于色彩的冷暖关系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受而产生的。一般冷色给人以远的感觉。在自然界蓝色的群山就给人远的感觉;暖色则给人以近感。

色彩的胀与缩。胀与缩的色极感,是由色彩的明度不同而在视觉上产生的。一般,胀色淡,缩色深。灰色白色相比,白色就呈膨胀感。就是色彩的明度体现光感和事物的体积的大小。

色彩中的冷和暖、轻和重、远与近、胀与缩,以及色彩的明与暗、强与弱,既说明色彩的性质,而冷与暖等等也是人们心理和视觉情绪上的反映,是不同。一种感觉对比。这种色彩的对比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极富有宣传性。

④色彩的调子;色彩的调子能激起人们的心理活动并引起 *** 与产生美感。

红色调它给人热情、欢乐之感。人们用它来表现火热、生命、活力与危险等信息。

蓝色调它给人冷静、宽广之感。人们用它来表现未来、高科技、思维等信息。

**调它给人温暖、轻快之感。人们用来表现光明、希望、轻快、注意等信息。

绿色调它给人清新、平和之感。人们用来表现生长、生命、安全等信息。

橙色调它给人兴奋、成熟之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颜色。

紫色调它给人幽雅、高贵之感。人们用来表现悠久、深奥、理智、高贵、冷漠等信息。

黑色调它给人高贵、时尚之感。人们用来表示重量、坚硬、男性、工业等信息。

白色调它给人以纯洁、高尚之感。人们用来表示洁净、寒冷等信息。

电子商务前景很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购物也是,电商已经很普及,所以学电子商务很有前途。

2、“电子商务”所学的东西各有不同,有营销类的、物流类的、运营管理类的,不管这三种类型学的是哪种,对大家都有好处。

3、营销类,电商普及,学营销出来很吃香。随着电商的普及,物流也在同步发展中,几乎跟电商是一家,所以学物流也是不错。

4、运营管理,现在各个企业都有网站,而网站运营就需要管理者,而刚好电子商务偏运营管理的就能胜任这份工作,所以电子商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专业。

色彩对视觉有 *** 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设计的视觉冲击力的主要体现吧。“远看色彩近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正说明色彩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人的视觉对于色彩的特殊敏感性,决定了色彩设计在包装视觉传达中的重要价值。

色彩设计教学与包装设计的长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习设计色彩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的问题。从以下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总结分析,可以证明色环图的功效所在。

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称为色彩对比关系。色彩对比主要掌握的关键是色彩三要素的对比既: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亦至关重要。

11、色相对比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名称,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也是色彩特征的主体因素。以色相为主的配色,一般以色相环为依据,按照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所成的角度,可分为

①同种色5度,如单色相红加黑、白、灰为肤色、土红、暗红等各单色相的配色;

②邻近色30度,如红、红紫、紫、蓝紫、蓝、蓝绿、绿、黄绿、黄、黄橙、橙、红橙相邻两色之间的配色;

③类似色60度,红、橙、黄、绿、蓝、紫的两色之间的秩序配色;

④中差色90度,红、黄橙、绿、蓝紫两色间的秩序配色;

⑤对比色120度红、黄、蓝的配色,橙、绿、紫的配色;

⑥互补色180度红、绿配色,蓝、橙配色,黄、紫配色。

为了与其他色彩书籍不发生冲突在以上(2-6)五种类型的构成色环角度前后可扩展20度归为此类配色。总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小,色彩的共性愈大,反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大,色彩的对比性愈强,调和性愈弱。

①单色相:无有色相差别,主要应突出明度对比,配色时要拉大明度色阶;

②邻近色:色相差别很小,对比微弱,统一性极高,但易显单调,配色时要拉大明度色阶;

③类似色:色相差别较明显,对比显著,色相间又含有共同色素,活泼而富有朝气,统一柔和明确,配色时也要拉大明度色阶;

④中差色:色相差别明显,对比明快、活泼、热情、饱满的特色,配色时要注意明度、纯度的变化;

⑤对比色:色相差十分明显,对比效果鲜明、强烈,具有饱和、华丽、欢乐、活跃的特点,但也易产生不协调感,配色时要注意纯度变化;

⑥互补色:一种原色与其余两种原色的间色对比关系,色相差别极大,对比效果强烈 *** ,易产生眩目、喧闹与戏剧性的效果,配色时要注意纯度及面积的变化。

12、明度对比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差别,只有适度的明度对比才会带来调和感。配色中的明度感可从高、中、低调子、明度差及综合因素来考虑。这是对12色相环的补充。

在色相环的基础上,将明度系列分为9个级,最深为1,最亮为9,并划分为三个明度基调:

1—3级暗色组成低明度基调,具有沉静、厚重、钝闷的感觉;

4—6级中明色组成中明度基调,具有柔和、稳定、高雅的感觉;

7—9级亮色组成高明度基调,具有明快、华丽、清朗的感觉。

明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明度差别跨度的大小。

短调:相差3级以内的明度弱对比,具有含蓄、朦胧、微妙的感觉。

中调:相差4—5级的明度中对比,具有明确、爽快、清晰的感觉。

长调:相差7级以上的明度强对比,具有强烈、 *** 、跳跃的感觉。

运用75% 以上为主面积,可构成低短调、低中调、低长调,中短调、中中调、中长调,高短调、高中调、高长调,最长调等许许多多明度对比调子。

就色相环上的各种纯色而言,具有各不相同的高、低明度,如**明度更高,高明度色加大量的黑后才能达到低明度。紫色明度更低,中低明度纯色加相当多的白后才能达到高明度。明度对比配色的优劣决定着包装设计色彩的黑白对比的视觉效果。

13、纯度对比

纯度指各色彩鲜艳程度。纯度在配色上具有强调主题、制造多种效果的作用,根据两色之间的彩度差异所产生的配色方式与明度对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色相环的基础上,将一个纯色与同明度的无彩灰色的相等差按比例混合,可建立一个12等级纯度色系,1为灰,12为最纯。纯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纯度差。纯度对比的作用不如明度对比明显,一般认为,一个阶段差明度对比的清晰度等于三个阶段差的纯度对比。

高纯度基调——相差8个色阶以上构成高纯度强对比,产生强烈、鲜艳、明丽的感觉。

中纯度基调——相差5—7个色阶构成高中纯度中对比,产生温和、柔软、沉静的感觉;

低纯度基调——相差4个色阶以下构成低纯度对比,产生脏浊,含混无力的感觉;

纯度对比可构成鲜强、鲜中、鲜弱、中中、中弱、灰强、灰中、灰弱等多种对比基调。

纯度高的颜色强烈 *** ,使人印象深刻,也容易生产厌倦,与低纯度颜色的配合才能细腻、含蓄、耐着持久。高纯度色容易引起注意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于包装画面中最主要的位置,还应考虑到因视觉距离的远与近所带来的强与弱的变化。纯度对比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商品包装的特性。

14、冷暖对比

从色彩本身的功能来看,红、橙、黄能使人产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人产生热的感觉。而蓝、蓝紫、蓝绿能使人血压降低,心跳减慢产生冷的感觉。

橙色为暖极色;红色、**为暖色;红紫色、黄绿色为中性微暖色;蓝色为冷极色;蓝绿色、蓝紫色为冷色;紫色、绿色为中性微冷色,从对比的角度来分,凡是离暖极色越近的色越暖。凡是离冷极色越近的色越冷。

冷暖极色对比为冷暖最强对比;

冷极与暖色、暖极与冷色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

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

极与暖色、冷极与冷色、暖色与中性微暖色、冷色与中性微冷色、中性微暖色与中性微冷的对比为冷暖的弱对比。冷暖对比决定商品包装的属性,应认真对待。

对比产生差异,包装色彩设计中没有对比便无精神而言,对比过份则使人眼花缭乱,所以在色彩对比的同时兼顾色彩调和的处理显得更加重要。

2、色彩调和

在色彩的组合与配置中,对比与调和是普遍现象,两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关系。

在配色构成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因素中,凡是有两个因素类似与接近,就可得到调和的效果;凡是一个因素类似与接近,而其他两个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则可得到有一定变化的调和;如三个因素都缺少共性,那么配色是很难取得调和的。应利用色彩三要素间的强弱变化关系,自然而巧妙地取得色彩的调和。

在色彩关系中增强共性因素,可使配色趋向调和。

21、同一调和构成

①在强烈 *** 的对比双方或多方(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过分 *** )都混入黑、或白、或灰色使之明度、纯度有所变化,减弱对比,混入越多调和感越强;

②在强烈 *** 的对比双方或多方都混入同一原色或同一间色使色彩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达到调和;

③在强烈 *** 的对比双方互混,使双方的色彩互相靠拢也可达到调和,但在互混中要防止过灰过脏;

④在强烈 *** 的对比双方共同点缀同一色彩或者双方互为点缀,增加共性,取得调和;

⑤在强烈 *** 的对比双方或多方不调和或色彩含混不清时,用五彩色黑、白、灰或光泽色金银及同一色线加以勾勒,使之既互相连贯又互相隔离而达到统一。

22、类似调和构成:

①明度、或色相、或纯度类似调和;

②明度与色相类似调和;

③明度与纯度类似调和;

④色相与纯度类似调和;

⑤明度与色相与纯度均类似调和;

⑥凡是在此色环上相距只有2—3阶段的色彩组合,如5—30—60度配色,其明度、色相、纯度还是含白量、含黑量、含色量的均能类似调和;

⑦明度对比中的高短调、中间短调、低短调,纯度对比中的灰弱对比、鲜弱对比、中弱对比,在色相对比中类似色的配色均能构成类似调和。

23、秩序调和构成:

①明度秩序调和,纯色加白或加黑,可构成以明度的渐变,等级越多调和感越强;

②色相秩序调和,红、橙、黄、绿、蓝、紫所构成的色相秩序,无论高、中、低纯度秩序均能获得以色相为主的秩序调和;

③纯度秩序调和,同色相同明度的纯度秩序调和, 同色相不同明度的纯度秩序调和,即选一纯色再调一与之明度相同或不同的灰互混,同样可达到调和;

④补色、对比色秩序调和,补色、对比色互混、补色对分别加白、分别加灰、分别加黑使之形成秩序调和,所分的等级越多调和感越强;

24、互补色调和构成

①在强烈 *** 的补色对比双方扩大其中一色的面积,以占有80% 优势的量以获得调和;

②用分离补色的配色 *** 使之调和;

③互补的双方改变其中一色的明度、纯度取得调和;

④互补色双方渐变、互混、间隔都可达到调和。

25、主面积调和构成

主面积达到75%,画面会构成以主面积为基础的主色调,可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①色彩明度平衡调和面积如下:

黄 :橙 = 3 :4,黄 :红 = 3 :6,黄:绿 = 3 :6,黄 :蓝 = 3 :8

黄 :紫 = 3 :9,橙 :蓝 = 4 :6,红:绿 = 6 :6,

黄 :红 :蓝 = 3 :6 :8,橙 :绿 :紫 = 4 :6 :9。

②补色明度平衡调和面积如下:

红 :绿 = 1 :1,橙 :蓝 = 1 :2,黄 :紫 = 1 :3

眼睛需要全色相,七色光、三原色、黑、白、灰、互补色都是全色相,互补色调和如果处理好了,其他色彩之间的调和关系就会迎刃而解了。

3、包装设计的色调确定

色调在设计色彩学中是指一个色彩整体构成倾向的总概念,即一件包装设计作品中全部色彩所组成的总的色彩效果,是一个色彩组合与其他色彩组合相区别的体现。构成一幅主色调的画面一般主导色约占75%,衬托色约占20%,点缀色约占5%。

31、色调的类型

色调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令暖、面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主要因素起主导作用,就可称为某种色调。

鲜明色调:华丽、鲜艳,多用于运动用品、玩具、食品包装;

明色调:清澄、明丽,适用于多种包装;

强烈色调:较鲜明色调,略带浊味,用于多种包装;

黑色调:坚硬、沉深,具有沉稳感,可用于多种包装设计;

暗色调:较深色调暗重、稳定、深沉多为传统产品包装设计采用。

深色调:较强烈色调深暗、浓重、厚实,适用于多种包装;

暗灰色调:接近黑色,但具严肃、细密感,在包装设计中应慎用;

中灰色调:中性、稳定、枯萎、含混,具有端庄感,在包装设计中应慎用;

灰色调:含蓄、细腻,可为多种包装设计采用;

浅灰色调:较粉色调稍暗、朴素、单纯,多用于工业产品包装;

浅色调:间于粉、明色调之间,朦胧微妙,多用于化妆品、食品包装;

粉色调:含有较多的粉色,柔和、纤细,多用于儿童用品、内衣、卫生用品包装;

白色调:清朗、透明,具有现代感,几乎可用于任何包装设计;

32、色调的构成 ***

色调的构成应从诸色块的构成关系角度出发,抓住色彩节奏与韵律,巧妙有机地调度,各种色彩,按照一定的层次与比例,有秩序有节奏地彼此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而多样与统一仍是色块处理、色调构成的基本法则。

321色彩的面积

色彩之间在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比例差别决定了色调的倾向,突出任何—种明度或纯度因素的色相面积就无疑是强调了与之相联系的色调倾向。同一种色彩,面积大则光量、色量亦增强,易见性高,稳定性大;面积小则光量、色量亦减弱,易见性低稳定性小。尤其是许多对比色、补色本身并不调和,但改变面积比例后则十分协调。

面积对比还体现在色块的分割运用上,如把等大的补色分割成许多小条、小块、小点再作交叉排列,其色彩效果与大面积并置就截然不同。

一般认为,较强的色可缩小面积,较弱的色可扩大面积,如在构成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面积关系。有意识地将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322色彩的均衡与呼应

不同形状的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块处于不同位置,给人的“重量感”是不尽相同的,深暗、鲜艳对比强烈,暖感的色块感觉较重,浅淡、模糊、对比软弱;冷感的色块感觉较轻,前者应处于基准中心后者可距基准中心稍远,在构成中应注意它们之间疏密关系的力的平衡与稳定。

任何色块在构成中部不应是孤立出现的,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的上下、前后、左右诸方向彼此互相呼应。并以点、线、面的形式作出疏密、虚实、大小的丰富变化。

323色彩的主次

色调构成应根据内容、图形、效果,分色彩的主次关系,即主导色、衬托色、点缀色。

①主导色、占画面面积75%左右。高纯度的色相十分抢眼,视觉诱惑力强易成为主导色;面积大的色块充满空间,视觉效应性大易成为主导色;主体形象的色彩有视觉的特殊吸引力,易成为主导色;中心位置的色彩影响整个色彩的构成,也易成为主导色。

②衬托色、占画面面积20%左右。色彩的衬托主要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对比,主要形式有:明暗衬托——用较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与较小部分的暗色(或亮色)进行对比;冷暖衬托——用较大面积的冷色(或暖色)与较小部分的暖色(或冷色)进行对比;灰艳衬托——用较大面积的灰色(或艳色)与较小部分的艳色(或灰色)进行对比;繁简衬托——用较繁杂的色(或简洁的色)与简洁的色(或繁杂的色)进行对比。

③点缀色、占画面面积5%左右。点缀色具有醒目、活跃、生动的特点,在构成中“平中求奇”、“锦上添花”,应注意其位置与面积关系,可在暗色(或明色)中点缀明色(或暗色);冷色(或暖色)中点缀暖色(或冷色);灰色(或艳色)中点缀艳色(或灰色)。

主导色、衬托色、点缀色是互相对比与依赖而出现的,它们与面积的关系是灵活与丰富多变的,有十分微妙的转换性,与神奇的动态过程。

324色彩的渐变

渐变是指一种色按一定比例有规律地逐渐转变到另一种色的连续过程。色彩渐变在构成中能使对比色趋于缓和,表现光感、层次、距离,并突出重点。渐变的种类有色相渐变——邻近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相的渐变;明度渐变——无彩色黑、白、灰渐变,同种色的明暗渐变;纯度渐变——纯色至灰色的渐变、补色互混渐变等。

4、包装色彩的视觉与功能性

色彩的视觉性效果,要求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内在统一,在两者有机融合的条件下,将商品性内容与销售策略巧妙地以色彩展示出来。

41、识别性

包装的色彩计划实施应配合企业识别系统或品牌识别系统的色彩计划,成为决定竞争品牌彼此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如使消费者提高色彩识别能力与巩固记忆力。在世界名牌胶卷中,柯达的**、富士的绿色、柯尼卡的蓝色、三菱的红色等,均是利用色彩来扩大彼此的差异,增进了各自独特的视觉作用。塑造强烈的诱目性与辨认性,利用色彩的识别性,进行明确差异化的包装设计,可强化产品特性。

42、形象色

对于某些商品,几乎是一看到包装的色彩,便知道是什么产品,这是因为使用了形象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形象色主要用于食品和饮料一类的包装中,如桔子汁、咖啡茶等的包装,有较强的直观性,便于选购商品。

包装色彩与商品内容及品质性格有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各类产品都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根深蒂固的“概念色”、“惯用色”与“想象色”,色彩的形象化就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内容的判定。因此,贯彻形象色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如日本可尔比斯公司的果汁包装设计,明确以紫色代表葡萄汁,**代表风梨汁,绿色代表芭乐汁或柠檬汁,明确的说明了商品内容。如市场所见的咖啡包装设计的色彩效果,集中于色彩形象尺度表“温暖、强烈”象征的红、茶、褐、黑等色。而女性用品中,高明度的柔和色是惯用的“固有色”,以“柔和、淡雅”的格调迎合温婉轻柔的特性。同时为了强化差异性,也采用色彩强烈的配色。

所谓商品形象色,一是泛指不同商品在人们印象中的固有色;二是泛指不同大类之商品的包装上,所惯常使用,能促进销售和便利使用的色彩或色调。有些色彩,会给人以甜、酸、苦、辣不同的味觉感,以致不同的嗅觉感受。如深咖啡色、奶油色、点缀少量的黄绿色比较甜蜜,是引起食欲的颜色。因而食品类的包装普遍采用暖色系的配色,如果硬要“标新立异”用灰蓝色调设计饼干的包装,用银灰色设计午餐肉的罐贴,势必使人初看之下发生误解,细看之后产生减退食欲的恶感。美国一家无人售货商店发现肉类的销售量下降,是因为店里新安装了一扇蓝色的窗子,蓝色与肉的暖色相混合,使肉类看起来有腐烂变质的感觉,可见色彩对包装设计的促销所起的重要作用。

43、象征色

色彩的个性与产品及企业的特点能够相通,并借助人们的观念、认识和共同的心理联想所能理解的颜色,运用包装和企业形象(标志)的设计,这类颜色称为象征色。特殊的商品需以特定的色彩加以标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起着保护商品、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

如以不同的 *** 别不同种类产品系列包装:洗发膏的中性、浓性、淡性分别以粉紫、粉红、粉绿三 *** 别化学成分或功效,护肤品有适用于中性、油性、干性皮肤的差异,也应用不同色彩作相应标示色,但在面积形状位置上应加以规范化。

如红色用于药物包装,暗示是滋补性药物,而蓝色和绿色的则暗示是消炎、清热药物。又如象征冷暖的蓝红二色,可用于象征电风扇厂、制冷设备厂的企业形象,可作为企业的标准色。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某一企业或公司的标准色及标准系,大都是用象征色。企业的标准色有单色、双色和三色以至更多,单色标准色,容易产生明确而强烈的印象,彩度应饱和。如“可口可乐”的标志只用了一套红色。两色标准色个性较强,运用得好,明视度更佳。如“百事可乐”标志用了蓝、红二色。三色标准色是最有调合作用的标准色,能满足视觉要求。如“富士胶卷”的标志用红、绿、黑三色,并以绿为主色调。同一企业(公司)的产品繁多时,需制定一套标准色,用系列产品的包装设计。运用企业的标准色和标准色系,可以区别于同类产品,以提高传递产品信息的速度,有时只要见到那几种色,便知道是什么商品,这是由于颜色的识别性一般比图形和文字的强,这样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推销。

44、知觉性

包装设计的色彩必须依据色彩学规律及各种调查资料,求取符合明视性、诱目性、易读性、嗜好性、趣味性等生理知觉条件的色彩。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色彩效果使包装在品牌竞争与多样化的展示中脱颖而出,以严谨的色彩设计,区别不同内容的产品。如利用包装图案的同时并列,制造波浪形的连续图案,以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如罐装碳酸饮料的色彩设计,从形象尺度表中可发现偏向于柔和的配色居多,尤其以青、绿、蓝的凉爽色调更易将饮料清凉解渴的特性显现出来,而采用红、橙等暖色系的包装,主要作用就在于强调视觉的差异性。又如罐装啤酒的包装在色彩形象尺度表小,可以分析出两极化的色彩计划:强调传统风味、保持厂牌特征的采用浓烈的黑色、茶褐色、藏青色、墨绿色;强调创新生活形态,针对新消费青年的则将采用大红、金黄、粉绿、鹅黄等色,以迎合消费者的色彩习性和心理,增强视觉冲击力,促进购买力。

关系元素进行构成,与图案设计中的连续纹样极为相似,重复的构成方式产生单纯的统一感,效果平稳、庄重,可以给视觉留下反复深刻的印象。

45、整体性

包装设计效果的好坏,最终是由色彩来体现的。首先要处理好单个包装的整体关系,应注意四个乃至六个面的连续展示效果,以及远近距离上的视觉效果。还要考虑“商品的货架冲击力”“造成与众不同”印象。

包装设计的用色要尽可能做到明快、简洁;纯色相比混色,其对比较强,显得有冲击力,套色少比套色多更醒目,以减少造成视觉混合的不良后果;能用二色时则无须用三色,这样的用色决不意味着单调和贫乏,而是更经深思熟虑、深刻提炼,能做到言简意深,百看不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6、商品性

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色彩形象,这一点,在色彩名称中即有典型性的反映,如:

以水果命名的——桔子色,柑桔色,李子紫,桃红,苹果绿,葡萄紫,柠檬黄等。

以植物命名的——咖啡色,茶色,豆沙色,柳绿色,嫩草色,玫瑰红,郁金色,花青等。

以禽兽命名的——鹦鹉色,黄莺色、银鼠色、鼠灰色等。

以金属矿物命名的——铁锈红,银灰,煤黑,金黄,紫铜色,青铜色,铜绿色,宝石蓝,石绿,石青,钴蓝等。

其他——天蓝,海蓝,肤色等。

天然品的色彩也是如此,各种工业制品,也是类似情况的。

大类商品的习惯色调:

机电产品——讲求科学,实用与效益。多用稳重、沉静、朴实的色调,稍加有活力的纯色,如用红,黑,蓝色,给人以坚定耐用的感觉。

服装——讲求时式与适合,除大路货和童装外,均取高雅的含灰色调。男性,显示活力强,有气魄,粗犷有力;女性,则取和谐,柔和的色调,烘衬温柔的女性美。

食品——安全、天然与营养,多用咖啡、红、橙、黄、黄绿等暖色系列。

化妆品——护肤美容,多用高明度的素雅色调。如淡红、淡黄、淡蓝、淡绿、淡紫、淡灰等,看到淡淡的桃红色,给人以健康,优雅与清香感。

玩具——兴趣与活泼感,多用鲜艳活泼的原色、间色、补色、对比色调。

药品——安全与健康,多取中性系列,偏冷色调,给人以安宁不躁之感;蓝色,银色,给人以安全感;浅红,金红色,给人以元气、阳气、健康与活力的感受。

包糖衣的各种药片选用何种颜色,参照上述各种色调来考虑。在国内有一个俗成的习惯:

咖啡色与红色——营养、滋补类药物;

蓝色或绿色——镇静、镇痛、安眠、降压类药物;

**与浅绿色——消炎类药物,如止咳化痰剂、含凉性的清热解毒剂。

白色——驱虫药。

旅游、航行——愉快、安适,多用中性系列。蓝、绿色调给人以安全、恬静的舒适感,暖色则给人以温暖、愉快的感觉等等。

商品的习惯用色,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之一,体现商品本身的性能、用途和色彩;第二,买家对商品的使用考虑与色彩感受;商品的色彩倾向性,就是这两者的恰当综合——即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能,色调,更能促进社会对商品的好感与认识。这就是要求设计家要在熟悉产品与消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色彩的感情,从中找出恰当的色彩语言。习惯色还只是“共性色”一定要在同中求异,突出具体某一商品的个性,还需找到最为适合的“个性色”与个性化的色调。

47、特异性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包装色彩的应用,一是要迅速传递产品信息,二是要防止市场上的信息干扰。为此,在包装设计中,有时为了“货架冲击力”可运用不合常理的特异手法,以期待成为竞争的优胜者。如有人将“乌龙茶”的包装盒改用黑色,打入国际市场后,收到良好效果。这主要是在充满深绿和褐色的茶叶包装中突然出现一种黑色包装,自然成了视觉中心,从而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并得以排除其它信息扰。

在服装上讲究的流行色,已影响到商品的包装。如法国的高档化妆品包装,采用了过去流行的黑、白二色,这迎合了喜欢新潮流的男女青年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了化妆品的销售。在今后的包装设计中,仍不可低估流行色的作用。

综上所诉,包装设计色彩最终要解决的还是配色问题。配色是将两种以上的色彩加以配合安置,使其组合后产生新的视觉效果。色彩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某一色彩必受其周围其他色彩的影响,是相互比较而产生,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单独一种颜色并没有所谓的美与丑,只有在两种以上的色彩互相比较时,才有美或不美的效果出现。色彩配置通过各种对比与调和手法形成各种色调变化,是包装色彩设计的实质性的技术实施手段。

结论:包装设计之前应作色彩整体规划,从企业标准色、商品的功能、市场同类商品的竞争色彩,本商品独具魅力的特色及计划所达目的性出发,以色彩审美规律的运用贯穿始终,在用理性来控制色彩效果的同时,不忽视色彩的感性认知经验,根据设计者个人的审美经验,所产生的色彩感觉对设计作出解释,最终达到配色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