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煎蛋饼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

装修宝典013

芙蓉煎蛋饼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第1张

芙蓉煎蛋饼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
导读:用料 饼皮 普通面粉 500g 鸡蛋 1个 菜籽油 10g 盐 2g 水 220g 馅料: 咸菜 虾皮 五花肉 葱 鸡蛋 芙蓉麦饼的做法

用料

饼皮

普通面粉 500g

鸡蛋 1个

菜籽油 10g

盐 2g

水 220g

馅料:

咸菜

虾皮

五花肉

鸡蛋

芙蓉麦饼的做法

饼皮所有材料混合,面包机和面程序

成型面团盖布醒30分钟,我是直接面包机发酵功能走了半个小时

在醒面时准备馅料,如图,五花肉买稍微肥一点的,那样吃起来不干!也可以五花肉剁成肉末加入!

鸡蛋入油锅迅速划散起锅,葱切末待用

咸菜入油锅炒一下,用点酒,糖,盐调味

把馅料依次放入饼皮,饼皮尽量擀的周围薄中间厚

收口后收口朝下,注意撒干粉,朝上的一面也撒些干粉,然后擀面杖擀薄!

之一次做,擀的不圆

放入电饼铛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湘西芙蓉镇

湘西芙蓉镇查看详情

咨询

湘西芙蓉镇美食攻略?湖南湘西芙蓉镇特色小吃有哪些?

好想去旅游啊,对景区景点没有了解,有经验的驴友们给点建议吧。湘西芙蓉镇美食攻略?湖南湘西芙蓉镇特色小吃有哪些?

 冰忆海痕2018-12-07 10:42:04

驴友回复

 林枫枫的旅游2015-03-18 11:00:30

湖南湘西芙蓉镇美食:

在芙蓉镇一定要吃当地的特产“米豆腐”,是混合着油盐酱醋辣的家常小吃。据说最正宗的一家在牌坊附近,它就是**中的那家米豆腐店。 

桂花鱼 

芙蓉镇(王村)饮食是典型的辣、酸湘西风味,最有特点的本地饮食有活水煮活鱼(40-60元/锅)、螺丝肉(20元/大碗),刘小庆米豆腐(2元/碗)。 

芙蓉镇(王村)最出名的餐厅就是“天下之一螺”大酒店了,口味地道,远近闻名。 

螺丝肉 

螺丝肉是芙蓉镇一道具有着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来到芙蓉镇的游客,都爱品尝一下螺丝肉的味道。螺丝肉在吃的时候,应该格外的小心。螺丝肉也是有着湘西的酸辣风味在里面。因此对于喜欢吃酸辣食物的游客来说,这是一道再好不过的菜肴了。

芙蓉麦饼

食材

主料

面粉

1000g

辅料

鸡蛋

3个

咸菜

2包

猪肉

500克

大蒜

1个

步骤

1揉面粉

2煎鸡蛋

3咸菜和大蒜剁细

4猪肉剁细

5开始抄馅料

6醒好的面粉摊开,包馅料。包好了,合上,在手上慢慢压开,用擀面丈压成盘子大小。

7在外面裹一点面粉,防止沾锅

8在锅上到点油,下锅烙了

两面颜色转黄了,就可以出锅了

http://userqzoneqqcom/693753696/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1022029 

LZ可以到我空间来看下风味小吃的关于

临海的古长城,江南八达岭。

江南长城

  江南长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实际上是台州府城的城墙。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长6000余米,现存5000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矫若巨龙,雄伟壮观,尤以北部最峻,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形神俱肖,人称“江南八达岭”。 

  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会同台州知府谭纶改造了临海古城墙的结构,将其加高加厚,并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极大地增强了防守能力。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策应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后来,由于北方长城防务的需要,朝廷特将戚继光、谭纶调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今存蓟镇、昌镇、宣府、大同、山西等镇的长城,都是按他的规划设计加以改进增筑加强过的。 

  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下来的。可以说,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临海的 *** 古街

*** 古街位于临海的江南长城景区。 *** 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 *** 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宽4至5米,为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是目前国内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 

位于市区的东湖公园

东湖位于浙江临海市区之东。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崇和门,附近就是崇和门广场

 

还有东南之一高峰的括苍山,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桃渚古城(相传戚继光抗倭所筑)

桃渚:浙东南沿海璀璨的明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东部,包括桃渚古城、石柱桃江、芙蓉隐秀、武坑峰林、珊瑚奇观、龙湾海滨等景区,总面积150多平方公里。这是一片充满神秘的土地。

 巾子山(巾山)

  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区东南隅,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遗巾处”。 

  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顶两峰对峙,峰上各一塔,称“大小文峰塔”,同时建于唐代,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 1865 ),西峰西南侧,有建于 明代万历四十三年( 1615 )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笋,与左侧一棵古樟并立,一纤一壮,相映成趣,南山岭北,有一宝塔,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 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丽,著名的景点有:三元宫、南山殿、巾山寺、天宁寺、茅庵、望江楼、听涛阁、翠微阁、明代摩崖题刻 40 余年。历为道、佛二教名山。

 

 

历史名人也很多,例如:王士性,洪颐煊,洪震煊,洪坤煊,宋世荦

 

临海的特色小吃不用说了,出了临海,其他地方压根就找不到,即使有味道也天差地别

临海小吃主要有: 

一、 麦饼 

此物算是临海的看家小吃了,麦饼看起来像普通的煎饼,但往往难以做好,关键就在和面的软硬上,那是接近于面糊而又不是面糊的程度,没点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抓一团面,包入肉馅,擀成饼,上锅煎,然后用筷子在饼上跳出一个洞,倒入打好的鸡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这里就见和面的功夫了,太软,挑不起来,搞不好就成了面疙瘩炒肉末了;太硬,合不回去,就等着吃豁嘴的饼吧。同时面还要劲到,皮可以做的很薄,加上里面的鸡蛋,整张饼的口感就是滑嫩爽口、葱香四溢。 

  炎热的夏天,一碗清粥、一碟麦饼、一盆番茄,无疑是顿可口的午餐了。据传,戚继光在临海抗倭的时候,临海百姓家家户户做麦饼给戚家军作军粮。但麦饼薄,不耐饿,又容易坏,于是诞生了麦饼的“改进型”:加厚,中间穿孔,用麻绳串起,一串就顶几天的干粮,战士们吃着这种麦饼打跑了倭寇,这种饼也就被亲切地称为“光饼”。 

  另外提一句,还有以咸菜冷饭作馅的麦饼,也算是临海一怪吧。

二、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上《中国菜谱》的道地临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饭店也能吃到,是少数上得台面的临海风味小吃之一。 

  蛋清羊尾在冬天吃更佳,春节前后,街头常见。自己做也可以,只要你不怕麻烦还有一点力气。取蛋清,用力打,打成雪花状,要能“立筷不倒”,这是个力气活。有用这种蛋清直接做菜的,叫做一盆雪,以前很流行,卖相很好。也有往蛋清里加淀粉的,打起来快,这是街头行贩们省力气的做法,牺牲了口感。取豆沙丸子,裹以这种“雪花”,入油锅炸,至三分嫩黄出锅,炸成拳头大小,状如羊尾,因此得名。装盘后略撒些白糖就好吃了,娇嫩令人不忍下箸。 

三、 姜汁 

  外地人来临海,总是对菜市场里一瓶一瓶的**液体感到好奇。那可不是你们想象的果汁,那是鲜榨的姜汁。姜,性辛、温,发汗解表,温胃解毒,有驱寒之功效,所以按习俗是该在冬至吃的。姜汁可怎么吃呢,难道捏紧鼻子仰起脖子一咕噜喝下肚啊?那除非你想把胃烧穿。先把姜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黄酒、红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蒸熟。耐得姜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气一驱而散,这个冬天也就没病没灾的过了。 

  另外临海还有祖传的规矩:妇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姜汁。这是有道理的,《本草纲目》生姜条: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 逆上气。正呕吐,去痰下气,去水气满。这姜可是下结实补身体的良药,所以此风俗延续至今。 

四、 麦油脂 

  名字有点怪,是临海话的音译,大街上都这么写,我也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字来代替。不过它还有个名,叫“食饼桶”,天台人都这么叫,挺形象的,就是各色各样菜品用一张薄面饼卷成桶状。这玩意儿估计是早时老百姓们丰收时吃的,吃的东西多了,索性拿张饼卷来吃,也省得一筷子一筷子往嘴里塞假斯文了,席卷天下做不到,卷它一桌子还是方便的嘛。所以,理论上,里面卷的是什么不重要,也没什么定例。通常,豆面(即豆粉做的粉条,临海人喜食)、豆芽、白煮肉片、豆腐干是少不了的,其他的应时选择,多多益善,炒制成菜,少则七八盆,多者十数,只要包的下。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大杂烩便是如此,菜一定要炒的淡淡的,不然整个就咸了,如果加入一两种小海鲜,味道就更上一层楼了。饼皮是粉浆在平底锅上抹出来的,大扣铜锣薄扣纸,所以熟皮卷熟菜,卷了就好吃。也可以煎来吃,把两面煎黄,脆脆的,这时候,就像个特大号的春卷。 

吃的时候,手臂粗的麦油脂须用双手捧着,做狼吞虎咽之状,吃相极其狼狈,有“绿壳”(临海话,即强盗)相。更有些闹笑话的外地人,不知如何吃法,将菜夹至饼上后左看看右看看前思思后想想,终于下定决心,拎起饼的四角,举过头顶,往那饼肚子上就是一口,于是乎脸上就开了杂货铺了,菜肉蛋面齐全,还油花满面。所以最终麦油脂还是上不了大雅之堂。但麦油脂的的确确数的上是临海的标志性小吃了。 

  虽是小吃,但在立夏与古历年关是作为节日的主食的,一大家子人围着一大桌子菜包麦油脂,欢声笑语,能不热闹吗?大年初一不动刀不动火,填肚子的就非麦油脂莫数了。 

五、 羹 

  临海人说的羹,是有特指的,是元宵节吃的羹,而诸如银耳羹莲子羹之类都是要加定语的,单一个羹字,就是元宵羹。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在十四,是独一无二的。有来历:临海籍状元秦鸣雷,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斋。秦鸣雷是个孝子,不忍母亲空度佳节,于是将临海的元宵节提前至十四,中秋节推至十六,母亲得以过节。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都有芥菜叶、冬笋、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往往一家人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羹相区别,称为甜羹。 

 

六、 马蹄酥和羊脚蹄 

  有几百年的历史的马蹄酥,长的一点也不像马蹄,是一块同月饼大小的饼子,只是饼面上有一圈凸出的斜波浪纹,用油酥制成,吃起来酥松香甜,即使受潮,仍别有一番滋味。生产马蹄 酥有专门供烘烤的炉子。还需有传统的工艺。现在不大见的到了。 

  羊脚蹄也不是真正的羊脚做的,也是一种面食,不过确与羊脚比较相象。把发酵过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圆、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状,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清香可口。 

七、 火烧饼 

  临海的火烧饼不同于别处的,更不同于武大郎卖的火烧饼。饼大如杯垫,有咸、甜两种,咸的包碎肉、大葱;甜的包白糖。面是由油和小麦粉拌在一起揉成的,包好后撒上白芝麻入烧饼炉用白炭烤制而成,送脆可口。临海城关以白塔桥头的火烧饼做的更好。 

  

八、 大饼 

  和火烧饼一样,临海的大饼和山东的葱花大饼不一样,和上海的大饼油条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临海的大饼包的是霉干菜肉馅,把包好馅的面团擀成饼,两面抹上清水,贴到大饼炉子里壁烤数分钟即可。这样的大饼炉子在临海街头随处可见,味道都不错,有一块的和五毛的两种,一块的有五寸大,五毛的三寸,过去还有一种五毛的,里面的肉用的是肥肉,味道也不赖,现在大家都要健康饮食了,肥肉馅的大饼也就基本绝了迹了。买的时候,摊主会问馅里要不要葱、胡椒、辣椒粉,随你的口味。大饼摊是临海人的麦当劳,有谁家的孩子上学要迟到了,来不及吃饭了,就近找个大饼摊,抓两个大饼就走,就着几口矿泉水,飞奔到校门口,一顿午餐也解决完了。 

九、 青团 

  青团不是临海特有的小吃,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团几乎是南方人心中清明节的象征。但临海的青团也有独到之处,那就是青团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种叫“青”的野菜,而苏州杭州等地,往往用青菜汁、嫩丝瓜叶汁上色。“青”据说也叫鼠鼬草,正因为这个“青”,临海的青团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青团的特殊香味。 

在临海,每当清明将近,家人往往举家出游踏青,到了田间地头,便在田埂上寻那长了小圆叶子、略带点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满载而归了。回家将摘来的“青”煮熟捣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团的颜色便绿的让人颇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两种,甜的是豆沙,咸的包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为了能分开甜的和咸的青团,往往甜的包成圆的,而咸的包作大饺子的样子。包好的青团用鲜楮树叶垫到底下上屉蒸,伴着清明时节纷纷的雨,家家户户的青团便在雾气腾腾中出笼了。 

  上坟祭祖,青团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团自然成了野餐的更好主食,热乎乎的青团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团吃起来也有格外的香味。伴着淡淡的哀思,临海人在青团的回味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 

十、 炒米糖 

  小时候,每到年边,小孩子家的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着卖炒米糖的师傅把一整块的热气腾腾的炒米糖划开,切成小块,装进大人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来吃,咬在嘴里嘎崩嘎崩脆,过年的气氛就这样在炒米糖的香甜气味中开始了。 

  在以前,炒米糖是过年必备的糖果,也是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一样点心。在以前,过年前准备年货的时候,往往都是自带炒米、芝麻、花生米、糖饮以及柴禾到加工点去加工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等。过完年,吃剩下的炒米糖受了潮,不再好吃的时候,就那开水泡泡开,当早饭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最近几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货市场更是极大丰富,炒米糖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糖果了,过年根临海人也只是象征性地买些许炒米糖,但炒米糖师父总是年复一年的执着地让炒米糖的香味飘满临海的大街小巷。 

十一、 豆面炒沙蚕 

  沙蚕,也有叫沙钻的,这里是临海话的音译,我实在找不出它的学名。沙蚕是海滩上的一种软体动物,白色,平时摊在滩涂泥上,像一朵花一般,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钻到身下的洞里去,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捉到。市场上买的多有拳头那么大,软软的一团,有个收紧的尾巴,但烧熟的沙蚕往往只有手指粗细了。在我看来,沙蚕是一种绝对的美味,无论炖肉、烧汤,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回味。有的地方把海蜈蚣叫做沙蚕,海蜈蚣也是种极其鲜美的海鲜,不过和我说的不是一种东西。 

  豆面就是用薯粉做的面条,青绿色半透明的粉干状,临海人爱吃“豆面碎”,顾名思义就是豆面中加入肉末、油泡等煮的碎碎的,咕噜咕噜囫囵喝下,也算是临海的经典小吃了。但我偏要讲讲这个豆面炒沙蚕——一般临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小吃,这个是流行于临海靠海的乡下的一种小吃,做法很简单,拿沙蚕洗干净了和豆面炒到一起,炒的好的,沙蚕肚子里风味浓郁的膏汁均匀裹在豆面之上,让人远远闻到就流涎三尺。 

  豆面炒沙蚕是母亲下放时最喜欢吃的东西之一,最近也不大看的到了。 

十二、 麦虾 

  麦虾是临海名声在外的小吃之一,在杭州我都看到过挂“临海麦虾”的牌子的饭店。在临海,晚上约几位朋友到白塔桥头吃一碗麦虾当夜宵,看看人头攒动,听听高谈阔论,无疑是件惬意的事情。 

  其实麦虾似乎不是临海土生土长的小吃,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温州苍南吃到过麦虾,那时临海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至于满大街的麦虾店,那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 

  麦虾实际上就是面疙瘩,将麦粉浆调到插筷子不倒的程度,然后用菜刀沿着碗沿把粉浆一刀一刀刮进煮开的牛肉汤里,加入配料煮熟之后,就成了一碗香味浓郁的牛肉麦虾了。因为面疙瘩的形状像虾,故称之麦虾。最近也有炒麦虾等新的做法,自然是别有风味了。 

十三、 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就算临海人自己下馆子吃饭,也少不了点一个白水洋豆腐,之所以喜欢白水洋豆腐,是因为白水洋的豆腐都是用传统工艺 *** 的,真真卤水点成,吃起来颇有怀旧的味道。这让吃惯了没有味道的盒装内脂豆腐的城里人的味蕾为之一振,所以我建议来临海玩的人都尝尝白水洋豆腐,一碗什么佐料都不加的白煮豆腐足以让你对临海味道记忆深刻。

白水洋还有出名的吃食便是狗肉了,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但白水洋的经典狗肉做法不是这种红烧狗肉煲,而是白切狗肉,狗肉在烧至半熟时,去掉油汤,因此狗肉不油不腻,唯有诱人香味。秋冬之际,下狗肉馆,切半斤白切狗肉,蘸着细盐,就着白酒,体味纯粹的肉味,颇有一股豪爽的感觉。当然,狗肉的做法绝不止白切一种,要吃一道狗肉宴白水洋师傅也是手到擒来,现在更有加工包装起来的狗肉制品,一个礼品盒里狗肉、狗爪子、狗鞭一应俱全,吃不了完全可以兜着走。 

  受到西方的影响,很多人已经不吃狗肉了,但狗肉性热,是秋冬食补更佳选择之一,不“忌”狗肉的人不妨尝尝。 

十四、 麻糍 

  炒麻糍是临海人酷爱的一道小吃,许多父辈人把吃热乎乎的炒麻糍当作一种享受。做麻糍先蒸粉,蒸好后倒进捣臼里捣,捣是个力气活,而负责翻粉团的除了要力气外技术也必须是一流的,要把滚烫的几十斤的大粉团翻来覆去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以前村子里负责这个活的都是村里的干活能手。世面上卖的麻糍都是一块一块的,炒麻糍店老板在炒之前会问你要几两,这时候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肚子了,如果胃口好而且不怕把人吓着的话,要一斤也是不碍事的。拿肉片、豆腐干、鸡蛋、大葱炒的麻糍自然是又好吃又填肚子,料的多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丰俭由人。 

当然了,不光是炒,炸麻糍、糖麻糍都是很好吃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麻糍叫乌饭麻糍,农历四月八日,是临海的 “牛生日”,乡下用乌饭麻糍喂牛。做乌饭麻糍需用山上的乌饭树嫩叶浸泡,浸出来的水揉进糯米粉中,蒸熟做成麻糍,卷成筒状,里面包上好的豆沙,外表再滚上一层嫩黄的松花粉。外则细腻爽滑,内则清香扑鼻,色泽乌亮,别有风味。据说牛吃了,能补身,补完了身子好下地耕田。如今是不是还用乌饭麻糍喂牛吃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每年出乌饭麻糍的时候我都会去买来吃,真的很好吃。 

十五、 豆腐干煮镬 

  临海街头往往能看到一些小店或者人家门口,摆一个小炉子,上面坐一口不大不小的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不用怀疑,十有八九那就是卖豆腐干煮镬的了。名字很有意思,叫豆腐干煮镬,实际上是镬里煮着豆腐干,汤是骨头汤,会加些酱油,整天整天的煮,煮得豆腐干都发出小空来,临海人非常爱在逛街之余吃上一碗。

十六、 咸饭 

  咸饭一般是拿糯米和了料煮的饭(也有炒的),比较好吃的有萝卜丝芋头咸饭,饭里会有咸肉、萝卜丝、芋头、包菜、豌豆、胡萝卜,统统切丁,一碗饭五颜六色,香糯可口,真个色香味俱全。如果不喜欢吃咸肉,也可以换作鲜肉丁,饭仍旧是咸的。 

  咸饭是标准的家常小吃,要是临海人请你去家里做客,运气好就能吃上家里做的咸饭,不过要小心哦,别吃撑了。 

十七、 漾糕、酒盏糕、红糖馒头 

  “到了六月六,小狗洗洗浴”,临海人六月六要吃漾糕,烊糕有米粉和麦粉做的两种,米粉做的是白的,麦粉做的是红的(加了红糖的缘故)。漾糕是发酵成的,发酵用的糕头是用甜酒酿调一小团麦粉后发酵二十四小时而成,所以炊熟后,其大无朋,松软香甜,拜开来,里头除了孔还是孔。夏日炎炎,没有胃口,上街割一块漾糕,回家就着凉汤或清粥,午饭自然有滋有味。 

  和白漾糕相似的有酒盏糕,形似酒盏而得名,还略带酒味;和红漾糕相似的有红糖馒头,就是普通馒头的面里揉入红糖。俱是夏日绝佳主食。 

十八、 豆腐圆 

  这东西我自己也没吃过,据说是将豆腐以刀压捻,分成小圆,沾淀粉,加作料汤煮,为临海特色小吃。 

  嗯,传说中的临海小吃。 

十九、 敲梆馄饨 

  如果在一个雨后的傍晚,你听到“笃、笃、笃”的敲梆声,那么,找个碗冲出家门是更好的选择了,卖馄饨的来了! 

  馄饨担子上有好多抽屉,一个更大的抽屉是放馄饨的,抽屉打开,划几个馄饨到锅里,煮熟了捞出,从其他抽屉里配好佐料,浇上浇头,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了,解馋,绝对解馋。 

  这样的馄饨担子现在已经绝迹了,吃不到原汁原味的临海敲梆馄饨了。不过去年在临海看到过一个老头推着车子的敲梆馄饨,不过不是临海的敲梆馄饨,是温州馄饨,那种皮外比皮里肉还多的馄饨。 

  可惜,昔日的街头风情已成过去。 

二十、 糯米圆 

  在临海,过冬至除了姜汁,还要吃糯米圆子。那是一种比乒乓球略大一些的豆沙糯米圆子,煮好后立即放到豆黄粉里滚上一层,然后趁热吃。由于要放到豆黄粉里滚,所以又称滚圆,有人写作擂圆的,是临海话直接音译来的,温州人也有类似的东西,他们叫滚糕。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拌进红糖而成,所以滚圆吃起来自然是甜甜蜜蜜的感觉啦。 

  另外也有种里面包肉的糯米圆子,过年才吃的,个个有拳头大小,吃一个就足以撑死。 

二十一、 扁食 

  就是上海人说的大馄饨,也是蛮家常的啦,通常馅为茭白、豆腐干、炊皮、肉丁、或,白萝卜、咸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于普通的馄饨皮,馄饨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时候,将皮摊在桌上,取一勺馅料放在皮上,从小边向上卷一圈,两边压紧后合到中间即可。扁食一般汤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户户经常吃的主食。 

   

二十二、 类圆 

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团子,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拌滚(这个过程,临海方言叫“类”,故名“类圆”)。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拌进红糖而成。类圆糯软香甜,配上大鱼大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饱又有味了。 

另外也有很多,例如,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尘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圆、吉鸿糕、油泡酥、核桃调蛋、桂圆调蛋、糯米油条、锅块、糖糕、厨面、重阳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

  温州特产

  瓯菜

  [一晶脆皮蟹]圆脐梭子蟹,蒸熟剔取蟹粉,用小火煎制后呈圆饼状,外片酥脆,里肉鲜嫩,蘸花椒盐食用。因其原料上乘, *** 精细,味鲜美而独特,故以"一品"命名。

  [八宝豆腐]嫩豆腐去表层,置于碗内纱布之上,用力挤压,去渣取汁,加上鸡蛋清、湿淀粉、熟猪油和调料,拌匀。将炒锅置于旺火上,放人熟猪油、腐汁和清汤,用手勺推搅一分钟,加熟猪油继续推搅至豆腐汁呈白色时,倒入熟鸡脯末、熟火腿末、虾仁末、干贝末、冬菇丁核桃仁末,松子仁末和冬瓜仁,搅匀盛于荷叶豌内,淋上熟鸡油。

  [三丝敲鱼]温州民间传统佳肴,已有百余年历史。主料鲵鱼或黄鱼肉,切块,蘸干淀粉,用小木槌敲成薄片,煮熟后捞人冷水中过凉,切成长条,与鸡脯丝、火腿丝、香菇、青菜梗以及酒浸虾米入清汤中烹制。敲鱼呈半透明,汤清味醇,香嫩滑爽,独具风味。

  [五味煎蟹]圆脐梭子蟹,斩大螯去脚尖,每只切成八块,撒上面粉,加咖喱、辣椒油、番茄酱等多种调料烹制而成。此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五味俱全。

  [乌龙钻白云]先将泥鳅放在盆中养四五天。每天换水,使之排掉腹内污物,取出擦去其身上粘液,让泥鳅吃饱,然后人冷水锅中晓。长渐热时放进豆腐垆,让泥鳅钻进去,待水烧开,捞出泥鳅豆腐,放在油锅中煎黄。已而倒掉剩油,再加猪油、水和佐科,慢火炖成。

  [凤尾鱼卷]将鲵鱼肉切成片,放入葱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虾茸,横放上一只带尾大虾仁,虾尾外露向前卷拢,然后拍上面粉,挂上鸡蛋液,沾匀面包屑。用旺火将炒锅中熟猪油烧至五成熟,投入鱼卷炸半分钟,改用小火炸三分钟,再改为旺火炸一分钟,捞起将虾的尾部向外码在盘中,配以番茄酱。

  [当归羊肉羹]将羊肉500克切块,放进砂锅中(不能用铁锅),再取当归、黄芪、党参各25克,用纱布包好入锅,加适量水,文火煨至烂熟,酌加调料。此为中老年人抗衰美容的药膳。

  [网油黄鱼]剖开黄鱼,去鳃及内脏,洗净,鱼背斜剐十字花刀。用调料擦透,渍10分钟。然后将馅料(香菇丝、肉丝、笋丝、虾米等炒成)塞进鱼腹,合拢剖口。用猪网油包裹起来,再用另一张涂抹蛋糊的猪网油包在外层,拍上干淀粉。黄鱼下锅旺火炸至外层结壳,改用微火浸炸,继又改为旺火炸至外层酥脆,呈金**。入盘时衬以糖醋罗卜丝,配花椒盐。

  [芙蓉蝤蛑]蝤蛑洗净,剁下大螯拍裂,蟹身连脚切成六份,按原形装盘,加调味品,覆以蟹盖,用旺火蒸3分钟,滗去汤水,倒入鸡蛋清、清汤及调味品,用小火蒸熟。

  [芥菜鱼肚]鱼肚切成5X 3厘米的块,在沸水锅中稍煮捞出沥水。运用奶油白烧技法,成品柔糯、软滑、水 *** 融,配以芥菜心,鲜香皆具,人口不腻。

  

  特色食品

  [大荆石莲糊]用野生石莲子制成,清凉爽口,为薄冻状冷饮。乐清大荆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采摘石莲子的习惯。90年代初,大荆每年有数百人带石莲子进京,在北京街头开设石莲糊冷饮店摊,生意不错。

  [大荆冬米糖]上白糯米炊熟晒干,粒粒晶莹,爆成米花,加入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猪油调制成型,撒上桂花,稍凉切成小长方块。香甜松脆,老小咸宜,因炊晒糯米多选在阳光不强、气候干燥的冬季,故称“冬米糖”。

  [山楂糕]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琼脂,冻结成板,切成棱形或扁方块出售。其味甘冽微酸,具确消积、化滞、行瘀的食疗价值。温州以五味和老店的山楂糕最为有名。该店为求新鲜,每批产量以一两天售完为度。

  [五加皮药酒]五味和老店所制五加皮药酒,选用上等高粱酒,按古方配药,加冰糖复制而成。酒味醇和,药香适人。堪与浙江严东关五加皮药酒相媲美。

  [五味和鱼生]鱼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带,是一种细长扁平的小鱼。五味和老店 *** 鱼生,已有60—70年历史。该店用独特的传统配方,选用细如扁面条的鲜小白带,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黄屿产萝卜丝、红糟、食盐、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于春汛期间,密封,于翌年三伏天启封,瓶装出售。许多回乡探亲的温州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常随带几瓶回去,视为不可多得的家乡风味。

  [五昧香糕]又称五色香糕,为温州市传统名点,创于60年代后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为主料,经糕盘加工成型后蒸炊而成。一包五条,其色各异。红色配以桂花香精,**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为馅,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风味,老幼咸宜。温州市五味和食品厂、县前食品厂生产的五味香糕,曾被评为更佳温州货和浙江省优质产品。

  [五香腌鸭蛋]在温州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又添了这种新的佐饭品。其配方和制法是:桂皮120克,茴香、辣椒粉各70克,甘草100克,化椒50克,食盐750克,加水15公斤,煎煮约一小时,冷却弃渣,加黄泥15公斤,盐50克,搅拌均匀,取洗净揩干的鸭蛋百个,沾上粘料,放人小坛内,密封。一般腌制30天即可煮食。

  [长人馄饨]早在宋时,我国就有冬至吃馄饨的习惯。据说富家摆阔,一碗馄饨有十多味,馅心各异,称为“百味馄饨”。30年代乐清有长人名叫陈立标,在温州城里肩挑馄饨担沿街叫卖,后在渔丰桥设店。所制馄饨皮薄如纸,馅以鲜肉,状如云朵。盖料有紫菜、蛋丝、肉松、虾米、汤清味美,为顾客所赞赏。

  [文成拉面]已有几百年历史。其 *** *** 是:将白面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匀,再用双手反复揉至粘性成团。切成1厘米宽,上盖湿毛巾防干燥。约过15至20分钟,双手将其两端提起,边拉边抖,即可任意延长。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长时,再合并重新拉细至棉纱一般,抛人滚汤中,稍煮即熟,捞起加入调味辅料,便可食用。

  [文成发菜]又叫“菜心”,是传统家常菜。将芥菜洗净晒软,切细摊晒至手捏无水渗为度,加3%~4%的食盐揉匀,盛小口缸罐内捺实,严封倒置阴凉干净处,可久存3年不变质。其味甜中泛酸,异香扑鼻。

  [马蹄松]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温州乐清县白象地方,以形如马蹄得名。它以面粉和红糖作皮,馅入糖心和咸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和桂花。边斜,五刀开口,用手下压露出糖心,贴在200℃高温的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白蛇烧饼]清光绪末年,温州城区府头门钟楼右侧,有一家张氏开设的烧饼店。其所制“葱油重酥烧饼”,每50公斤面粉加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用盐渍猪肥膘肉丁、酒浸虾米、甜酱瓜粒、京冬菜丝、葱花,拌以麻油。成形后用火炭烘制。出炉的烧饼呈淡**,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众以《白蛇传》中“白娘娘”称之,所制烧饼亦随之得名。

  [白象香糕]公久牌香糕,系乐清县白象镇公久南北货商号所创,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饼为辅料,经蒸炊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软酥松。

  [礼品蛋糕]温州市上的礼品大蛋糕,在造型艺术和图案设计上,力求迎合不同层次的喜爱。少年儿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鸭、米老鼠、十二生岸等生动的形象;老人做寿蛋糕有高至九层者,层层有不同的吉祥图案,更高层中央摆上米塑老寿星,色彩绚丽,造型美观。

  [寺前馄饨]永强寺前街馄饨,创始于清道光年间。采用上白面粉制成的馄饨皮薄如蝉翼;馅心用当天宰杀的猪后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给自己定下严格规矩,一锅汤只煮一碗馄饨,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鸡蛋丝、紫菜、碎肉和葱花等。

  [老酒汗]温州特产名酒,以蒸提优质黄酒精华而驰名中外。晚清时曾列为贡品。老酒汗酒精度为64度,含酯量约03%,出酒量仅1%,即100公斤优质黄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质清冽醇芳,饮后香留齿颊,并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温州酒厂生产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

  [芝脚糖]晚糯米炊熟晒干,与沙混合爆成米花,筛净,加入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姜、猪油、调制成型,切成长方块。其特点是一品多味。旧时也有特制咸芝麻糖过年。其用料和制法与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虾米(切碎)、葱花和精盐,别有风味。

  [灯盏糕]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黄屿萝卜丝,外皮用新黄豆和米粉浆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糕如灯盏,故名。此品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

  [芙蓉糖]原为满族名点,经温州点心师改良成为温州特色食品。它以白面粉和鸡蛋调制成团,压成粉皮,均匀而薄,人猪油中炸成芙蓉花片,然后用饴糖浆结板,洒上桂花,切块上市。因该成品花瓣重叠,层次清晰,色泽麦黄,娇嫩光亮,甚得青睐。

  [李大同双炊糕]瑞安糕点名师李瑞庆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红糖拌匀过筛,撒上桂花,成型切块,经两番炊制而成。其特点是:细、软、韧、香、甜,老少咸宜,是温州市名牌茶食。

  [杨梅酒]永嘉各地盛产杨梅,习称“楠溪梅”,年产量10000余担。除供应市场外,还与白酒配制成“杨梅酒”,运销国内外市场。杨梅酒甜中带酸,人口舒适,可抵御暑气,为夏令美酒。

  [县前汤圆]县前汤圆素负盛名。从前有10多个品种,后只做更受欢迎的麻心汤圆、擂沙汤圆和鲜肉汤圆。麻心汤圆的馅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猪板油搅拌而成;擂沙馅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调制;鲜肉汤圆的馅心是新宰杀的猪后腿肉糜。温州风俗,订婚时都将县前汤圆券与喜糖一起分送亲邻戚友。

  [油卵]糯米粉团,以麻心或豆沙为馅,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时呈老**。状鸭蛋而略长,空心,叫油卵;也有以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圆如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条起家的。

  [虹桥绿豆糕]虹桥绿豆糕创始于清同治年间乐清县虹桥镇,正式设店营业则在光绪中期,店名为“蔡日升南货糕烛店”。绿豆糕是以绿豆粉、炒糯米粉、白糖、猪油、茶油等按比例配制而成。质软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面粉加熟猪油,分别搓成水油皮、干油酥,开成多层酥皮,包入豆沙馅,制成球形。用小刀在顶部锲成六个大瓣,放小火温油锅中炸至成熟开瓣为止。成品酥皮层层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钱仓早蚕豆]产于平阳钱仓,其特点是季节早,鲜嫩,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特专程送京作为国宴佳肴。因此名扬海外。

  [胶冻]以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鱼胶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后冷却即成。吃时用刀开成小粒,用酱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有解酒功效。

  [黄坦糖]以精糯米为原料,用麦芽发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为佐料,分别制成松脆的糖丝、硬韧的糖条、各式花样糖饼,香甜可口。此为黄坦民间传统食品加工业,明、清代甚盛,销于浙南闽北,素惠美誉。

  [盘菜酱]温州名特产盘菜,洗净后两面开斜刀,用酱油豆豉腌制。也有盐腌,两天就可以吃。吃时加白糖、味精和麻油。

  [麻巧]原名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温州市面包食品厂生产的麻巧,1983年获浙江省商业传统更佳产品奖。

  [温州牛肉焙片]创始于1936年城区五马街福禄寿糖果店,原为广东师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从此温州相继开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温州市食品公司职工经过多次革新生产工艺和配料,制成了有温州特色的牛肉焙片,畅销国内外。1982年被评为浙江省更佳产品。

  [温州肉松]带骨猪瘦肉加高级酱油、白糖、食盐。经过原料整理、焖煮、打胚、炒松、擦松五道工序制成。成品呈淡**,絮状,纤维细长疏松,美味可口,营养丰富。1956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九省食品交流会上,温州肉松获总分之一名。

  [温州状元红]此酒已有800多年历史,解放后曾一度断档。1988年秋,温州酒厂按照秘方恢复生产。酒味醇香,色红透亮,广受欢迎,先后远销日本、法国,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温州高梁肉]相传创制于清代温州横井巷广进样腊味店。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温州甜炼乳]温州甜炼乳是我国首创产品。其质量、产量在全国均首屈一指。由名闻全国的温州实业家吴百亨创办的百好炼乳厂,至今已有60多年生产历史。吴氏以“白口擒雕”为商标,寓意要战胜当时垄断我国炼乳市场的英商英瑞炼乳公司的鹰牌炼乳。擒雕牌炼乳先后荣获中 *** 货展览会金奖和西湖博览会特等奖。1958年该厂一分为二,在瑞安部分称“瑞安百好炼乳厂”,生产擒雕牌甜炼乳,在温州部分称“温州乳品厂”,生产江心牌甜炼乳。80年代初,两厂日产量近6万公斤,炼乳质量也不断提高,多次在全国和全省获奖。这两家乳品厂现为围家出口炼乳的定点厂家。生产熊猫牌出口甜炼乳,产品远销亚非各国。并通过香港转口其他国家。

  [楠溪麦饼]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沙头历来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埠头。此地麦饼别有风味,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一个麦饼的原配料是:半斤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放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傝白,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脆、喷香,堪称美食。

  [矮人松糕]抗日战争后期,温州人谷进芳在城区五马街口设摊 *** 松糕,以用料考究, *** 精细出名。人们以谷个子矮小,称其糕为“矮人松糕”。此点心选用当年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猪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炊熟切块,现炊现卖。其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故顾客接踵。

  [莘塍豆腐干]瑞安莘塍赓春酱园出品的豆腐干,以口感和回味鲜美名闻遐迩。它选用当年新豆,经过浸水、磨细、滤净、煮浆、结冻、压挤、切块,用双缸酱油和香料制成,放在通风处晾干后上市。每当客车在瑞安莘塍、塘下等停靠站停下时,就有许多小贩提篮沿车窗口往来叫卖,购者踊跃。[福寿糕]用纯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饴糖、桂花和香精,拌匀后,用模具压制成蝴蝶、连环、百子、以及福、禄、寿、喜等字,间有红、白两色,作为婚嫁喜庆馈赠的吉祥物。

  [薄饼]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经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囟进食

  土特产

  [人工河蟹苗]温州市龙湾区海滨,天河、永兴等河蟹养殖基地,1994年有河蟹苗万亩,产幼蟹近1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

  [三杯香]泰顺名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大坪特早茶]平阳鳌江大坪村高山菜园的茶,发芽特早,比“乌牛早”早5至7天,优质高产,天性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是罕见的早发珍贵品种。制成早香茶,色绿、形美,香郁、味清,深得好评。今开发茶园12公顷,繁育茶苗180万株,予以推广。

  [大荆红花芋]乐清大荆镇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种红花芋。它个大而均匀,去皮后呈粉红色,艳如花蕾,肉嫩味香,为芋中的上品。1994年初有40万公斤陆续运销日本。

  [大黄鱼]又叫黄花鱼,为暖温性集群回游鱼类。洞头渔场盛产大黄鱼。渔讯期3月至6月,以5、6月为盛。大黄鱼蛋白质、脂肪丰富,无机盐及维生素含量高,鲜食味美,晒制成鱼鲞,则可保持较长时日。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芡鳞胶、咖啡碱。

  [上吴枇杷] “浙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浙南有名的批杷生产基地——永嘉县六龙乡上吴村,有枇杷树46,67多公顷,10多个品种。种植最多的“大红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黄,果晶柔软,味甜如蜜,食之满口生津。还有“红毛丫头”,红红果子,大如鸡蛋,25~26颗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667余公顷。

  [马屿豌豆]瑞安马屿区的荆谷、江溪、梅屿、顺太等乡,是温州较大的豌豆产地,种植面积133333公顷。产品除供应瑞安、温州市区市场外,还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

  [马站四季柚]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之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更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

  [马蹄笋]温州食用笋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其中以夏季食用的马蹄笋最为难得。马可蹄笋形如马蹄,原名绿竹笋,平阳的水头、麻步,瑞安的湖岭、高楼,苍南的马站均为主要产地。马蹄笋营养价值高,除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外,还有生长激素、维生素B12,以及有抗癌作用的物质,马蹄笋的鲜、嫩、脆,超过毛竹笋和其他笋类。

  [中华乌塘鲛]栖息于海滩泥涂之中,故又称泥鱼。其个体不大,却是青蟹的克星。温州乐清湾、灵昆岛、永强等滩涂盛产此鱼,是菜市场常见的生猛海鲜新品种。

  [中华猕猴桃]又名藤梨,号称“水果之王”,盛产于温州山区,仅永嘉就有十几个品种,年产量约300吨。泰顺黄桥、司前、竹里、岭北等地亦有引进新西兰猕猴桃品种的生产基地。猕猴桃所含维生素C比柑桔多12倍,有抗癌作用。成书于唐代的《本草拾遗》,说它具有治骨节疯、瘫痪不遂、长年白发及痔病等功效。

  [乌牛早]永嘉名茶,是我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3月上旬即可采制。用它加工的“乌牛龙井”,外形扁平,味醇气香,色泽翠绿,为茶中珍品。1994年以乌牛镇为中心的乌牛早茶叶基地,连片茶园达80公顷,并问周围乡镇辐射。是年永嘉全县有乌牛早茶园53333公顷,产量约60吨。

  [乌桕]温州栽培乌桕已有悠久历史,日前各地闻名的良种乌桕,其祖籍便在温州。如选桕2号、3号,其母树就在今文成境内;誉为桕王。每50公斤桕子可榨取桕脂12—13公斤,桕油5—85公斤,总出油率高达41%。桕脂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文旦]品种有二:一是乐清、永嘉种植的楚门文旦;二是平阳渔塘乡水港村产的水港文旦。肉脆味甜,爽口无渣,风味上乘。

  [文成笋干]有浙南林海之称的文成县石烊林场,是茅竹、竹笋的主要产地。每逢初春,山民们纷纷上竹山,整株挖出即将破土的嫩笋,去泥剥壳,切分两爿,人大锅中煮,去其涩液,然后摊在竹帘上晒干或用炭火焙干即成。其特点是鲜嫩、醇香、味美,可常年储藏。

  [水竹]又名水单竹,栽培历史悠久,明崇祯《泰顺县志》中就有水竹的记载。主要种植在飞云江中游、戌浦江、楠江两岸和平原村庄周围。水竹节长,纹理通直,纤维细长,可作农具和竹编工艺晶,也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水竹林茂根密,具有防风、固沙和护堤的作用。

  [石斑鱼]又名国鱼、红鲜鱼。其肉细嫩、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优点,营养价值高,为日本、香港宴席上的名菜。温州市产地以洞头洋为主、南、北麂海区为次。每年4—5月间 *** ,延续到10月左右。渔民钓到石斑鱼时,立刻进行技术保活;并选择在清水流畅的海湾里用网箱饲养,远销国际市场。

  [东皋无核红柿]永嘉楠溪山区,盛产红柿,仅东皋一乡,年产量就达250吨。在诸多品种中,以无核长奶柿更好。其特点是个大(250克以上)肉厚,味清香甘甜,且有健脾涩肠、补虚润肺、治嗽止血功能。

  [白琢瓜]温州种植甜瓜已有较久历史,品种多。种植最多的为白琢瓜,主产地是龙湾永强、瑞安辛塍、平阳宜山。白琢瓜肉质松脆,味甜汁多,是甜瓜中的佼佼者。

  [乐清湾缢蛏]乐清湾,为我国缢蛏(俗称蛏子)三大产地之一。蛏味很鲜,为沿海居民所喜食。除鲜食外,也有加工为蛏干和蛏油。乐清每年围塘整涂,规模较大。整涂培苗与海区自然涂附苗比较,亩产要提高10至20倍。

  [半天香]名茶,产于文成石烊林场水牛塘林区。此处山高千余米,云雾弥漫,所产茶叶香味长久。成品茶似松针,有毫毛,色泽绿润,饮后齿颊留芳。1990年获省斗茶会一等奖。

  [永嘉田鱼]学名田鲤。养殖于水稻田,形似鲤鱼。永嘉稻田养鱼已有数千年中历史,至今相沿。该鱼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当年鱼苗更大的达05公斤。全县养殖面积566667公顷,年产量达80余万公斤。肉质肥嫩,少骨刺,味鲜美,营养丰富,兼有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田鱼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观赏鱼类,人们誉之“体像鲤鱼,味赛鲫鱼,色如金鱼”。市区菜市场有售,还远销国外。

  [永嘉早香柚]永嘉中部山区岩头、花坦,碧连等地,有百亩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个,其中花坦乡巽坑村荃地达400亩。永嘉早香柚原产碧莲,9月下旬成熟,属我国特早柚类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肉质脆嫩,果汁多,甜酸适口,1993年在泰国曼谷国际农产品评比中获银质奖,1994年又在全国第三次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

  [对虾]乐清湾有滩涂养殖约666667公顷,其中对虾养殖113333公顷。先后引进、开发刀额新对虾及日本对虾等品种。温州其他沿海各县亦均发展滩涂对虾养殖。

  [西瓜]温州种植的西瓜品种,有苏密1号、中育1号、广东新澄1号、台湾新红宝和浙蜜1号,均为良种,瓤红松脆,汁多味甜。中熟型的新红宝和广东新澄1号,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各地种植较多。温州主要西瓜产地,有永嘉岩头,乐清大荆,平阳北港、宋埠,瑞安梅屿、莘塍、塘下,龙湾永强等地。

  [羊栖菜]俗称“大麦菜”,是暖温带性的经济海藻,属马尾藻科,产于温州沿海岛礁,现洞头、苍南已大量养殖。《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称羊栖莱主治“瘿瘤结气”、“利小便”,有治疗本豚气”、“水气浮肿”,“宿食不化”等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生物钙以及各种维生素,对防治甲状腺肿大、高血压、风湿病、大肠癌以及消除大脑疲劳、促进皮肤光滑等均有显著疗效。羊栖菜藻体还含有丰富的褐藻胶、甘露醇、碘等,它们均可作为工业原料。食用 *** 主要为炒制,可制成调味晶和海藻凝胶食品。药用可作为治疗风湿病用的含脂多糖药物;制成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消化道溃疡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疱疹药;胆固醇下降剂;抗糖尿病剂以及治疗弓形体感染用的脂多糖。化工上可作为香皂原料的添加剂和家具板的粘合剂。

  [江蟹]即梭子蟹。其肉细嫩、鲜美。除鲜烧外,还可加工制成咸蟹、醉蟹、闷蟹、蟹糊,可 *** 40余种佳肴。温州海岸线长,海面辽阔,梭子蟹资源丰富,素称“梭子蟹之乡’,是我国出口梭子蟹的主要产地之一。每当金菊盛开、蟹肥膏红时节,产地所获梭子蟹除上市和冷冻外,还采用“活蟹笼养’办法,起运时先作技术处理,使之处于冬眠状态,运抵外地或国外后,再使复苏。

  [花生] 90年代初期,全市种植花生面积约2000公顷,以平阳麻步、瑞安马屿、永嘉楠溪种植较多。产品肉满,出油率高。大部分炒、煮食,小部分加工成花生酱和作为多种糕饼的原配料。

  [苍南荔枝]南方名果,早在1934年苍南马站利用小气候引种。1975年马站亚热带作物试验站以“元红”为主栽品种,种植92公顷27625株。实践表明,马站适于载培荔枝。成熟期为7月下旬,果呈棕褐色,果肉乳白色,汁多味浓,唯个子比原产地稍小,核亦小。

  [牡蛎]营养丰富,含蛋质为白米的8倍,素有“海中牛奶”之称。乐清牡蛎有扇形、狭长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等。风味也因地而异。蒲岐的体小肉嫩;水涨的个大味清;清江的体似酒杯,色清昧醇。1980年乐清从日本引进体大壳薄肉肥;生长快、单产高的真牡蛎,在清江海区养殖,并大规模开展海区留种自然增殖和人工培育纯苗补充的工作,逐渐形成优势种群。1993年清江镇共放养筏架1010台,产蛎肉27万公斤。

  [龟脚]学名石砌,长5—8厘米,因形似乌龟之足而得名。龟脚分布于海浪冲击的崖礁缝中,瑞安北麂、北龙、大峙等海岛有产其肉淡红色,肥而细嫩,味极鲜美。因渔民要攀登海岛悬崖找寻、挖采,十分艰险,所获不多,故更显名贵。

  [沙岗粉干]永嘉枫林镇西北的新坊、镬炉、兆潭、东岸庄、徐家湾等村庄统称沙岗这里农户向来以 *** 粉干为副业。粉干为民间主要副食品。其制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捣成块状,再压成细条,扎制成贴,晒干即成。沙岗粉干细如纱线,洁白软韧,快熟难断,耐煮汤清,是温州地区更优质粉干之一。

  [灵昆文蛤]文蛤,是我国沿海的滩栖见类,素以“天下之一鲜”著称。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且贝壳光滑,有美丽花纹,是加工为工艺美术品和装饰品的原料。灵昆岛于1980年从江苏引进文蛤苗试养成功后,经国家投资,建成文蛤养殖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产品远销国外。

  [灵昆田嬉儿]田嬉儿是河蟹即中华绒螯蟹的俗称,温州农村普遍有产,尤以瓯江口的灵昆岛为多。在深秋蟹肥时,当地人一天可捉2公斤,多的可捉到5公斤。由于捕捞过度,天然蟹苗资源衰竭。1994年从太湖等地引进中华绒螯蟹亲蟹苗,养殖成功,并已销往各地。

  [灵昆鸡]因产地在瓯江口灵昆岛而得名。它适应性好,生长快,成熟早,个子大,肉质鲜嫩,产蛋率高。母鸡年产蛋186—200只,蛋重55—60克。因经济效益好,温州各地普遍饲养。

  [灵昆青蟹]瓯江东侧的灵昆滩涂,处于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水温适

长人馄饨、矮人松糕、白蛇烧饼、县前头汤圆、陡门头灯盏糕、胶冻、乌牛早茶叶、无核柿、永嘉竹笋、瓯柑、瓯绣、瓯塑、黄杨木雕、彩石镶嵌、泰顺三杯香茶、大荆红花芋、大黄鱼、上吴枇杷、马站四季柚、乐清湾缢蛏(俗称蛏子)、永嘉田鱼(田鲤)、永嘉早香柚、龟脚、沙岗粉干、瓯江子鳍(凤尾鱼、凤鲚)、金星草、黄腹角雉、菊花鸡、温郁金、楠溪江香鱼、檀香橄榄(青果)

东方白鹳、八珍凉茶、珠珍龙凉茶、竹丝盆景、浙南长毛兔、永嘉荆州板栗、伊利石、羊栖菜、雁茗茶、岩头西瓜

雪龙茶

香鱼

乡巴佬

乌牛早茶

温州紫菜

温州蜜柑

温州水牛

天然山珍

腾蛟血橙

泰顺婆饼

石蛙

石雕

上吴枇杷

三丝敲鱼

三寸黄柑擘

瑞安银杏

仁溪木雕

清明早茶

青石斑鱼

平阳早香茶

平阳马蹄笋

平阳橄榄

泥蚶

楠溪杨梅

楠溪素面

楠溪大鼋

南山索面

米塑

美国红鱼

梅花鹿茸

马屿花菜

马鲛鱼

官洋绿头野鸭

菱角

灵昆文蛤

灵昆假洞蝤蠓

灵昆弹涂鱼

李大同双炊糕

刻纸

黄栀子

黄杨木雕

黄鲷鱼

花岗岩

红心李

红娘酒

鹤溪杨梅

海鳗

海螺

鳟鱼

官洋黑豚

高山云雾茶

凤尾鱼

陡门金银花

带鱼

茶山杨梅

草席

苍南翠龙茶

荸荠

杨梅

白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