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层自建砖房怎么防雷,主要是想知道接地体怎么施工

装修宝典018

农村三层自建砖房怎么防雷,主要是想知道接地体怎么施工,第1张

农村三层自建砖房怎么防雷,主要是想知道接地体怎么施工
导读:建筑物的保护1、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网格密度按建筑物类别确定)的网格。所有避雷针

建筑物的保护

1、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网格密度按建筑物类别确定)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物类别确定)。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3、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且不小于3m。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扩展资料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装置、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其防雷的原理是通过金属制成的接闪装置将雷电吸引到自身,并安全导入大地,从而使附近的建筑物免受雷击。防雷装置的三个部分要连接可靠。

接闪装置

装在建筑物的更高处,必须露在建筑物外面,可以是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或避雷网,也有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用的。

1、避雷针。

1750年美国富兰克林发明,是至今仍广泛应用的接闪装置。用镀锌圆钢或镀锌钢管制成的尖形金属杆,竖立在建筑物的更高点,它保护的范围是以针顶点向下作与针成45°夹角的正圆锥体的空间。如需扩大保护的范围,可以用两支或更多支的避雷针联合起来使用。

2、避雷线。

用悬挂在空中的接地导线作接闪装置。它主要用来保护线路,其保护范围可用模拟实验或根据经验确定。

3、避雷带和避雷网。

用覆盖在建筑物高耸部分、屋顶或其边缘的金属带或金属网格作为接闪装置。超过20~30米高度的建筑物容易受到雷电的侧击和斜击,采用避雷带或避雷网效果较好。

引下线

一般采用镀锌钢绞线,将接闪装置和接地装置连接成一体,要注意其截面大小,连接可靠和以最短途径接地。引下线分布要合理对称,不应紧靠门、窗。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钢筋和钢柱等也可当作引下线使用。

接地装置

是使电流通过接地电极向大地泄放。一般采用镀锌的圆钢、角钢、扁钢等连接成水平接地环、接地带或垂直接地体,埋于一定深度的湿土中。现代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也可以作为接地装置。

各类建筑物的避雷要求,中国在有关防雷的设计规程、规范中都有明文规定。

-建筑防雷装置

-防雷

结构设计规范第501条:

第503条 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规定:五、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图503-2),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

构造柱的作用是对墙体有一定的约束,与圈梁一起作用,增强墙体的抗侧力(风、地震作用),如果从地圈梁(一般布置在室外地坪标高处)算起,而地基对房屋的嵌固作用一般是从基础或者室外地坪以下500mm算起,就会使得地圈梁以下墙体没有约束。规范也不允许这样做,设计构造柱到基础并要求其钢筋锚固入基础或地基梁都是从计算模型的分析中来的!

框架砖房由于具有比框架经济和施工简单的优越性,因此目前在我国房屋建筑中广泛采用 ,特别是当使用功能上仅要求底层做成大空间以满足公共活动所需要时,底层框架砖房则是 能够较好满足建筑功能的混合结构形式,更体现其优越性。

与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底层框架砖房在抗震设置布置、结构计算及构造措 施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因对一些问题的模糊理解与认识,产生设计上 的偏差,设计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1 注意防止扭转效应及变形集中

底框架砖房由于上刚下柔,地震作用下底层容易发生变形集中出现过大侧移而破坏,因此设 计中平面布置的对称性要求应严格,尽量避免扭转,特别对剪力墙的布置与数量,规范做了 严格规定(GB50011-2001第718条)。这是因为在烈度较高地区上部砖房对底部产生较大 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较大的附加轴力,柱截面往往过大,配筋较多,其侧移值也不容易 满足要求,只要适当增设剪力墙,并布置适宜,柱截面及配筋会大大降低,避免了底层框架 出现强梁弱柱,其侧移值也可降低,在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程度会减轻许多,但在 设计中由于建筑功能的限制,结构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此时,对不对称结构应进行扭转偶联 计算,以避免地震作用下的扭转破坏,剪力墙应尽量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以提高 底层抗侧移变形的能力。另外,在历次地震中,底框架砖房结构发生严重破坏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底部层间刚度与上部层间刚度相差悬殊,因此控制上下层的侧移刚度比是很重要的。

2 重视纵横墙承重方案的应用

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由于其限制了纵横的侧向变形,增加了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对承受各 方向的地震作用及抗弯、抗剪都有利。同时尽量采用纵横墙承重的布置,如不能贯通时,在 纵横墙交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底层框架在层数较多、进深较大时,梁的截面往往过大,且 柱的配筋较多过密而容易丧失韧性,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而丧失了底框砖房的优点,此 时上部砖房改为纵横向承重可有效地降低梁高,一方面因为底层框架为柔性房屋,具有较好 的弹性条件,在地震作用下周期延长对上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因此,在大进深时改 变上部砖房承重方向对结构整体是有利的。另一方面,纵横墙承重方案较横墙承重方案布置 灵活,平面利用率高,造价降低,尤其对上部为住宅、办公等功能,可较好地满足建筑要求 与结构限制的协调统一。

3 应严格执行规范对层数的限制规定

89规范对底层框架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限 *** 了规定(GBJ11-89第712条),由于规范用 语为“宜”,因此设计过程中往往设计人员认为可以突破,实际上,规范采用的是高度和层 数双控制的 *** ,对层数的要求是严格的,与砖混结构的要求相同,不允许超过。这是因为 楼盖重量占到房屋总重量约50%,相当于房屋增高了半层,是不能允许的,对高度的要求, 考虑到底部对上部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因而在限值上适当放宽。因此,新规范(GB50011-2 001)在总高度的要求上已适当放宽,层数的限制应严格遵守。

4 框架梁宜符合墙梁的构造要求

目前,设计时底层框架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按规范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计算,按框架 结构设计,但丛受力性质和规范来看,梁是符合墙梁受力特征的,也符合规范对托梁的有关 规定,因此笔者认为,在构造上不妨兼顾墙梁的构造要求,这样在构造上加强了上部与底部 的协同工作,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 注意裙房与主体的连接处理

由于底层大空间的需要,底层框架常带有裙房,裙房与主体之间不应采用主体设牛腿,裙房 屋面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在地震作用下高低不同的两部分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在连接处易 拉断或压碎而产生严重破坏。因此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应牢固刚接,而绝不能 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在地震中易因连接处应力分布和传递复杂而使结构遭到破坏。 

6 结语

底层框架砖房是一种量大面广存在的结构类型,进一步加深对底框砖房的研究,在充分发挥 传统砖混结构造价低施工方便优势的基础上,提高结构抗震能力,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将能 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