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瑞幸咖啡店一个月挣多少?

装修宝典06

开个瑞幸咖啡店一个月挣多少?,第1张

开个瑞幸咖啡店一个月挣多少?
导读:开个瑞幸咖啡店一个月挣多少具体因人而异。咖啡对于上班族来说,又能提神,是必需品,更是大家的挚爱。想要创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考虑合适的创业项目。比如您是想从事餐饮行业、服装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是以加盟的形式

开个瑞幸咖啡店一个月挣多少具体因人而异。咖啡对于上班族来说,又能提神,是必需品,更是大家的挚爱。

想要创业,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虑合适的创业项目。

比如您是想从事餐饮行业、服装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是以加盟的形式创业,还是独立经营;是经营网店还是实体店铺。同时还要考虑您选择的创业项目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能够盈利。

2、考虑自身是否具备资质。

比如,如果您想从事餐饮行业,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必备知识。

3、考虑创业资金问题。

任何创业都离不开创业资金,您是否已经准备好充足的资金。另外,任何创业都有失败的可能,您是否已经做好可能亏损的准备。

瑞幸咖啡简介:

总部位于厦门 ,是中国更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瑞幸咖啡以“让每一个顾客轻松享受一杯喝得到、喝得值的好咖啡”为品牌愿景,以“创造一个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咖啡品牌”为品牌使命。

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与各领域顶级供应商深度合作,致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瑞幸咖啡的咖啡豆连续两年在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斩获金奖。

出品 | 5GAI产业研习社

作者 | 王洋 深圳大学

编辑 | 郭旭 北京工商大学

主要观点:

瑞幸咖啡 的运营逻辑特征在于高补贴扩大消费者规模,但高补贴带来的持续性亏损让瑞幸不被市场看好,后面推出的新概念比如无人零售也没有将瑞幸带离亏损的泥潭,反而是不断的店面数量扩张加速了瑞幸现金流和亏损压力,对此,瑞幸通过伪造财报上的数据,实现所谓单店盈利的概念,继续维持运营。根据瑞幸公布的财报,结合浑水和晨光研究的成果对比,表明瑞幸直接虚构客户订单,伪造客户身份、单据和销售额,而不是实际生产订单中的商品,创造了虚假的营收。另外瑞幸高估产品销售价格,低估折扣力度,夸大单店收入,让商品价格和日均销量上升,而实际上销售价格和销量并没有上升,反映在高应付账款和存货,从而引出了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疑点。

01   单个门店订单数和单个订单商品数被虚增

浑水在估算单个门店的订单数时,将订单分成自提产品和外卖产品。对于外卖产品,配送人员会一次性取走一个以上的订单,在估计时,浑水人员主要对配送人员取走的袋子数进行估计。 因此,单个门店的订单数=自提产品的顾客数量+配送人员取走的纸袋数量。得到的追踪结果为单个门店的每日的订单数量为230。

为了排除订单数量的周期性(防止在冬季的订单数量会比平时有季节性的增加或减少),浑水将瑞幸APP的单个门店的每日活跃用户(DAU)代替单个门店的每日订单数并和 瑞幸咖啡 2019Q3的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得出2019Q3和Q4分别比瑞幸报告数量高估了11%和0%(Q4季报没有公布),因此浑水得出的单个门店每日订单数量为230甚至存在高估的可能性。

另外对于线上订单,浑水也发现, 瑞幸咖啡 通过跳号的方式,虚增了线上的每日订单数量34-232单,平均106笔/天,是线下平均订单数量的72%。

一般来说,顾客为了减免配送费,会在配送订单中购买更多商品,单个订单商品也会因此增加。但是瑞幸配送订单贡献呈现下降趋势, 配送订单占总订单数量比从18年Q1的517%下降到2019Q4的128% ,这主要是由于瑞幸的下一张优惠券只能用在一个订单里的一个商品上,因此对于价格敏感型的顾客而言,节省的运费优惠被多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所覆盖,门店自提订单反而成了更加省钱的下单方式,门店自提订单的比重也随之升高,从而使得瑞幸的单个订单的商品数下降。 因此Q4估计配送订单的比重将会降至10%,门店自提订单比重上升至90%,综合得出单位订单商品数量为114。

其中每笔订单数不受门店类型和城市级别的影响,也就是说对订单数进行估计,得单笔商品数量=01线上单笔订单商品数量+09线下单笔订单商品数量+扰动项,由于每笔订单商品数量不受门店类型和城市级别的影响,扰动项的期望值为0,114为真实值的无偏估计值。因此,瑞星咖啡单个门店每日真实的销售商品数量=230114=263件,而非报告中的2019Q3的444件商品和Q4的483-506件商品,分别夸大了69%和88%。

注:瑞幸的真实营收=单个门店订单数单笔订单商品数平均商品净售价门店个数

02   单位商品的净售价被夸大,价格敏感型用户阻碍单位商品价格提升

平均销售价格即扣除了增值税净值和优惠券净值后的净有效售价。浑水经过追踪调查发现, 排除免费商品,瑞幸咖啡每件商品的净售价为997元(置信区间为987-1007,显著性水平为1%),而非瑞幸2019Q3报告的112元,也就是说,在单位商品的净售价上瑞幸咖啡虚增了123元,数据膨胀率为123% 。

在不考虑免费商品的影响下,假设咖啡钱包的支付都按照标价的67%计算,得到实际销售价格是上市价格的46%,这还是在浑水考虑到7月、10月、11月的买十送十促销活动时仍按照标价的67%计算得到的,实际平均净售价可能比这更低。尽管 瑞幸咖啡 声称免费商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从18年Q1的588%下降到19年的81%, 但是瑞幸咖啡在19年Q4开始向现有用户提供免费饮料优惠券,真实的免费产品占比可能比报告比例要更大,这也意味着,瑞幸咖啡的净售价会更低 。

瑞幸咖啡 想扩大付费客户数的效果不明显,即便在拥有更多成熟客户的成熟市场里,瑞幸咖啡的单位有效价格仍然停滞在10元人民币左右(每个季度的变化波动不大,没有正相关关系)。这主要因为瑞幸咖啡的客户对价格十分敏感,根据浑水的数据显示,瑞幸只有287%的产品是以高于标价的50%的价格售出的,也就是说100杯标价为20元的产品,只有287杯是以大于10元的价格卖出,剩下的723杯是以小于10元的价格售出。实际上仅有392%的顾客支付价格高于12元,仅有189%的顾客支付价格高于15元人民币。

实际平均售价的低下,意味着瑞星咖啡门店的实际营收和净利并没有报告所说的那么多,甚至有亏损。瑞星咖啡的报告中显示,单位门店每日平均销售40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售价为16元,如此,每个门店的利润率可高达284%。 但实际情况是,每家门店每日销售商品数是263,每件商品的净售价为997,不仅没有盈利,反而出现亏损,亏损率为28% 。

注:瑞幸的真实营收=单个门店订单数单笔订单商品数平均商品净售价门店个数

03   广告费用虚增

一般来说,广告投入的增加会带来企业收入的增加和产品销量的增加,体现在广告投入收入比以及广告投入销量比两个指标的增加上。

瑞幸咖啡 的招股说明书中透露,2018年全年广告费用为362亿元。但据2019Q3财报显示,瑞幸咖啡单季度的广告费用就达到了374亿元,比18年全年的广告费用还多。

2019Q2和Q3广告投入环比增加49153%和5764%。但是瑞幸咖啡2019Q2和Q3的广告投入收入比和广告投入销量的环比增速分别为-6696%和888%、-7134%和172%。广告投入带来的收入和销量的增加作用严重偏离 。

2019年Q2的财报 *** 会上, 瑞幸咖啡 之一次披露了Focus Media( 分众传媒 )广告费用14亿元,占总广告费用的5833%(瑞幸咖啡只解释1545亿元,占总费用242亿元的64%)。但是根据CTR研究的追踪数据表明,2019Q3Focus Media费用为4600万元,仅占瑞幸咖啡广告费用的12%,大大低于之前的几个季度。假设瑞幸咖啡在除Focus Media外广告费用为类似金额,则瑞幸咖啡夸大了其广告费用158%。

浑水报告认为, 瑞幸咖啡所报的广告费用和CTR追踪的Focus Media实际支出的差额336亿人民币与瑞幸2019年Q3的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理论上应该亏损)397亿元十分接近 ,认为可能是瑞幸将多报的广告支出转回到收入和门店级利润当中,形成欺诈行为。

04   其他收入被虚增

对于 瑞幸咖啡 的其他产品,浑水和尘光研究都定义为“非闲制饮料、轻食、果汁、坚果、杯子等产品”。根据瑞幸咖啡的披露,其他产品的收入贡献从2018年Q2到2019年Q3,从7%增至23%,商品数量贡献也从6%增至22%。但是根据浑水的追踪数据,自提及配送订单中的49%以及175%是其他产品,乘以自提订单和配送订单在商品数量贡献上的比重,可得其他商品在销售商品总数上的比重仅为62%。相比于披露的23%,夸大了近400%。由此,由其他商品产生的其他收入也相应的被扩大了。

05   发现新的质疑点

除了以上浑水和尘光研究对瑞幸的质疑点之外,我们在瑞幸披露的财报上发现了新的质疑点。

经营活动现金流异常

一般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企业的上下游有关,体现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上。应收帐款表示下游消费者占用企业的现金,应付账款代表企业占用上游供应商的现金。

瑞幸咖啡 的现金流一直为负数,正常来说,是由于瑞幸咖啡下游消费者占用了瑞幸的现金以及瑞幸付给了上游供应商现金导致的。但是,根据瑞幸披露的信息显示,下游消费者占用的现金却远小于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资金,而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应该为正数,现金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企业存货和应付款如果都较高,说明企业产品的销路可能不是很好,对应到瑞幸,应付账款主要是产品卖出之后再付给上游供应商,这也侧面说明瑞幸的产品并不像管理层所说的那样产品热销。另一方面,高应付账款也来源于瑞幸在产业链的强势地位,体现在瑞幸快速增长的、甚至超过了星巴克的门店数量,挑战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这是否是因为 瑞幸咖啡 的补贴消费者从而扩大市场规模的商业模式导致的呢?或者是因为瑞幸正处于业务扩张阶段导致的呢?对标处于上升阶段、同样依靠的补贴消费者模式的拼多多。2017年-2018年是拼多多业务快速扩张的阶段,体现在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上,此时的拼多多的现金流虽然有两个季度是负数,但总体保持健康的水平,而不像瑞幸处于一直负现金流的状况。

存货异常

企业产品的热销会促使企业的营收的快速增长,同时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也会下降。但是从瑞幸披露的数据来看,2019年的Q2和Q3,瑞幸的营收快速增长,分别有90%和68%的增速,但问题是, 瑞幸咖啡 的存货量和存货周转天数竟然不降反升(一般反映企业的产品滞销),这不禁让人怀疑瑞幸的存货和营收的真实性。

单店营收不合理

瑞幸的门店数量在2018Q3之后大幅增长,从2018年Q3的1189个门店增长到2019Q3的3680个门店。按照正常逻辑来看,新店的单店收入具有爬坡期,新店开张一段时间之后收入才会快速增长,新店快速扩张会导致 瑞幸咖啡 的单店收入有所下滑。可是,根据瑞幸的财报披露,在2018Q3之后,瑞幸的单店收入从203万元上升到2019Q3的419万元,反而上升了。唯一的解释是老店收入的增速要高于新店扩张的增速。

06   总结

中国的咖啡市场并不像瑞幸所描述的规模庞大,潜力无限。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对奶茶的需求甚至都可能高过咖啡。瑞幸用低价折扣吸引过来的终究还是价格敏感型客户,而非真正的咖啡爱好者,即便扩大了消费者规模,却也难以提价,创造营收,瑞幸做了一件本就不会成功的事,瑞幸没有看清这一点,又或许,瑞幸本来就不想看清这一点。所谓民族之光,是为社会创造实质性的价值,而非虚造客户订单,伪造那些报表上冰冷且虚假的数字

瑞幸咖啡仅在成立后一年半就完成IPO,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当天涨幅近20%。其从成立起就迅速扩张,成立初期就迅速开出500家门店。截止2019年9月30日,门店数量更是达到3680家,且全部为直营。超出常规的成长速度吸引了无数眼球,上市前的融资规模更是远超同行业水平数倍。

在瑞幸闪电般的扩张中,最令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当属其超额补贴,除了每人一杯免费咖啡,18折、38折、50折的优惠券也随处可见。在消费者为之津津乐道的同时,大量补贴也招致了非常强烈的质疑。

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表示,这已经违背了商业的本质,“每卖出一杯都在亏钱,那做这个生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扶贫吗?”

咖啡行业的龙头——星巴克,对于瑞幸这种策略也很不看好“首先这种持续补贴性的投放行为虽然能够短时间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但实际上并不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依赖大幅、深度折扣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可取的。”

但瑞幸咖啡CEO钱治亚却毫不避讳地表示“没有设定烧钱终止时间”,“暂时不考虑盈利”。

在重重质疑中,瑞幸咖啡在2019年11月13日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却显示其距离实现盈利又近了一步。报告期内,瑞幸咖啡销售净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558%;净亏损为532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485亿元。最重要的是,其在第三季度首次实现了单店盈利,在门店运营层面盈利186亿元,利润率达125%。随之而来的是其股票大涨,截止12月31日涨幅达107%。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瑞幸的补贴大法,其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呢?其实早在瑞幸团队创立之初就对企业成长有了明确规划。团队提出的“数字咖啡”口号,正说明了瑞幸咖啡所规划的商业模式的核心。

瑞幸咖啡要做新零售,数据贯穿于整个商业过程。供应链数据、运营数据、顾客数据、营销推广数据、财务管理数据,全部打通。大幅度提高了销量,节约了成本。

在瑞幸成立初期,大力投入宣传,微信朋友圈LBS广告、电梯广告以及汤唯、张震的代言。定位“中国的高品质商业咖啡”,迅速建立起用户的品牌认知。

接着采用外卖线性的策略,优先开设面积更小,能快速启动的外卖厨房店。同时承担相对更高的成本,自建APP,而没有选择依赖于美团等外卖平台。这使得瑞幸得以掌握数据 *** ,积累了大量的消费数据,为后续扩张打下基础。同时不惜成本与顺丰合作,承诺配送30分钟送达,巩固高端品质。

有了自有APP积累下的消费数据,瑞幸在门店扩张方面得以更为高效。根据数据选址在有更多消费需求的地段,开设有堂食座位的优享店,及占门店总量90%的店面较小的自取店。门店以提升外卖配送效率为首要目的,在线下引流方面没有急于过多投入。

一杯30元星巴克咖啡所提供的不只是咖啡,还包括了星巴克的“第三空间”。但实际上只有30%的消费者会在店里面喝咖啡,70%的消费者是拿走的。而几乎不提供堂吃空间的自取店,正是针对这部分群体。小店面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也使得咖啡的价格可以稳定在远低于星巴克30元均价的水平之下,在实现性价比的同时实现门店盈利。

另外,瑞幸咖啡的门店均没有设立收银台,所有消费都通过其APP在线上完成,门店只提 *** 品展示和 *** 功能。消费者在APP上下单,到店自取,更是可以减少排队时间。

这降低了门店成本,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同时将线上线下的所有消费行为收归在自有APP上完成,对数据的掌握更加完善。

大量数据也得以反哺外卖配送环节,通过数据灵活调动门店和配送员。同时向供应商开放数据接口,系统自动预测各门店对物料的需求,灵活进货补货。这些都提升了经营效率并减小了成本。

在人员管理上,根据不同消费时段的流量,对人力进行有针对性性的分配。聘用更多的 *** 人员,在高峰期购买更多员工的用工时间,而不是购买全天。利用数据高效盘活人员。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能给出更高的平均时薪32元,而星巴克的平均时薪仅为23元。由于没有收银台,自取店没有堂食座位,门店员工的工作内容更为简单,对员工数量需求少,对素质要求低。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

而对消费者的补贴,则是互联网零售的常用手段。通过免费咖啡和折扣券的巨额补贴,吸引消费者,广为传统从业者所诟病。但早在几年前的互联网获客成本就已超过200元了。站在互联网产业的角度,瑞幸通过几杯咖啡来换取一名真实用户安装app并进行有效消费,也不算是亏的。看中咖啡市场上规模之后的有利可图,采用补贴作为短期占领市场的手段,在长期来看是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同时利用数据识别用户消费特征,在用户成为活跃用户后,减少在其身上的补贴,将优惠倾斜到其他新用户和低频用户上,有效增加活跃度,控制补贴成本。

支撑数据驱动的路线,资本是最显而易见的要素。截止2019年9月30日,开出3680家门店,资本的支持必不可少。瑞幸的融资能力非常强大,之一轮对外融资金额就达到2亿美元,在一年时间里,共拿到3轮融资,共计55亿美元。很多创业公司在中后期都很难拿到这样庞大的融资金额,与咖啡茶饮同行相比更是高出数倍。

除了资本没数据驱动还需要能够掌握数据和利用数据的技术能力。当今AI算法已经开源,云服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否掌握足够丰富的数据。而这就是瑞幸不惜成本,组建近800人技术团队开发和运营自有APP的道理所在。

面对大规模的投入,也意味着需要团队有极强的管理能力。来自于神州优车的瑞幸创业团队,有着多年的团队磨合,这也是瑞幸的一大优势。

资本与技术结合换来的是瑞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其高速扩张,规模效应越来越显著,数据驱动的能力也就发挥的越来越强劲。随之而来的是运营效率的全方位提升。单店收入持续走高,商品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增速均高于门店增速。

利用互联网模式推动的咖啡新零售,或许在传统行业内看来违背常规。但很多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再做一遍。不应该用传统行业的眼光来评价瑞幸的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企业可以跳过盈利模式,而已用户或客户的增长模式来作为发展逻辑。在海量用户基础上,利用规模优势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盈利。

这样看来,瑞幸咖啡的竞争对手远不止星巴克等其他咖啡品牌,而是其他具有流量、资本、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创新企业。瑞幸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先发优势。

随着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实体经济,未来会有更多的像瑞幸咖啡一样的创新企业利用数据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来解决传统行业面临的低效问题。而除了数字技术之外,如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正确掌握数据,提高规模化的边际效率,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在利用流量实现盈利,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资料:

https://techsinacomcn/i/2019-07-06/doc-ihytcitm0177152shtml

我觉得瑞幸的咖啡生意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他们的咖啡卖的比较便宜,而且口味也是很好喝的。所以有很多人都很支持瑞幸咖啡。虽然他们实际上做的并不是咖啡的生意,而是资本和金融的生意。他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去买coffee他们的目的就是去薅美国资本主义的羊毛。

他们的口号就是让咖啡平权的时代到来。他们也确实做到了。他们的咖啡还是非常便宜的。不过这都是因为他们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了一些资金。所以他们才能够把这些咖啡卖的这么便宜。因为他们薅的是美国股市的羊毛。所以大家都比较支持他们。甚至有一些人不喝咖啡,也会选择去买一杯瑞幸咖啡来支持他们,不想让他们破产。

瑞幸咖啡要是能够好好经营他们的主营业务,也许他们的加盟店会遍布全中国。我觉得他们的咖啡还是比较好喝的,而且他们也没有把他们的产品卖那么贵。想是星巴克他们把自己的产品卖的非常贵。而且他们的咖啡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所以我觉得瑞幸真的是非常的接地气。他们要是好好经营自己的咖啡事业,估计会有很多人支持他们。

我觉得他们的口号也说的特别好,让咖啡平权的时代到了。本来咖啡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饮品。但是却让一些西方人营销的特别高大上,而且还卖出了好多人买不起的价格。瑞幸就是要不走平凡路。就是要把咖啡的价格打下来。让他回归饮品应该有的价格。这点还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希望瑞幸咖啡不要倒闭。希望他们能够卖出更多的营业额,然后把自己的加盟店开遍全国各地。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品尝到他们的产品。

文/孟永辉

对于瑞幸咖啡来讲,这完全是一次逆袭,更为形象的比喻是置死地而后生。能够在接连遭遇厄运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对于一家公司来讲,完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瑞幸咖啡做到了。这除了说明瑞幸咖啡本身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打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之外,更多地向我们展示出来的是瑞幸咖啡本身的韧性。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现在咖啡市场上的情况。文章指出,纵然是在现如今的咖啡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机会。尽管文章始终试图绕过瑞幸咖啡这道坎,但是,到后来,却发现始终都是绕不过的,提及咖啡,必谈瑞幸。

笔者将这一现象总结为,瑞幸咖啡的体量已经到了让人难以忽略的地步,纵然是星巴克的开店速度,在瑞幸咖啡面前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静止”的存在。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一定要为瑞幸咖啡的昨天、今天以及即将到来的明天做一个注脚,快,或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快速的品牌扩张,快速的融资进度,快速的产品迭代更新,瑞幸咖啡用自己的实践为我们诠释着商业最本质的致胜之道——快。正是由于瑞幸咖啡的这种快速的打法一直都在持续,并且持续了太久太久,以致于它完全可以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而等到它快速建立了规模优势之后,所谓的盈利或许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瑞幸咖啡摆脱了财务造假的危机,又是如何在资本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实现了逆袭呢?

咖啡市场本身的潜能造就了这一切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瑞幸咖啡是互联网模式,还是传统模式,我们都始终无法忽略的一点就是,瑞幸咖啡是做咖啡的。所以,如果咖啡市场本身没有太多的需求,没有太多的潜能,瑞幸咖啡从一路高歌,再到财务造假陷入谷底,再到实现盈利,完成逆袭,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我们要分析瑞幸咖啡实现逆袭的原因时,首先需要想到的就是咖啡市场本身的潜能。

据美国农业部(USDA)于2020年6月底发布的《全球咖啡行业发展趋势》,2019/2020咖啡年度中国咖啡产量1900千包,约计114万吨,同比减少5%;2020/2021咖啡年度中国咖啡产量2000千包,同比增加53%,约计12万吨。2019/2020咖啡年度中国咖啡消费量1950万吨(人均15杯/年),同比增加48%。

除了咖啡产量不断增高之外,我们看到的是,我国市场上咖啡的消费同样是水涨船高的。当人们的咖啡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以店面数量取胜的瑞幸咖啡自然可以顺其自然地可以分到一杯羹。再加上瑞幸咖啡本身在开店选址上的一些独特性,特别是它们与真正意义上的咖啡消费群体的这样一种无缝对接的关系,所以,它可以更大限度地享受到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红利。

因此,如果我们分析瑞幸咖啡实现盈利的内在原因,我国咖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才是导致这一切出现的根本原因。一句话,咖啡成就了瑞幸咖啡,少了咖啡,只剩下瑞幸。

消费方式的改变成就了这一切

 

尽管外界一直都在诟病瑞幸咖啡的打法,甚至都在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而不是咖啡企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瑞幸咖啡是真正抓住了用户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改变的。所以,当我们复盘瑞幸咖啡实现盈利的深层次原因时,正视消费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力,才是保证这一切出现的关键所在。

越来越多的咖啡玩家开始不断将线上下单当成是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方式和 *** ,并且开始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让更多的咖啡用户享受到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从诞生以来就将互联网与咖啡深度绑定的瑞幸咖啡来讲,可以说是占得了先机。所以,在后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老牌玩家加入到互联网化的阵营里的时候,瑞幸咖啡已经走在了前面。

除了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外,我们还看到瑞幸咖啡有关新零售的相关布局。通过将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瑞幸咖啡再一次站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

深入分析,瑞幸咖啡的这一系列的战略调整,我们就会发现,瑞幸咖啡率先把握了用户消费方式的改变,并且率先想出 *** 来满足用户需求的转变,才是保证它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断用最新的方式来改造咖啡行业,并且找到咖啡行业与用户需求的更多的契合点,从而让用户的需求在之一时间得到满足,才是瑞幸咖啡实现逆袭的另外一个原因。

以咖啡为核心的产品持续迭代

需要明确的是,咖啡行业本身的市场庞大,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咖啡产品本身,更多地是基于咖啡这个核心产品,不断拓展更多的外延,从而让更多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从另外一个程度上可以为我们展示可以获得多少的用户,可以实现多少的用户需求。

据有关报道显示,瑞幸咖啡之所以会实现盈利,生椰拿铁的大爆发,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无论是开多少家门店,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如果你的产品本身无法获得用户的青睐,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盈利的。所以,当我们分析瑞幸咖啡的逆袭原因时,还是要将关注点更多地聚焦在产品上,通过产品本身的迭代来寻找到内在的规律。

这似乎为我们打开了咖啡市场新世界的大门,即专注于产品的研发,真正研发出用户真正喜欢的产品,才能在门店的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让产品的潜能释放,从而让公司的发展可以获得几何级数的增长。反之,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专注于店面数量的急速扩张,而不去思考产品的迭代、创新和研发,那么,所谓的门店,或许真的就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意义了。

特别是在规模和效率的发展模式广受诟病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回归到产品本身,通过不断研发产品,不断创新产品,让业已拓展的门店潜能得到释放,从而让咖啡的生意越做越大,从而抵消规模无限扩张带来的压力,从而实现营收平衡。

现在,新的咖啡创业浪潮开始兴起。以麦咖啡、Manner、Tims Coffee为代表的玩家不断进入到这条赛道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在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开店的数量和速度上,试图复制瑞幸咖啡的模式。尽管这样一种模式的确可以快速建立规模优势,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一味地专注于规模,而忽略了产品的迭代更新,那么,所谓的规模优势,或许仅仅只是数量而已。

瑞幸咖啡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咖啡市场需要的是“产品+门店”的双引擎模式,“门店”不断地收集着最广大用户的需求,而“产品”则是将这个最广大用户的需求进行实现,在产品实现之后,再通过“门店”无限放大,从而让自身的发展得到拓展。从“门店”到“产品”,从“产品”再到“门店”的循环模式,告诉我们,核心还是在于“产品”的迭代更新上,只有专注于产品本身,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科技的力量造就了这一切

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提及,但是,我们始终都无法撇清瑞幸咖啡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人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咖啡公司。正是由于互联网模式和打法,才让瑞幸咖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从而可以和咖啡巨头星巴克分庭抗礼。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很显然是有些错误的。我更加愿意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不断迭代的公司。从早期的“互联网+”模式,到后来的新零售模式,再到现在的数字化模式,其实,瑞幸咖啡不断地在进行科技方面的升级。

所以,如果我们要为瑞幸咖啡的逆袭寻找原因的话,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所透露出来的科技的力量,才是保证这一切可以实现的关键所在。瑞幸 *** 科技而生,因科技而变,同样因科技为实现了逆袭。

笔者认为,以开店为代表的规模化模式,仅仅只能在企业发展早期奏效。等到咖啡行业的市场格局确定,特别是当规模优势不再的时候,再去用规模拓展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必然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规模优势之外,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科技的作用就会在这一刻凸显出来。

在数字化浪潮风靡的大背景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咖啡市场下一个决战之地,必然是在于数字化上,而对于业已依靠数字化实现了自身增长的瑞幸咖啡来讲,不得不说再一次都在了行业发展的前列。

结语

当瑞幸咖啡实现盈利的消息被披露,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它的身上。对于瑞幸咖啡来讲,实现这一目标,着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却又发现瑞幸咖啡实现盈利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有了咖啡的大市场,有了用户的大基数,有了产品的持续创新,有了科技的助力,瑞幸咖啡的逆袭,似乎不再那样遥不可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