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款80年代根德公司推出的Satellit 2400 SL多波段便携式收音机

装修宝典02

这是一款80年代根德公司推出的Satellit 2400 SL多波段便携式收音机,第1张

这是一款80年代根德公司推出的Satellit 2400 SL多波段便携式收音机
导读:这款 根德 Grundig Satellit 2400 SL便携式收音机制造于1980年,在技术和光学方面都处于非常好的状态,这种形状很难找到第二个。 这款坚固且非常重的收音机带有黑色收音机机身、镀铬和铝制应用,非常引人注目。这种收音机看起

这款 根德 Grundig Satellit 2400 SL便携式收音机制造于1980年,在技术和光学方面都处于非常好的状态,这种形状很难找到第二个。

这款坚固且非常重的收音机带有黑色收音机机身、镀铬和铝制应用,非常引人注目。这种收音机看起来真的很不错。

这款收音机是索尼在1976-1980年间制造的著名的 CRF-320。

与许多索尼产品的情况一样,尤其是在当时,这是一款高端“便携式”收音机,代表了索尼可以将其整合到一个单元中的更佳产品。

这款 Cadillac Sony 设备是模拟的,带有短波数字读数,因此是最早为用户提供这种频率精度的收音机之一,而在此之前,便携式设备通常无法做到这一点。

索尼 CRF-320 Horizon Master 是一款双转换、石英合成数字接收器。

它涵盖 150-30000 kHz,包括长波、中波和所有短波频率。它还接收 FM 波段。

475 英寸扬声器提供完整的声音。增强功能包括:¼ 英寸耳机插孔、S/电池电量计、低音、高音、射频增益、拨号灯、时钟定时器、噪声消除器、拨号调整、本地 DX 开关、提手、录音插孔、辅助。

输入插孔、静音和天线微调。CRF-320K 型号类似,但带有滑出式卡式录音机。

后来的 CRF-320A 型号采用 LCD,而不是 CRF-320 中间的机械数字时钟。

使用 120 VAC 或 8 个 D 电池(加上一个用于时钟的 D 电池)运行。

178 x 1225 x 82 英寸 28 磅。(451x308x207 毫米 13 公斤)。

类型:便携式 HF / VHF 接收器

制造商:日本,1976-1980生产

频率范围:015-30 / 875-108 MHz

模式:AM / W-FM / CW / SSB

灵敏度:

FM:18 μV (5 dB),S / N = 30 dB

SW:07 μV (-3 dB),S / N = 6 dB,在 10 MHz

MW:32 μV/m (30 dB/m),S/N = 6 dB

LW:57 μV/m (35 dB/m),S/N = 6 dB

带宽透射率: AM:16 kHz (-60 dB)

双转换超外差

经通道的选择性:

WFM:60 dB (104 MHz)

AM:55 dB (1605 MHz)、80 dB (360 kHz)

天线:内置铁氧体,伸缩式和外置式 75 / 300Ω

电源:12V DC 外置,8 x R20 电池

尺寸:452 310 208 mm

重量:1315 kg

其他特点:

机械石英钟、定时器、信号/电池表、静噪、Local-DX 灵敏度开关

每个年代可以说都是有每个年代的特色和流行的,就像是如今我们流行智能机,而在80年代也曾经有过非常多流行的事物。接下来就让我一一介绍一下他们。其实80年代时期人们的物资还是比较匮乏的,可以了解到的新鲜事物并不是很多,所以在那个年代人们非常喜欢的就是雅马哈收音机。那个时代并不像现在一样有智能手机和电视,电脑,人们观看一些新奇的事物并不能通过彩色的电子屏幕,而是只能通过收听收音机儿那个时期最为。值钱的就是一部雅马哈收音机,它的功能也算不上多么齐全,但是它却是在当时更流行,最风靡的一个物件。人们拥有了雅马哈收音机,可以听非常多的频道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也算得上是当时的一个潮流人物了。而且由于70年代之前文化的限制,所以也就导致到了80年代时候,人们疯狂地喜欢上了读书,而那时候四大名著再版,所以很多人都疯狂的去书店购买。当时人们能够拥有 *** 的四大名著,都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了。因为那时候买书也不是一个非常便宜的是,但是能够集齐一套能够在那个并没有那么多文化摄入的年代阅读到四大名著。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了,因此那时候这算得上是潮流。而那个时候,时尚潮流也算是刚刚涌入我们国家,一些时尚杂志上经常会刊登全世界都在流行的喇叭裤。喇叭裤在如今看来依然是非常潮流的,但是那时候才是更受欢迎的时代。人们纷纷学习各种杂志上的喇叭裤和烫发。就是为了追赶自己心中爱美的心。

所以,80年代虽然人们还没有如今那么潮流,但是依然满怀着一颗追逐的心。那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代。

想要让家里充满了60年代的复古感觉,在装修方面,我们就要选择一些有复古感的壁纸,然后再挑选一点比较古风的装饰品,还有地板的选择上面也是有所考究的,把这些都考虑一下,就能让家里充满了60年代的复古感了。

改革开放31年来,上海人的家居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八十年代简易的9平方,用涂料简单地粉饰一下墙面、添置几件家具;到90年代拆迁分配的产权房,流行的墙纸、护墙板和大吊顶,再到现在的商品房、精心装饰简约温馨或是时尚个性的家居环境。31年,上海人逐渐摒弃了“居者有其屋”的更低生活要求,转而寻求一种自我的居家环境;31年,家居作为一种文化变迁印刻在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史中,上海人追求的不再是简单实用,而更注重家居的美观和生活的舒适。

小小9平方方便又齐全

时间溯回:1978年老式弄堂主人公:“老上海人”施奶奶

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的住房条件大多紧张,大多数人家生活在石库门的老式里弄里,多只有一间9平方的亭子间,房子谈不上装修,更不会铺张浪费,墙面简单地用涂料涂饰一把,简单地添置几件家具,比如一张床、一张桌即可。

“那时候我和老爱人住在烂泥渡路的老房子里,很简单的小阁楼,谈不上装修”,“老上海”施奶奶回忆道,“家里很简单的白墙壁,放了张床,一张抽台和一张四仙桌,那时候都是这样的,主要的是地方小,满足生活需要、实用为主”。

“那时候年轻人结婚,家里也不怎么重视装修,倒是要添几样家具,条件一般的人家要‘36条腿’,条件好一点的要求‘72条腿’,床4条腿、大衣柜4条腿、五斗橱4条腿”,奶奶为我们一一数起当年年轻人结婚新房里的家当,“缝纫机也有4条腿,还有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在房里摆上一台三五牌台钟作为摆设。”

施奶奶还告诉我们,石库门的老房子大多没有卫生间,要用马桶,厨房也是公用的多,“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虽只有小小的9平方,东西倒也归置齐全。”厨卫皆公用简单又实用

时间前进:1989年老式公房主人公:老式公房住户张阿姨

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初,单位分房,一些上海人搬进了单位分配的老公房里,那时候分配的老公房不像现在户户齐全,其厨房和卫生间大多是公用的,“现在旧房改造后,条件好了,以前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少则两三家、多则四五家人家公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因为公用的关系,当时的厨房和卫生间自不必像今天一样大费周折的装修,只要在公用厨房里为自家的位置装上一个灶头或是摆上个煤球炉即可,倒也省心”张阿姨告诉我们,“至于家里的装修,也就是用涂料自己粉饰一下墙面,铺上一块那个年代流行的塑料地板,就算是装修完成了,再搬上些家具,就可以轻松入住了”。

张阿姨提起当年的老公房,至今还有些怀念,虽然设施简单,但也充满浓浓温情。不过,张阿姨说,“当时我家的装修算是比较简单,大多数人家也都是这样简简单单,有些条件好的人家也会装修得更细致一些,但那个时候房子不大,所以会从节省空间、多存放物品的角度出发,将家布置得简单而实用”。拆迁换新房装修大考究

时间停顿:1998年拆迁房主人公:拆迁换房户陆先生

“住了一辈子小房子,好不容易分到一套房,手里有点钱,当然要好好装修一下”陆先生谈起当年拆迁分房装修时的情景感叹道,“条件好起来了,总希望能改善家里的居住环境,不再是简单实用的单一目的,也希望家美丽温馨。”

陆先生的家现在还保存了当年精心装修的浓浓痕迹,是典型的90年代中后期装修风格,精美的吊顶配上一盏大大的装饰灯,用墙纸装饰墙面代替了单一的涂料粉饰,更具90年代中后期风格的木材质护墙板和贴边线,家家都会在客厅放上一个装饰橱,还有那个年代开始流行的木地板,“当时装修花了45万,那时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了”,陆先生说,“当年房子还便宜,这些装修的钱可以用来再买一套小房子了”。

拆迁分房后家里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陆先生家的厨房和卫生间也保留了90年代中后期的装修模样。“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当然也要好好装修一下,厨房我用了不锈钢的材料,上下都做了一些柜面和吊橱,现在的煤气灶是以前的液化气灶改造的,所以煤气灶的旁边还保留了当年用液化气时装罐头的柜子”陆先生说,“卫生间当时我的装修还是比较前卫的,跟现在的也接近,装上了陶瓷的卫浴三件套,深红色比较沉稳,还根据卫生间的格局装上一面三面折的大镜子”。

除此之外,陆先生家小女儿房间里的家具也是当时流行的“吊挂”的风格,请师傅定做固定在墙面上。衣橱是定做的、三门大橱加转角,衣橱上面定做了一排吊橱,窗台两边做了两排吊挂式书柜,连书桌都是定做的固定在墙边,“统一的粉色系,配上花色的墙纸,在1998年还是很不错的装修呢!”TIPS装修历史

“36条腿”

上世纪70、80年代结婚时,“36条腿”是结婚的标准配置。“36条腿”大约是指床、大橱、五斗橱、夜壶箱(床头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加在一起正好是36条腿。另有一说是床、大橱、五斗橱、写字台、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除了“36条腿”之外,还要加上“三转一响”,“三转”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一响是收音机。

“三五牌台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五牌台钟几乎是家家都要有的一件家居生活必需品。几十年一贯的模样,木质的外壳、黄黄的颜色,台式的老钟。内部是机械发条,每用十五天就上一次发条,走时非常准确,每隔半个小时就会自行敲打,到准点会按时间敲打点数来报告时间。

“木质护墙板”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常使用的装修 *** 之一,为保护墙面免遭损坏,提高装饰效果而在做墙裙时所用的木板和木质人造板。如胶合板、单硬质纤维板和刨花板等。通常用龙骨固定在墙面上。

“吊天面”

即“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简单地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修,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一直流行至今,但形式上略有变化。上世纪90年代较为流行用木质板材 *** 的悬挂式吊顶,并凸现原木的色彩;现在则多选用石膏天花板或更时尚的玻璃材质 *** 的凹凸式和井格式吊顶,颜色与墙面统一。

知道,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为例,我现在还大部分记得。四点五十分开始曲东方红预告节目,五点歌曲,五点三十分对社员广播,六点十五分广播体操,六点三十分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七点理论学习,七点三十分对工人广播,八点少儿节目,八点三十分文艺节目,九点国际时事,十点广播剧,十一点对青年广播,十一点三十分理论学习,十二点重播小说连播,十二点三十分对社员广播,十三点教唱歌节目,十三点三十分文艺节目,十四点对气象站广播,十四点三十分之一次广播结速。十六点五十分第二次开始播音东方红预告节目,十七点理论学习,十七点三十分天气预告,十八点小识连播,十八点三十分国际时事,十九点全省新闻联播,十九点三十分对社员广播,二十点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时间,二十点三十分文艺节目,二十三点五十分结束曲国际歌全天播音结束。大概记得这些[呲牙][呲牙]

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十点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 每周一歌 广播体操 小喇叭等其它的记不清了

比较特别的有教唱歌节目,还有用纪录速度播放的“天气形势”。

最喜欢听得是广播小说,听得最多的人名是法尼娜法尼尼

很小的时候听相声多一些,后来小学时候听广播剧,评书联播,星星火炬,小喇叭。每周一歌,听众点播。

文革时期的农村有线广播

坐标江苏

中午11点20分准时先播放东方红之后出现播音员的声音:溧阳县人民广播站,溧阳县人民广播站,本站今天第二次播音现在开始,先预告节目,11点20分,合唱东方红预告节目,11点25分天气预报告,11点30转播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12点 *** 思想万岁节目,12点30分文艺(不是红灯记就是沙家浜……这是不说的),13点第二次播音结束。

最记得就是“小喇叭”、早晨及晚上“新闻联播”。

长篇连续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