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风情怎么样

装修宝典06

瑶族风情怎么样,第1张

瑶族风情怎么样
导读:瑶族风情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

瑶族风情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瑶族的口头文学极为丰富。瑶族的神话故事传说很多,如关于人类的起源和祖先来源的传说就有《 *** 开天地》、《盘王》等。瑶族是爱歌的民族,能编善唱,以歌来传颂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反映他们的生活。瑶族最著名的是《盘王歌》和《密洛陀》,被称为瑶族史诗。瑶族人民常以歌舞反映他们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及各种活动。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是《长鼓舞》和《铜鼓舞》。

服饰美丽也是瑶族文化的更大特点之一。瑶族的纺织印染早为史籍记载。宋代,瑶斑布就颇有名气瑶族的挑花、刺绣也是自古有名,史籍也多有记载。他们的五色衣服、斑衣花裙,多是靠挑花刺绣制成的。历史上,瑶族曾有花衣斑斓的记载。现在,遇到什么节日或喜庆活动,他们就会穿起自己最漂亮的花衣,参加各种活动。在漫良的岁月里,瑶族丰富多采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桃花、刺绣、印染、编织艺术品,就象一股股从山间流出来的清泉,随着生活、伴随着历史,迂回婉蜒,源远流长。

传统的编织亦是瑶族独特的手工艺。南岭山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为瑶族编织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竹子、青藤及各种木料都是编织的上好材科。瑶族人民因地制宜,用这些材料编织什器、藤器、木器等。瑶族民间非常擅长编织竹器,常见的织品有竹筐、竹篓、竹箩、竹篮、竹笆等。云南广南地区的瑶族编织一种精巧美观的竹哭,是当地瑶族妇女必备的一种装饰品。此外,各地瑶族民间还编织小鼎箩、小蔑篮、小差盒之类工艺品,它们小巧玲珑,精致雅观,既是用品,又能佩饰,深受其他民族群众的欢迎。此外,谷垫、竹席也是瑶族广泛使用的编织物品。

  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人,云南现有173万人,分布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等。主要聚居区有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瑶族是山地民族,居住于半山区,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发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瑶族宗教因支系而异,但瑶语集团和茶山瑶的宗教深受汉地道教的影响,大致在元代前后,已发展成瑶族道教。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有本民族传统的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诮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男孩到十六、七岁要经过“度戒”,度戒具有成丁礼的性质。一些瑶寨为了宣传“十戒”,还特意请老艺人说唱,教育青少年勿*、勿盗、勿奸、勿懒,要好学上进,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瑶族婚恋自由,婚礼也比较节俭。蓝靛瑶有上门入赘的习俗。

  瑶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干巴节、新米节、目莲节等,盘王节(又叫达努节或瑶年)是更大的节日。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

摘要: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广西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特色吧!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2008年6月7日,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瑶族长鼓舞的历史起源

这种具有独特民族风韵的舞蹈,包含着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很久以前,瑶山上住着父子3人,老人临终前把家产平分给两个儿子。哥哥贪图钱财,把家产全部占为已有,弟弟冬比只好流浪在外,给人做工为生。 *** 王的女儿房莎十三妹看见冬比人品好,下凡与他结为夫妻。冬比的哥哥想用野法害死冬比,霸占房莎十三妹。 *** 王知道此事,帮助冬比击败了哥哥,并把房莎十三妹召回了天庭。监别前,十三妹告诉冬比:南山上有棵树,砍来做个长鼓,打上360个套环,等到十月十六日那天( *** 王婆诞),踏环击鼓,跳上360个圈,就可以象鹰一样飞上天去与她团圆了。冬比按照十三妹的嘱咐,不畏艰危,来到了南山,找到了琴树,做成了长鼓,果然在约定的时间跳了起来,终于飞上天与十三妹团圆了。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恩爱的夫妻,以后每逢 *** 王婆诞耍歌堂时,都要跳长鼓舞,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每年春节期间,排瑶同胞除自己跳长鼓舞欢庆佳节外,还组成花鼓队,到附近汉、壮地区去向各族兄弟贺年。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的欢迎。汉、壮兄弟拿出年糕饼食,煮好甜酒汤圆,款待客人。舞毕,主人还得送上一封“利是”,祝贺瑶胞新春吉祥如意。

长鼓瑶语称"播公",其历史悠久。南宋绍兴二年(1132)五月三日颁发的《十二姓瑶人过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据此,瑶族长鼓已有800多年历史。

二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特色

1基本动作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长鼓的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

2道具

(1)分类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3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180—20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40厘米。

(2) ***

长鼓通常用沙桐木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12米左右长,中间小,两头大,其中一头又略大三分之一。木心挖空,两头喇叭蒙上精制过的黄羊皮,然后用6至8条染色麻绳拉紧两头黄羊皮,再涂上红、黄、白等色彩,绘上龙凤图案,美化鼓身。跳舞时,舞者用一条彩带绑着两头"鼓颈",挂在肩上,横于腰间,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别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唪啪唪梆"的铿锵之声。如果4人以上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噼啪蓬平"的浑厚激昂之声。若配之牛角、芒锣、唢呐伴奏,则如古代列队排阵厮杀,鼓角喧天,山鸣谷应,振奋人心。

3区域差异

居住在粤北山区的排瑶民,逢年过节,都喜欢跳长鼓舞。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在排瑶祖先隋唐时期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随着耍歌堂的兴盛而兴盛。起舞时,舞者身穿节日盛装,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特别是双人表演时,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真是妙趣横生。整套动作刚劲有力,粗犷洒脱,把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和雄劲刚强的性格,表现得维妙维肖。其中“斗鸡”、“射箭”、“虎跳龙门”等动作,舞姿优美奇特,但难度也很高,需要娴熟的表演技巧。

长鼓瑶语叫“汪嘟”,约4尺长,两头大,中间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制成。两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为鼓面。舞时横挂在腰间,右手五指并拢,以掌拍鼓。发出“比”声;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发出“冬”音。这样有节奏地连续击拍,便发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声音。表演者随着舞蹈动作,变换节拍,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绪,来达到其艺术效果。在表演形式上,长鼓舞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有4人、6人、8人的),共36套表演程式,内容十分丰富。瑶族长鼓的鼓身为木质,两端挖空,蒙以羊皮。鼓分大小两种,大长鼓长1米以上,鼓面直径02米,中间鼓腰细7~8厘米;小长鼓长约08米,鼓面直径约01米。击鼓时常用黄泥浆糊在鼓面上,调节音色,故这种舞蹈也称黄泥鼓舞。

广东排瑶地区的长鼓舞为男性舞蹈。舞者将大长鼓斜挂在腰间,左手持竹片击鼓,右手用手掌拍击。表演形式有双人对舞和众人圈舞。对舞时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对应相合;圈舞时也由一人领,众人合。舞蹈以击鼓时晃动鼓头而带动上身连续环动和半屈膝柔缓起伏的步伐为基本动律。广西大瑶山一带的大长鼓中又有公、母之分。公鼓形同上述,左手持鼓,右手拍击;母鼓形短而粗圆,由一领舞者挂在腰间。领舞者多由村寨中年长的鼓手担任。通常由1只母鼓、4只公鼓组成舞队,由母鼓掌握整个舞蹈的节奏。鼓手为男子,女子持手巾边舞边唱穿插其间。

小长鼓由大长鼓演变而来,主要流行在广西大瑶山和湖南瑶族地区。通常是2人或4人手持长鼓对打起舞,逢盛大节日,参加人数众多。小长鼓轻便灵活,舞蹈动作花样多,因膝部屈伸程度和耍鼓时部位高低不同而分“高桩”、“中桩”和“低桩”3种姿势。打法上分为“文打”和“武打”,“文打”动作温和、舒展,“武打”动作粗犷、复杂。还有在一张或两张垒起来的桌子上对打的“打高台”,舞技难度较高。瑶族长鼓的打法各地有别,有36套之多,根据内容可分为:盖房子的、农业生产的、制做长鼓的、礼仪性的和游戏性的等。每套动作都是由慢变快,逐渐形成 *** 结束。这种舞蹈以自身鼓点为主要伴奏,也常用唢呐、大锣、大镲伴奏。在群众较多时,常一起伴唱黄泥鼓歌。

三瑶族长鼓舞的传承现状

瑶族长鼓舞属于喜庆舞蹈。瑶家逢"过新年"、农历十月十六"耍歌堂"等传统节日,或是喜庆丰收,恭贺新婚等喜庆场合,青年歌贵们即兴而跳,一呼百应,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实在壮观。

瑶族打长鼓大多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举行。尤以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最为盛行。"还盘王愿"三年一小愿,十二年一大愿;小愿打长鼓三天三夜,大愿则打七天七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此类活动由同姓宗族组织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以村为单位组织,而且不限于上述节日,国庆节、春节或庆贺丰收时,均可打长鼓。

1951年和1954年国庆节,江华瑶族长鼓手盘天丰、盘永明与周德成、赵庚妹,先后进京表演,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的接见。1982年9月,江华瑶族长鼓手冯茂林、黄文贵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了表演。

四瑶族长鼓舞的传承意义

长鼓舞大部分反映瑶家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独特的风格。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现瑶胞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瑶族舞蹈几乎全是群众性、广场性的,并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长鼓、花鼓、牛角、阳伞等,构成本民族的风格,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流传。因此,在节日、婚事、宗教、丧葬等各种场合,有歌有舞,热闹非常。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 ,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 。瑶族是盘瓠和妻子三公主(汉族)的后裔,三公主为帝喾之女,故盘瓠是黄帝(汉族祖先)的孙女婿。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 *** 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 *** ,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 *** 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 *** 腌制猪、牛、羊肉等。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 *** 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宴客有号称“瑶家三礼”的“敬茶洗澡接风酒”;全寨公宴贵宾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杂陈的“献鲜”;以名珍“水龙肠”接风的“龙肠席”等。此外,还有调解民事纠纷的“上门挂红酒”,宣布断交撵人的“炒豆煮蛋”。

  其中,不少食俗颇有意趣,例如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崇拜盘瓠的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 *** 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五岭山脉的瑶族,节日里喜作豆腐圆(圣水豆腐酿---瑶家十八酿之一酿),包“荷包扎(米粉肉)”。盘王节每隔若干年才举行一次。过去过盘王节时,都要大量宰杀牲畜,进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进行,一般都选在农历三月,届时青年男子要上山围猎,下河捉鱼;妇女则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饭。花篮瑶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块肉和一团粑粑给狗吃,名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进餐。他们认为谷种是狗带来的,先祭狗是预祷五谷丰登。节日菜肴要丰富多彩,除鸡肉外,还有河鲜和捕猎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 *** 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婚俗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嫁郎嫁女都有一个样的说法。

  爬楼

  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走进吊楼楼的大门,便会发现 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嫁女又嫁郎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

  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宗教信仰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瑶族人认为狗是自己的祖先,在重大节日时都是先有狗上桌舔食后方能食用。相传在远古时代,两个大王之间互相打仗,其中一大王下诏,如杀死对方者将女儿许配给他,瑶族的祖先将诏文揭下,深夜潜入军中将那大王头颅咬下。许诺的大王不好反悔,却又认为这是一只狗,于是要求他们隐居深山。瑶族的祖先带着大王的女儿来到四面环山之地,不料,深夜瑶族的祖先竟由狗变成人,二人结为夫妻。后发展为千户人家,此地被后人称为千家峒。

  富川瑶族自治区特产是 优质米、水果、烤烟、蔬菜,蜜枣、脐橙、银鱼、桂花鱼 就是当地特色水果 ,脐橙, 反季节蔬菜等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特产是 巴马活血,巴马山茶油,巴马野茶油,巴马培元神酒,巴马三蛇蛤蚧油,烤巴马香猪,巴马玉米锅巴

  (1)大红八角:据记载罗香种植八角的历史已有80多年,是金秀种植八角最早之乡。据统计,到目前全乡八角种植面积达112万亩,人均10亩左右,现已有65万亩进入成熟挂果期。八角年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70%,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80%,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是罗香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和支柱产业。金秀县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授予的“中国八角之乡”称号,而罗香又是金秀县最主要的八角产区,年产八角都在500万斤以上。罗香的大红八角颗粒饱满香气醇,长在深山,无污染,品质优良,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睐。

  (2)罗香白牛茶:白牛茶产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白牛村,故称罗香白牛茶。该茶属绿茶类,原为野生,多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峡谷旁,后来瑶胞才在村寨附近种植,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外形翠绿,显毫,香气清浓,滋味甘甜醇厚,据载白牛茶和铜钱一起放在嘴里嚼,可把铜钱嚼碎。1985年我国多位茶叶专家教授聚会在桂林茶科所,共同目睹了茶叶嚼啐铜钱的奇特现场表演,证实了白牛茶为广西特有产品,而列为广西名优茶。我乡抓住这一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白牛茶,同时引入能人进行开发。到2001年春已发展种植到450亩,所生产出的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还正在计划扩种,我乡已把种植白牛茶等作为一项主要的农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来抓。预计今年将扩种到1000亩。这样,罗香的经济发展将逐步趋于合理化结构种植,确保经济稳步发展。

  (3)罗香黄笋、甜笋闻名县区内外:罗香乡素有种植黄笋、甜笋竹的传统,并早已闻名区内外。到目前已种植有黄笋竹林近1万亩、甜笋06亩。年生产黄笋达20万斤,甜笋10多万斤。仅两种竹笋收入22万元,人均达20元。黄笋制成酸笋、笋干远销柳州等城市,甜笋也远销县内外,甚至区内外。无论黄笋、甜笋,在罗香的产量最多,品质也是较高的。平竹村委是全乡甜笋最多的村委。该村委的生甜笋主要销售县内外,制成的火烧笋销往区内外。每年的销路却很好。而罗香村委一带加工的酸笋更是闻名区内外,供不应求。近年,乡党委、 *** 大力提倡并号召农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特别强调重种重管,抓低产林改造。因此对竹林生产和管理越来越重视。产量逐年增长。农民已尝到了种植笋竹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

看多了城市的高楼大厦与人造景观,

一步入千年瑶寨就倍感亲切和难得。

八百多栋古建筑渗透平淡质朴韵味,

让人不自觉的放慢脚步尽情深呼吸。

千年瑶寨无需刻意的雕琢,

依旧保留原来淳朴的模样,

默默地等着有缘人的到来。

经过3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世外桃源般的千年瑶寨。

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南岗瑶寨位于清远连南县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可以获称为千年瑶寨,因为她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了!

虽然已历经千百年风雨,如今的千年瑶寨依旧保留着398栋兴建于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时光仿佛静止了,商业气息不浓的千年瑶寨还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据专家考证,南岗千年瑶寨是全国规模更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

她,依山叠建在800多米高的半山腰上,每前房与后房高度错落有致,因此每家每户都可以看到门前风景如画、群山环绕的喀斯特地貌风光。

从远处看上去,千年瑶寨颇有希腊圣托里尼的风格。

房子一排排组建,横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了街街相通、户户相连的瑶排特色的建筑群,为千年瑶寨增添独特魅力。

一直很喜欢《从前慢》的诗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游走在千年瑶寨,就能深切地感受一番《从前慢》:

这里没有电梯上山,只有青石板铺砌而成的阶梯石路,如果要搬运物资上山,不能用推车,只能依靠人力或者马儿。

如今只能在动物园才能见一面的马儿,在千年瑶寨中是很容易就能邂逅到的“小确幸”,不仅合影一张,还能当一回“师傅”,坐在“白龙马”的马鞍上看风景。

古寨门、盘王庙、歌堂坪、得金石、龙文化观景台、古石棺遗址、瑶老议事厅、瑶族舞曲广场……这些存留下来的古迹,散布于瑶寨的不同角落,让古瑶寨显得更加深沉而厚重,无不是千年瑶寨过往繁华的更好见证。

想领略千年瑶寨的 历史 与风光,可以选择请导游讲解,边听介绍边观光。

除此以外,也从古寨门开始随心而走,不用分东南西北,踏着被岁月踩得光滑圆润的石板路,可以感受千年瑶寨昔日盛况。

为了更深入地体验,我特意租借了瑶族服饰当一回“沙幺妹”。

在景区内的游 *** 务中心就能租赁,30元可以租借3个小时,性价比很不错!

租借了服饰后,瑶寨的**姐就会耐心地指导你穿衣装扮,从服饰到发型都是一丝不苟的!

标准的瑶族服饰,女生的头发裹包着绣花头帕,头帕里还缠有白色的珍珠串。

除此之外,还要插上白色柔软羽毛、银簪、银钗、山花等装饰品,显得十分秀丽端庄。

通过头饰还可以区分瑶族女性的婚姻状态:凡是披戴头帕的女性,是已经结婚的;未婚的姑娘,头上是不裹包头帕的!

穿着瑶族服饰在千年瑶寨中,不需要看地图,漫无目的地走在巷陌当中,没有压迫感,没有人工仿造的矫揉造作,没有仿古建筑的雷同。

只需要穿梭在一排排的吊脚楼中,就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千年瑶寨就如一壶好茶、一本好书,需要你慢慢地品、细细地读出她岁月静好。

沿着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走,在沿路可以看到一些保存完好的古迹:例如利用水力舂米的设施,例如不老泉,例如千年古水车,都是从历经数百年而保留下来的,很有意思。

明清时期,瑶寨根据邓、唐、盘、房四个氏族建造了4个寨门,分别用于各大族群的防卫工作。

岁月洗礼的痕迹深深的刻画在古寨门青砖之上,隐约中还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曾保卫过千年瑶寨免受土匪和官侵犯之灾,令人心生敬畏。

如今的古寨门热闹非凡,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瑶族文化,感受瑶族当地人的热情好客,特别设有拦门酒于此,身穿瑶族服饰的沙幺妹会为每位客人送上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

位于山上的千年瑶寨的气温会比县城底6-8 ,多亏了这碗拦门酒,喝完后顿感体内有一股强大的暖流遍走五脏六腑,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于是我厚着脸皮再要求喝一碗!

走到得金石时,我一直疑问为什么这个叫得金石呢?

原来相传在1400多年前,瑶寨有一个采药师救了一个双目失明的仙人。仙人为了答谢采药师,告诉他屋后大石板下的水沟里有大量金砖。

采药师和瑶民果然在仙人说的位置找到了大量金砖,并用于建设瑶寨的寨墙、寨门等公共设施。

如今得金石是千年瑶寨的必打卡点,因为这里有茶饮店、有百年老字号豆腐坊以及腐竹店,走到累了渴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瑶寨特色豆腐花。

其次,得金石的名字意头好,大家都希望未来能得金,日子越过越好。

与得金石处于同一位置的,还有瑶寨歌堂坪。

瑶族人民的能歌善舞,这块宽9米,长9米的歌堂坪是瑶寨人民千百年来的活动中心,寨里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在这里举行。

50年代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创作地也是在歌堂坪,待到瑶族节日来这里,就能欣赏到打铜锣、吹牛角、唱瑶歌、跳长鼓舞的视觉盛宴。

我个人特别喜欢歌堂坪的位置,回头可望错落有致的房屋层叠,还可眺望欣赏盘王峰的景致。此时此刻,时间仿佛也在倒流、静止,带领我们穿越回千年前。

从歌堂坪一直往上走,就会到达山顶的盘王庙。

在盘王庙向下望,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盘王庙供奉的是 *** 王和 *** 王婆,据说烧香祈福时有灵验,因此这里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我们一边虔诚地祈祷,一边静静地观看当地人如何焚香叩拜,以感受一次瑶族传统文化。

据介绍,烧香祈福是必须遵循固有的流程,期间他们会进行各种仪式才算完成。

到达古石棺墓时也不会觉得阴森恐怖,这里很开阔,没有墓碑之类,大家可以放宽心去了解瑶族的 历史 文化。

石棺墓葬,是南岗千年瑶寨特有的葬礼,石棺墓是身份权利的象征,只有瑶王才有资格用石棺墓安葬。

新中国成立后,瑶王思想进步,自愿不用石棺安葬,故此石棺在山寨保存下来。

瑶王是南岗排瑶寨的更高首领,负责掌管山寨内各项事务,处理各种纠纷,维护秩序等。

因此,瑶王在瑶民中有崇高的威望,如遇有矛盾纠纷,大家都得遵从瑶王的裁决。

在千年瑶寨中,瑶王屋和瑶老议事厅都值得去走一走。由青石板街向下走之际,从左边的另一条石板阶走,就会遇到几个瑶寨里最重要的地方:瑶王屋、瑶老议事厅、洪秀全传教堂等。

瑶王屋,位居半山寨子的中部,屋前有宽敞的平台,视野最为开阔,可以远望群山绵绵。

继续往前走,就会来到瑶老议事厅。

瑶老议事厅内有模拟瑶老们开会情景的人像,栩栩如生。

紧挨着瑶老议事厅的是“洪秀全传教堂”。屋内陈列了数幅图画和用具,将当年的场景重现眼前。

走出瑶老议事厅后,一直往右走的我们,最终停留在了龙文化观景台。

这里的景观气氛淳朴而宁静,大片瑶寨和百里瑶山风光都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千年瑶寨的瑶族舞曲广场,每天固定时间都会为游客上演瑶族歌舞表演。

用舞蹈呈现出瑶山爱情故事、瑶山大黑伞舞、原生态长鼓舞等一系列的精彩表演。

期间还有互动环节,40分钟的表演时间,观众们都看得很过瘾,完全融入到瑶族文化当中。

它分为“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合计共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

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走在千年瑶寨中,依旧能看到有瑶族阿姨勤勤恳恳地刺绣,向来以技术精湛的瑶族刺绣工艺和独特的刺绣风格,也成为瑶族文化变迁的活化石。

瑶族姑娘多数在十一、二岁开始学刺绣,刺绣的用途主要是配饰在服饰上,男女衣服、头巾、腰带、围裙、小孩的帽子、挎包、伞袋等物件上。

连南瑶族银饰 *** 技艺的 历史 悠久,瑶族银饰的锻制技艺是瑶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 *** 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 *** 有30多道工序,工艺水平极高。

来到千年瑶寨,选购一件瑶族银饰是不错的选择,据说可以带来好运和保平安呢!

盘王节是瑶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动期间,瑶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节日盛装,然后用载歌载舞、鸣礼炮、吹牛角、瑶寨巡游、吃长桌宴及玩篝火晚会等方式,祭祀祖先,祈求福运,并且传承与弘扬瑶族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

2020年11月29日 至 11月30日

活动亮点:

9:00-9:30 盘王庙举行祭祀仪式师爷舞

9:30-10:00 盘王庙举行锣鼓齐鸣

10:00-10:30 从盘王庙盛装巡游到瑶族舞曲广场

10:30-12:00 在瑶族舞曲广场上演瑶族歌舞

14:00-15:00 在瑶族舞曲广场呈现瑶族婚俗表演

17:00-19:00 在瑶族舞曲广场举行长桌宴

19:00-20:00 在瑶族舞曲广场办篝火晚会

自驾车:导航至“连南千年瑶寨”

乘车路线:各地市 汽车 站 连南(连州) 汽车 客运站 旅游 专线或公交 千年瑶寨

(建议在县城转车的游客朋友可搭乘公交车或出租车到“千年瑶寨”)

当你之一眼看到千年瑶寨的住宿环境也许你不会欣喜若狂:

这里没有连锁酒店,更没有五星级酒店,清一色是由当地人自家改造而成小旅馆,规模不大,客房面积也不大。

但只要住下来之后,就会受到当地人的热情醇厚所感染,那种发自肺腑的真诚与热情,让人觉得仿佛是住在了老朋友的家,住得很窝心。

客房的条件并不豪华,但却很有瑶家的味道,瑶族特色的床单与装修风格充满特色。

如果遇到了天晴的日子,还能看星空,观日出日落呢!

我们这次住在了空中观景客栈,走出房门就能俯瞰一片山水田园,很是惬意!

在瑶寨值得品尝的 美食 很多:

千年瑶寨处于海拔高的地方,秋风起时,特别适合生晒腊味。

走在瑶寨内,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晒腊肠、腊鸭,香气诱人。

瑶家豆腐坊腐竹厂,纯天然的腐竹充满着黄豆的香气,当然也不可错过。

随处可见的走地鸡,运动量十足,每一只鸡都是肉质紧实、皮脆肉滑的美味。

还有牛蹄、土猪肉、生坑鱼等,无需复杂或者高大上的烹调方式,只需要简单蒸煮,却能吃出食材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鲜味。

在瑶寨内祥牛坛附近有多家连州风味餐厅,价格平易近人,出品也不错。

四哥手打柠檬茶是我挺喜欢的一家店,不仅可以边喝柠檬茶边赏视野一流的风景,这里还提供肠粉、汤粉、炒粉等早餐,从早上6点起就会开门营业。

导读:瑶族一个少数民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也算是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大都分布在华南地区,居民都很是长寿,所以瑶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那么,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瑶族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瑶族的传统节日有山歌节、歌堂节、晒衣节、干巴节、盘王节、牛节、达努节、成人礼、讨寮皈节、讨念拜。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山居民族,其村落一般建在山顶、半山腰和山脚溪畔。瑶族男女,喜蓄长发,古籍中就有瑶人男女蓄发,盘结头顶,名为“椎髻”的记载。

耍歌堂节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历时三天、九天不等。

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到来时,各村寨的人们抬着祖公的牌位从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他们带着新收获的包谷、红薯和糍粑、米酒、山果等物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汇集于事先选好的耍歌堂(地势平坦的村寨),炮响为号,吹响牛角曲。

蓄发盘髻、头包红布、插着美丽羽毛的英俊瑶族小伙,在锣鼓声中跳起刚健欢乐的长鼓舞。身着绣有绚丽花朵、纷飞彩蝶、秀丽山河、漂浮彩云的瑶族姑娘翩翩起舞,选择意中人。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唱歌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在山坡上、树荫下,通过对歌互诉爱慕之情。其他人或是开怀畅饮、高谈阔论,或是高唱瑶歌、极目远眺,场面十分热闹。

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耍歌堂”场上,放置众人提供的米酒,任人饮用。

晒衣节

每年旧历六月六,广西桂平县的盘瑶要隆重地欢庆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个寨子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晒到三四个小时后再把衣物等放回原处。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晒谷坪上,对着西沉的太阳频频招手,表示对太阳的感激和崇敬。“晒衣节”家家户户要宰鸡杀鸭欢庆,别有情趣。

干巴节

干巴节,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一带蓝靛瑶人(瑶族支系)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他们从农历二月下旬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家首先商定节日这天是上山打猎还是下河捕鱼,然后再分头准备。决定上山打猎的人们就着手烧木炭、修枪、舂火药、打码子;准备下河捕鱼的人们也各置器物。各家各户都用更好的糯米酿制米酒,准备欢度“干巴节”。

节日那天,上山围猎的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征途。获得野味,大家共享,若是获不到猎物,便会被人取笑。尤其是“门胞”(小伙子)要被“门煞”(姑娘)所轻视。因此,上山的“门胞”总是千方百计满载而归。下河捕鱼虾的人们也照此办理。老人、妇女则留守,忙于准备年饭,烧鸡鸭,煮五颜六色糯米饭,春粑粑,各美酒。

傍晚,人们回到寨中,互相串门,互相祝贺。大家取出香甜的米酒,吃着香喷喷的糯米花饭,将当天猎取的野味和鱼,美美地饱餐一顿。不能吃完的,留下一部分,挂在火塘边上,烤成干巴,留着以后招待客人。晚上,当夜幕笼罩着山寨的时候,男女老幼经过一天的劳碌奔波,都围坐在火塘边,唱起动人的瑶歌。饭后,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月半节

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的重要节日(相当于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锣鼓声和欢笑声。从初十开始,各家各户都摆上鱼、肉、酒等,欢度节日或祭祀祖宗,十五是节日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家家户户都做出更好、最丰盛的饭菜,主宾欢聚一堂,互祝家庭和睦,老小健康,五谷丰登。晚饭后,姑娘、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对歌跳舞,直到鸡鸣晨晓,人们才进入梦乡。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1、瑶族的婚俗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嫁郎嫁女都有一个样的说法。

2、爬楼

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

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走进吊楼楼的大门,便会发现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3、嫁女又嫁郎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

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

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4、瑶族的宗教信仰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

5、舞蹈

瑶族舞蹈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长鼓舞和铜鼓舞。长鼓舞主要流行于盘瑶支系的瑶族地区。